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史笔记(齐世荣版)-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追随者克拉苏和庞培也转到了民主派方面,他们在民主派的支持下当选为公元前70年的执政官,并且恢复了苏拉以前的制度和法令,清洗元老院中的苏拉派,这给庞培赢得很高的声誉。后来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庞培逐渐成为罗马最有势力的人物。这时候,民主派又出现了一个新首领——恺撒。他曾受到苏拉派元老贵族的迫害,苏拉死后,通过反对元老贵族的活动,使他在平民中博得名声,当选为公元前69年的财政官。为了共同对付元老贵族势力,经过各种复杂的斗争,公元前60年,恺撒与庞培、克拉苏达成秘密协议,共同掌握罗马政权,即历史上习称的“前三头同盟”。根据三头同盟的协议,恺撒出任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恺撒任职期间,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平民和骑士的改革措施,比如他提出了一个土地法案,让两万多贫民分得土地。同时,他的拥护者保民官瓦提尼乌斯通过公民会议,决定恺撒任职期满后出任高卢总督,任期五年。恺撒到任高卢后,三年便征服了全部高卢,获得了大量财富,并掌握大批军队,三人之间的裂痕日益扩大。为加强三头同盟、对付元老贵族的力量,公元前56年,恺撒与庞培、克拉苏在路卡城会晤,重修旧盟,许多元老和行政官员也参加了该聚会。在三头的压力下,会议决定:公元前54年底任满后,恺撒续任高卢总督五年,庞培、克拉苏出任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期满后庞培任西班牙总督,克拉苏任叙利亚总督。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安息人作战中阵亡。三头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庞培和元老院非常害怕恺撒的权势,因此结成了反恺撒同盟,他们颁布法令,命恺撒任满后必须解散军队。于是,公元前49年,恺撒进军罗马,庞培和贵族逃亡到希腊,企图在希腊集结军队,与恺撒决一死战。公元前48年恺撒在希腊北部打败庞培,庞培逃到埃及被杀。这时,恺撒成为罗马真正的唯一统治者,被罗马人冠以“祖国之父”和“终身独裁官”,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恺撒实行独裁后,逐渐脱离民主派,许多有利于民众的措施被取消,因此引起平民有满,元老派贵族乘机于公元前44年元老院开会之机刺杀了恺撒。3、后三头政治与共和国的覆亡。恺撒被刺后,罗马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进一步高涨,掌握罗马政权的是恺撒部将安敦尼(公元前44年为执政官)。但恺撒甥孙屋大维以恺撒继承人的身份得到了恺撒大部分财产,并得到恺撒老兵和平民的支持。公元前43年,他击溃了安敦尼的部队,但为了共同对付势力增强的元老院,当年,屋大维和安敦尼、雷必达(恺撒骑兵长官)结合,形成后三头同盟。当时,公民大会通过法令,委任三人全权处理国家事务五年。他们镇压了自己的政敌,然后三分天下,安敦尼掌管罗马的东方行省,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治非洲北部。罗马名义上是三头共管,实际统治权则掌握在屋大维手中。但这时庞培的儿子绥克斯都掌握西西里,撒丁、科西嘉三岛,对屋大维构成了严重威胁。公元前36年,屋大维借助雷必达之力消灭了小庞培,但又剥夺了雷必达的军权,只保留了其祭司长头街。屋大维因此成为整个西方的主人。安敦尼则极力加强自己在东方的势力,为了对抗屋大维,公元前37年,他和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结婚,这成了屋大维进攻的借口(罗马盛传安敦尼想把他在东方的全部领土送给女王和她的子女)。公元前36年,因安敦尼发动对安息的战争失败,激起罗马奴隶主对安敦尼的不满。公元前32年初,后三头统治期满,元老院乘机剥夺了安敦尼的权力并向埃及宣战。公元前31年,屋大维率军与安敦尼决战,安敦尼战败(于公元前30年在亚历山大自杀),屋大维成了罗马唯一拥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罗马共和国从此开始进入到帝国时期。 第三节 ? 罗马帝国的兴亡
一、帝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1、屋大维元首政制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屋大维消除政敌后,掌握了国家一切大权。公元前30年,他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9年又获得“大元帅”称号,公元前28年获得“元首”(首席元老或第一公民)称号,公元前27年又获“奥古斯都”(神圣庄严)称号,因为屋大维有元首的头衔,所以史书上把他的统治形式称为“元首制”。屋大维的元首政治,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27年1月13日开始,这一天,屋大维在元老院发表长篇演说,表示要卸掉总揽一切的大权,交出军队、行省,作为普通公民终老林下。当然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戏剧性的表演,他是要在共和的外衣下行独裁,共和国的要,机构虽然都存在,但实际一切军事、行政、司法、财政、宗教大权都在屋大维手中,罗马严格来说已是君主国。屋大维对内依靠奴隶主阶级,特别是元老和骑士两个等级,并用小恩小惠形式收买一般罗马公民,以笼络人心。屋大维竭力维护奴隶制度,对奴隶实行严厉统治和残酷镇压政策,内战时代大批奴隶获得释放,内战结束时,他命令清查内战时加入军队的奴隶,并交还给原来的主人,主人已不在就处死奴隶。同时,严格规定释放奴隶的比例。为了维持统治,屋大维对军队进行了调整,把原有60多个军团减少到28个,驻防各省,并在自己身边建立了一支近卫军。所有部队都是长期服役的职业兵,是屋大维及其将领镇压奴隶、对外扩张,争权夺利的工具。屋大维统治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14年),罗马继续推行对外掠夺政策。屋大维统治之初,住在西班牙北部的康塔布利等部落掀起反罗马斗争,经过多次战争,罗马镇压了起义,侵占了整个西班牙,之后,屋大维派军越过莱茵河和多瑙河,这次侵略又激起当土著居民的反抗,起义者多达二十多万人,三年之后,才被镇压,从此罗马的东北边疆扩张到多瑙河。接着公元9年,日尔曼人掀起了反抗斗争,起义者把罗马军队包围在莱茵河东的密林里,并全歼了罗马军队,经过这次战斗,莱茵河以东地区重归日尔曼人。在东部,屋大维采用软的一手来处理罗马与安息的冲突,通过缔结和约,屋大维以幼发拉底河作为罗马帝国的东方边界。
2、帝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屋大维统治开始,罗马大规模的对内、对外战争基本停止,帝国从此经历了两百年的和平时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这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带轮的犁和收割机械开始出现,水磨也开始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公元一世纪,意大利的手工业有了暂时的高涨,出现了一批手工业中心,这里的纺织品、金属制品和陶器被大量运往外地,广泛使用奴隶、贫民进行手工劳动。由于陆海交通的恢复和发展,帝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在西部,罗马和意大利商人把产品运往北欧等地,在东方,不仅黑海、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之间的商船往来无阻,而且与阿拉伯、印度甚至后来和中国也有贸易往来,这又促进了帝国各地城市的繁荣。帝国初期,意大利本土的农业已走向衰落,而各行省的农业却发展了起来,如埃及和北非的劳动人民,通过辛勤劳动,改进灌溉方法,把大片沙漠改造为良田,成为罗马的“谷仓”。同时,各行省的经济也恢复发展起来,腓尼基的染料和玻璃制品、埃及的麻纱、小亚的纺织品大量运往其它各地,而在高卢、西班牙等地,也兴起了一些手工业中心和在城市,各省的城市一般都获有一定程度的所谓自治权,其组织形式类似罗马城邦,有公民会议、元老院(市议会)、行政官员,也有各种工商业协会。但到二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帝国就已经由繁荣转向衰落,并出现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危机。
二、公元三世纪的危机。从三世纪开始,罗马发生全面危机,主要表现在经济衰落、政治混乱、军人专权和外族不断入侵,使帝国内外交困。
1、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农业萎缩,工商业萧条,财政枯竭。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没落。公元二世纪后半期,大规模奴隶起义不断爆发,奴隶劳动的生产率不断下降,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庄园经济已不再有利可图,为了更有效地剥削奴隶,奴隶主只好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被释奴隶和农民耕种,然后收取地租,这种方式叫隶农制。隶农在法律上是自由的租地农民,以契约的方式租种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交纳地租,对土地所有者没有人身隶属关系。但到三世纪初以后,隶农的实际地位发生很大变化,逐渐依附于土地,自由身份日渐丧失,隶农制实行之初那种对社会生产的某些积极性亦告消失,从而导致罗马农业、手工业的衰落。农业、手工业的衰落又引起商业和城市的萧条,农产品的减少使城市供应缺乏,手工产品滞销使商业凋零,而政府的税收和金融政策更加剧了城市经济的衰落。宫廷和官僚机构庞大的开支以及官吏的贪污,使帝国财政发生困难,政府滥发货币又引起物价上涨,财政更加不足,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罗马的货币经济陷于崩溃。
2、政治危机:主要表现在: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导致帝位更迭频繁,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势力称雄。尤其在安敦尼王朝瓦解后,帝国各军事将领之间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各行省驻军纷纷自立为帝,相互混战,王朝接替加快。三世纪中期,罗马各地割据势力纷纷拥立自己的统治者,出现所谓“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帝国政权严重瘫痪,叙利亚、埃及也曾乘机摆脱罗马控制而独立。
3、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经济的衰败,政局的混乱,使广大人民群众无以为生,纷纷揭竿起义。三世纪初在意大利,布拉率领奴隶队伍到处打杀富人,拯救贫苦者。公元238年,北非发生奴隶和隶农起义。263年,西西里发生了奴隶暴动。274年,费尔姆在埃及发动争取独立的起义。大约同时,高卢发生了大规模的“巴高达”运动,这场斗争时断时续直延续到罗马灭亡。与此同时,帝国边境的蛮族部落也乘罗马政治混乱之机,侵袭帝国边境,日尔曼人和哥特人四处进入帝国境内,萨珊波斯王朝也从东方发动进攻,罗马帝国江河日下,风雨飘摇。
三、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1、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出现于一世纪,最初发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的犹太人团体之中,逐渐发展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产生的背景是罗马共和国末期,东方各地人民多次进行反抗罗马暴政的斗争,都归于失败,处于愤怒和绝望中的人们只能从宗教中寻找精神出路。犹太人的犹太教中有种传统思想,相信上帝耶和华将会派“救世主”(希腊语称基督)来拯救犹太人脱离苦难。这种“救世主”观念就是后来基督教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但犹太教有不能适应罗马各地各种受苦受难人民需要的一面,于是新产生的基督教不再是犹太人的宗教,而成了没有民族界限的,能吸引各种受苦受难者的宗教。根据基督教经书《新约》的说法,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他是上帝的独子,是为挽救人类而降生世间的“救世主”,即基督,他为了赎取人类的罪恶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三日后复活升天。这套神话纯属虚构,是教士传教过程中编造出来的,其实不是耶稣创造了基督教,而是基督教创造了耶稣。基督教最初作为群众运动而产生,只要信奉耶稣,遵守教义,就可成为教徒。早期教徒不分种族,不歧视被压迫阶级,因而很快传遍帝国的城市和乡村。他们彼此互助,反对罗马的统治,具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因此备受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2、基督教的传播和演变。罗马统治者企图用强权消灭基督教,但未得逞。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加深和罗马皇帝残暴统治的强化,基督教日益发展起来,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信徒中增加了富有者,他们捐献财产,逐渐在教会中取得领导地位。二世纪后期基督教就从最初受苦受难人的宗教蜕变为富有者,统治阶级的宗教,这样一来,基督教无论在成分上或在性质及组织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会逐渐拥有大量产业和金钱,并为一些有财有势者控制,他们在教义中加进宣扬忍耐服从、爱仇敌、寄望来世等欺骗性内容,这样,基督教变为剥削阶级接受和利用的宗教。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给予教会和教士许多权利,拥有自己的土地,免除赋税和劳役。但这时基督教也出现了教派分裂,其中势力最强的阿里乌斯派,该派奠基人为亚历山大里亚城的阿里乌斯,他认为基督是圣父创造。因而低于圣父,而亚历山大里城主教阿塔纳西乌斯所领导的正教派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教派间的争论使教会产生分裂,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基督教。325年,君士坦丁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集各地教会的主教举行会议,制订了基督徒必须遵守基督与圣父同体的信条,宣布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将其开除出教。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统治。公元284年,宫廷近卫军首领戴克里先被军队拥为皇帝,他废止了屋大维确立的元首制,称为君主,正式确立起君主制的统治形式。为了拯救罗马危机,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戴克里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行政改革:他把帝国分为四个地区,由他和他的三个助手分别统治,史称“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自称奥古斯都,统治色雷斯、下麦西亚、亚洲诸省、埃及和昔兰尼,其副手伽里利乌斯称恺撒,统治巴尔干各省。另一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统治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此外,他把全国划分为100个行省,每10-12个行省组成一个行政区,实行军政分治,地方总督不兼军职。(2)军事改革: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两种,巡防军用以镇压人民起义和从事远征,边防军用以对付外族入侵,并增加军团数目。(3)税制改革,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