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诗选-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 '十'
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一'乾元二年 (七五九)秋作于秦州。这诗写战乱中一个弃妇的痛苦,同时有着杜甫弃宫后自
我写照的意味。
'二'李延年《北方有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似为此句用语所本。“绝代”,
即绝世,指其美貌举世无匹。
'三'“依草木”,应前“幽居在空谷”句。
'四'“关中”,指当时潼关以西的地方。这句指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劫掠关中。
'五'“官高”,指遇害的兄弟都曾居高位。
'六'这两句慨叹人情势利,世态炎凉,因娘家衰落,竞被丈夫遗弃,引出下文。“转烛”,以
烛焰随风而动喻世态反复无常。
'七'这两句以花、鸟的守信有情反衬“夫婿”的“轻薄”。“合昏”,又名合欢,即夜合花,
朝开夜合。“鸳鸯”,水鸟,雌雄成对,常形影不离。
'八'这两句文义浅显,但寓意众说纷坛。大抵是指“佳人”节操自守,品质高洁,跟“轻薄夫
婿”表示决裂。
'九'这四句写“佳人”自甘清贫,志趣高尚。“盈掬”,犹俗语“满把”。
'十'末两句写出寂寞而又坚贞的女性形象。
… 21…
秦州杂诗
一'一'
'二' '三'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四' '五' '六'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
'一'这组诗共二十首,作于乾元二年 (七五九)秋。这年关内大饥,人民痛苦不堪;杜甫对政
治表示失望,而司功参军的微职又无所作为,因由华州弃官携家西行,流寓秦州(令甘肃省天水县)。
他从此客游外地,再没有重回两京。本篇原列第一首,写入秦时的观感。
'二'当时关辅饥荒,杜甫为自己的生计艰难而悲,也为广大人民而悲,故云“满目”。“生事”,
即生计。“因人”,依靠人。有人疑指其从侄杜性。当时杜佐在秦州东柯谷(今甘肃省天水县东南),
《秦州杂诗》十三“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可证。或疑指帮他逃出长安的僧人赞公,他也在秦州
西枝村自建窑洞居住。
'三'这两句写入秦路途的险阻。“陇”,陇山,亦名陇坂,绵亘于陕西省宝鸡、陇县及甘肃省
清水、天水、秦安等县。据辛氏 《三秦记》云:“其坡九回,不知高几许。”“关”,陇关,一名大
震关,在今陕西省陇县西陇山下,关势高峻。“迟回”,徘徊不前,是说“怯”。“浩荡”与“澒洞”
双声一意,言心神迷乱,恍忽无据,是说“愁”。
'四'“鱼龙”,水名,又名龙鱼川,“鸟鼠”,山名,都在秦州一带。“水落”、“山空”切
秋景。
'五'“西征”,西行。“问烽火”,打听前途有没有战事。《新唐书·吐蕃传》:安史乱时,
“边候(堠)空虚,故吐蕃得乘隙暴掠。至德初,取嶲州(今四川省西昌县)及威武等诸城,入屯石
堡。其明年,……侵取廓、霸、岷等州及河源、莫门军”。《秦州杂诗》十八:“警急烽常报,传闻
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选天威!”可见当时吐蕃威胁陇右的情况。
'六'末句意谓秦州不宁,如久留于此,心里很不安。“心折”,犹心惊。按,杜甫在秦州不及
四月,即转同谷赴蜀。后来亲州于宝应二年(七六三)被吐蕃攻陷。
'一'
二
'二'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
'三' '四'
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
'一'本篇原列第七首,写在秦州远望塞外,感念时事。
'二'起四句写秦州的地势和景物。“无风”两句是说:虽然地面无风,云在高空却飘然出塞;
还未入夜,而月先临关。隋李巨仁 《赋得镜》:“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明。”“无风”、“不夜”
二字一读。一作地名解,非。
'三'这两句是说使节尚未归来,边乱还未平定。“属国”,典属国的省称。汉朝苏武曾官典属
国,此处用苏武故事,借指使节,参看王维《使至塞上》注'二'。“楼兰”句,用汉朝傅介子斩楼兰
王故事。参见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注'三'。
'四'“衰飒”,指环境的萧条。“摧”,凋残。“摧颜”,怅然自伤,容颜暗淡的样子。
梦李白二首
一'一'
… 22…
'二' '三'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四' '五' '六'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七' '八'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九'
无使蛟龙得 !
'一'杜甫和李白有深厚的友谊,杜集中为李所作诗令存十多首。这两首作于乾元二年(七五九)
秋。时杜甫流寓秦州。李白在至德二年 (七五七)因人永王李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幕府一案被捕入
浔阳 (今江西省九江市)狱,乾元元年(七五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次年中途
赦还。但杜甫不知道李白遇赦,积想成梦,写成此诗。
'二'这两句是说生别比死别还要悲苦。“已”,止,与下句“常”字对比。“恻恻”,悲凄。
'三'“江南”,浔阳和夜郎都在长江以南。“瘴疠”,因南方潮湿、气候炎热而流行的一种疾
病。“逐客”,被贬斥流放的人,指李白。
'四'“长相忆”,承上“常恻恻”。故人入梦,是因为知道我在常常想念他。即下首“情亲见
君意”句意。
'五'这两句由“信”转“疑”,怀疑李白己遭意外。当时流行着李白己在途中堕水而死的谣传。
'六'这两句点出李白“魂”往返的地点:接上“路远不可测”句,写来路之远和归途之难。《楚
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上句似比用这个和“魂”、
“枫”。“江南”等有关的境界。“关塞”,秦陇一带多关塞。
'七'这两句又一次写由“信”转“疑”,与上“恐非平生魂”句呼应。一本即移在“恐非”句
之前,语气以较通顺:但忽信忽疑的回坏曲折,更符合诗人的心情。
'八'“颜色”,指梦中李白的面容。这两句写诗人初醒时迷离恍惚的情状。
'九'这两句表面上是叮咛李白的灵魂归去时一路小心,实际上是叮嘱李白本人在险恶的政治环
境中,应该谨慎和警惕。
二
'一' '二' '三'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
'四' '五'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六' '七'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八'
寂寞身后事 。
'一'首两句化用《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诗意,言只见浮云来去而不见游子归来。
杜甫与李白自天宝四年 (七四五)秋在充州石门分别以来,已达十四年了。“游子”,指李白。
'二'这两句意谓梦中李白对自己的亲热态度,是见他一贯的情谊。
'三'以下六句是写梦景。“告归”,告辞。“局促”,匆促不能久留。
'四'“苦道”,再三地说。
'五'这两句写梦中李白临别时的神态。
'六'“冠盖”,冠冕和车盖,代指官僚、贵族。“斯人”,指李白。“憔悴”,这里指困顿不
得志。
'七'“网恢恢”,《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原指天网广大无垠,网孔
虽稀,但从不漏失,比喻天道的无所不在而又宽容。这里犹言“谁说天道公平”。“将老”,时李白
五十九岁。
'八'未两句说,李白一定有不朽的声名,不过这是寂寞之身亡没以后的事情。言外之意,如果
能不负乎生志,对于李白才是真正的安慰。“寂寞”,就李白晚年的遭遇说。
… 23…
天末怀李白 '一'
'二' '三'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四' '五'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一'此诗与《梦李白二首》作于同时。“天末”,形容边塞的遥远,这里指秦州。
'二'“君子”,指李白。
'三'“鸿雁”,信使的代称。上句言盼望来信。“秋水”与上“凉风”呼应,下句即江湖多风
波之意,设想李白行路艰难,引起下文“人过”。
'四'“文章”,泛指文学作品。我国古代文学家大都平生坎坷,所以这里说好文章象是跟命运
敌对似的。下句是说,那些山精水怪,喜人经过,就可以吞噬饱餐。“魑魅”,喻奸邪小人。
'五'未两句应上“君子意如何”。“冤魂”,指屈原的冤魂。“汨罗”,江名,屈原自沉之处,
在今湖南省湘阴县东北。李白流放夜郎,途经长江、洞庭湖等地,所以社甫设想他与屈原叙谈并作诗
投赠,表示李和屈是同调。
月夜忆舍弟'一'
'二' '三'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四' '五'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一'乾元二年 (七五九)秋作于秦州。“舍弟”,家弟。
'二'“戍鼓”,戍楼上的更鼓。“边秋”,边塞的秋天。
'三'上句写自然时序,诗或作于白露节夜晚:下句写心理幻觉,月亮实无处不明,这里是为了
突出对“故乡”的感怀。
'四'据 《通鉴·唐纪三十七》,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沛州、洛阳,齐、汝、
郑、滑等州都在战乱之中。杜甫的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都远在东方,彼此不通消息,所以有“无
家问死生”这样沉痛的句子。
'五'末两句连上句是说,因“无家”,寄书已常不到,更何况当此战乱之际;也可以解作既已
无家可问死生,寄书去问常无下落,而又当“未休兵”之时,则死生茫茫更难逆科,所以说“况乃”。
送远'一'
'二' '三'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 :鞍马去孤城。草木岁月
'四' '五'
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
'一'本篇约作于杜甫离秦州时,似是友人行后寄赠之作:有人认为是杜甫离秦州时自赠,可备
一说。
'二'这两句写兵荒马乱中的离别。“带甲”,指披甲的士兵。上旬指史思明之乱,即《月夜忆
舍弟》的“况乃未休兵”。
'三'“尽一哭”,同声一哭。
'四'这两句设想友人在途中所见的岁暮景色。
'五'江淹《杂体三十首·古别离》:“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杜甫这里是说:昨日离别
之景,哭送之情,至今仍萦回在目,足见离情别绪,古今同悲。“古人”,泛指象江淹那类人。
蜀相'一'
… 24…
'二' '三'
蜀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
'四' '五'
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六'
泪满襟 。
'一'这是作者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