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5老子的帮助-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结局,有其自身的责任。此话虽然说得残酷无情,有片面性,但对于多数人并非没有教益:遇事多想自己的责任。多责己,心平气和,增长见识,提升境界,以至于靠近大道,有助于往后。多责人,则只能是怨愤满腔,毒化自身与环境,乃至臭己臭人,贻笑大方。  
  无懈可击并不是一个技巧问题,问题在于你的境界、你的功夫、你的居心、你的高度、你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你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你的接近与违背大道的程度。  
  例如你发表一个看法,做到面面俱到是非常困难的,乃至是心劳日拙的,然而,你超出个人与小团体的偏见与狭隘,超越意气与一日之短长的争执,抱着最大的善意,从有利于最大多数的动机出发,发表一个比较高明、比较不带宗派色彩、不计较谁得谁失、比较看得远站得高、具有最大的谦虚、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而又提高一步的见解,则是完全可能的。做到这一点,你就少了许多被攻击的可能。  
  例如当群体分裂,当各种利益分歧与经验分歧、背景差异与文化差异造成了尖锐的对立的时候,你做到八面玲珑、人见人爱是不可能的,乃至是可耻的,因为如果那样你就成了俗话说的“琉璃球儿”了。但是你不做不实事求是的事,不说过头话,不企图讨好任何一批人或某种势力,你时时寻求最大公约数,时时扩大与他人的理解与沟通,这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其完善是无止境的。  
  无懈可击者也有被击倒乃至击残击毙的可能,我对于这样的个案是无话可说的,但是这样的个案是相对容易翻过身来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懈可击者是犀牛用不上角、老虎用不上爪、敌军用不上刀剑的。无懈可击者比较有信心,有办法,有可资审美的风姿,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到处有“金刚力士”相助。我七十余年的经验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再说一点,大事小事都无懈可击,今天明天每分每秒都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小事任你击任你赢任你横行神气,然而你还是达不到目的。因为我根本不计较小事,不怀好意者的小小胜利对于我来说,不关痛痒,不足挂齿。被击者微微一笑,击者又达到了什么目标呢?至于大事,你的角爪刀枪,全无用武之地。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摄生,更在于我们要依大道而行、而止、而快乐、而微笑、而合目小憩,而看不起你那样的气迷心窍者。  
  没有比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大道、来体味大道、来皈依大道更澄明、更满足的了。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产生出万物(大道是存在的总的根源与本质),德滋养与充实着万物(大德是存在的总的内涵与供给),物质是万物存在的形式,趋动(运动变化)是万物存在的脉络与过程,是存在的完成。  
  所以世间万物都尊崇大道,珍贵大德。大道的尊崇,大德的珍贵,都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同样大道与大德也不干预万物,而是尊重它们自己的运动。  
  大道生发了万物的存在,大德充实了万物存在的内涵,使之生长发育,使之成长定型,供给世间万物的需要,覆盖(涵盖)着万物。  
  产生它们但不占有它们,为它们做事但不把持它们,带领它们却不主宰它们,这才是巨大的根本的也是最玄妙深远、难以见闻与描述的德性。  
  老子在这里再一次作出对于世界与真理的抽象概括描述。他提出了道、德、物、势这样一个阶梯式的命题,逐步下达,而又四位一体。  
  道是根本、本原,万物万象均生于道。道的意义在于生发、产生、催生这个世界。  
  德是品性,是基本功能,是贡献,是道的滋养,是最大的仁爱,虽然老子屡屡批判仁爱。老子此处讲的德这种仁爱是自然力的而不是人为的。  
  物是道与德的具体化即道与德的下载,是道与德的形而上性质向具象方面的转化,通过万物而体现而证明而弘扬光大。  
  物化使世界得以成型成形。物还带有客观世界、身外世界的意思。道并不就是你自己,而是大千世界。这个想法可贵。  
  至于势,则是道与德的趋动,是道的动态、动因、动力和动向。势是内趋力、路线图,是道与德的自然就具有的而不须第一推动的能量。  
  德是道的滋养、功用。这里老子的一个思想很有趣。世界并非一蹴而就,生于道以后,还要接受德的培育、滋养、充实,而且还要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就是说,万物还需要一个成长、发育、稳定、成熟、结果、保护、存藏的过程。  
  这一章是老子的创世记,可以与《圣经》上的说法对照来读。《圣经》上讲是耶和华根据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七天就安息。  
  在这里不难发现老子的尊崇自然的特点。而西方宗教的特点是寻找一个主——lord。上帝=主。主创造了一切,主宰着一切,安排着一切。老子的说法则是自然之道,“生”出了世界而不是创造了世界。“生”比“创造”更少有意为之的成分。佛教的说法也是由佛法主宰,而不是由佛陀掌控。  
  老子还特别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就是说,大道不是主——lord,而是自然与自化。  
  道、德、物、势是一个逐步落实逐步显现的阶梯,同时中国式的整合性整体性思维,决定了四位一体的特色。文句上说的是道、德、物、势,最后一个势字或作器,窃以为物与器可不连用,乃从势。说它四位一体是有许多根据的,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前面对于一的论述。我们要的是归于一、定于一、得一(有趣的是佛教也讲万法归一,万法叫做五蕴十八界,一叫做真如如来藏)。  
  道是原理,是规律,是本源,是先天地生的世界的原生状态,是惚恍,是恍惚,是混沌,既是最根本的存在,也是最概括的本质。 
  存在到了最最起始的极端,便是本质,便与本质并无不同,这是中国式思想方法的妙处。这也是对于价值与选择、认知与信仰、先验与逻辑推论、本体论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区分的超越。因为这样的本质与任何人为的价值与选择性无关,它是自来如此。这也不是一种特定的认知,不是学派,不是学说,而是世界的最初,是既没有学派也没有价值观乃至还没有人类时期世界本质的永远的照耀。它既是理性推演与概念提升的结果,又充满崇拜的情绪。  
  老子在此章中特别提出了尊道与贵德的问题,这在其他章节中并未多言。他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正是这几句话流露出老子的道的概念的不无信仰主义色彩。你不但要认识它,体悟它,还要尊贵它。  
  这样的一个尊贵,应是沿着道德物势的反方向而进行。最明显的是你要尊贵“势”,你至少是因势利导,要认清大势,认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语出孙中山)。要看准事物的发展方向,不干逆潮流而动的蠢事。  
  然而仅仅看到势是不够的,仅知势你有可能变成墙头草,随风倒。所以进一步要知道物,知道客观世界、身外世界,懂得实事求是,懂得势的来源,而不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唯意志论、以空想代替现实。  
  你更要从世界的发展变化中看到玄德,看到大道之德、自然之德、万物之德。玄德,抽象而又宏大,无所不在无所不受其德,养之覆之,德莫大焉。这里有没有感恩思想的契机呢?却又与天地不仁的命题不一致。这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悖论:不仁乎?玄德乎?  
  最后,你能做到尊道而贵德了。大道是世界的原生本体,也是道理规律的决定因素,还是一种境界、一种方法、一种路线。它尊重自然,克制人为;尊重万物,克制自身;尊重弱势,克制坚强逞强。总之它是天下天地之母之始。  
  这里有整体的观点。原因就在于每一件具体的事物都同时具有自己的本质、自己的原理、自己的最初,那么万物的最最终极的本质、原理与最初是什么呢?就是道。道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它生发了万物,产生了万物。  
  世界就是这样的,有原理,有原本,有始初,有永恒的本体:道;有发展、成长、成熟、成型、存在与发育的必需因素:德;有存在的体现、形状与声音、实在的而不是虚幻的性质:物或器;有运动的动力、趋势、能量:势。这四者是不能分割的。  
  认识与强调世界的同一性、整体性、融合性,这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思路。谚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样的谚语只有中国有,因为中国式的思路认为医国医乱与医人医病的道、德、物、势是相通的。古代国人还喜欢通过例如观察竹子研究书法,通过观察禽兽研习武功,通过观察自然界研习哲学、美学、伦理、兵法直至文章做法。《文心雕龙》中举证的最大的模范文本,正是大自然。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屋建瓴却又不符合形式逻辑的演绎规则的推论,也只有中国有。外国人则更倾向于强调区别,倾向于择清楚某人某事的独特性。  
  其实事物既有它们的共同性,也有它们各自的独特性。二者缺一不可。  
  在这里,老子再次论述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大德,再次与寻主论、与lord论拉开了距离。其实大自然就是这样的。以母鸡孵蛋为例,作一个不无牵强的比喻,胚胎与整个鸡蛋的成分比例与构成是道,蛋白蛋黄是德,母鸡的体温与耐心孵化是势,而雏鸡的身体是物与器。母鸡对于雏鸡,从来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母鸡对于雏鸡恩重于山,但雏鸡一旦长大,便与母鸡告别。为什么一只老母鸡都具有的玄德,对于人来说却是这样困难呢?  
  这恰恰是由于人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我膨胀。人的万物之灵的地位使人产生了主观性、目的性、计划性、优越感、自足感,产生了贪欲、权欲、物欲、占有欲、收藏欲直到破坏欲,产生了计谋产生了一切未必全部是积极的与真正有价值有利益的东西。人为什么不多想想大自然,想想“天何言哉”,想想大江大河大海是怎样运作怎样“行事”的。人啊,你应该学习大自然,与大自然保持一致呀!                    
第五十二章 塞兑闭门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的初始也就是天下的母亲——本原。知道了天下的母亲——本原,也就知道了万物,即天下之母的孩子们。知道了这些林林总总的万物,即母亲的孩子们,仍然要回到天下的母亲——本原那边,坚守母亲的大道。于是,到死也不会发生危险、错误了。  
  塞上感觉的进出口,关闭感觉的门户,生命与大道就永远不会枯竭了。打开你的感官,为满足你的感官的需要而行事,你也就永远不可救药了。  
  能看见细小的东西才是明,能保持住低调与柔弱的姿态才是坚强。能够明白这样的事理,用得道者的光明来照亮万物,不给自身造成损害或者灾难,这就是保持了、掌握了那种可持续的永恒的大道。  
  这可以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原道旨主义”、“原婴儿主义”。它认定本原=本真=原生态=本质=大道。因此,它不相信并高度怀疑和否定文化、历史与发展、进步的观念,推崇向后看,要求回到本初状态即本真状态,从个体来说就是回到婴儿状态。  
  盖一切理想信念包括老子心目中的大道,在提到世人面前以后,最好的情况、受欢迎与被认同的情况下,面临着两方面的发展可能。一个是理念的被接受,被传播,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与威力;另一个是接受者同时也是实践者,而实践者必然同时是改变者修正者。人们无法不倾听实践的声音,也无法不受自身即受众的文化、经验与水准的限制与影响。原有的理想与信念能够指导接受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方面。同时,接受与实践的过程必然地自然而然地在修正着、调整着、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认识,改变着你原来的理想与信念,这是事物的另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这也是完全无法避免的。理念与生活永远有一个相冲突、相磨合、相作用、相改变的互动过程。表面上看,明显的是理念改变着生活,例如五四运动所宣扬的民主、科学新文化改变了古老的封建大国。更深一步看,是中国的文化、生活、历史与人民的革命改变着新文化的诸种理念,一种宗教被接受的历史也是如此。  
  所以从古到今,都有原×旨主义与修正主义与革新派别或庸俗化派别的斗争,有所谓保持理念的纯洁性、保持精神的清洁性或要求变革与创新的斗争。例如《老子》一书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时时会被作出不同的解释:可以解释为大道,也可以解释为阴柔的智谋;兵法、阴险可怖的歪门邪道至少是小道,或者变为炼丹作法的民间宗教。  
  当然,还有另一种更要命的可能:一种理念的提出,生非其时,它立刻受到批评嘲笑反对,它被歪曲、被曲解、被妖魔化或丑化。一时间,抨击这种理念的潮流成了事,一犬吠影,十犬吠声,此理念再无还手之力,就这样被消灭了。或者,一种理念红里透紫了一个时期,阴差阳错,突然走上了“背”字儿,变成了嘲笑与辱骂的对象。  
  前面的几种情况都不利于你去了解掌握原道旨;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