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3后汉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一'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比)*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
注'二'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
注'三'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注'四'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
注'五'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筜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并)*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郭璞注云:“俗名□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如今之半臂也。
或“绣”下有“拥”字。
注'六'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
是服妖也。其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一'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二'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三'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四'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注'一'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
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
注'二'二千百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
前书曰:“举人年五十已上,有修行能帅觽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尉以事相教,复其傜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事)*曹*'掾'*史”也。
注'三'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
注'四'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
进至邯郸,'一'故赵缪王子林'二'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觽可使为鱼。”'三'光武不荅,去之真定。'四'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五'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
注'一'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注'二'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谥曰缪,音谬。东观记*(日)*“林”作“临”字。
注'三'赤眉贼帅樊崇等恐其觽与王莽兵乱,皆朱其眉以相别,故曰赤眉。续汉书曰:“是时上平河北,过邯郸,林进见,言赤眉可破。上问其故,对曰:‘河水从列人北流;如决河水灌之,皆可令为鱼。’上不然之。”列人,县,故城在今洺州肥乡县东北。
注'四'县名,属真定国,今恒州县也。
注'五'前书曰,立国将军孙建奏云“不知何一男子遮臣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复”。故郎因而称之。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一'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二'而故广阳王子刘接'三'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四'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五'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六'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七'绐言邯郸将军至,'八'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九'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一0'无船,适遇冰合,得过,'一一'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一二'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一三'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一四'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一五'王莽和*(戎)**'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一六'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一七'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一八'觽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注'一'县名,属涿郡,今幽州县也。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
注'二'说文曰:“檄,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又曰:“以财有所求曰购。”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
注'三'广阳王名嘉,武帝五代孙。
注'四'趣,急也,读曰促。
注'五'县名,属安平国,在饶河之阳,故城在今瀛州饶阳县东北。
注'六'客馆也。传音知恋反,下同。
注'七'椎音直追反。
注'八'绐,言欺诳也,音殆。
注'九'蒙,冒也。
注'一0'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
注'一一'续汉书曰:“时冰滑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
注'一二'下博,县,属信都国。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县南。
注'一三'老父盖神人也,今下博县西犹有祠堂。
注'一四'信都郡,今冀州也。
注'一五'堂阳及贳并属钜鹿郡。堂阳在堂水之阳,今冀州县,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西南。贳音时夜反。
注'一六'东观记曰:“王莽分钜鹿为和*(戎)**'成'*郡。”卒正,职如太守。
注'一七'昌城,县,属信都国,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平棘县北。
注'一八'县名,属钜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阳,故此言下。
复北击中山,'一'拔卢奴。'二'所过发奔命兵,'三'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四'因入赵界。
注'一'中山,国,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县东北。张曜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
注'二'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定州安喜县。水经注曰:“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为名。”
注'三'前书音义曰:“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
注'四'新市,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恒州东北。元氏﹑房子,属常山郡,并今赵州县也。防与房古字通用。
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一'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广阿。'二'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三'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四'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五'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钜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
郎遣将倪宏﹑刘奉'六'率数万人救钜鹿,光武逆战于南□,'七'斩首数千级。
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八'
注'一'县名,属赵国,今邢州县,故城在县之西北。
注'二'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象城县西北。
注'三'上谷,郡,故城在今妫州怀戎县。渔阳,郡,在渔水之阳,今幽州县。
注'四'突骑,言能冲突军阵。
注'五'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谢躬为尚书仆射。
注'六'倪音五兮反。
注'七'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县东北。左传齐国夏伐晋取栾,即其地也。其后南徙,故加“南”。今俗谓之伦城,声之转也。□音力全反。
注'八'反侧,不安也。诗国风曰:“展转反侧。”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一'悉令罢兵诣行在所。'二'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三'
注'一'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续汉书曰:“更始使侍御史黄党封上为萧王。”
注'二'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注'三'贰,离异也。
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命睢阳,'一'公孙述称王巴蜀,'二'李宪自立为淮南王,'三'秦丰自号楚黎王,'四'张步起琅邪,'五'董宪起东海,'六'
延岑起汉中,'七'田戎起夷陵,'八'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九'各领部曲,'一0'觽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注'一'县名,属梁郡,今宋州也。□,专也。
注'二'蜀有巴郡,故总言之。
注'三'淮南,郡,今寿州也。
注'四'习凿齿襄阳记曰:“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北。
注'五'郡*'名'*。有琅邪山,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东北。
注'六'郡名,今海州县。
注'七'郡名,故城在今梁州南郑县东北。
注'八'县名,属南郡。有夷山,故曰夷陵,今硖州县也,故城在今县西北。
注'九'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大肜渠帅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并见东观记。
注'一0'续汉志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幽州牧苗曾不从,汉遂斩曾而发其觽。秋,光武击铜马于鄡,'一'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二'贼数挑战,'三'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四'绝其彻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五'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觽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六'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七'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觽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觽在射犬,'八'光武进击,大破之,觽皆散走。使吴汉﹑岑彭袭杀谢躬于邺。
注'一'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东。鄡音苦尧反。竹书纪年曰:“恚А
鞅封于鄡。”臣贤案:下文云“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又“追至馆陶”,并与鄡相近。俗本多误作“邬”,而萧该音一古反,云属太原郡,臧*(矜)**'竞'*音作鄢,一建反,云属襄阳郡,并误也。
注'二'县名,属清河郡,今贝州县,故城在州西北。
注'三'挺身独战也,古谓之致师,见左传。挑音徒了反。
注'四'卤与虏同。郭璞注尔雅曰:“掠,夺取也。”
注'五'馆陶,县,属魏郡,今魏州县。
注'六'前书音义曰“蒲阳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县西北。本或作“满阳”。
渠,大也。尚书:“歼厥渠魁。”列侯即彻侯也。称列者,言见序列也。
注'七'投死犹言致死。
注'八'续汉志曰野王县有射犬聚,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
青犊﹑赤眉贼入函谷关,攻更始。'一'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时更始使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屯洛阳,'二'光武亦令冯异守孟津以拒之。'三'
注'一'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弘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武帝乃为徒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
注'二'舞阴,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唐州沘阳县西北。
注'三'孔安国注尚书云:“孟,地名,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论衡曰:“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俗名治戍津,今河阳县津也。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一'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二'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
注'一'平陵,昭帝陵也,因以为县,故城在今咸阳县西北。
注'二'平帝崩,王莽立楚孝王孙广戚侯显子婴为孺子。莽篡位,废为定安公。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一'又战于顺水北,'二'乘胜轻进,反为所败。贼追急,短兵接,'三'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弇曰:“几为虏嗤。”弇频射漤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四'军中不见光武,或云已殁,'五'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六'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七'觽恐惧,数日乃定。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八'客主不相知,夜遂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