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作者:何木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是怎么一跃而成为独揽晋朝大权的皇后的呢?一切事情还应该从他父亲贾充说起。大概是上梁不正下梁肯定要歪的缘故,贾南风的父亲就不是好东西。其为人谄媚邪佞,仗着当初杀过曹髦,后来又帮着司马炎做了世子,在司马炎当了皇帝后,更是飞扬跋扈。
所以,诸多大臣想要他退出朝廷,在这些大臣的努力下,公元271年七月,司马炎只好决定让他去秦、凉二州都督军事,率大军荡平当地叛乱。秦、凉二州在晋时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又加上叛乱势力席卷了整个二州,贾充此去,就等于回不来了。贾充当然不愿意前往,可圣旨难违。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其同党、好友侍中荀勖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荀勖说,如今皇上正为其子司马衷选太子妃,如果设法让太子娶他的女儿为太子妃,便可以免除这趟苦差事。贾充大喜,可看到自己的女儿后,又觉得此事有些悬。因为他女儿,也就是后来的贾皇后长得实在是太艰难了点。皮肤黑里透着紫,身材矮小。举止之间根本就没有大家闺秀风范,这样一个人如何能被皇帝看中?
但荀勖却信心十足地把整个事情包揽了下来,他先指使夫人用重金买通司马炎皇后、皇太子生母杨艳身边的贴身近侍,让她在宫中制造舆论,说贾充的女儿如何贤惠。接着是给皇后送上厚礼进行贿赂,杨皇后,也就是后来被贾南风废掉的那个,比猪还蠢,收得彩礼,满心欢喜,又听得近侍常在旁说贾家女儿何等贤惠,便不分真假,一个劲地在司马炎面前夸奖贾家女儿何等贤淑,坚决主张纳为太子妃。
司马炎不信,他早就听说贾充的妻子生了个〃黑短且性妒〃的女儿,怎么到了皇后这里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但架不住杨皇后枕边风总是吹,他只好设宴召一些宠臣来为太子议婚。其中荀凯、荀勖、冯抌等都在座。几个人早已串通一气。荀凯向他说:〃贾充女姿德、淑茂,可以参选。〃另外两个就附和说:〃充女才色绝世,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太子,有《关雎》后妃之德。〃几个人一致认为贾家女纳为太子妃为合适。武帝这才定下这门婚事。就这样,贾充的女贾南风便应诏纳进皇宫,立为太子妃。
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太子司马衷居然当成宝。我们真是难以理解他的审美观,也更难以理解贾南风的所作所为。她不仅外貌丑陋,而且心灵更丑陋,她生性奇妒,心狠手辣。
入宫为太子妃后,把太子司马衷看管得很严,其他妃嫔都不敢接近太子。东宫妃妾只要有人怀孕,贾南风便残忍地发现一个杀一个,而且亲自动手,毫不留情。
司马炎曾几次想废掉她,但有人却跟他说:〃贾充是国家的有功之臣,贾妃是他的亲女儿,不能因为妒忌的小过,就掩盖了他有功于国家的大德啊。〃
司马炎身边被贾充收买的官员们也拼命为贾南风辩解,司马炎只好作罢。就这样,贾南风在做了几年太子妃后,司马炎一死,她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一个心灵和容貌都丑陋无比的皇后。
当她独揽大权后发现,想要让自己的权力永恒而在的方式,就是要铲除太子司马遹。因为一旦司马遹成为皇帝后,她绝对不会有好下场。这个时候,司马遹正在东宫卖肉,她趁势让他堕落下去,派了许多太监与宫女到东宫传授司马遹各种各样的玩乐本领。一面又把妹妹刚生下来的儿子抱来冒充自己所生,取名慰祖。她想在废黜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后,立这个婴儿为太子。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本文开头所记述的那一幕。而当她派孙虑杀掉太子后,她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孙秀和司马伦的圈套。
就在司马遹被杀的次年(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与梁王司马彤、齐王司马冏等率兵入宫,齐王司马冏矫诏〃逮捕皇后〃,当齐王司马冏说:〃有诏书要拿皇后〃时,这位黑女人还冷笑着说:〃只有我可以下诏书,你哪里来的诏书?〃
齐王司马冏懒得和她理论,命人将她绑了,押到堂上。请出晋惠帝,逼迫白痴皇帝废贾南风为庶人,关押在金墉城监禁,同时诛杀了其党羽数十人。
五天后,司马伦派人带着将她赐死的诏书,逼她喝下了一杯金屑酒。她没有和太子司马遹一样,坚决不喝,而是很痛快地一饮而尽。
历史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
》 》 》 再看司马遹
司马伦因为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就废了白痴皇帝晋惠帝,自己称帝。公元301年,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司马伦,镇邺的成都王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颙举兵响应。他们迎惠帝复位,杀死了司马伦。
司马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但实际上已经是皇帝。302年末,河间王又起兵讨司马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乂也举兵入宫杀司马冏,政权又落入了王乂手中。第二年,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合兵讨长沙王乂。第二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到了司马冏,将其交给河间王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
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却被成都王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与此同时,河间王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颙。
第二年,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结束。
这段历史看上去简直乱极了,要想说明白还真需要费一番笔墨。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说的问题,我们要说的是,是谁制造了〃八王之乱〃。
追根溯源,是那张荒唐的草稿。是贾南风,是她把司马遹杀死,从而引起了〃八王之乱〃。但是,我们实在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那么聪明绝顶的司马遹为什么会被贾南风杀死?
难道贾南风真的对司马遹施展了什么魔咒?让他抄写了那份草稿,让他被废后不向父亲解释,让他在许昌被一个太监用药杵打死?
从整个事件来看,司马遹小时的聪明才智一点都没有发挥出来。难道是上天只要他在儿时拥有才智而待他长大后就全部收回了?
任何人往往都是急中生智,可司马遹在临死前,可谓最着急了吧。他所做的不过是大声叫喊而已,他并没有展示我们按照常理推测出的能救自己一命的智慧,哪怕是一点点小聪明。
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司马遹,他小时的聪明和他死在厕所里的尴尬。今天我们再看他,只不过是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故事太精彩了,他聪明如神,可一旦白痴起来甚至比他父亲还不如。这是他的本意吗?还是他痴迷于阴阳五行而走火入魔?更或是,魔从外入?
他成了历史上最难以用常理来解释的人之一。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他的父亲不是一个白痴,从正常人的审美观来讲,他就不可能选择贾南风。如果不选择贾南风,司马遹就不会死。另外,如果晋惠帝不是白痴,司马遹以后的所作所为,他肯定要管。司马遹就绝不会在卖肉上浪费时间。
他的人生只能说是充满了戏剧性,忽然而起,就在他小时候登高楼而观火的那一刻;忽然而落,就在他被人打死在厕所的那一时。
而造成他戏剧性人生的,就是他那不可饶恕的白痴父亲司马衷。
第三 英年早逝
太子孙登 孙吴政权的遗恨
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里,孙登上得孙权之欢心,下被天下百姓爱戴,中与朝中大臣和睦相处,其治理国家之能力,在大事小事上皆闪耀着一个明君之光芒。品德无二,能力无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将来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可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那么早地就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众望所归的那个皇帝之位。
二十一年太子,他留给了吴国上下无限的悲哀,他留给父亲的是一份宝贵的治国遗嘱。他走的时候才三十三岁,正是一个人可创造辉煌的时候。他的宅心仁厚在整个吴国尽人皆知,他死后被称为〃宣太子〃,他活着的时候,其仁义、其道德已经人人传颂。他的死是吴国的大损失,也是中国历史的损失。我们在感叹他英年早逝的同时,也应该感叹,历史只是因为一个太子的死而改变了它本不该改变的发展方向。
》 》 》 一份宝贵的政治遗嘱
公元241年,年仅三十三岁的吴国太子孙登病逝。他在临死前给父亲孙权留下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千字文。
孩儿不孝不贤,所以被上天惩罚而缠上重病。自我反省,实在无话可说。品行鄙陋,恐怕终要离父亲而去了。我并不惋惜自己,只是一想到将离开父母,从此,人鬼殊途,永远也不能再敬奉仰望宫禁,不能朝拜陛下王后,生时没有为国家出一点力,死却留给陛下沉重的忧伤,这才是我感到悲哀的地方啊。
古人说,生死有命,长短在天。周晋、颜回都是智勇双全的人才,尚且夭折,更何况是我愚昧鄙陋,活到今天,已经是上苍对我不薄了。况且,我活着的时候是太子,死后还享受尊荣的地位,对于我来说,拥有的已经太多,我还有什么可悲叹遗憾的呢?如今天下大事还没有定局,流窜的贼寇还没有处置,四海翘首以待,把命运系在父亲您身上。处境危险的人希望安全,处境动乱的人更是希望太平。希望父亲能彻底忘掉我这个人,割舍普通百姓的情感,修炼黄老之术,专心保养精神,加进营养膳食,广开神圣英明的思虑,以确立万古不朽的功业,那么,整个天下的百姓很幸运地有了靠山,我死而无憾了。
父亲不必为我的死难过,皇子孙和仁义孝顺,聪明睿智,德行清明丰茂,应及早安排,从而让天下百姓有所希望。大臣诸葛恪才能出众,学识渊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器量足以承担佐助时政的职务。大臣张休、顾谭、谢景都很机敏,有见识,入则应该用为亲近的心腹,出则可以成为坚利的爪牙。范慎、华融勇猛过人,气节雄壮,确有国士之风。刁玄性情优柔且宽宏,并有道家风范,裴钦博闻强记,他的文采值得取用。蒋修、虞翻的志向气节都很分明。这些臣子里有的适宜任朝臣,有的可以任将帅,他们都通晓时政,熟悉法令,固守信用,坚持道义,具有威武不能屈的志向。他们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来,我对他们的了解很深。所以,当初父亲把他们安排在我身边,我现在由衷地感到父亲的苦心。
我深切地考虑到,现在境外多事,战争不止,我们应该勉励六军将士,以谋求进取。军队是以人为群众的,群众则以财货为宝贝。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姓生活困苦,奸邪祸乱萌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残忍,我听说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对刑法加以宽缓、赋税加以减轻,适当地取消一些劳役,从而让百姓归心。大臣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谨、朱然、朱据、吕岱、张承、孙怡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父亲可以让他们拿出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办法,除掉苛刻烦琐的政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百姓。五到十年,必能让远方的人欢喜而来,近处的人更加尽心尽力。无刀兵之祸,统一天下便可指日可待。
有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中肯,不掺一丝虚假。所以,楚国公子贞临死前,留下遗言对时政提出告诫,君子认为他忠诚,何况我孙登,还能闭口无言吗?希望父亲大人能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孩儿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孙登嘱咐手下人,待自己死后将此信交给父亲。当孙权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无语泪流。老年丧子已经很不幸了,更何况这个儿子非比寻常,他是自己一生的寄托。
孙登死的消息传出来后,豫章太守谢景无法克制自己悲伤的心情,竟然擅自去参加了孙登的丧礼,并向孙权请罪,请求免去他的太守之职。孙权告诉他,你跟太子多年,和其他官员不同。同时又派亲近的使者去慰问他,并告诉他,豫章太守一职没有合适的人选,还是需要他来承担。是时,吴国上下哀痛不已,作为父亲的孙权更是以泪洗面多日。
那么,一位太子的死何以会引起孙权这么大的反应,做了长达二十一年的太子孙登在孙权眼里、在吴国百姓心中到底是怎样一个太子呢?
》 》 》 孙登太子二三事
公元221年,孙登被立为太子。孙权为了让其成材,特意安排了诸多才识品德兼备的名臣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孙登遗嘱里所提到的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人被选入东宫。他们陪着孙登研读诗书,孙登若外出,他们就跟着骑马射猎。孙权觉得作为未来之主的孙登应该熟悉近代史,于是就希望他能读《汉书》。并特意让张休去研究《汉书》很有名气的张昭那里学习,回来后再将所学的传授给太子孙登。
孙登与这群大臣相处融洽,经常同乘一辆车,有时候因为听讲很晚,索性就跟这些人睡在了一起。这些人在一起俨然没有师徒、主仆之分。太傅张温跟孙权说,〃中庶子这个官职和太子最亲近,他要在太子身边回答太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应当任用德行杰出的人〃。孙权以为然,就任命陈表等人为中庶子。陈表他们和孙登熟悉了以后,孙登就废除了中庶子的一些繁文缛节。有一次,孙登把陈表按在自己所坐的凳子上,陈表觉得这样很不好,孙登笑道:〃您的学问理应坐在我上头。〃
不久,孙权迁都建业,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镇守武昌,并让他兼任宫府留事。孙登时常出去打猎,本来应该走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