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药师经的济世观 作者:南怀瑾-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戒比犯戒严重,犯戒是自己行为错误,违反了戒。破戒则是身口意所行所为,在有意无意间破坏了戒律,乃至毁谤戒律。以世间法来譬喻,好比百姓犯了法,可判刑三年、十年,严重的判无期徒刑。如果是法官犯法,那就严重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破尸罗就是知戒犯戒,非常严重。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口口声声说自己守戒,或以戒律标榜自己,严格讲起来,处处犯戒,因为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能‘自赞毁他’。自己认为是以戒为标榜,以禅宗为标榜,或以净土为标榜,其他都不好,早已犯了根本戒,根本尸罗已经犯了。
佛教有一句通俗的话,‘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必须彼此赞叹,彼此恭维,彼此讲好话,佛法才会兴盛。结果今天的佛教却是‘唯有僧毁僧’,问题相当严重。再不然,还没有听过‘我’的教理,就看不起他,尤其是标榜某一宗、某一派的人,这种过错犯得最严重。以我的眼光看,我是个凡夫,以可怜眼看天下可怜人,世界处处都可怜,看到学佛的人都在可怜的破戒中,很严重,很可悲。
佛又说,有些学佛(要受教义的,没有受教义不算数)的人虽然没有破戒,但是却破坏了团体的规矩。譬如各个寺庙因环境不同,有其特定的规约、原则,有些自认了不起的人,不愿遵守这些原则,就叫破轨则。破坏共修团体生活轨则,所犯的罪业更大,所以我们这里宁可骂你,把你赶出去,不希望你再造这个业。那是慈悲啊!共修道场所订的规则就是戒律。有些人不但不守尸罗,还要破坏规矩,佛法的真正教育就是叫人作个规规矩矩的人。你到一个团体,到一个环境,不能守规矩,可见你做人不守规矩,吊儿浪当的不在轨道上走,那还有什么用?在人中已经不算一个份子了。
佛进一步又说,‘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一层比一层严格,不是一层一层罪轻,轨则比尸罗严重,正见又比轨则严重。有些人学佛不犯戒,也没有破坏规矩,但他心里的眼睛已经瞎了,没有正见,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真正的修持?看不清楚,那是因为缺乏智慧,没有头脑。没有正见即是佛法的瞎子,纵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炼。我经常看到许多人佛法讲的头头是道,自己认为比任何人都聪明、都高明,讲出来的话好听得很,实际上,一点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狱道,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正见。所以正知正见是学佛最为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
我们曾经讲过布施和持戒,有一点大家必须留意,几乎每一本经典都会提到菩萨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药师经也提到这些呢?一般人的观念总会认为药师经应该是讲如何得长寿?如何消灾免难?如何使人所求如愿?怎么也讲起六度来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想无灾无难,没有烦恼病痛,必须从心地上的修持开始,也就是从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做起,才能获得药师佛相互的感应。因此药师经亦不免重提六度的重要性。
‘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如果没有真智慧、正知见,六度万行有时候看似做善事,实则是做了坏事,所以一切以正见为首,因为正见能破除迷信而起正信。正见从何而来?正见必须有高度的、真正的般若,真正高度的般若又自何而来?必须要懂得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般若意即智慧,因中国文字‘智慧’一辞,不足以概括般若的内涵,所以不直接译成智慧,而以梵音‘般若’代替。五般若就是:
一,实相般若
悟了道,见到道体的本身即实相般若。
二,境界般若
见到道体,有‘见道’的境界。
三,方便般若
见到实相般若,是有了‘根本智’,但还须求‘差别智’,然后才会懂得一切方便般若,对一切差别法门的要点都能透彻了知运用。
四,文字般若
有了方便般若的人,文字般若自然殊胜,文字般若都是因实相般若境界而来。
五,眷属般若
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般若就是正见,有正见的人才能谈修持与成就,否则都是在盲修瞎炼。那么,真的正知见从何而来?靠多闻而来,没有正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肯求多闻。
佛学所称的多闻,并非听闻的闻。佛经记载,佛的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多闻第一。多闻包括一切学问、一切差别法。阿难尊者因为随佛多年,对佛所讲的一切经、一切律等,一切学问都能深切记闻,所以多闻第一。
我们知道正见自多闻而来,不是光坐在那里不求多闻,不研究佛的经律论的深义而能得。
‘契经深义’契是完全相合,对佛经深义完全了解,古代翻译为契经。如果对佛所经典的真正意义不能了解,文字看得懂,经义重点却不能证到,因此无法成就多闻,亦不能成就正见。
举例来说:现代佛学很流行,研究佛学的人也很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能成为教育他人的大专教授,如果真要问起有没有研究佛经原典?所获得的答案多是否定的,那么这些学者所看的佛学著作是不是近代人所写的文章、注解呢?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研究佛学的人大部分走此路线,情况非常严重,这就犯了‘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了解’的毛病。看了一点现成的佛学文章,什么空啊!缘起啊!而提出一些佛学看法,这些与真正的佛学根本毫不相干。
又譬如我们现在所看的药师经原文,文字都看得懂,如果要达到‘契经深义’,则不但要理解文义,更要完全解了,所谓‘了了见’每一句话都要在心地上求证过、通达后,才能谓之‘解’,也才能‘了’。
解了佛经后,增加多闻;有了多闻后,增加正见。换句话说,我们把文字倒回去看,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不破轨则,不破尸罗。那么,顺著文义下来就是说要想不毁正见,对三藏十二部经律论必须通晓无碍,尤其是经典,因为戒律来自经典。佛所讲的称为经;律是释迦牟尼佛当时所制定的戒条,有些是佛的弟子们针对现场发生的事所订立的规范;论是后世菩萨们的著作,如成唯实论、大智度论等等。
佛法经律论的真正深义在什么地方呢?在一切佛亲自所说的大小乘经典中。所以大乘经典、小乘经典均要研究,才会了解经文深义,进而增加多闻,成就正见,如此才是真修行。
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增上慢。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嗔、痴、慢、疑都是与生俱来的。贪、嗔、痴,大家都听得很多了。慢,慢是什么呢?慢就是我,我们常听见别人讲口头禅,或听到街上发脾气的人骂一句‘格老子’,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个绝对自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与自傲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样一个东西。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中国文化里庄子有一个比喻傲慢的典故:‘螳螂当车’,他说螳螂发起脾气来,举起两只细长的手臂,想把车子挡住,不让车子过,结果可想而知,不但被压扁,连浆都出来了。庄子这句话是比喻人‘自不量力’,超过自己能力、智慧范围的事非做不可,螳螂当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想用两只手臂去挡车了?就是因为‘我慢’。一般人常说:‘格老子,我不在乎!’你不在乎就变成肉酱啦!
众生的我慢与生俱来,一个人如果能去掉慢心,那就快要修到‘无我’了!从心理学的观点可以看出,我慢特别高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古里古怪,由于傲慢的变态心理,在某一方面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怕羞的小孩,看到人就躲,是不是窝囊?根本不是,他表面上怕羞,内心却非常傲慢。
还有疑,多疑,对任何事、任何人,尤其对修持信不过。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劣根性,不容易去掉。慢与疑包含在贪嗔痴中,痴是没有智慧。在修持上慢与疑比较容易看到,比较容易了解,因此通常只提贪嗔痴,比较少提及慢、疑。
增上慢
我们对我慢已有了了解,再看什么叫增上慢?增上慢是人本来只有慢心,因某种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譬如学问好、多闻的人,最容易产生增上慢。岂止学问,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随之增加。像聪明人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聪明人若再加上学识、经验,如果走上坏路子,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足以济其奸’,不学还好,有了学问更助长其作恶。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都是人才,都是学识一流的人才,像众人皆知的秦桧,学问之好,头脑之聪明,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一手遮天,蒙骗上面的人,其本事之大,可想而知。一个部下,能把高明的老板瞒住,看不到下面的事情,那绝非普通人所能做到。这些人往往都是‘多闻之士’,学佛最容易犯这个毛病。
我经常公开告诫大家,菩萨道很不容易做到,以我自己为例,如果今天有人要我只膀子,那我舍不得,我还要用它,我还要写字呢!我做不到。头、目、脑髓一切都拿来布施,我做不到。所以我不敢轻易说自己在学佛。但是我看到许多人一学佛以后,不管在家出家。经常犯‘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毛病,我也常提醒他们注意,‘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是教主,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可惜不是你也不是我呀!甚至还有一种谬论,常听有些人说:‘不识字、不研究佛经不要紧,六祖还不是照样开悟,六祖并没有靠读书开悟。’我说:‘那是六祖,你不是六祖半,更不是七祖,对吧?’六祖是没有读书,但是他碰到了五祖,有位好老师。像释迦牟尼佛也不靠祖师开悟,他可没说不读书。释迦牟尼佛在十八岁以前就成就世间一切学问,为什么你不肯读书?不肯跟佛陀学呢?
学佛讲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讲四无量心,早课晚课,不知念了多少遍。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也包括邪魔外道吧!无量,你学了几个量?通通犯了增上慢戒。增上慢是个戒,增上慢的反面就是谦虚,绝对的谦虚,就是老子所讲的‘虚怀若谷’。所以,大家要学习不犯增上慢,这里讲的只是戒,更重要的是:要戒除增上慢的心,才会增长多闻。
我经常碰到学术界学识很好的人,一来,一谈问题,劈头就是一句:‘我问你一个问题’,我就眼睛看看他。他再说什么,我说我不懂。他说我问你,我说我不懂。用这种态度、这种口气请教别人问题,多大的增上慢!连个请问、请教的‘请’字都不肯用。
增上慢的果报是什么?往下看。
‘覆蔽心故’,增上慢把自己的本心盖住了,以为自己了不起,自认为自己观念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许现在我年纪大了,比较少见;年轻时在大陆上看到增上慢的人可多啦!他们的声望、名气都吓死人的,那种增上慢之重,那真是不得了。话说回来,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相当增上慢。
过去,看到老一辈的大居士,学识、名气都是第一流,到了生病、临死的时候,手忙脚乱,痛苦万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候所有的学问、佛法都不得力。最后一大堆人围着他,大居士告诫后生晚辈:‘你们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念佛吧!’我不提名字,一提名字就犯了增上慢戒,大概你们也可以想像得到。究其原因,没有真正的修持,因为学问好,文章比人家写得好,所以就犯了增上慢戒。
这种增上慢没有方法制服,除非你比他还要慢,那么如何做到呢?你要多闻,学问要比他好,有正见,有真修持,否则没有办法。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学问越好,所知障越多,修道证道越难,他生来世的果报,永远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学者,不能证果。不但大乘菩萨果位证不到,小乘的果位也不可能。
你们常挂在嘴边的‘外道、外道’,外道并不是你们所想像的其他宗教,或是邪魔歪道,外到那里去啊?凡是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有学问,有思想,能言善辨,讲理头头是道,叫他拿身心来证明,一无所能,因思想、念头静不下来,不能专一,不能定。所以学问越好,越容易产生增上慢,自己把自己的本心本性盖住了,自是非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对的,别人不对。
所以,大乘菩萨道的大戒第一条就是‘自赞毁他’,大乘菩萨道首先要学习的是真正的谦虚。
我常跟同学说,我看到学者就怕,看到文人就怕,看到艺术家就怕,看到能干的人就怕,很多人看了就怕,怕什么?自古以来,文人、学者、艺术家都犯了同一毛病:‘文人相轻’,看不起别人,文章是自己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不过妻子是别人的好,是不是这样?
我们小时候读过一首名诗:
天下文章在三江 三江文章属我乡
我乡文章算舍弟 舍弟随我学文章
三江就是江苏、浙江、江西。讲了半天还是我第一。文人个个如此,人人一样。算命的、看相的、玩艺术的,都彼此‘千古相轻’,相互妒嫉,甚至于打架。看别人生意好就眼红,某某人八字算得好也不服气。
搞宗教的,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都是‘千古相嫉’。你的庙子旺,我的庙子不旺,恨死你,恨不得夜里一把火烧了你的庙子,或念个咒子把你的庙子毁掉。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是古人说的,我则加了两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