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事欺骗-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敌人有性格弱点,我们也有性格弱点,我想利用敌性格弱点诱敌致错,敌人也想利用我之性格弱点诱我致错。有鉴于此,我们除了注意加强修养、矫正性格以外,还可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性格弱点欺骗敌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醉酒赚张郃就是生动的一例。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写张飞在巴西一带战败张郃之后,挥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宕渠山下。张郃利用有利地势据山守寨,坚不出战,一连五十余日,张飞无计可施,于是就在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诸葛亮听说此事以后,立即派人送去三车好酒,还在车上插着“军前公用美酒”的大旗,让路人看得真真切切。张飞得到美酒后不但自己更加嗜酒无度,还把美酒摆在帐前,“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那张郃在山上见此情景,再也按捺不住杀敌的心情,便带兵乘夜下山,直袭蜀营。当张郃冲进张飞的大寨时,见帐中端坐一位大汉,举枪便刺,谁知,刺倒的竟是一个假“张飞”——草人。结果,魏军误中了张飞的埋伏,张郃被打得大败,连失三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军事指挥员应该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一般来说,性格和习惯被敌人掌握以后,就会在敌人头脑中形成定势。此时,我一反常态,就会把敌人诱人我的圈套。张飞素以饮酒误事闻名,而在宕渠山之战,他却借喝酒把张郃诱出山。可见,一个军事指挥员若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弱点,燕顺势加以利用的话,弱点常可以转化为施骗的一种绝技。当然,问题到此还没有结束,我们在利用敌性格弱点时,也要防止陷入思维定势的束缚,被敌人所骗。
  第十章 军事欺骗的情报保障
  及时、准确、可靠的情报是实施作战指挥的基础。没有必需的情报,既不能定下有根据的决心,也无法正确地指挥部队作战。情报虚假的后果比缺乏情报更为严重。缺乏情报只能增大定下决心的难度,而情报虚假则会使指挥员定下错误的决心,作出错误的处置。 从一定意义上说,军事欺骗与反欺骗的斗争,也是一场情报斗争。作战双方在努力保守己方军事秘密的同时,千方百计地用假情报欺骗对方。双方斗智斗法的焦点就集中在情报上。施骗一方企图用假情报诱敌致错,欺骗对象则力求获取其真实情报,识破其真相。谁家的情报工作高人一筹,谁家就可能在军事欺骗斗争中取得更多的主动。因此,要掌握军事欺骗的真谛,就不能不对其中的情报工作进行一番专门的剖析与研究。
  一、情报在军事欺骗中的作用
  在军事欺骗中,任何一方都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既是施骗者,又是欺骗对象。作为施骗者,获取情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军事欺骗的成功率。作为欺骗对象,情报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受骗和实施反欺骗。
  (一)情报对施骗一方的作用
  情报对施骗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情报是定下决心、制定欺骗计划的重要依据。指挥员的 欺骗决心和方案,是建立在了解敌情的基础之上的。缺少必要的情报,对作战对象的企图、兵力部署、作战能力、用兵习惯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可能定下正确的欺骗决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欺骗计划。即使是一项小规模的欺敌活动,没有必要的情报保障也是不行的。譬如,要用假目标欺骗敌人,就要了解敌人的观察配系及其侦察器材的识别能力,否则,就不能正确地确定假目标的种类、数量和配置,也无法正确地规定假目标的仿真程度。又如,用示形法迷惑、骄纵或震慑敌人,需要了解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用佯动法调动和牵制敌人,需要了解敌人的虚实强弱和部署上的敏感部位;用离间计离间敌盟、间除敌将,需要了解敌人营垒内部的矛盾纠葛;用饵兵计诱敌上钩,需要了解敌人的心理需求。。总之,实施军事欺骗的基本前提就是掌握有关欺骗对象的情报。对欺骗对象知之愈深,军事欺骗成功的把握就愈大。不下功夫对欺骗对象进行认真的侦察与研究,便贸然施骗,十有八九要失败。盲目施骗不仅不能奏效,而且往往事与愿违,使欺骗对象作出与欺骗目的截然相反的举动。战史上这样的教训并非罕见。
  其二,情报是调整和改进欺骗措施,对敌实施连续控制的必要条件。军事欺骗过程实质上就是施骗者采取一系列欺骗措施对敌实施连续控制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在双向作用下实现的,因此,不能期望这一过程完全按原定计划进行。任何一项欺骗措施实施以后,都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中的一种:①敌人没有注意到我所采取的欺骗措施,亦即欺骗措施所产生的信息没有到达敌方;②欺骗措施虽然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但敌人对此将信将疑,还在作进一步的观察、分析;③敌人对欺骗措施作出了预期的反应;④敌人识破了欺骗措施,采取了反措施。上述四种不同的欺骗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欺骗措施的实施。如果不了解上一欺骗措施产生的效果,就难以有针对性
  地采取后续欺骗措施,各项欺骗措施就会脱节,欺骗过程就会中断。所以,在欺骗过程开始以后,必须不断获取有关敌人受骗情况的情报,并依此对欺骗措施进行调整:或者重复前一欺骗措施,直至引起敌人注意;或者加大欺骗措施的强度;或者延长欺骗的时间;或者放弃计划中的欺骗措施,改用更适合敌人情况的欺骗措施;或者干脆放弃原来的欺骗计划。控制论认为,在随机控制过程中,控制系统离开了来自控制对象的反馈信息,就不能实施连续有效的控制。军事欺骗就是一个随机控制过程。这一过程的反馈信息就是欺骗对象对欺骗措施所作出的反应。不掌握这方面的情报,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欺骗措施,有效地控制欺骗对象是不可能的。
  其三,情报是充分利用军事欺骗效果的重要保证。军事欺骗效果有很强的时效性。敌人不可能长久地被欺骗。敌人从受骗到发觉自己受骗,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通常是很短的。尤其是战术范畴的军事欺骗,时间差有时是以时、分计算的。要充分利用军事欺骗效果,达成战役战术日的,就要准确地掌握这个时间差。早了,军事欺骗措施尚未发生作用,无欺骗效果可以利用;迟了,敌人已发觉受骗,采取了相应对策。而要做到不迟不早,就要准确地掌握敌人是否已经受骗的情报。战场上,某些军事欺骗没有达成预期目的,并不是没有产生预期的欺骗效果,而是欺骗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搞不清敌人是否已经被骗。由于搞不清敌人受骗与否,性急鲁莽的指挥员往往耐不住性子而贸然行事;犹柔寡断的指挥员往往在观望徘徊中错过良机。前者失之过早,后者失之过迟。除了指挥员的性格缺陷以外,缺乏必要的情报保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情报对欺骗对象的作用
  情报对欺骗对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掌握反映敌真实作战意图的情报是免于受骗的根本保证。敌人施骗于我,必然做出种种假象,而将真象掩盖起来。真象与假象是一对矛盾。察明了敌人的真象,就可识破假象的欺骗。而察明真象的过程,也就是识破假象的过程。因此,掌握反映敌真实意图的可靠情报,是战胜敌军事欺骗的根本性措施。以组织防御为例,如果我对敌人究竟将在何处实施主要突击一无所知,就很容易为敌人制造的假象所左右。而如果我获取了敌人将在右翼实施主攻的确切情报,那么,敌人在左翼刻意制造的主攻假象,就骗不过我们的眼睛。1942 年,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经过精心策划,集中了包括8 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舰艇350 艘,飞机1000 余架,准备于6 月初,以绝对优势兵力奇袭中途岛,引诱美海军出战,聚而歼之,进而占领该岛,达到在太平洋中部建立前哨阵地和切断美军海上补给线的目的。日军为保障这一行动,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先在北边的阿留申群岛打响,吸引美军舰队北援,然后在中途岛拦截围歼。但是,由于美军情报部门通过各种努力,破译了日军的密码,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所以,日军的欺骗措施没有起作用。当6 月4 日清晨,日军第一批飞机(100 多架)飞临中途岛时,美军的战斗机群均已飞临高空,日军在岛上轰炸的只是一些飞机跑道和空机库。正当日军第一批飞机刚刚在甲板上降落,第二批飞机尚未来得及起飞时,美军轰炸机群飞临日舰上空,狂轰滥炸。刹那间,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三艘巨舰中弹起火,引起甲板上的鱼雷、炸弹、飞机、燃料的连锁爆炸,庞大的船体顷刻粉碎。次日,飞龙号航母也因重创不能航行而被迫自行炸沉。此次海战,美军以两艘战舰、150 架飞机的代价,击毁日军4 艘航母,10 艘巡洋
  舰,300 架飞机,使日本海军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中途岛海战,美军之所以没有被日军的欺骗战术所骗,就是由于事先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可见,获取真实情报有多么重要。
  其二,掌握了关于敌军事欺骗内幕的情报,还可以将计就计,借机欺骗对方。1943 年9 月,一支德军奉命从前线撤退。撤退时,这支德军在村子里留下了伏兵,企图以撤退行动作掩护,杀苏军一个回马枪。苏军营长根据侦察员提供的情报,识破了敌人的骗术。他命令营主力隐蔽地向村后迂回,准备从背后猛击敌人,同时命部分士兵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大摇大摆地向敌人的伏击圈走去,以示没有看穿敌人的诡计。德军想放近一些再打,所以在苏军接敌过程中始终没有开枪。就要接近伏击圈了,苏军士兵突然同时卧倒。正当德军被弄得莫名其妙的时候,村后的枪声响了。苏军前后夹击,很快歼灭了村里的伏兵。在这次战斗中,德军本想暗算苏军,没承想,被苏军将计就计,拣了个大便宜。这位苏军营长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识破了敌人的骗术以后,故作不知,将计就计,把施骗者变成了欺骗对象。将计就计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欺骗方法。其基本要领是借敌之谋,计上用计。运用此法的前提就是掌握有关敌人军事欺骗的情报。没有这一条,其他都无从谈起。二、军事欺骗的情报保障
  军事欺骗的情报保障,就是通过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为定下军事欺骗决心,制定军事欺骗计划,指挥军事欺骗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情报。根据情报形成时间的长短、使用层次的高低、应用范围的大小以及侧重点的不同,通常把情报分为战略情报、战役情报和战术情报三类。战略情报的范围涉及与战争有关的一切国家和地区,其内容包括敌对国家军事、政治、经济、国力等诸方面的情况,可供统帅部制定战略欺骗计划之用。战役情报是作战区域以内的敌方情况,可供战役指挥机构实施战役欺骗之用。战术情报的范围限于当面敌人的有关情况,要求详尽、具体、准确,可满足战术指挥员实施战术欺骗之用。三类情报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军事欺骗提供情报保障。
  为满足军事欺骗的情报需求,在平时和战时都应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情报。获取情报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四种。
  (一)从公开资料中搜集情报
  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书籍、学术报告是获取战略情报的重要来源。西方情报专家认为,当今世界,各种情报大多是从公开渠道获取的。从事情报工作达四十年之久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曾指出:“公开的情报是从报纸、书籍、学术和技术刊物、政府公报、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方面搜集的。即便是一本小说,或者是一出戏,也可能包含着关于某个国家的有用的情报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位教员认为,“通过对许多国防专业刊物的仔细研究,所能了解到的一个国家的军事潜力情况,比一个间谍秘密工作几年所发现的要多得多。”据说,美国70 年代从公开资料中获取的情报约占美国情报总量的80%左右。原苏联情报机关承认,它们的情报90%是从公开渠道搜集的,公开资料是提炼绝密情报的最好的矿石。
  早在本世纪30 年代,就有人开始从大量的公开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1935 年初,英国作家雅各布出版了一本名为《战斗情报》的小册子,揭露了希特勒新军的组织情况。这本长达172 页的小册子详细地列出了德军各级司令部、各师和各军管区的番号、编制装备、人数、驻扎地点,还列举了168 名陆军各级指挥官的姓名、年龄、经历和任职时间。这无疑是一份绝密的军事情报。然而,这本小册子的全部材料都是从德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得来的。雅各布的工具只是一把剪刀,一罐浆糊,一个卡片盒和一个情报人员的头脑。他凭着灵敏的嗅觉,高超的分析能力,从公开发表的新闻消息的字里行间,寻觅到了德国法西斯军事核心的秘密情报,并用这些情报向人们预示了即将压到欧洲大陆上空的乌云。雅各布的小册子告诉人们,公开发行的报纸刊物是情报人员货真价实的情报来源。
  在后来的岁月中,从公开资料中搜集秘密情报的例子屡见不鲜。
  1978 年6 月,哈佛大学经济研究生写出了一份长达400 页的报告,标题为《制造核弹的方法》。这份长达400 页的技术报告的所有材料都来自图书馆中那些极为平常的公开的图书和资料!
  1979 年5 月,美国《密尔沃基哨兵报》的一位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氢弹轻易可得》的长篇报道,详细地介绍了制造氢弹的方法。这篇报道也是以公共图书馆的资料为基础写成的!
  美国出版的《1983—1984 年世界飞机年鉴》,是一部研究民用和军用飞机的重要参考书。该书收集了世界上6000 种飞机的材料,其中有不少是绝密材料。这些绝密情报并非来自嗅觉灵敏的间谍网,而是编写这部年鉴的编辑查阅大量零星公开的飞机资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