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事欺骗-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准确。其二,战区居民分布广泛,耳目众多,可以从不同方向和
角度提供情报,便于互相印证。其三,战区居民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职业,利用合法身份,即可有效地隐蔽企图,巧妙地侦察敌情。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各国军队都强调从居民中获取情报。然而,只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依靠人民群众,形成严密的情报网络,置敌于众多耳目的监视之下,并使敌人变成“聋子”和“瞎子”。我军侦察工作在依靠人民群众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为我军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成为我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通风报信,为胜利作出贡献。
(4)测——无线电探测、雷达探测和遥感探恻。无线电探测是无线电技术侦察的内容之一。无线电探测与侦听不同。侦听的核心是破译对方的密码,而探测则不需要。它不必了解对方电子信号的内容,而是通过测向和定位,判断对方的作战部署和行动方向。对无线探测技术的要求是,要能够在宽阔的频率内,以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在短时间内搜索和标定信号,并能迅速地对其性质进行分析和识别处理。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空前复杂,需要收集和处理的信号的数量和密度越来越大,对无线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雷达探测,即利用物体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发现并测定地面、水面和空中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雷达具有反应灵敏,搜集目标范围广,探测距离远等特点,是一种全天候侦察手段。但易被发现、干扰和摧毁,且有一定的盲区。使用时,须根据雷达性能,合理配置,力求减小或消灭盲区。并构筑坚固的防卫工事,采取各种抗干扰措施,严格掌握开机时间,防止被敌发现、干扰和摧毁。
遥控战场传感器是60 年代出现的一种辅助战术侦察器材。通常由人工埋设到交通线上或敌人可能进入的地段,或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它能感受人或车辆运动时的震动、噪声和战斗车辆、兵器发出的热辐射,发出相应的信号,通过导线或无线电进入数据处理中心,经过处理,获取情报。传感器受地形限制小,可对敌后大纵深地区实施侦察和监视,工作隐蔽,使用方便,所获情报时效性强。但易受干扰和被敌发现。目前,战场传感器有了很大发展。比较有代替性的是美国1984 年装备的“伦巴斯”遥控传感侦察系统。该系统探测距离,对车辆500 米,对人员50 米,地区中继距离为60—100 公里,可连续工作90 天,并可自动识别目标性质,具有较好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传感器探测将成为军队战场侦察的重要手段。
强力获取。强力获取情报是武装侦察分队集中兵力、火力,对敌某一局部实施强有力的突然打击,强行获取情报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袭击捕俘,二是伏击捕俘。
袭击捕俘,就是隐蔽接近预定目标,以奇袭手段捕捉俘虏。袭击捕俘的战斗方式,一是偷袭,二是强袭。偷袭,即隐蔽接近目标,采取突然行动,捕捉俘虏。对临时驻止或宿营之敌,易于达成偷袭。对于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若警惕性不高,障碍不严,或地形有利,也可达成偷袭。由于偷袭能够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所以,应作为袭击捕俘的主要方式。强袭,即以坚决的战斗行动打击敌人,强行捕俘。强袭通常是在敌防御配系严密,警惕性甚高,或偷袭过程中被敌发觉等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袭击捕俘前,应首先摸清袭击目标的情况,认真察看地形、敌情,制定完备的协同方案和应急措施,进行认真、周到、细致的准备。行动方案要力争偷袭,准备强袭。
动作要迅猛果断,打敌措手不及,乘敌混乱之际,捕捉俘虏,迅速撤离。袭击捕俘以获取情报为目的,切忌恋战,因小失大。
伏击捕俘,就是预先隐蔽在敌人必经之地,待敌人经过时,以突然的行动捕捉俘虏。伏击的对象,主要是突出孤立、远离主力、不便支援的徒步运动之敌,或单个战斗车辆。伏击方式分为待伏和诱伏两种。待伏,即将兵力预先埋伏好,隐蔽待机,待伏击目标通过时,将其捕获。诱伏,就是按待伏方法把兵力配置好以后,再以各种欺骗手段,把伏击目标诱至伏击地点加以捕获。不论待伏还是诱伏,都应正确把握进入阵地的时机,减少暴露的机会。由于伏击捕伏预有准备,地形有利,敌在明处,我在暗处,我是突然袭击,先发制人,敌是仓促应付,被动挨打,所以,成功的把握较大,是获取战术情报的一种重要方法。
欺骗获取。以欺骗手段获取情报的方法主要是:战斗侦察、火力侦察和化装侦察三种。
战斗侦察是以进攻或佯攻行动进行的侦察。目的是进一步查明敌人的阵地虚实、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工事构筑、障碍设置等情况。战斗侦察既可以在作战地域进行,也可在敌后进行。进攻战斗准备时的战斗侦察,主要是诱敌暴露兵力部署、火力配系,查明敌军防御部署的变化情况。防御作战有时也实施战斗侦察,其目的是查明敌发起进攻的方式,主要进攻方向和兵力等情况。战斗侦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敌前沿或浅近纵深的敌情,情报的时效性较强。但运用人员、武器多,器材消耗量大,易暴露作战企图,须慎重使用。进行战斗侦察时,应正确选择时机,明确规定使用的兵力、火器、行动方向和任务。做到周密组织,突然实施。在实施中,采取各种欺骗手段,渲染进攻气氛,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迫敌作出反应,借机查明情况。攻击行动要有明确限度,以保证诱敌暴露为宜。侦察分队应指派专人,选择良好观察地点,边观察,边标绘,边记录。侦察完毕后,迅速将结果整理上报。
火力侦察的目的是迫敌、诱敌还击,以发现其兵力部署、火力配系、目标的性质、位置、数量等情况。进行火力侦察时,火器应事先秘密占领临时发射阵地,做好射击准备。火力袭击要突然、猛烈,出敌不意,使敌产生错觉,逼敌暴露明暗火力和兵力部署。为提高侦察效益,在实施过程中应贯彻边打边查、以查为主的原则,组织严密的观察和记录。达成预期目的即主动撤离,切忌恋战,遭敌火力报复。
化装侦察是以欺骗手段获取情报的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隐蔽真实身份,取得某一空间的行动自由,创造机会接近被查目标,以利获取情报。我军在历次国内战争中,十分重视化装侦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同国外敌人的作战中,也不乏化装侦察的成功战例。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侦察排长杨育才冒充美军顾问,在翻译的配合下,率领侦察分队趁夜暗闯过三道哨卡,打掉敌白虎团团部,顺利完成任务。在1962 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中,某团侦察排20 人身着印军服装,深入听布、鲁克塘地区侦察活动三天,顺利地查明了沿途道路、河流、桥梁情况,为部队穿插创造了有利条件。化装侦察成功的关键是装得象。为此,应把握三点。一是遵循既要有利隐蔽、又要方便侦察的原则,正确地选择化装身份,使侦察人员以化装身份出现在特定场合和时间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二是认真研究活动地区的敌情、民情等情况,熟记预定侦察地区的地形、道路、居民地的名称及其相互关系,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方言、衣着打扮及职业情况,并据此进行周密准备。三是胆大心细,见机行事,同敌斗智斗勇,机智果断地处置情况,出敌不意地获取情报。实践证明,化装侦察多数失败于装得不象。装得不象,不仅搞不到情报,而且会弄巧成拙,自我暴露。60 年代初,蒋军在东南沿海多次组织小股匪特登陆,化装成人民解放军,刺探情报。有的冒充大尉军官,却在肩章上装了五颗星(大尉四颗星),手上还带着金戒指。当即被群众识破。还有的遇到岗哨盘查时回答:“我是去抓逃兵的,长官别误会!”群众一眼就看出根本不是人民解放军官兵,于是将其俘获。所谓装得象,就是要使服装、言语、举止、作风乃至随身携带的装具、使用的证件、货币,都要与装扮的身份相适应。当然,任务不同,可不作同样的要求。如果化装的目的仅仅是接近敌人,只要在服装和装具等大的方面象就行了,其他方面不必强求。若是打入敌人内部窃取情报,就要在各个方面与装扮的角色维妙维肖。以上是为军事欺骗提供情报保障的基本途径及方法。这些途径和方法各有特点、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为战略欺骗提供情报保障,有的侧重为战役欺骗提供情报保障,有的只限于战术范围使用,主要为战术欺骗提供所需情报。无论哪个层次的指挥员,在实施军事欺骗前或实施过程中,都应精心组织情报工作,及时获取定下欺骗决心、制定欺骗计划和实施欺骗行动指挥所需要的情报。只有及时获取准确而充分的情报,才能增强军事欺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重视情报工作的指挥员,不仅不能有效地欺骗敌人,而且每每被敌人欺骗。永远谨记:情报工作是军事欺骗的生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