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作者:何木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520年,梁武帝萧衍为扩大佛教的影响,亲自登台宣传佛家教义。昭明太子也随之信仰佛教,并读遍了佛教经典。并且在宫内建立慧义殿,作为集会之所。他还招引一些著名僧人谈佛论禅。 
  因受儒家思想影响,太子特别喜欢与有才学的人交往,他常常和文人学士一起讨论典籍,谈古论今,还著书写文章。到522年时,萧统诗文的数量已经不少,许多文人学士都要为他编纂文集,而萧统只命刘孝绰编定他的文集,并且让他写了一篇序。    
  我们一谈到昭明太子,就会想到《昭明文选》,这是因为这部书对后来的文人们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唐朝时就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   
  也就在522年,《昭明文选》开始编选,到他母亲死时,足足用了五年时间。当时萧统藏书近三万卷,许多著名文人学士都聚集在他身边,太子特意建造了〃乐贤堂〃,让画师把当时一些著名文人都画出来,挂于堂中。无数的文人为他编选《昭明文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群文人在一起,自然就会有矛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弊端。萧统却很善于处理身边文人学士中的矛盾。有一次,刘孝绰作为廷尉正,携妾入官府,但却把自己的老母亲留在了原来的宅子里。当时御史中丞到洽就参奏了刘孝绰一本。刘孝绰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弟弟一听有人欺负哥哥,就大笔一挥,写了一封信,信里列举了到洽令人不满的十件事,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到洽的鄙视。同时另写一本呈奏萧统。萧统接到之后,看也不看,就叫人把信烧毁了。刘孝绰兄弟俩和到洽见太子如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文人如此,但对其他贵族,萧统却常常给其以难堪。萧统喜爱山水,于是就在玄圃中建造亭馆,与身边属员和文人学士游宴其中。有一次,他于后池泛舟,番禹侯大谈此间当奏女乐,太子不答,却吟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搞得这位侯爷不声不响,脸红耳赤,下船走了。 
  事实上,萧统在东宫二十年,从来就没有畜养歌舞伎人,梁武帝曾赐给他一支太乐女伎,不久,这些人就被太子送了回来。   
  》 》 》 昭明太子死后   
  昭明太子死后,其弟萧纲被立为皇太子。事实上,萧纲被立为太子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大通三年(529年),昭明太子的〃墓地事件〃不久,萧纲就被梁武帝征入朝。这个时候,昭明太子就跟左右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和弟弟萧纲下棋。后来,我以班剑授之,弟弟就走了,难道这预示着我将太子之位让与他了?〃 
  这个梦是否真的是昭明太子所做,已经没有探讨的必要。梁武帝在这个时候招萧纲入朝,在昭明太子看来,就是要废他而改立弟弟为太子。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个不知有无的梦只不过是他把这种〃认为〃说给大家听罢了。 
  昭明太子死后,梁武帝却又招其子、时任南徐州刺史的萧欢入京,据史料载:梁武帝〃欲立以为嗣〃,但一个月后,又将这个孙子〃遣还镇〃,而确定以萧纲为嗣。梁武帝给出的理由是:因天下未安,择嗣须重贤德,故效〃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伯邑考为周文王长子,文王以次子姬发贤而越次立嗣,是为武王。但这种情况在封建正统国家是很少出现的,但在梁朝却出现了。正常情况来讲,按照封建礼法,萧统死后,以〃世嫡孙〃萧欢为嗣,于义为顺,那么,立萧纲为嗣就属于〃越次〃之举,梁武帝很担心这样做会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动,就援引周文王之例,来说明这是一个必要的非常决定。 
  我们暂且不讨论梁武帝立萧纲的理由是什么,或者如他所言,必要立一有德之人,或者如野史所云,是因为嫉恨萧统在母亲坟墓前做的好事。我们只是想说,萧统死后,无论立谁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萧统太优秀了。从发生的事件来看,也的确如此。萧纲虽被确立为太子,但他作为储君的合法性问题并未就此了之。萧统的仁德之名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况且,许多人也知道了坟墓事件本是别人的诬陷,他又那么早地死去,同情他的人自然是数不胜数,更引起了许多人内心的不平。 
  历史记载:〃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赴宫门,号泣满路。〃现在看来,这种气氛确实是有点不寻常,大家对他的感情比对皇帝还要深。让萧纲恼火的是,自己继承太子之位从外人看来,似乎是从萧统儿子萧欢手中抢来的。这就更容易使许多人的不平心情变得愈发强烈。 
  基于以上原因,尽管梁武帝为立萧纲为皇太子之事找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朝野仍然〃多以为不顺〃,《南史·梁武帝诸子传》更记载为:〃帝既废嫡立庶,海内口尊口沓。〃     
  曾为萧纲晋安王主簿的周弘正也特地奏记萧纲,劝他谦让。甚至到后来乱臣侯景叛乱的口号就是〃次当支庶,宜归正嫡〃。梁朝自昭明太子死后的政局始终不稳,完全可以归罪为昭明太子。 
  梁武帝精力充沛,一生共有八个儿子,依次为:萧统、萧综、萧纲、萧绩、萧续、萧纶、萧绎、萧纪。这八个儿子里除了昭明太子萧统和三儿子萧纲还算人以外,其他几位都不成器。第二个儿子萧综生时被封为豫章王,有一天,不知道他抽什么风,怀疑自己的爹不是梁武帝,就收拾了一下于525年逃到了魏国。梁武帝大怒,削其爵夺其封,撤除属籍。 
  昭明太子死后,自然萧纲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如前所言,这样的立嗣法违反了惯例,引起了太子诸子和萧纲其他兄弟的不满。大家都以为自己与萧纲一样有资格继承大统,所以对萧纲充满了仇恨,这些人之间也充满了仇恨。在这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只要有一根导火索,就足以爆发各派力量之间的争斗。 
  梁武帝八个儿子中,萧综以外,四子萧绩封南康王,死于529年;五子萧续封庐陵王,死于547年。萧续死后,存者唯太子萧纲、六子邵陵王萧纶、七子湘东王萧绎、八子武陵王萧纪四人。 
  邵陵王萧纶自幼聪慧,博学能文,但性格暴躁,喜怒不定,行为怪诞。他在任南徐州刺史期间,经常扮作杂役模样,在市井闲逛。一次,他问一个鱼贩对刺史印象如何,鱼贩随口答道:〃是个暴虐之徒!〃 
  他哈哈笑完,抽出刀来就把鱼贩杀死了。本来,一个刺史杀一个鱼贩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可这种事情并不是只有这一次,而是很多次。对他的行为怪诞,有这样一件事可以说明:有一次,他在街上闲逛,忽然遇到一辆丧车,不知是抽什么风,竟抢上前去,夺过人家的孝服穿上。扮作孝子,匍匐号啕,可谓丑态百出。 
  萧统死,萧纲立,萧纶以为〃时无豫章(萧综),故以次立〃。这就是说,萧纲被立为太子,在他心目中是〃兄终弟及〃。他的五哥萧续一死,他觉得只要父皇和太子三兄萧纲命不长,皇帝的宝座便是他的了。这个〃博学能文〃的混账就打听了父亲的活动,然后派伏兵准备刺杀梁武帝。幸好被宦官张僧胤探知,梁武帝的一条老命才保住了。可信佛的梁武帝不忍处罚,大哭着教训了他一番完事。但这件事以后,他并没有放弃杀掉父亲的决心。 
  不久,他就以请罪之名向宫廷献名酒曲阿酒一百瓶,梁武帝有了上次的教训,不敢饮用,将酒赐给宫中宦官,饮者不久即便死去。即使如此,梁武帝也不忍处罚,只是在宫中多置卫士,严加守备而已。 
  第七个儿子萧绎性好矫饰,多猜忌,趁着侯景之乱,拥兵自守。景乱未平,湘州刺史河东王誉趁机起事,朝廷遂派大将王僧辩先东下讨伐侯景,后再平誉。552年侯景之乱平,萧绎即位于江陵,并击败与之争位的武陵王萧纪。555年,西魏攻陷江陵,萧绎被杀。临死前,他烧了自己所收藏的大量书籍。 
  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萧纪更是混账透顶,公元552年,他拥兵自称皇帝,用黄金、白银做成一斤重的金饼一万个、银饼五万个,临出征打仗前,他把金饼、银饼拿给将士们看,但并不分给有功的人。他的军队被他哥哥萧绎打败溃散,梁兵追赶萧纪。萧纪掷一小袋金饼给追他的梁兵:我用这金饼雇你,送我去见我七哥。追兵说:我先杀了你,金饼会跑到哪里去!那追兵手起刀落,结束了萧纪的性命,随手又取了那些金饼。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知道,萧统的死其实就是梁朝灭亡的先兆。虽然他弟弟萧纲在品德与能力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毕竟这个太子之位来历不正,引起后来的诸多内乱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时候,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天要灭梁,才让昭明太子死掉,才让梁武帝的那些儿子个个猪狗不如?昭明太子的品德与能力并不是与这些家伙比较而得出来的,就如一块金子,无论与任何东西比较,它都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 
  一位不可多得的仁义太子,在青史上所留下来的美名却是《昭明文选》,从他的仁义上来讲,是不是一种悲哀?我们记住了他的风雅,却对他仁义的观察几乎于若隐若现,昭明太子在天有灵,岂不会痛哭? 
  太子真金:蒙古帝国的短暂福音   
  真金虽然未成大业就死了,但他毕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过希望,他的英名以及品性才德都为人们所缅怀。可这又有什么用?一个好好的太子居然被父亲吓死了。今天的我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作为蒙古帝国的第一任皇太子,他居然是被父亲吓死的。他的死除了给后人留下诸多的叹息和遗憾之外,是否还应该留下点别的? 
  真金,是自成吉思汗以来第一个被立为太子的蒙古王子。他对儒、佛、道都深有研究,特别是儒家学说,他的精研与提倡使他成为元代主张儒治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太子,他广泛地参与了元世祖时期的政治活动。如果他继承忽必烈的皇位,对蒙古帝国,对整个中国绝对是一件好事,甚至是蒙古帝国的福音。可惜,他早早地死了,而且死因很让人难以接受,居然是被吓死的。 
  》 》 》 〃禅位〃事件   
  真金并不是忽必烈的长子,忽必烈的长子朵而只天生倒霉,还没有结婚就死掉了。所以,真金自然而然地成了长子。关于真金之名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1243年,忽必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正巧法师海云与忽必烈在一起探讨佛法大意,忽必烈就请海云为之摩顶立名。海云道:〃世间最尊贵,无越于真金。〃于是,这个小孩子就被称为真金。 
  真金太子的死要从1285年春天说起,这一年,江南行台御史曾封章上书忽必烈,说世祖年事已高,应该禅位给皇太子。从中原王朝的传统来看,这种提法不无道理。但这个曾御史却忘了,他现在所侍奉的皇帝是蒙古人。蒙古人的习俗是,最大的头大汗(皇帝)死后新一任可汗须经宗亲忽里勒台大会的通过才算有效。新大汗选出以前,朝中一切事务都要由太后掌管。 
  所以,曾御史的建议只能产生两种结果:第一,忽必烈及蒙古贵族认为这是非常荒谬的;第二,必将引起忽必烈对真金的猜忌,从而给真金带来杀身之祸。这封信首先到了御史台都事尚文这里,他给真金看后,真金很惶恐。近几年来,父亲对自己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信任了。 
  继奸臣阿合马后卢世荣掌权,忽必烈侵吞天下财物的愿望更加强烈,真金与父亲的政见分歧已渐渐地将亲情抹杀了。尤其是1284年,忽必烈在卢世荣要求下改组中书省,将太子所信赖的汉臣几乎全部清除出去后,真金与忽必烈的关系已近恶化。而真金恐慌的原因也并不全是父亲对自己的不信任,事实上,真金的权力在慢慢地被忽必烈与卢世荣剥夺殆尽。 
  尚文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并不向上递,而是藏了起来。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不久,已死的阿合马余党达即归阿散知道了有这么一封信,并没有呈报给忽必烈。他觉得为阿合马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向忽必烈上奏说:〃海内财谷,省、院、台内外监守,里魁什长率有欺蚀,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大索天下埋没钱粮。〃他的用意很明显,无非是借着查找贪污之机而把那封信找出来。一向以敛财为能事的忽必烈不相信居然还有人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贪污,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下令御史台配合。在逐项排查中,大家都慌了。尚文很了解这个达即归阿散,他在进行主要目的的同时还可能进行一些次要目的,比如杀汉臣等。在这种情况下,他找到当时的右丞相安童及御史大夫月律鲁,两个人看了信后也觉得不应该交出。达即归阿散听得了消息后,就上奏忽必烈。 
  忽必烈派人去御史台取信。形势万分危急,真金则更加恐惧,安童与月律鲁亦不知所措。只有尚文还算冷静,他跟真金说,达即归阿散目的无非想让太子不得安生,顺便陷害几名大臣,然后是流毒天下之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应该先发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尚文就到御史台查阅旧文案,查出达即归阿散一伙数十条罪状后,立即来到中书省,对安童和月律鲁说:〃丞相、大夫以勋贵忠贤,荷天宠,柱石廊庙,皇太子为天下本,固本安天下之任要靠你们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们二人先去将此信之原委禀报皇上,使达即归阿散他们没有机会中伤太子。〃      
  安童及月律鲁两个人带着信和达即归阿散的罪证进宫见忽必烈,忽必烈听了二人的陈述,不由得大怒,问二人:〃你们难道就无罪吗?〃   
  安童上前说:〃我们有不可推辞的罪过,但是达即归阿散这些人的罪状更加明确,如果现在不处理,苍生无福,请皇帝选一重臣为尽快处理此事,以肃清纷扰。〃   
  忽必烈想了一想,又把达即归阿散的罪状看了一遍,就答应了二人的请求。安童及月律鲁喜出望外地出宫,立即宣布暂停达即归阿散等人的排查活动。达即归阿散与其同党在几天后开始聚众生事,大有想要起兵清君侧的意思。武人忽必烈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