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4三国智谋精粹-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隹桶偈耍灾欣刹尉痈街啵涛霞摇H舳蓟袼几阂灰猓牍菩拇邮抡撸窨筛赐ǎ趴筛椿挂病O晁妓菇洌魑嵊眯模偈槌ぬ荆槠选!倍砸桓龇秆现卮砦蟮娜耍倘绱硕嗲椋渥蛹右钥砦浚蛊涓墓孕拢欢云渥釉蛄用憷蛊浞芊⑾蛏希湟獬希淝榍校钛细缸幽懿桓卸鞔鞯隆S秩缌瘟ⅲ烁甙粒晕讲胖且宋罡鹆林。刮辉诶钛系热酥拢屎懿宦谑浅7⒗紊В诔鲈拱斐闪瞬涣加跋欤虼酥罡鹆寥衔把蛑胰海棠芪Γ隽⑼性诖笪唬腥艘韵率墩嫖毙埃俊北惴狭瘟⑽瘛5瘟⑸蹙磁逯罡鹆疗淙耍砸咽艿酱Ψ植⑽拊寡浴K胖罡鹆猎谖逭稍∈牛蛊担骸拔嶂瘴篑乓樱 崩钛衔糯素模萆罂蓿蚣ざ龋》⒍馈8抢钛稀⒘瘟⒍枷嘈胖罡鹆聊芨词占海鼓芤圆骨肮戎罡鹆了篮螅笕瞬荒苡弥室病Q嫌谥捶ǖ娜耍故艽Ψ终吆廖拊购奘呛苣训模罡鹆林溃沽瘟⒋蛊钛仙诵闹滤溃獠唤鍪敲挥性购蓿嵌灾罡鹆练浅0髁恕!
治国不能不讲法,诸葛亮治乱国用重刑,纠正了刘璋治蜀时的混乱状态,使“军民安靖”。但其可贵之处在于:法严而民无怨,民畏而爱之。我们知道法治的主旨是为了教育人,使人人遵守法纪,保证国泰民安,在这方面,诸葛亮的法治收到了最伟的效果,之所以能如此,正如上面所述,是因诸葛亮能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做到寓情于法,使情法交融,这是运用法律治国的最高超的艺术,是实行法治最佳之法。
六、人事:人才学的珍贵遗产
三国人才之众,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罕见的。三国之主曹操、刘备、孙权,纵横捭阖,权谋干略,出类拔萃,堪称当世英雄。孔明、荀或、鲁肃以其超人的智慧,描绘三国宏图,促使三分鼎足,不愧称三国时代杰出的三大战略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则有周瑜、陆逊、郭嘉、程昱、司马懿、庞统、徐庶等辈;勇而有谋,武功显赫,则有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张辽、徐晃、徐盛、朱桓之流;两才相当,棋逢放手,则有姜维、邓艾和羊祜、陆抗之徒。勇冠三军,骁锐莫当,蜀有马超、魏延,魏有许褚、典韦,吴有甘宁、太史慈。不辱君命,邓芝、赵咨可谓善于外交。文采风流,蔡邕、王粲、祢衡,曹植、杨修亦一时之绝。三国人才济济,不胜枚举。读 《三国演义》宛 如入中国古代人才展览总馆,历代各种人才,在此莫不具备。不禁令人惊叹:
三国何其多才!
人才济济主要是君主善用人
三国人才如此众多,而一些朝代却廖廖无几,是否“造物者”偏爱于三国?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诗中则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意即哪个朝代没有奇才,只不过是被埋没罢了。
为何被埋没?或因无机遇,或因君主不会用才。人才之涌现,多在乱世或盛世,在腐败的朝代人才是难于发挥作用的。盛世之所以多才,是因盛世不是上帝安排,而是靠人去改天换地,没有众多治世之才是难于出现盛世的。乱世,是大动荡、大分化、大转变的时期,旧的统治者已不能再统治下去了,它统治的基础——皇亲国戚、各级官吏等已腐朽不堪,这些人大多是碌碌庸人,无所作为,他们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也无本事独树一帜,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的命运。这时草泽英雄纷纷崛起,逐鹿中原。要图天下,必须有人才,故独霸一方革主大多能礼贤下士,千方百计搜罗人才,所以说这正是用才之秋,也是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良机。三国历史正好证明乱世出英雄这个真理。如非乱世,织草履出身的刘备何能称帝西蜀?如非乱世,宦官之孙曹操何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若非乱世,一县吏之孙孙权何以威镇江东?
虽说乱世出英雄,但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7次分裂时代,为何人才以三国最多,最引人注目?这是因三国之主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人。他们在其割据的地区竭力发掘人才,可说是搜罗将尽,被埋没的不多。因此,涌现众多人才的时代,一是机遇,二是君主要善于用人,二者缺一不可。而三国人才最引人注目。与《三国演义》作者生花妙笔的描述也有关系。
正确评价人始能正确用人
三国用人艺术,是我国古代人才学的珍贵遗产。认真进行研究,对于用人是大有裨益的。研究三国用人艺术,要从正确评价人才入手,因为能正确评价人始能正确用人。而要正确评价人才,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决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刘备用孔明,可说是善于知人、用人,孔明确是当世奇才个了不起的英雄。可是,因孔明未能实现其北伐宏图,人们颇多异议。有的说他六出祁山,所得只不过三郡,劳而无功,说明他非大才:有的说蜀国人才短缺,致使“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见他不善于用人。孔明是蜀国的关键人物,他辅佐刘备开始是谋主后当丞相,刘备逝世后他是实际的执政者,蜀国强弱跟孔明当然大有关系。但不能以成败来衡量孔明,把他的优点说成缺点,从而否定这个杰出的战略家。在用人方面,孔明不拘一格,能因才任用,故陈寿说,“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三国志·蜀书·费祎传》)许靖是大名士,但没有多大实际能力,刘备入川后原不想用他,孔明因许靖海内知名,用他可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人才,故力劝刘备任用,刘备乃拜年已70的许靖为司徒。魏延、杨仪两人很有才能,因魏延“性矜高”,杨仪“性狷狭”,两人都不能团结人,他虽依靠这一武一文为军中左右手,却没有任为继承人。他每次出征,治理蜀中事务都委托德才兼备的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孔明逝世后,蒋琬、费祎先后管理蜀政,使敌人不敢窥视西蜀,边境无虞达29年。至于孔明未能取胜,这主要是由于客观形势的原因。当时魏国兵力、人力都比局国多3倍以上,经济力量也比蜀国雄厚得多,其统帅又都足智多谋。战争是人力,物力、智力的较量,而魏、蜀两国人力、物力如此悬殊,智力又不相上下,蜀国是不存在取胜的客观形势的。但是孔明以5万兵力能采取攻势,使魏国驻守秦川前线的20多万大军只能坚守,其主将司马懿不得不忍耻接受巾帼妇人之衣,如果孔明没有超人的军事才略,何以臻此!因此,以成败论英雄,是不能正确认识孔明这个奇才的。其次,要正确评价人才,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决不能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对于人才的评价,不能仅从其人道德品质方面去考察,而更重要是要看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曹操是一个十分残忍又具有雄才大略的奸雄,既有过也有功,对社会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他在用人方面也有其过人之处。他不念旧恶,唯才是举,因而过去的仇人与敌营的人,都奔集于他麾下,为他献智效劳,终于统一北方。如果曹操老是计较个人恩怨,用人吹毛求疵,则不能圆结更多的人为己用,也许他将变成孤家寡人,一事无成。有人因曹操秉性奸诈,连他的雄才大略也一概斥之为邪恶,那是片面的。再次,要正确评价人才,要对具体人做具体分析,决不能用一个框框来衡量天下之才。世上没有万才具备的人,有人精干此而粗于彼,孙权未见出奇谋,但能任贤举能,集“众智”、“众力”于一身,故成一代明主。周瑜虽不冲锋陷阵,但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被誉为英明的统帅。马谡任主将不行,却是个有智计的谋士。马超不善谋略,却是骁锐莫当的勇将。故用人要量才录用,不要强用其所不能。
用人攸关国家兴亡
能否用人,对国家之兴亡至为重要。三国之兴,与曹操、刘备、孙权善于用人大有关系。刘备”三顾草庐”,孔朗感其知遇之恩,做出隆中决策,为之效忠竭智,才能由弱变强,称帝西蜀;孙权善于用“众智”、“众力”,听从鲁肃的“榻上策”,故能鼎足江东;曹操虚心求教于荀或,遵其“深根固本以济天下”、“坚守官渡待变”之策,方能称雄北方。东汉末年,逐鹿中原的不乏其人,为何只存下三国,而其他人都被消灭了,不善于用人是个重要的原因。袁绍雄踞四洲,兵多粮足,谋士如云。官渡之战,他的兵力比曹操强得多,胜利本应属于他,因他既不听田丰、沮授之谏,又不从许攸之策,疑其所不当疑,决其所不当决,于是贻误军机,被动挨打,以失败告终。
刘表居用武之国,拥九洲之众,因其“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又无宏图大志,满足于现状,只能是他人俎上之肉,任人宰割,荆州被分解是必然之理。吕布被称为无故将军,效忠于他的陈宫,为他尽智献谋,他当耳边风,对面谀而通敌图他的陈珪父子,却言计听从。在被曹操围困的危急关头,他不依靠张辽等猛将以摆脱险境,而是想凭他的方天画戟和赤兔马以保妻子安全,结果还不是被曹操所擒,脑袋搬了家。后来三国之亡,也是因用不得其人之故。刘禅宠信黄皓、曹魏重用曹爽、孙皓任用岑昏等一小撮佞臣,都加速了蜀、魏、吴的灭亡。
善用人者都采取”五湖四海”政策
纵观三国历史,凡善于用人者都采取“五湖四海”的政策。曹操的“唯才是举”实是这种政策的体现。如荀彧、郭嘉、贾诩原是曹操敌人的谋士,张辽、徐晃是亡虏,于禁、乐进是行伍出身,都被曹操所搜罗,加以提拔重用,才得显姓扬名。孙权用人也如此。他不仅重用吴郡人顾雍等,对于避乱江东的广陵人张纮、琅邪阳都人诸葛瑾等,也都重任。刘备取蜀后,除以随之入蜀的荆州人士为骨干外,对于原有益州、东州人士,即便是刘璋的亲疏,都量才录用。孔明在团结这三州人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把三州人士团结在刘备的周围,拧成一股力量,对巩固蜀国政权起了巨大的作用。
用人不计恩仇,是曹操、刘备、孙权的共同点。东汉末年,群雄对立,或友或敌,很难固定,人与人的关系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如果以恩仇做为用人的界线,决不能团结更多的人,也对事业不利。因此,曹、刘、孙用人,对事业有利的,虽仇也用。张绣曾杀曹操长子、侄儿、爱将,后他再降,操也纳之。刘巴为刘备宿怨,他取蜀时为团结益州人士,也不计较其既往而用之。甘宁曾结怨于孙权,后他来降,权不咎其过去,甘宁因此拼力很效,屡立奇勋,成为东吴猛将。
用人唯亲的恶果
用人唯亲的恶果,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深刻的揭露。所谓“亲”无非有二,一是认为是“心腹”,二是亲属。用人而限于此,人才必然是有限的。所谓“心腹”,大多是佞巨,这些人只看其主子限色办事,为达到个人私利,往往瞒上欺下,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享有余,东汉末朝桓、灵二帝,宠信宦官,造成天下大乱,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裙带关系而成为权贵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常见的事。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是碌碌无能的庸才,一旦掌握朝政,必然把它弄得一塌糊涂。何进原是屠尸,因妹妹贵为皇后面被封为大将军,正是在这个双料草包的手里,使汉朝名存实亡。用人唯亲即使是曹操、刘备也在所不免,如曹操用夏候渊丢了汉中,刘备用关羽失了荆州,这对于曹操、刘备虽是个别的事件,但也足见完全摆脱用人唯亲也殊不易。
树立朋党之害
树立朋党之害给人的教训也是很深刻的。凡立一朋党,必有另一朋党与之对立。朋党之争,或一败,或两败俱伤,对国家、对事业都有害无益。当然用人必须依靠骨干,不过这与树立朋党是两码事。因依靠骨干是为更好团结大多数,而树立朋党是为捧一派打击一派,袁绍因宠爱幼子袁尚,对其党徒也大加重用,于是自成一朋党。拥长子袁谭派也就成立一朋党与之对抗。
因朋党对立,内部力量大为削弱,终被曹操所灭。刘表因爱妻而让妻党掌握军权,妻党必然拥护其妻所生的幼子刘琮,一朋党于是产生。长子刘琦不甘心失去其法定继承权,求助于刘备,这又立了一朋党。曹操南征,继位的刘琼不与其兄刘畸协力抗曹,而是为保位投降了曹操,结果不仅丢了荆州,连命也保不了。
知人、荐贤是用人先决条件
知人、荐贤是用人的先决条件。知人才能用人得当,荐贤才能广招人才。
《三国演义》有不少知人美谈和用人轶事,如曹操、刘备、孔明、孙权等都 能知人,故能用人;魏、蜀、吴贤士都能辗转相荐,这是三国人才济济的原因之一。他们的知人、荐人的经验,值得用人者借鉴。
第二章 用人艺术
在古今一切人际竞争中,其成败与有否人才大有关系。取胜要有智谋,而智谋出自人才,所以说人才是至关键的。这一章从“人策”、”风格”、”御人”、“鉴诫”四个方面评介了三国的用人艺术,如能吸取三国用人的经验教训)用其所长,弃其所短,时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一、人策
用得其人,三国鼎立,用不得其人,国破家亡!三国的兴亡,虽由于经济政治上的原因,但与用得其人与否也大有关系。东汉末年,群雄逐鹿, 18镇诸侯先后灭亡,而曹操、孙权、刘备之所以能崛起,三分鼎足,其关键在善于用人。而三国后期的继承者却恰恰相反,都不善于任贤举能,结果被晋所灭。
“人策”之重要可见一斑。
1。由弱变强:刘备得孔明而兴
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贤”里,有一段关于用人的对话,水镜先生初遇刘备,见他气色不佳便料到其坎坷遭遇,因问说:”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说:“不然。益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