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齐民要术-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须别煮令熟,薄切。〕苏油亦好。特宜菘菜。 〔芜菁、肥葵、韭等皆得。苏
油,宜大用苋菜。〕细擘葱白, 〔葱白欲得多于菜。无葱,薤白代之。〕浑
豉、白盐、椒末。先布菜于铜铛底,次肉, 〔无肉以苏油代之。〕次瓜,次
瓠,次葱白、盐、豉、椒末,如是次第重布,向满为限。少下水, 〔仅令相
淹渍。〕 令熟。
又 汉瓜法:直以香酱、葱白、麻油 之。勿下水亦好。
菌法:菌,一名“地鸡”,口未开,内外全白者佳;其口开里黑者,
臭不堪食。其多取欲经冬者,收取,盐汁洗去土,蒸令气馏,下著屋北阴干
之。当时随食者,取即汤炸去腥气,擘破。先细切葱白,和麻油,〔苏亦好。〕
熬令香;复多擘葱白,浑豉、盐、椒末,与菌俱下, 之。宜肥羊肉;鸡、
猪肉亦得。肉 者,不须苏油。〔肉亦先熟煮,薄切,重重布之如“ 瓜瓠
法”,唯不著菜也。〕
瓜瓠、菌,虽有肉、素两法,然此物多充素食,故附素条中。
茄子法:用子未成者, 〔子成则不好也。〕以竹刀骨刀四破之,〔用
铁则渝黑。〕汤炸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 〔苏弥好。〕香酱清、擘
葱白与茄子俱下, 令熟。下椒、姜末。
饧
史游《急就篇》云:“馓、饴、饧”
《楚辞》曰:“粔籹、蜜饵,有 。” 亦饧也。
柳下惠见饴曰:“可以养老。”然则饴 可以养老自幼,故录之也。
煮白饧法:用白牙散糵佳;其成饼者,则不中用。用不渝釜,渝则饧黑。
釜必磨治令白净,勿使有腻气。釜上加甑,以防沸溢。干糵末五升,杀米一
石。
米必细 ,数十遍净淘,炊为饭。摊去热气,及暖于盆中以糵末和之,
使均调。卧于 瓮中,勿以手按,拨平而已。以被覆盆瓮,令暖,冬则穰茹。
冬须竟日,夏即半日许,看米消减离瓮,作鱼眼沸汤以淋之,令糟上水深一
尺许,乃上下水洽讫,向一食顷,使拔 取汁煮之。
每沸,辄益两杓。尤宜缓火,火急则焦气。盆中汁尽,量不复溢,便下
甑。一人专以杓扬之,勿令住手,手住则饧黑。量熟,止火。良久,向冷,
然后出之。
用梁米、稷米者,饧如水精色。
… 页面 73…
黑饧法:用青芽成饼糵。糵末一斗,杀米一石。余法同前。
琥珀饧法:小饼如棋石,内外明彻,色如琥珀。用大麦糵末一斗,杀米
一石。余并同前法。
煮 法:用黑饧糵末一斗六升,杀米一石。卧、煮如法。但以蓬子押
取汁,以匕匙纥纥搅之,不须扬。
《食经》作饴法:“取黍米一石,炊作黍,著盆中。糵末一斗搅和。一
宿,则得一斛五斗。煎成饴。”
崔寔曰:“十月,先冰冻,作凉饧,煮暴饴。”
《食次》曰:“白茧糖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 ,
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干为饼:法,厚二分许。日曝小燥,刀直 为长条,
广二分;乃斜裁之,大如枣核,两头尖。更曝令极燥,膏油煮之。熟,出,
糖聚丸之;一丸不过五六枚。”又云:“手索 ,粗细如箭竿。日曝小燥,
刀斜截,大如枣核。煮,丸,如上法。丸大如桃核。半奠,不满之。”
黄茧糖:白秫米,精舂,不簸淅,要栀子渍米取色。炊、舂为 ;
加蜜。余一如白 。作茧,煮,及奠,如前。
笔墨
笔法:韦仲将《笔方》曰:“先次以铁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
盖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
平好,用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
讫,痛颉之。”“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
池’、 ‘承墨’。复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痛颉,内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
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 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
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 一斤,以好胶五两,
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黑色。可下
鸡子白一去黄——五颗。亦以真珠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
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
时败臭,寒则难乾潼溶,见风自解碎。重不得过三二两。墨之大诀如此。宁
小不大。
… 页面 74…
卷十
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
聊以存其名目,记其怪异耳。爰乃山泽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种者,悉附
于此。
五谷《山海经》曰:“广都之野,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郭璞注曰:
“播琴,犹言播种,方俗言也。”“爰有膏稷、膏黍、膏菽。”郭璞注曰:
“言好味,滑如膏。”
《博物志》曰:“扶海洲上有草,名曰‘ ’。其实如大麦,从七月
熟,人敛获,至冬乃讫。名曰 ‘自然谷’,或曰‘禹余粮’。”
又曰:“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
稻异物志曰:“稻,一岁夏冬再种,出交趾。”
俞益期《笺》曰:“交趾稻再熟也。”
禾《广志》曰:“梁禾,蔓生,实如葵子。米粉白如面,
可以 粥。牛食以肥。六月种,九月熟。”
“感禾,扶疏生,实似大麦。”
“扬禾,似蓶,粒细。右折右炊,停则牙生。此中国巴禾
——木稷也。”
“大禾,高丈余,子如小豆,山粟特国。”
《山海经》曰:昆仑墟,……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郭璞曰:“木禾,谷类也。”
《吕氏春秋》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
山之罚А!薄
《魏书》曰:“乌丸地宜青罚А!薄
麦《博物志》曰:“人啖麦橡,令人多力健行。”
《西域诸国志》曰:“天竺十一月六日为冬至,则麦秀。十
二月十六日为腊,腊麦熟。”
《说文》曰:“ ,周所受来 也。”
豆《博物志》曰:“人食豆三年,则身重,行动难。恒食小豆,令人肌
燥粗理。”
东墙《广志》曰:“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凉、并、乌丸地。”
河西语曰:“贷我东墙,偿我田梁。”
《魏书》曰:“乌丸地宜东墙,能作白酒。”
果蓏《山海经》曰:“平丘,……百果所在。”“不周之山,……爰有
嘉果:子如枣,叶如桃,黄花赤树,食之不饥。”
《吕氏春秋》曰:“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群
帝,众帝先升遐者。”〕
《临海异物志》曰:“杨桃,似橄榄,其味甜,五月、十月熟。谚曰:
‘杨桃无蹙,一岁三熟。’其色青黄,核如枣核。
《临海异物志》曰:“梅桃子,生晋安侯官县,一小树,得数十石。实
大三寸,可蜜藏之。”
… 页面 75…
《临海异物志》曰:“杨摇,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
奇。长四五寸,色青黄,味甘。”
《临海异物志》曰:“冬熟,如指大,正赤,其味甘,胜梅。”
“猴闼子,如指头大,其味小苦,可食。”
“关桃子,其味酸。”
“土翁子,如漆子大,熟时甜酸,其色青黑。”
“枸槽子,如指头大,正赤,其味甘。”
“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
“猴总子,如小指头大,与柿相似,其味不减于柿。”
“多南子,如指大,其色紫,味甘,与梅子相似。出晋安。”
“王坛子,如枣大,其味甘。出侯官越王祭太一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
因见生处,遂名 ‘王坛’。其形小于龙眼,有似木瓜。”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蒲桃。”
刘欣期 《交州记》曰:“多感子,黄色,围一寸。”
“蔗子,如瓜大,亦似柚。”
“弥子,圆而细,其味初苦后甘,食皆甘果也。”
《杜兰香传》曰:“神女降张硕。常食粟饭,并有非时果。味亦不甘,
但一食,可七八日不饥。”
枣《史记·封禅书》曰:“李少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
《东方朔传》曰:“武帝时,上林献枣。上以杖击未央殿槛,呼朔曰:
‘叱叱,先生来来,先生知此箧里何物?’朔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
上曰: ‘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击槛,两木,林也;朔
来来者,枣也,叱叱者,四十九也。’上大笑。帝赐帛十匹。”
《神异经》曰:“北方荒内,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余。
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
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神仙传》曰:“吴郡沈羲,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见老君,赐
羲枣二枚,大如鸡子。’”
傅玄《赋》曰:“有枣若瓜,出自海滨;全生益气,服之如神。”
桃《汉旧仪》曰:“东海之内度朔山上,有桃,屈蟠三千里。其卑枝间,
曰东北鬼门,万鬼所出入地。上有二神人:一曰 ‘荼’,二曰‘郁 ’,主
领万鬼: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以食虎。黄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梗于门
户,上画荼、郁 ,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
《风俗通》曰:“今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
事也。”
《神农经》曰:“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
其尸毕天地不朽。”
《神异经》曰:“东北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
径三尺二寸,小核,味和,食之令人短寿。”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令侍女更索桃。须臾以
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子,形圆色青,以呈王母。王母以四颗与帝,三枚
自食。”
《汉武故事》曰:“东郡献短人,帝呼东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
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年一著子。此儿不良,以三过偷之矣。’”
… 页面 76…
《广州记》曰:“庐山有山桃,大如槟榔形,色黑而味甘酢。人时登采
拾,只得于上饱啖,不得持下,——迷不得返。”
《玄中记》曰:“木子大者,积石山之桃实焉,大如十斛笼。”
《甄异传》曰:“谯郡夏侯规亡后,见形还家。经庭前桃树边过,曰:
‘此桃我所种,子乃美好。’其妇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不畏邪?’答曰:
‘桃东南枝长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或亦不畏也。’”
《神仙传》曰:“樊夫人与夫刘纲,俱学道术,各自言胜。中庭有两大
桃树,夫妻各咒其一:夫人咒者,两枝相斩击;良久,纲所咒者,桃走出篱。”
李《列异传》曰:“袁本初时,有神出河东,号‘度索君’。人共立庙。
兖州苏氏母病,祷。见一人着白单衣,高冠,冠似鱼头,谓度索君曰: ‘昔
临庐山下,共食白李;未久,已三千年。日月易得,使人怅然!’去后,度
索君曰: ‘此南海君也。’”
梨 《汉武内传》曰:“太上之药,有玄光梨。”
《神异经》曰:“东方有树,高百丈,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梨’。
其子径三尺,割之,瓤白如素。食之为地仙,辟谷,可入水火也。”
《神仙传》曰:“介象,吴王所徵,在武昌。速求去,不许。象言病。
帝以美利一奁赐象。须臾,象死。帝殡而埋之。以日中时死,其日晡时,到
建业,以所赐梨付守苑吏种之。后吏以状闻,即发象棺,棺中有一奏符。”
柰《汉武内传》曰:“仙药之次者,有圆丘紫柰,出永昌。”
橙 《异苑》曰:“南康有 石山,有甘、橘、橙、柚。就食其实,任意
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
郭璞曰:“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芳香,夏秋花实相继,
或如弹丸,或如手指。通岁食之。亦名 ‘卢橘’。”
橘 《周官·考工记》曰:“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吴录·地理志》曰:
“朱光禄为建安郡,中庭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
味尤绝美。《上林赋》曰:‘卢橘夏熟’,盖近于是也。”
裴渊 《广州记》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啖则酢,合
食极甘。又有 ‘壶橘’,形色都是甘,但皮厚气臭,味亦不劣。”
《异物志》曰:“橘树,白花而赤实,皮馨香,又有善味。江南有之,
不生他所。”
《南中八郡志》曰:“交趾特出好橘,大且甘;而不可多啖,令人下痢。”
《广州记》曰:“卢橘,皮厚,气、色、大如甘,酢多。九月正月□色,
至二月,渐变为青,至夏熟。味亦不异冬时。土人呼为 ‘壶橘’。其类有七
八种,不如吴、会橘。”
甘 《广志》曰:“甘有二十一核。有成都平蒂甘,大如升,色苍黄。犍
为南安县,出好黄甘。”
《荆州记》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