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1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磅礴也?其在人身浩气流行,不必搬运,自然灌溉周身,充周毛发。其获益良非浅矣。至于教之一事,古人以身教,不以言教,是有教之教,诚不若无教之教为倍真也。夫天不言而四时行,圣人不言而天下化,视之端拱垂裳,无为而乎,成自治者,不同一辙耶?故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孔子曰:“中庸之为德,民鲜能久”,不诚然哉?何今之执迷不悟,甘居下流者,竞甚多也。噫!良可慨矣。大道之无为自然,包罗天地,养育群生,皆本此太和一气,流行宇宙,贯彻天下,无大无小,无隐无显,皆具足者也。是至柔而能御至刚,至无而能包至有。以故一通百通,一动群动,如空谷传声,声声相应,道之神妙无以加矣。非圣人孰能与之志,循途守辙,自浅能洞彻此旨,总要心不生退,志到深造。太上之言,真无半句虚言。至于修炼,要打好基础。古云:“精生有调药之候,药产有采取之候。”先天神生气,气生精,是天地生物之理,顺道也。听其顺,虽能生男育女,而精耗气散,败尽而死。道祖悲悯凡人,流浪生死轮回不息,乃示以逆修之道。返本归根,复老为少,化弱为强,致使成仙证圣,永不生灭。始教人致虚养静,从无知无觉时寻有知有觉处。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也。后天之精有形,先天之精无迹。即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所谓玄关一动,太极开基也。自此凝神于虚,合气于漠,冥心内照。观其一呼一吸之气息,开合往来,升降上下,收回中宫,沐浴温养,少顷杳冥之际,忽焉一念从规中起,一气自虚无中来,即精生气也。此气非有形也。那么若有形之气,则有起止有限量,安望其大包天地,细入毫毛,无微不入,无坚不破者哉?是气原天地人物生生之本,得之则生,失之则亡。虽至柔也,而能御至坚。虽至无也,而能宰万有。古仙喻之曰:“药以能医老病,亦能养仙婴”。故曰:“延年酒,返魂浆”。又曰:“真人长生根”,诚为人世至宝。古人谓万两黄金换不得一丝半忽也。凡人能得此气,即长生可期。然采取之法,要合中合正,始可无患。若有药而配合不善,烹煎不良,饵之不合其时,养之不得其法。火之大小文武,药之调和老嫩,服之多少,轻重一有失度,如阴阳寒暑非时而变,以至天灾流行,万物湮没矣。学者能合道祖的前后数章玩之,下手兴工,方无差错。吾点功至此一诀,诚万金难得。能识透此诀,则处处有把握,长生之药可得,神仙之地无难矣。
震阳云:这一章是说柔弱的作用和无为的好处,这就表达了凡是柔的能胜过刚强的,以道体来看,真空妙有极为柔弱,里面包罗万象,有人们看不见的巨大力量。那么一切最坚强最沉重最巨大的东西,俱被柔弱的真空妙有涵纳包容。喻如一切大千世界,各个星球,具包罗在其中矣。所以柔弱无为真空妙有,天下凡流岂能识哉?
初学之士首贵身体健康长寿,人寿之长短,乃气之所禀也,每人的元气实有厚薄。善养生者,虽气本薄,善保而养之,亦可延年益寿。不善养生者,虽禀气厚,兼用而强堕之,亦足以促寿也,此乃至理。初学之士用静功,首先要习静坐,止妄念。大凡静坐时,妄心特炽,难得入静。可自己选择三法行之。比如,选择静心神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云云,或选择静口,静身神咒都可,默念数遍,直到心中没有妄想杂念为止。几时起杂念,几时持念,稍久即能有效。把妄想杂念消灭了,心神就宁静。静至一念不生,元阳自生。元阳自生。元阳生则元气足。元气足则元神全。元精,元气,元神三宝全,长生长寿,三宝若是耗尽则死亡。所以必须保之,此宜固之,再宜补之,后以化之,此道家一大长生之法门。然人之精,过盈了则溢,此亦自然之理。精得法炼之,使不泄不漏,将如何用?曰炼之化之,使返化为元阳之气,逆修三化。炼虚合道,其修法不一,有青城派二炼三补。即炼形补精,精补气,气补神,最后炼神入化而合道。又有炼五养之法灭迹炼形养精,精养气,气养神,神养心,心养性,最后性功入道。不过此中另有妙法,也另有法诀。其入门与下手处,则非名师莫传。既遇名师,则非得其人而不传。试问三四十岁以上之人,乃已破之体,将日近衰老,如不补之使返老还童,又何能修长生的工夫呢?得返老还童者,非使其为幼童焉,而是要返还以童真之体,把精气神三宝保而勿失,再炼而化之,则日臻上层矣。此节要慎重注意,是超凡入圣之仙梯也。
震阳赋云:天下驰骋号至坚,纳入虚无柔弱间。
是知无为有大益,包罗万象体自然。
又云:修仙悟道找玄关,拜访明师亲口传。
至易不繁无多语,守中柔弱是真诠。
第四十四章 立戒
太上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章解' 人多好名,名与身哪个亲近?人多贪货财,身和货财哪个值得多?人多以得为乐,以失为病,不知必失而后才得,得和失哪个为病?所以甚爱名了,必大费精神。多贪货财藏起来,必招众人的怨恨,重重的失了。必知足不妄求,才不遭羞辱。知道止住不贪念,才不遭危险,可以长久呢。
'演说' 江圣云:世界上人扰扰攘攘奔波劳碌,无非求得名利,无非求享大名得厚利。且人情无非是得名利就欢喜,失名利就忧愁。其不知求名利必耗精神,损了身体。求利以身发财,也是这样。求于利而行多怨,得多利必遭危险。得大名的遭人嫉妒破坏也是这样。名利皆身外之物,为求名利损了身,哪个亲,哪个过,哪个多,哪个少?且说有得就有失,得失何必计较?得还是从失来的,必先失了才能得。就像一草一芥是至小了,还必得用眼看着,屈了身体,用手拾起才能得着。虽然得了,眼光气力却先失了。就像值一文钱的东西,是至贱的了,还必须用钱才能买得,虽然得了,金钱却先失了。至小至贱的,还必然先失而后得,大的贵的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天地间的事情,没有无故就能得的,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君子坦然自乐,就能脱开得失,小人忧苦烦劳,就是患得患失。不知得不是求了来的,失不是患所能免的。惟有超出得失以外,尽到为人的天职,自然先难而后获,不求而自得,且一得永得万古不失。像孔子当日存老安少,怀救济天下万世的心,周游列国,一辈子没有得志,有说他似丧家之犬的,有说他迂阔的,有说他何德之衰的,有说他何为是栖栖的,是将名誉失了,从鲁国辞了司寇走了,到各国都没有做官,穷困一生,是将利禄失了。就因为失了名利,却得到了万世师表,生民未有的大名。得了俎豆千秋,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的厚利。回想列国时,那些得名得利的,反倒皆失了。孔子固然无心求名利,然而有实就有名,有德就有禄。看到这里,人也就求实行修大德就是了,何必汲汲追求名利,何必斤斤算计得失呢?
黄真人云:夫人之好名好货者,莫不以名能显我身,货足肥润我身,身若无名则湮没不彰矣,身若无货财,则困苦难堪矣。是以贪名者舍身而不顾,黩货者丧身而不辞。前汉贾谊曰:“贪者殉财,烈士殉名,人情类然,古今同慨。”然亦思名与身孰亲耶?以名较之,名外身内也。人只为身而求名,何以因名而丧身?岂名反亲而身反疏乎?货与身孰多耶?以身拟之,身贵货贱也。人皆求货以养身,何以亡身而因货?岂身反少而货反多乎?亦未思之甚也。夫有名而性不存,与有身而名不显,孰得孰失焉?舍身而货虚具,与失货而命常凝,孰存孰亡耶?以是思之,与其得名货而失身,不如得身而失名货之为愈。况好名位者,损精神伤生命,甚爱所以大废也。厚储蓄者,用机谋戕身心,多藏所以厚亡也。望重为国家所忌,积厚为造物所尤。古来势大而罹祸,财多而受诛者,不知凡几。皆由不知敛抑,不自退藏,贪多不止,以至结怨于民,获罪于天也。唯知足知止者,一路平常,安稳到底。无辱无殆,不危不倾,而长保其身家并及其子孙。范蠡所以无勾践之患,张良所以有随赤松之游也,诚知几之士哉!后起者将有鉴于斯文也。此借知止知足者。喻止火养丹,以名喻景,以货喻药。贪幻景者,多被魔缠。好搬运者,难免凶咎。药未归炉宜进火以运之,药即入鼎宜止火以养之。火足不知止火,非但倾丹倒鼎,致惹病殃。亦且丧命焚身,大遭危殆。又况大道虚无,并无大异人处。或贪美酒美味,艳色艳身,金玉珠玑,楼台宫殿。又或天魔,地魔,鬼魔,神魔种种,前来试道,或允为神仙,夸做真人。自谓实登凌霄宝殿。因此一念外驰,以致精神丧败,大道无成者不少。又或识神作祟三尸为殃。自以为身外有身,而金丹至宝遂戕于顷刻者不少。若此等等,总由火足不止火,丹回不养丹,所以志纷而神散,外扰而中亡。修炼之士,幻名,幻象,幻景,幻形须一笔勾销,毫不介意。如此知止知足,常养灵丹,则止于至善,永无倾颓焉。
震阳子云:那么这一章的意思,老子他老宣传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人就常乐,这样才能避免遇到危难。而反之者,则为名利奋不顾身,去争名逐利。那么最终呢?必然遭到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警告人曰,对于权柄财富,知止才能不辱不殆,可长久平安呢。正心修身,家齐国治天下平矣。
既要修真学习养生之道,要把这一章熟读精研,首要的是先积德行,要知何为先天气,何为后天气。第四十三章说的明白,天下之至柔能运动一切,无物不克,能无有入于无间。此即浩然正气,即是先天元始祖炁。何为后天气?即人口鼻呼吸有形之气。若论先天气,虽无形声可拟,且关乎周身内外,浑浑沦沦,无动无静。其所云动者,特因人体后天呼吸往来升降,觉得冲动似的,其先天之气,果有动乎?一般人不明白先天气本无动静。用功修道之人到得神凝气调时,理合归炉封固温养。而盲修瞎炼之辈,一得此真气即随便摆弄,犹然引之上升下降等等,真为可惜可叹啊。如水静也,而风动跃不已,则终无澄清之景耳。修士如会得此旨,不但调息停时,务令此元气巍然不动,亦当令此元气长凝。然后氤氲祖炁不断的温养,存以化精化气化神而必然矣。夫人吃五谷之味,岂有停储不化者乎?此皆由中和之元气弱之故,而一加辛温之药以服之,则尽消化矣。观此,难道说修道之士将氤氲祖炁常常收敛于身中,其犹有不化精化气化神者乎?学者须回光返照,将我的元气凡气收入于玄玄一窍之中。一窍之中就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之意。久久自有无穷妙用,夫岂能不身体健康,为长生不老之仙乎哉?予云:一劫之身,万劫难逢。今而既得人声,岂非前生的庆幸?有福入我三宝圣地,更常听讲太上道经,这该有多么巨大的仙缘道果!若不早发大觉信心,良可悲也。
经云:“祖炁氤氲满太虚,元始天尊九天居。驱雷驭雨飞金纂,胡不生人备玉枢。三界有情皆得度,十方无路不同居。大哉普化明元始,日月奇光心不悟。阴阳太极一般大,日月同辉照乾坤。”修道之士常常把这元始祖炁储存于周身,这就是道炁常存,持之以恒,自然结成婴胎。“元始九天居”,常做善德之事,就是九天,我们身内有九天,和天上之九天遥遥相应。修成纯婴之体,自然飞升上到九天之上居住。“驱雷驭雨飞金纂”,“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云文雷纂,都是我本身炼化的纯阳之气,自然能驱雷驭雨。道成法就,阴阳在吾掌握之中,驱使雷霆化为甘霖细雨,若在本身阴尽纯阳,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胡不生人备玉枢”,元始祖炁顺能生人,逆则升仙道。乾坤阴阳枢纽,随心变化,皆备于我,可以济世活人。“三界有情皆得度,十方无路不同居。”三界内外,凡有道情的人皆可得道度脱,度的是有道义真情的人。大道虽然无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十方有路皆可同居,无路不通,有路皆通。一窍通百窍明,周身全体无不畅通舒适。“大哉普化明元始”,大道是普化的,能生天地万有,必须明白元始祖炁的化生。“日月奇光心不悟。阴阳太极一般大,日月同辉照乾坤。”日月奇光有大作用,一点也不假也。人能得道成真,与天地同体,日月同辉,亿万浩劫而长存。
诗云:逐名求利与身比,存亡得失孰为病?
爱欲愈深精大费,知止不殆可长生。
又云:君子坦荡常自乐,得何足喜失何忧?
利禄弃之如敝履,多积德行道易求。
第四十五章 洪德
太上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字解' 缺是欠缺。冲是虚。拙是拙钝。辩是辩论。讷是不多说话。躁是急躁。
'章解' 大有成就的,反倒像有欠缺,他的功用都没有破坏。大满盈的,反倒像是空虚,他的功用却没有穷尽。大正直的,反倒像枉屈。大能巧的,反倒像拙钝。大辩论的,反倒像不能多说话。然有诸内自能胜于外,像寒热是外边的天气,内躁的就能胜过寒。虽寒也不觉寒,内静的就能胜过热。所以清净无为,自然胜过天下的扰乱,天下就自然正了。
'演说' 江圣云:凡大有作为的,皆不着迹象,反如无所为。就像孔子集群圣的大成,是大有成就了,反说述而不作,像没有成就。德配天地,学贯古今,是极盈满的,反事事说何有于我,像极其空虚。见南子,见阳货,是其大直若屈,博学而无所成名,是其大巧若拙。删诗书,订礼乐,修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