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激发心灵潜力 作者:[美]安东尼·罗宾-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我想请你特别记住,像这两类型的人,之所以会是这种性格,是跟他们的经验有关。如果你从事某事已有十多年之久,你很可能自我判定感很强;可是你若是个新手,对于所从事的尚无确切把握,这时你不可能会有自我判定感,而是经常请教他人、经长久时间后才会形成自己的偏好和特有模式。不过就算是个惯用右手的人,也会有使用左手的时候,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此两类性格之人。你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人,你可以改变,同时也能改变成功。
大部份的领导者是什么类型的呢?是自我判定呢?还是外界判定呢?要想做个强人,就得是个自我判定型的人。因为他在采取行动前,若是诸事都要征求别人意见,那会耗费太多的时间,使他成不了事。不过此类型的领导者要想干得好,就得能察纳雅言,否则就会变成一个自大狂。
不久前,在一次我主办的研讨会前有一场介绍活动。有一位仁兄及三个朋友走向我,厉声说道:“我不信你那一套。”同时极尽所能地揶揄我。很明显地,他是
一位自我判定型的人,因为外界判定型的人顶多是走过来,建议你该怎么做。另外,从他跟朋友的对话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逃避型的人。因此我就对他说:“我无法说服你该做些什么,你是惟一可以说服自己的人。”我这句话一说,他竟不知所措,只能听我说。慢慢地,他不得不同意我所说的,因为在他心里知道我说的一点不假。接着我又说。“你若不参加,你是惟一能知道谁会损失的人。”我这么说似乎对我十分不利,不过我抓住了他的想法,事实也的确有效。请你注意,我可没说他不参加“他”会损失,如果我真这么说,他还真的会退出呢!相反地,我这么说:“如果你不参加,你是惟一会知道(针对他的自我判定)谁会损失的人(针对他的逃避性格)?”他回道:“不错,你说的对。”然后就签下了报名单。在我还不知道性格模式的道理之前,我或许会劝他跟那些已参加过的学员先谈一谈,然后亲自告诉他参加后的好处。像这样的措施只能对外界判定型及追求型的人有效,但对他这类型的人,就算我说得再好,他也不会有兴趣的。
第三种性格模式是自我意识型对顾他意识型。有些人的处事观点,着重于其中是否跟他有切身关系;另外一些人的处事观点,则着重于其中是否跟大家有切身关系。当然,不会有人偏向于这两个极端,否则如果你是前者,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你是后者,往往就成为一个烈土。
倘使你现在正负责公司员工的招募,你会不想知道哪些应征者最合适哪些空缺吗?不久之前,有家大航空公司发现公司里95%的抱怨,来自5%的少数员工。这5%的人,自我意识甚强,经常只顾自己的看法,不理会他人。请问这种人是不是好员工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他们很可能有才华、工作卖劲、为人和气,但是因为摆错了位置,所以就不能施展所长。
后来这家航空公司怎么解决呢?他们把这批人给撤换掉,然后代之以顾他意识型的人。公司甄选这批新人的方式,是采用集体面试法,问他们为何想应征这份工作。大部份的应征者都以为评审的标准是根据自己在应答时的内容,殊不知评审标准是根据他在做一名听众时所持的态度。也就是当别人在台上面对大家说话时,台下的应征者谁能最专心、最留意且笑容最可掬的人,便得到最高的评分;而那些心不在焉的人就会被认为是自我意识型的人,评分很差,也不予录用。当公司雇用了这批新人之后,抱怨减少了80%。由此可见在服务业里,性格模式的认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不晓得如何激励一个员工,你将如何去评估他的表现呢?当你知道某份工作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性向,你得如何找到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呢?有太多能干的人经常在工作上屡遭挫折,全是因为这些工作不适合他们的性格所致。请记得,一个人的性格在从事某件事时,可能是一笔负债;但从事另一件事时,却可能是一笔无价的资产。
在服务业里,就像刚刚说的航空公司,很明显地是需要顾他意识型的员工。可是如果你想雇个编辑,很可能就得找自我意识型的人。或许你已有过许多经验,不解有些员工为何表现虽然不错,却牢骚满腹?这种情形就像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医生,虽然医术高超,可是却欠缺关怀他人的意识,做事自然不会有劲。像他这类型的人,可能在实验室工作要比治病会好得多。量才适性实在是每个企业当前最大的问题,不过若能知道每位员工处事的性格,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我说过,每个人的性格是居于两种极端之间,但不会刚好在正中间。一个人的性格是不是追求型比逃避型要好呢?可能。若大家的自我意识弱于顾他意识,这个世界是否会更美好呢?也有可能。不过那只是希望罢了,我们最好还是面对现实一点。或许你希望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多倾向于追求型,那么在与他沟通时就得采用顺着他性格的方式,而不是照你认为对的方式。当你与人交往时,要尽可能仔细地观察他的性格,倾听他说的,了解他话中含意;注意他的神色举止,何时全神贯注,何时心不在焉。由于人的性格样式是建立在前后一致,不会中断的基础上,所以要想测知一个人的性格倾向及诉求方向,并不是十分困难。例如你想测知对方是自我意识型或顾他意识型,只要看他对别人注意的程度。是不是身体前俯,且脸上流露出倾听别人说话的表情?还是后仰,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意识重的时候,并且当时可能还真有必要,不过自己要知道那种自我意识是不是经常的?是不是能助你达成目的?
第四种性格模式是配合型对拆散。我想在一开始对你先做个实验,请你看看这三个几何图形有何差异?
当你仔细看过之后,可能会有好几种答案。可能你会说它们全是长方形,也可能说它们都有四个边;可能说其中两个长方形站立,一个长方形平躺;也可能说两个长方形是垂直的,一个长方形是水平的;或者你会说,其中一个跟另外两个不一样。
你看,从不同的角度看相同的图形,就会有这么多的说法。在此我要跟各位介绍一种性格模式,那就是配合型对拆散型,这种模式会影响我们对资料吸收、理解的分类。有些人在处事的观点上,着重寻求共同点,这种人归类于配合型,当他们看见前述的图形时,便会说:“它们全是长方形。
”另外一些人在处事观点上,是着重寻求差异点,此种人归属于拆散型,对于前述的图形会认为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当然在这两种极端之间仍然会存在许多大同小异型和大异小同型的人。前者是在许多共同点上会找出一些小差异来,而后者便会在许多差异点上找出一些小相似来。
如果你想看出一个人是配合型或是拆散型,不妨可以问他们某些事物,看看他们第一眼注意的是事物的相似性,还是相异性。当一个配合型的人和一个拆散型的人在一起,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呢?就以刚才那几个几何图形做比方。一方会说它们全部一样,另一方会说它们全部不一样。配合型的观察角度认为它们都是长方形,拆散型的观察角度认为线条粗细不均、角度大小不一。那么是谁说的对呢?其实两方都对,差别只是认知的角度有别而已。不过拆散型的人常喜欢找出差异,因而很难和别人形成共识,不过跟其他拆散型的人倒能合得来。
分辨此二类型的特长,是十分重要的,我以我公司为例来说明。我的公司有六个合伙人,除去其中一位,其他的全是配合型的人。在大部份的时间里,我们相处甚佳,由于此种配合性格,彼此能相互欣赏。每当开会时,大家的想法和看法都一致,讨论起事来是越谈越兴奋,很容易便能达成共识,做出结论来。
不过当那位拆散型的合伙人一加入讨论,情形就变了,每一次他都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当我们几位看法一致时,他就唱起反调。当我们兴冲冲地打算进行某件事,他就浇我们一头冷水,然后坐在椅子上,对我们所关注的充耳不闻,只是提出一大堆我们认为无需担忧的问题。我们希望早些达成结论,好松口气,他却反复挑毛病。
他是不是个头痛人物呢?你一定会这么认为。他是不是可贵的合伙人呢?我敢说是。我们之所以需要他,就是在规划中的适当时刻,希望听听他的意见。可是我们并不希望他唠唠叨叨一些细节,乃至破坏我们的脑力激荡。经常我们几个配合型的人在规划后所得的结论实在是颇具价值,但是当我们讨论到尾声时,却非常需要有个人找出矛盾疏漏之处,而我们这位合伙人就扮演这个角色,常常免去我们可能遭致的失败。
拆散型的人在社会上居于少数,但是他们倾向于专看配合型的人所见不到的,所以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拆散型的人经常是煞风景的人;当大家都在欢乐狂潮中时,他们却会当头浇了一些冷水,浇熄大家的热情。不过他们敏锐的挑剔和分析,却是经营任何企业不可少的。
如果有份作业重复性很高的工作,你是否会找二位拆散型的人去做呢?我相信你不会,相反地,你会去找一位配合型的人,他必然会万分高兴地待在那个职位上,除非你调动他。然而,若有一份工作是具有高度弹性及变化,你会用一位配合型的人吗?很明显地你不会。就长期观点来看,知道这种类型性格的差异,将十分有助于寻找合适的人去胜任合适的工作。
对于配合型及拆散型的人,你是否使用相同的说服策略呢?你希望他们共事吗?当两个孩子分属此二种类型,你的处理方式是一视同仁吗?我相信你是不会的。不过我并不认为拆散型的人就永远不会变成配合型的人,如果你能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教他们该如何去做,他们便会修正到某种程度。或许在这改变过程里,你得投下无比的苦心和耐心,但是你能够帮助他们与人善处。这种方法也是配合型与拆散型的人得以相处的好办法之一。固然配合型的人在处事时,是着重在寻求共同点,不过若能对差异也多留意点,人生就会有趣的多。
配合型和拆散型的夫妇能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呢?当然可以,只要他们能彼此谅解。这样子当歧见产生时,他们会知道并不是对方不对或不好,只是各人的认知方式不同昕致。要想建立契合并不需要大家完全一样,只要记得各人认知的方式不同,彼此能相互尊重和礼让便可。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如何使人相信。要使一个人能相信某事,有两个要诀:第一就是要找出是那一种感官基元最能使他相信,第二就是要找出他到底需要接受多少的刺激才能相信。要想找出使某人相信的感官基元,你可以这么问:“你要如何才能相信某人的工作能力?”
甲、亲眼瞧见他所做的。
乙、听人家谈起。
丙、’跟他一起做。
丁、根据他以往的表现。
答案可能是不止一项。例如你要相信一个人表现不差,是需要亲眼看见他所做的,同时也要听见别人告诉你他表现的不错。接着第二个问题你得问:“你得多久才能相信某人的工作能力呢?”这仍有四个答案。
甲、立即。(例如只要他第一次表现好,你就能相信;)
乙、有两次以上的良好表现。
丙、一段时间(说出到底是数周?一个月?或一年?)
丁、根据他每次的表现。
假使你是某个部门的主管,要想和部属建立起最佳的关系,就得有赖于信赖和共识。如果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便会工作得更起劲,表现得更好,如果他们不信赖你,就会不甩你。要想建立起他们对你的信赖,你就得时时留意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当他们知道你为人公正且关心他们时,便能对你产生向心力,直到有一天你失去他们对你的信赖。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
不尽相同,所以你对他们的关切方式也要不同。例如有些部属对你是忠诚且尽心,但是就是需要你不时地能证明对他的关切,哪怕是一句话、一张纸,或交给他一份工作。这跟销售的工作有些类似,例如有的顾客只要看一次便会决定买下,可是有的却要来看个两三次,还迟迟难下决定买是不买。更有的顾客即使是买了,也用了好多年,可是每次见到你总要你再跟他说上一遍为何应当买下它的理由,这种人可真令那些销售员头疼。在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上,也有上述现象。例如对于某些人,你只要一次证明你关爱他,他就永远相信你是爱他。可是对另外一些人,你得每日都证明给他看你是爱他的,他才相信。如果你能明白这种性格的差异,将能帮助你如何使人相信你,同时你也就不会因有些人经常需要你证明而不耐烦了。
还有一种性格模式是可能型对需要型。你去问一个人,为何他进入现在的公司服务,为何他买了现在的车子及现住的房子。那个人的回答很可能是需要,而不是想要。像这类型的人做事,是因为不能不做,而不是因为做了这事,会有什么机会。在他们的人生里,从没想到要主动寻求无穷可能的变化,只是随命运的安排,碰到什么算什么。例如当他们需要一份新工作、一辆新汽车或一间新房子,那么就出去碰运气了。
另外有一类型的人,是喜欢发掘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动机发自于“想去做”而不是“得去做”,所以他们会寻求各种可能的方法、体验、选择,以达成追求的目标。像第一种需要型的人,注重他已知的、安全的事物;第二种可能型的人,则注重他未知的,希望能从其中找出蕴藏的机会。
如果你是个雇主,你会想雇用那一类型的人呢?可能有些人会回答雇用那肯寻求可能机会的人。不错,敢探测不可知的人,才会有丰富的人生。事实上,在人的天性中,大部份的人。(包括那种需要型的人)都愿意追求无穷变化。
可是在现实世界里,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