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5白话三国-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寺穑孔魑鋈吮纾茴;囊乃缴钪苯釉斐闪怂亩堂2茇Р茴6己蒙踔潦腔囊U獯蟾乓彩撬且运氖旰腿乃暧⒛耆ナ赖脑蛑弧P以说氖牵茴T谖皇逼冢汗蚺哟螅艿慕簿抡尉弥钋榭鲆蚕嗟辈淮恚又幸慌页险钡氖窒拢纳狭翰徽⒚挥械贾孪铝和帷K救艘餐春尴铝和幔』乃绰糯稳叵铝畈坏寐加酶』摹巴铩薄7垂聪铝翰煌峄蚨嗷蛏倩航饬怂纳狭翰徽芪赫饬净鸪挡⑽赐压臁!
景出二年(公元238年)正月,私事昏而公事不庸的魏明帝曹睿在新落成的宫殿里,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忧心忡忡地开始考虑起国事。辽东的公孙渊已经公然反叛,总不能让他得意下去,况且他是北连鲜卑南结东吴。如今吴蜀都没有什么动武的迹象,应趁此良机加以剿灭。但是,田豫毌丘俭先后无功而返,看来这个地头蛇并不好对付。想到这里,他下了决心,从长安招“强龙”太尉司马懿进京。对辽东的公孙渊,魏国终于打出了王牌。
注1 太尉,司徒和司空合称三公。按照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三公具体分工为:太尉掌兵事,司徒掌政事,司空掌工程建筑。
注2 曹睿在位12年,但他登基和去世的年龄有两种说法,22岁,34岁以及24岁,36岁。按照陈寿三国志本文,曹睿公元226年以24岁的年龄登基,公元239年36岁去世,但裴松之在他的注中将这两个年龄改成了22岁和34岁。其分歧是重大的: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攻破邺城后,曹丕才娶到原为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如果曹睿为24岁登基36岁去世,就是说他实际上是袁氏骨肉。陈寿这件事上真的弄错了?以曹操父子行事之离经叛道以及对养子的喜爱,立一个养子继位并非不可能。
第三十四篇 强龙力压地头蛇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正月,司马懿奉命从长安回到洛阳,看到街头忙碌的民工以及新建在建的宫殿,也是大吃一惊。他在长安就听说了曹睿的胡来,看来实际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庙堂之上,曹睿与他寒暄一番后就开始讨论剿灭公孙渊的部署,并给了他四万大军。不少大臣认为,四万人太多了,恐怕军粮难以供给。曹睿干私活时大手大脚,办公事时也毫不吝啬:“此去辽东四千里,虽说打仗靠的是计谋,但也不能忽略‘力气’。这方面,我们不能太小气。”说完,他问司马懿:“您认为公孙渊将有什么行动?”司马懿回答:“他要是弃城先离开,这是上计;据守辽东抵抗,是中计;退守襄平,是下计,就是我的囊中之物。我估计公孙渊没那么聪明,肯定是先据守辽河,然后退守襄平。”曹睿一听,那不就是你的囊中之物吗:“那么,您估计要花多长时间?”司马懿说:“一年左右。去一百天,打一百天,回来的路上也是一百天,加上六十天休整,足够了。”临走前,司马懿也劝曹睿弃奢华罢宫室,节省民力以务农。然后,他带着牛金、胡遵等部下直奔白山黑水。
辽东的公孙渊听说这回的对手是司马懿,明白曹魏动了真格也有点害怕,立刻派使者入东吴再次称臣纳贡请求救兵。孙权看到这个使者,又可气又可笑:当年你是怎么对待我的使者的,如今反过来求救?亏你还敢来!当时就要把这个使者砍头。手下人劝阻:这是匹夫之怒,不是霸王之计。如今我们还是应该款待这位使臣,然后派兵去看动静。如果魏国不胜,我们就有了不计前嫌的名声;如果公孙渊不支,我们就不能趁火打劫吗?孙权点了点头,于是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公孙渊,信誓旦旦地说我东吴一定与您同甘苦共患难。开了公孙渊一阵玩笑后,孙权又说了一句心里话:“司马懿用兵如神所向无敌,我深为老弟你担忧啊。”
六月,司马懿大军到了辽东。果然不出他所料,公孙渊派出几万骑兵沿着辽河附近的辽燧(今鞍山市西)连营六七十里坚守。司马懿派兵虚张声势地向南运动调动对手,他们也傻乎乎地跟着向南,司马懿趁机将主力北渡,并烧掉了燕军的船只桥梁。然而,司马懿扎下营寨后仍然不正面迎战,却率军猛扑襄平(今鞍山市北)。大家不明白,纷纷来问司马懿:“如今这么只下寨不打仗,大家可都是摩拳擦掌啊。”司马懿回答:“敌人营寨扎得坚固,就是想以此来疲惫我们。现在硬拼,正中他们的下怀。如今他们的主力在这里,襄平老巢必然空虚。我们做出突袭的姿态,他们怎么敢还在这里逗留?正所谓攻其所必救。大家既然摩拳擦掌,那么我们趁他们慌乱时半道截击,一定能大获全胜。”说完后,他带着人马大摇大摆地向襄平进发。
辽燧的燕军听说司马懿偷渡辽河直指老巢,果然惊慌失措,顾不得仔细考虑慌慌张张地就追了上来。司马懿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迎头痛击并连战连胜。燕军打了败仗后残部逃回襄平,司马懿随后进军围攻。可是天公不作美,七月开始又下起了大雨,前后持续一个月。辽河泛滥后平常的陆地上水深数尺。魏军困苦不堪,请求让司马懿下令将营寨移到高处避雨。司马懿下令:有敢移营的,斩!都督令史张静不听命令,司马懿立刻将其处死,强行压制军中的怨言(想想彝陵一战中刘备让水军上岸避暑后被陆逊修理的惨状,司马懿的部署虽然不近人情,但不是没有道理)。公孙渊被困襄平,粮草成了大问题,趁着水势滔天魏军行动不便,偷偷派人到外头放牛牧马收集粮草。魏军士兵看到后,当即就要打,也被司马懿下令禁止。然而,司马懿的军令得不到部下的理解已经是定式了,他的司马陈圭就一头雾水:“太尉您当年攻杀孟达时,千里奇袭八路强攻,十六天攻破上庸。如今远来,却这么任对手放肆,实在不知道您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笑回答:“当年孟达兵少,但军粮可以支撑一年,我虽然兵多但粮食只能支撑一个月,我又怎能优哉游哉!我的人马是孟达的四倍,因此不计死伤强攻硬打,这是在和军粮竞赛。如今情况正好相反,敌众我寡贼饥我饱。况且,这么大的雨,强攻又能有什么收获?自从大军出发,我不怕敌人来打,就担心敌人逃跑。如今他们的军粮即将告尽而我们的包围尚未完成,如果攻击他们出来放牛牧马的小兵,这是打草惊蛇的举动。他们仗着城池坚固,所以才会明知有这么多的缺陷还硬撑,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计就计,以假装无能来迷惑他们?”司马懿既然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那么他一定是有斩草除根的大计了。可惜,这个公孙渊却始终执迷不悟。
司马懿的军令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是定式,但带来大家渴望的胜利也是定式。一个月后,雨过天晴。司马懿巡视后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合围襄平猛攻不息。云梯冲车弓箭投石,史称“矢石雨下”,同时挖地道竭尽全力。公孙渊这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城中人多嘴巴也多,粮食已经吃光,饿孚遍地又怎能打仗?这样的窘境下,手下的人马也渐渐地有人开始投降。他没办法,派“相国”王建和“御史大夫”柳甫来请求投降,要司马懿退后一步然后他自缚出降。司马懿当即把这两个人斩首,写檄文明告公孙渊:“当年楚郑同为列国,郑伯出降时还袒胸牵羊。如今我身为太尉,又是代表大魏天子来讨伐你,你居然就派这么两个话都说不清楚的老头来!他们已经被我斩首示众。如果你真的有诚意,再派个年轻利索的来!”
公孙渊无法,只好再派“侍中”卫演来,声称愿意先送儿子为人质然后亲自投降。司马懿嘿嘿冷笑不屑一顾:“军事上的大计不外乎五条: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你们既然不肯当面授首,可以决一死战。人质?我不希罕!”(注1)眼看襄平覆灭在即,走投无路的公孙渊只好奋力突围,被司马懿截击后斩首于辽河河畔。司马懿入城后,点招燕国的公卿百官以及一些“伪军”,共有七千多人。司马懿一声令下,七千人人头落地。随后,司马懿开始清理内政,辽东连带着它的四万户三十万口重入魏国版图。公孙渊的权力夺自他叔叔公孙恭,自从将他叔叔公孙恭赶下台后一直囚禁,司马懿首先放了这位公孙恭。随后,他又把曾经劝阻公孙渊反叛而被杀害的大臣祭奠一番。当时渐进隆冬,来自中原的魏军哪里受得了辽东的严寒,纷纷来求司马懿多发一件冬衣(襄平城内有许多现成的战利品),司马懿也不同意:“这些都是国家的财产,我不能私自处置。”说完后,命令军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兵一千多人回家颐养天年,并对战死的士兵发丧。随后下令班师。
当年冬,司马懿班师到了蓟县(今北京市郊)时,遇到了曹睿派来慰劳的使者。曹睿论功行赏,增封昆阳县为司马懿封地,使其封地达到舞阳昆阳两县(除曹魏宗族外,司马懿是第一个封地超过一县的大臣),并命令他回长安镇守。然而没几天,当司马懿到了白屋(今河南省境内)时,又接连几次受到了诏书,要他立刻回洛阳亲自面见曹睿。这样的“三日之间,诏书五至”而且内容相左,令司马懿大吃一惊,莫非宫廷有变?他当即抛下大军,和使者来个午夜狂奔,到洛阳的四百里路一晚上就赶到了(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六十一岁了,真是硬朗)。
司马懿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翻来覆去的几份诏书背后确实有一番明争暗斗。曹睿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病重不起。他自知来日无多,开始考虑起后事,先立八岁的曹芳为太子,并任命了大将军曹宇为首,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朗五人为辅政大臣。这五个人中,秦朗是曹操养子,实际上全都是宗族,并没有考虑战功政绩威望资历都无可挑剔的司马懿(注2)。然而,曹睿信任的两个内臣孙资刘放与夏侯献曹肇私交恶劣,担心这些人当政后会不利于自己,因此趁只有曹爽在场时对病榻上的曹睿说曹宇难堪大任,曹肇秦朗调戏宫女目无法纪,并推荐了曹爽司马懿。曹睿极为愤怒,立刻着手修改辅政大臣的名单。曹睿问跟前的曹爽:“你能堪当大任吗?”曹爽这个废物却冷汗淋淋,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得靠孙资刘放打圆场(这一幕,并不亚于后来刘禅著名的乐不思蜀)。曹睿知道曹爽是个绣花枕头,犹豫再三,但终于在孙资刘放的劝说下安排了以曹爽为首,司马懿为辅的新辅政班子,并专门任命了年富力强的孙礼为曹爽的长史。司马懿前后收到的自相矛盾的诏书,就是这一系列变故的“物证”。司马懿到了洛阳后立刻晋见曹睿。气若游丝的曹睿泣不成声,以最后的力气挤出了几句话:“我死后,后事就全靠您了。死没什么可怕,能挺到现在见您一面,我也瞑目了。”曹睿随后把他的两个养子曹芳曹旬两人叫来,指着曹芳说:“就是这个孩子,不要认错。”司马懿同样老泪纵横:“当年文皇帝(曹丕)把您托付与老臣时,我尽心竭力辅佐,这十几年的所作所为您都是亲眼所见啊。”经过这么一番费心劳力,曹睿的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后去世。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岁的年龄登基为大魏的皇帝,曹睿的皇后郭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主政。
公认的是,曹睿的这份安排给后来江山易手埋下了隐患,但其中的原因则各有说法。我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并不是重用“鹰扬之臣”司马懿,也不是大草包曹爽,而是这个小皇帝太小,控制不了天下因此大权必然旁落他人而重蹈东汉宫廷内乱不已的覆辙。陈寿指出曹睿应择立有为的长君,以维持曹氏的国祚,是极中肯的。此时的司马懿对曹魏政坛最大的影响力其实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他几十年的政绩战功威望资历;第二,他与郭太后的交情。郭太后没有子女,很喜爱他的两个侄子郭德郭建,而这两人的夫人却不偏不巧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女儿,可见两家关系之近。这两点都与辅政大臣的身份无关。没有辅政大臣的头衔,司马懿仍然会是司马懿。当然,曹爽就完全不是曹爽了。
曹爽原来的官职是不起眼的武卫将军,这下子一步登天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甚至高于拼死拼活几十年的司马懿。为了给这位首席辅政大臣点颜面,曹芳加封他为侍中万户侯(一万两千户,而他老子曹真当年才两千九百户),并“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可是当年汉高祖刘邦给与萧何的礼仪,你曹爽也不脸红?同时,曹芳也加封司马懿为侍中,并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可见,曹魏的朝廷给于曹爽的是荣宠,给于司马的是实权。两人各率领三千士兵护卫宫中,出入朝廷可以乘车,相当风光。这个时候的曹爽大将军倒也老实,知道自己没一点能跟司马太尉相比,尊敬司马懿有如父亲,无论大小事都和他商量后再决断。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然而,这样的尊老爱幼却没能支持几天。仅仅一个月后,就变了味道。
注1 回顾三国时的几大人质事件,主要有:1,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相争时,夏侯惇手下的青州军突然哗变,劫持了夏侯惇为人质。其部将韩浩立即派兵包围这些人后怒斥:“你们以为劫持了夏侯将军就能为所欲为?!”当面就要硬攻,毫不顾及夏侯惇的安危。这些青州兵看到劫持无用立即投降,而后来无论夏侯惇还是曹操都没有怪罪韩浩,曹操还因此立法无论军中什么人被劫持都不能退缩。后来曹操军中确实没有发生过人质劫持事件;2,袁谭投降曹操后,为了加以安抚曹操娶了他的女儿为儿媳妇,后来袁谭反叛时曹操先把他女儿送了回去,这点小便宜不占;3,韩遂马超虽然一个儿子一个老子在邺城曹操那里为人质,面对曹操的压力仍然起兵反叛;4,如今的司马懿,干脆拒绝这样送上门来的人质。看来,人质这一办法在三国根本行不通。
注2 曹丕去世时任命的辅政大臣是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