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诗选-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南山”,喻君。《汉书·杨恽传》“田 

彼南山”注:“张晏曰: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日暮”,喻自己年衰。 

                                    望月怀远'一' 

                             '二'                              '三'               '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 
              '五'                               '六'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一'“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二'“天涯”,犹言天边。这两句是说这时远在天涯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月。 

      '三'“情人”,有怀远之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夜。 

      '四'“怜”,爱惜之意,灭烛见月光满屋而觉其可爱。这句写室内望月。 

      '五'“披衣”,表示出户。“露滋”,表示夜深。“滋”是沾润之意。这句写室外久望。 

      '六'末两句言月光虽可爱却不能抓一把赠送给远人,倒不如回到卧室里寻一个美好的梦。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中描写月色云:“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为此诗“盈手”之语所本。“不 

堪”,不能。“寝”,卧室。“佳期”,欢娱的约会。 

                                       孟浩然 

     孟浩然 (六八九——七四○),湖北襄阳 (今湖北襄阳县)人。是唐代 
一位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 
官职,但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诗人王昌龄 
游襄阳,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和他相聚甚欢。据说是因为“食鲜疾动”, 
终于故乡南园,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宫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用他的诗来说,“朱绂心虽 
重,沧洲趣每怀” (《留别王维》),直到亲自在长安碰了钉子以后,才了 
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跟当时的达官显宦如张九龄、韩朝宗都 
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还常同一些隐者、道士、上 
人、法师谈玄说道,他的隐遁生涯并不寂寞。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怀 
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李白用礼赞的口吻称 
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维曾把他的像绘制 
在郢州刺史亭内,后来遂称之为“孟亭”。所以无论在生前、死后,孟浩然 
都是享有盛名的。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王士源赞美孟浩然“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很能代 
表当时人对孟诗的评价。 
     孟浩然的诗所表现的生活面是不丰富的,他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 
的景物、个人的失意和苦闷,多读便觉贫乏单调。有人称孟浩然为田园诗人, 
其实他的田园诗并不多;在仅有的几首田园诗里,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感 
情也是很隔膜的。一则说“乡曲无知己”,再则说“农夫安与言”,流露了 
他对劳动人民的轻视和孤高自赏。 

… 页面 26…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 
描摹逼真,少数诗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势磅礴,格调浑成,是颇为 
传诵的。总的说来,他的山水诗比不上王维的精致完整,更没有王维那样讲 
究色彩和构图。 

… 页面 27…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一' 

                                              '二'                '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四' 
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一'全诗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隐逸生活,虽然闲适,但也有孤寂之感。 

      '二'“散发”,把头发披散开来。古人蓄发,把长发挽在头顶上。 

      '三'“轩”,窗。“闲敞”,安静而开敞的地方。 

      '四'“知音’,通晓音律。据《吕氏春秋·本味》: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絃,不复演奏,以为世无知音。后世又称知己为知音。此处指辛大,亦即下句中的“故人”。 

                                 夜归鹿门山歌'一' 

                                        '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三'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四' 
    。 

      '一'孟诗中七言很少,歌行尤非所长。这一首对景物不如刻划,清疏简淡,是孟诗一贯的特色。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孟浩然曾在此隐居。 

      '二'“渔梁”,指鱼梁洲。《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三'“开烟树”,树林本来被暮烟笼蔽,在月光照射下又清楚了。“庞公”,即庞德公,东汉 

隐士。《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四'“岩扉”,山崖上屋舍的门。“幽人”,隐者。作者自指,亦可兼指其他隐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 

                              '二'                                '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四'                                '五'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希望得到引荐。用这 

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表示了作者从政的热情。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二'这两句写八月洞庭湖秋水上涨,与岸齐平。天空反照如涵泳在水里,水天上下混而为一。 

 “虚”、“太清”,均指天空。 

      '三'这两句写洞庭湖及云梦泽的气势水势。云梦大泽水气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古代“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便 

併称云梦泽。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 

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上四句写洞庭湖水波浩荡,声势动人。 

      '四'上句自叹欲渡洞庭而无舟楫,暗喻想作官无人引荐;下句便直率地表明这样平居闲处,有 

负当前“圣明”之世。 

      '五'末两句用古意进一步发挥想出仕的意思。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 

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与诸子登岘山'一' 

… 页面 28…

                                                             '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 
        '三'                                '四' 
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一'“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是襄阳的名胜。晋羊祜登岘山时有过江山依 

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在这首诗里再度发挥了这个古老的主题。 

      '二'前四句暗寓羊祜故事。“胜迹”,指岘山的堕泪碑等。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 

时,常去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慨叹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 

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 

不流泪,杜预因名为 ‘堕泪碑’”。 

      '三'“鱼梁”,见《夜归鹿门歌》注'二'。“梦泽”,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三'。 

      '四'“羊公碑”,即“堕泪碑”。此处“泪沾襟”一则应“堕泪碑”的故实;其次,孟浩然本 

有仕进的愿望,却以隐沦终了,自伤不能如羊祜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因而落泪。 

                                      过故人庄 

              '一'                               '二'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 
              '三'                               '四'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一'“鸡黍”,泛指待客的饭菜。 

      '二'树木多傍村庄种植,村边树木稠密,连接成一片,故称“合”。 

      '三'这两句说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子摆开酒菜,饮酒时所谈的都是桑麻生长的情况。陶潜 《归田 

园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筵”,一作“轩”。 

      '四'末两句说又约定了下次重游。“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是赏菊的佳节,古人在这 

一天有饮菊花酒的风俗。 

                                         春晓 

                              '一'                               '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一'这两句意思是说,春天夜短,又因风雨少睡,故既眠而不觉晓,直到闻啼鸟才知觉。“处 

处闻啼鸟”意味着晓与晴,含喜睛意。 

      '二'后两句回忆夜来的风雨,为花木担忧。用问句写出想象花已经落得太多、又希望它落得不 

多的复杂心情。一本作“欲知昨夜风,花落无多少”,就比较平直。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意思却相当 

曲折。 

                                    宿建德江'一' 

                              '二'                               '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一'题一作 《建德江宿》。“建德江”,即指新安江,江流经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 

      '二'这两句说停舟在烟气笼罩的洲渚,暮色引起旅人的一番新的愁思。“渚”,水中的小洲。 

      '三'这两句说原野极为广阔,放眼看去,似乎远处的天空反低于树木。江水澄清,月映水中, 

好象和人更接近了一些。 

                                        王之涣 

     王之涣 (六八八——七四二),字季凌,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及其附 

… 页面 29…

                                                               '一' 
近地区)人。官文安郡文安县 (令河北省文安县)尉 。他的诗《全唐诗》 
仅存六首。 
     王之涣性豪放,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描写西北风光的作品 
尤有特色。他的七绝《凉州词》和五绝《登鹤雀楼》都可列入盛唐代表作中。 

      '一'生卒年、字号、官职等均见出土的宣义郎行河南府永宁县尉靳能所撰《唐故文安郡文安县 

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凉州词'一' 

                   '二'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 
    。 

      '一'“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 

并引《乐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姑 

臧县 (今甘肃省武威县)。 

      '二'“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 

      '三'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因此杨柳和离别容易引起联想。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 

行客儿。”歌中提到行人临去折柳,以后常吹笛表达离愁。后人诗中因此有时把吹笛、折柳、怨别三 

者联系起来 (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本篇在这里说的是羌笛吹奏《折杨柳》曲,其声哀怨,似在怨柳(实即怨别), 

但是对玉门关外的杨柳其实不必抱怨,因为它也是得不到春风抚慰的。杨慎 《升庵诗话》卷二:“此 

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的真意还不在于夸张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 

是借此比喻朝廷不关心戍卒的艰苦生活,对于远出玉门关戍守的士兵不给予温暖。也就是《诗经·小 

雅·采薇》“忧心孔疚(很痛),我行不来(无人慰问)”和“行道迟迟”、“莫知我哀”的意思。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登鹤雀楼'一' 

                              '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