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亚努什克维奇(1868—1918)第一次大战期间任沙皇最高统帅部参谋长但平庸无能,战争期间把指挥作战事务委托给军务总监丹尼洛夫。——译者

  斯大林看到,朱可夫紧皱眉头,聚精会神地倾听赫鲁廖夫的话。他以赞许的态度,揣测着朱可夫的思路:“任何统帅不知道作战需要武器、弹药和给养保降,不知道把一切必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就不可能制订作战计划……”

  “可是为什么一个统帅不考虑供给计划,就不可能制订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呢!”斯大林在心里反驳朱可夫,“而且,方面军司令员和后勤主任历来就应该同心协力的!”

  正如斯大林所预想到的,朱可夫不赞成彻底打破军队传统的供给方式。由于改革,势必要改组总参各部、处,以及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部的工作,还要重新配备干部。当前,正当敌人的强大兵力深入国土之际,这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

  赫鲁廖夫报告完毕,出现了一阵令人不安的沉闷。大家简直都忘记了上面还在炸弹轰鸣,预感到马上就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斯大林久久地吸着他的烟斗,然后,他几经犹豫,强压着胸中的怒火,轻声说:“您的意见如何,朱可夫同志?”

  朱可夫象往常一样刚直不阿,不肯调和。他知道,斯大林马上就要大发雷霆,因为斯大林以国防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在此期间已经批准实行新《条令》,但还是照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赫鲁廖夫同志显然是要把我们总参谋部踩在脚下……这样就全盘打乱了我们部署好的工作……”

  又是一阵令人尴尬的静默。莫洛托夫打破了僵局,他一如往常,每当大家冲动的时刻,就拿出手帕擦他的夹鼻眼镜:

  “对上帝还是要敬畏的,朱可夫同志……”

  斯大林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他站在朱可夫面前,带着难以理解,几乎感到受辱的心情,说:

  “您这番议论,不象个总参谋长,倒象个头脑简单的骑兵!您在这些事情上所知甚少!”

  “如此说来,斯大林同志,我可以马上就辞去总参谋长的职务。”朱可夫面色阴沉,但语调平静。

  斯大林的脸微现苍白,他以责怪的表情看着朱可夫,然后以劝导的口气,说:“朱可夫同志,我们想从您嘴里听到的,不是最后通牒,而是您对前线战局和我们慎重做出的决定,给予正确的评价……其中包括关于军队后勤工作的决定……” 

第三十三章
 
  这不过是两种性格的冲突,而这两种性格是在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长期激烈斗争中形成的,因而带有艰苦年代的印迹,带有榜惶不安、苦苦求索、矛盾重重的特点。令人费解的是,斯大林和朱可夫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但却对达到目标的途径,有时各执一端。

  这次会议后的第二天,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意见分歧。为执行最高统帅的指示,正确估计前线作战形势和总参所采取的措施,朱可夫同总参作战部的领导商议了一下,随即打电话,要求斯大林接见,说有紧急情况要报告。

  斯大林明白,朱可夫必有要紧的、令人不安的新情况相告,仿佛为了昨天和斯大林言语上的龈陪,他非要到政治局来给大家点颜色看,以泄心头之忿似的。斯大林指示他的助手波斯克列贝舍夫去邀请一级集团军级政委、红军政治部主任、副国防人民委员,亦即他本人的副手麦赫利斯到克里姆林宫来,要他在总参谋长汇报时在场,由他做所谓仲裁人。

  朱可夫当然不愿意触怒任何人,尤其不想触犯斯大林,但他的汇报确实令人不愉快。斯大林和麦赫利斯听着总参谋长的报告,神情专注地看着桌上的地图,看那图上的情况标示,使人有亲临战场之感。况且,朱可夫的报告明白清晰,令人印象殊深。他紧皱的眉头,阴沉的眼神,疲惫的面容,更加重了此时笼罩在斯大林办公室内的不安气氛。

  很难不同意朱可夫的意见,目前,我军在苏德战场上的防线,最薄弱、最危险的地段,就是中部战线,我第十三和第二十一集团军,兵力少,装备差,难以抵挡德军的再次攻击,而敌军很可能前出到屏护着基辅地区的西南方面军的后方。

  斯大林已事先想到,总参谋长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胸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股冰冷的厌恶感情。

  “您有什么建议?”他小心翼翼地问朱可夫。

  朱可夫移动脚步,靠近夹在其他地图中的一张地图。

  “我建议,”他压低了嗓音,隐忍着火气,开始说,“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至少给它加强三个集团军,而且还要加强炮兵。其中一个集团军由西方向抽调,另一个集团军由西南方面军抽调,第三个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调拨……”

  斯大林觉得有点不得要领,因为直到今天以前,一直认为最重要而且最危险的方向,是西方向。他感到愕然,问朱可夫:“您是否认为可以削弱屏护莫斯科的方向?”

  “不,不这样认为。”朱可夫回答,显得镇定自信,“但是,据总参谋部的看法,此地的敌军暂时还没有前进的迹象。而再过十二至十五天,我们可能从远东调来不少于八个精锐师,其中包括一个坦克师。这个集群一定能加强莫斯科方向。”

  “那远东我们就可以拱手让给日本人吗?”麦赫利斯大惑不解,有几分挖苦地问道。

  朱可夫对他的问话,未予置理。这位集团军级政委的脸由于愤懑而涌上一阵阵的红晕。

  “继续说吧。”斯大林隐忍着,脸色变得阴沉。

  朱可夫接着说:“西南方面军应马上全部撤到第聂伯河以东。”

  “基辅怎么办?!”斯大林冷冷地问,以一种生疏的目光看着朱可夫,心想,基辅不仅是我军防御上的战略要冲,而且是近期和英国人谈判的一张“王牌”。英国和美国政府至今还在援助苏联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仆从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西方正在大肆宣扬,苏联即将灭亡,而且说得那么肯定……

  “基辅只好放弃。”朱可夫生硬地回答,但他心情激动,有一种说不出的负罪感觉。

  斯大林对这句答话早有预料,他理智上明白,这个决定虽不无可取之处,但感情上接受不了,就象受到了不公正的过重判决。

  “继续说下去。”在一阵难堪的沉默后,斯大林又说。

  朱可夫舒了一口气,继续汇报:“在西方向,应立即组织反突击,旨在消灭正面战线叶尔尼亚突出部之敌。希特勒军队迟早会利用叶尔尼亚突出部进攻莫斯科。”

  “哪里还谈什么反突击?简直是胡说八道?!”斯大林怒不可遏,因为下面的一句话,几乎是喀出来的,“您怎么敢想把基辅奉送给敌人?!”

  朱可夫紧张的心情,立即找到了松弛的时机:“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象您昨天说的那样,充其量不过配当个骑兵,斯大林同志……我只能胡说八道,那么,我在这里也就无事可做了!……我请求免去我总参谋长的职务,派我去前线。”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第三十四章
 
  朱可夫大将乘坐的汽车在明斯克公路上疾驰,而他虽身在车上,心还留在克里姆林宫,留在斯大林的办公室。就这样,朱可夫卸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改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他想起了沙波什尼科夫①忧形于色的情景。

  ①沙波什尼科夫,鲍里斯·米哈依洛维奇(1882—1945) 苏联元帅,军事理论家。一九四一年曾任苏军总参谋长。——译者

  今天早晨,中央政治局委任他主持总参谋部工作。鲍里斯·米哈依洛维奇在朱可夫面前,似乎自感有愧。不过,斯大林在道别时,也收敛了些自己的威严。当他们来到他的办公室时,斯大林走到来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面前,好象在为自己辩解,他的声音带有几分伤感,但话是经过深思熟虑说出的:

  “任何战略形势,无论是军事形势,还是政治形势,我们都应当作具体分析,必要的话,还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棱镜,透视一番。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珍视历次革命解放战争的经验……我的话是不是说透彻了?……”

  谁也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继续说:

  “我是说,人类的思想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反过来,经验又要依靠深奥精湛的哲学理论。这不是诡辩,这是辩证法……可以说,我们的事情之所以办糟了,就在于我们的一些军事活动家不善于……怎么说更确切些呢?他们没有透过理论的三棱镜,去观察、研究和解释现象。结果怎么样呢?总参谋部的人员对我说,某战线行将发生如此这般的事情。可他们是怎样解释自己的结论的呢,说客气点,论据不足,对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都不敢理直气壮。于是,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没有作战经验所致?……我再一次提醒你们,在实践和源于实践的理论之间,不应当有一条鸿沟。简单点说,打个比方,好似一杯沏好的香茶。我们是作为一个整体把茶喝下去的,我用不着去想糖、茶和水,各自又是什么味道……因此,一个真正的统帅,应当视战争为一个整体,善于体会其中的奥秘和经纬,而且还应长于辞令,向部属讲明道理。如果说,仅仅根据敌军对我两翼的迫近,敌军集团坦克的密度,来判断时机已经成熟,那么,对我,对国防委员会来说,这样的论据还不具有说服力……事后,这些司志可能又要说了:‘我曾经提醒过斯大林,可他我行我素……’是怎么提醒的呢?理由如何?可信程度如何?……如果我们的政府,党中央都听军人的,我想,斯大林就大可不必再承担运筹准幄之责了……”

  朱可夫的好记性准确地再现了斯大林的这段话。他对这番话包涵的思想,持批判态度,总想反驳几句,尽管他知道,斯大林的议论是有根据的。不过,朱可夫仍想争论,因为他认为,作为一个统帅,在战争中,除去要有高深的军事哲学素养外,还要才智过人,明察秋毫,要有直觉,有本能,要有意志力,还要有超人的勇气……

  大将的思绪被打断。他的“吉斯-101”型汽车的制动器,嘎吱响了一下,向前滑动,靠近一辆敞篷小“嘎斯”汽车,上面坐着他的手执冲锋枪的警卫战士。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回头,认出了戈利岑诺。这里是检查站,检查过往行人的证件。

  过了片刻,这个小小的车队(后面有辆“艾姆”牌小轿车,里面坐着大将的副官,还携带他少量的用物)从戈利岑诺身边驶过。朱可夫仿佛眼前又见到了斯大林那留有天花瘫痕的微黑脸庞,他的眼眯缝着,闪着多疑的光芒。话题一转,谈到责成朱可夫消灭斯摩棱斯克方向上叶尔尼亚突出部之敌时,斯大林突然说道:

  “俄国有位象征主义诗人,叫康斯坦丁·巴尔蒙特①,顺便提一下,是他第一个把《虎皮骑士》②译成俄文的。此人虽说不赞成我们的革命,但非常正确地认为:‘正如荷马忧是希腊一样,但丁就是意大利,莎士比亚就是英国,卡尔德朗③和塞万提斯就是西班牙,卢斯达维里就是格鲁吉亚……’而我们可以说,斯摩棱斯克就是格林卡、就是普尔热瓦利斯基、纳西莫夫、多库恰耶夫⑤……这他妈的就是俄罗斯的光荣,爱国主义和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象征……记住这点,朱可夫同志,您就会有足够的信心去夺取胜利。”

  ①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1867—1942) 俄国象征主义诗人。他曾将拜伦、雪莱等人的诗译成俄文。——译者

  ②《虎皮骑士》是格鲁吉亚十二世纪伟大诗人卢斯达维里的著名诗篇。——译者

  ③卡尔德朗(1600—1681)西班牙杰出的剧作家,著有《浮生若梦》、《蛰居夫人》等剧。——译者

  ⑤格林卡是俄国杰出的作曲家;普尔热瓦利斯基是俄国著名探险家,纳西莫夫是俄国海军上将;多库恰耶夫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这四人都出生于斯摩棱斯克。——译者

  但是,那天赫鲁廖夫中将汇报实行新后勤体制的情况以后,斯大林说的那句话,确实刺痛了他的心:“您只配当个骑兵,而不象个总参谋长……”当然,朱可夫没有机会进学院学习。他在内战时期参军,当过排长和骑兵连长。内战结束后,他只上过骑兵指挥员进修班,十年后,又上过高级指挥员进修班。后来先后任过骑兵旅长、红军骑兵总监助理,再往后,任骑兵师长、骑兵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在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级集群司令员期间,同蒙古人民革命军一道在哈拉哈河地区,歼灭了日本重兵集团,此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近十年来,他多次向国防人民委员写报告,申请进总参军事学院深造。但时运不佳,虽说多次答应让他去学习。一会儿是例行大演习,一会儿又是高级司令部战役战略演习,一会儿又是突如其来的军队校阅……到处都不能少他朱可夫,每一次都对他好言相劝,说暂缓进学院。可大家都知道,人是没有不可替代的,看来,这个道理并不到处都适用。那就故意在哪个地方出点纰漏,到时候说不定会鸿运临头,有幸去学院深造一番。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他自己就曾不止一次打发过一些平庸的人去学习,恨不得马上躲开他们。心想,入学深造,能增长人的才智。但并不总是如愿以偿。常常是,结业之后,此人职务提升了,

  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反而给工作带来后患。这可真是荒唐的尝试。

  不过,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对于自己一直被拒之于“学府门外”这件事,还不算牢骚太盛。他尽可能自学。好在他“根底”深厚。二十年代中期,他去列宁格勒进骑兵进修班以前,一边坚持自学,一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主要战例,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写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