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反经-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国的司马子良生了儿子越椒。他的兄长令尹子文说:“一定要杀死他。
这小子长得像熊又像虎,声音如豺狼,现在不杀,将来必然会使若敖氏一族灭亡。民谚说:‘狼子野心。’这孩子就是狼,怎么能收养他呢?”子良不同意,后来果然造反围攻楚庄王,被楚王击鼓进军打败,若敖氏因此被灭族。
晋国的韩宣子出使到了齐国,齐大夫子雅让他儿子子旗见宣子。宣子看了子旗的面相后说:“他不是能保护家族的人。他的相貌很不温顺。”(杜预注释说:这里的意思是韩宣子看出了子旗器宇高傲。)十年后子旗果然因犯罪而投奔晋国。
周灵王的弟弟儋季去世,他的儿子儋括要去见灵王的时候发出一声声的叹息。单公的儿子公子愆期听到儋括的叹息声,入宫对灵王说:“儋括这人,父亲死了不哭泣,表明他心愿不小。看人的时候烦躁不安,趾高气扬,证明他心思在别的事情上。不杀他今后肯定要为害国家。”灵王说:“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后来灵王一死,儋括就想立王子佞夫,周朝的大夫一致起来杀了佞夫,儋括逃到了外国。
公元前548 年春,齐国的崔杼率领军队攻打鲁国,鲁襄公很忧虑。孟公绰说:“崔杼有更大的心愿,志不在鲁,很快就会班师回国,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崔杼这次来,既不攻掠,军纪也不严明,与往日大不相同。这说明他的目的不是要攻打鲁国。”果然崔杼空跑一趟,率兵回师。回去后就杀了齐庄公。
鲁国与楚国约会各国诸侯结盟。楚公子围使用了国王的服饰和仪仗离开卫国去会盟。鲁国大夫叔孙穆子说:“楚公子真威风啊,俨然像个国王!”
这一年公子围真的夺权篡位。
卫国的孙文子访问鲁国,鲁襄王上一个台阶,他也上一个台阶。叔孙穆子快步上前对他说:“诸侯会盟的时候,我们大王一向走在你的国君前面,今天你总是走在我们大王前面,不知我们有什么过错。请你慢一点儿。”孙子无言以对,也没有悔改的表示。穆叔说:“孙子肯定要灭亡了。身为大臣却要摆出一副君王的派头,有了过错又不知悔改,这就是灭亡的根本原因啊!”后十四年文子继位,被林父驱逐。
郑简公宴请赵孟的时候,七子赋诗,当时伯有也朗诵了《鹑之贲贲》。
宴会结束后,赵简子对叔向说:“伯有恐怕要被处死了。诗以言志,其志在诬蔑国君,还公开表示了他的怨恨,以此来恭维客人。这样做怎能长久的了?”
魏时管辂给何宴和邓扬相面后认为他俩将会被诛灭。等到何、邓死后,管辂的舅爷问他是怎么看出来的,他说:“邓扬走起路来节奏约束不住骨头,筋脉约束不住肌肉,起立坐卧就像没有手足,这种命相叫做‘鬼碜’。何宴看人,魂不守舍,面无血色,神气飘浮,相貌有如枯木,这种命相叫做‘鬼幽’。有‘鬼碜’相的人,将会被风收去性命;有‘鬼幽’相的人,会被火烧灭。这都是自然界物质相生相克的征兆,是遮掩不住的。”
南北朝时宋朝的孔熙光对姚生说:“相面要首先看额头是否饱满,下额是否丰厚,眼神是否灵光,鼻头是否挺直,两眼、人中和嘴要棱角分明,五官要圆满完整。这几样你一样都没有,而且你的眼神流动不止,好象老在观望什么。走路曲曲折折像羊,说话声音嘶散低哑。你不但没有福禄,而且要遭殃。”后果然因谋反被杀。'
由上述这些历史事例看来,看相论人由来已久。
【按语】
在我国,相术之道源远流长,至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很流行,即使在儒家如孔子和孟子的著作中也多有所见。上面作者引述的这些例证也说明了这一点。
所谓相面术,最初实际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俗语所说的“见面识高低”
的经验总结。人常说:“看样子就不是一个好人。”这里就包含着很多实用的相面经验。然而由于相术家把自汉代以后兴起的阴阳五行术与相人经验杂揉、结合之后,使相术梁上了神秘色彩,因而也招致了人们的鄙薄。可是也不能因此而说相术完全是无稽之谈。
相人术是根据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以及声音、动静、威仪、清浊、精神等等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穷通、荣枯、得失、寿夭、休咎等等的一种方术,其中又以相面为主。上面作者所举的这些事例也说明,古人用以预测人的前途命运的方法很多,有时从服装、诗词方面都可能看出人的吉凶祸福。
古人的脑子是“一锅粥”,对听腻了“唯物唯心两军对垒”、“科学与迷信不共戴天”的我们来说,别说对古人的东西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太难,就是按现代观念予以分类都不大可能。但这个领域,混沈也自有混沈的妙处,不仅研究宗教史、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人绕不开,就连讲科学技术史的人也得上这儿来淘金。
在浩如烟海、灿若星汉的中国典籍文化中,最古老最悠久,历代都风靡朝野、深入人心的其实正是这些被称之为“方术”的书籍。方术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术数”(亦称“数术”),以研究“大宇宙”亦即“天道”
为主,内容涉及天文、历法、算术、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实际上是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一是“方技”,以研究小宇宙即生命和“人道”为主,内容涉及医药工生,动植物学等,实际上古代的科技史大多囊括于其中。然而无论是哪一类“方术”,都以阴阳五行理论统筹,其中的特殊用语既无法翻译成符合现代现代规范的语言,也难逐字逐句解释明白。所以我们这一章有的采取“译文”的体例,有的只用“译注”的方式,将注释和翻译交错揉合,以说清楚为准。
【经文】
故曰:富贵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
'《经》曰:“青主忧,白主哭泣,黑主病,赤主惊恐,黄主庆喜。凡此五色,并以四时判之。春三月青色王,赤色相,白色囚,黄黑二色皆死。夏三月赤色王,白色、黄色皆相,青色死,黑色囚。秋三月白色王,黑色相,赤色死,青黄二色皆囚。冬三月黑色王,青色相,白色死,黄与赤二色囚。
若得其时、色,王、相者吉,不得其时、色,王、相若死囚者凶。
魏管辂往族兄家见二客。客去,辂谓兄曰:“若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异变俱起,双魂无定,流魂于海,骨归于家。”后果溺死。此略举色变之效。'
【译注】
依《相经》的说法:“看一个人的富贵,主要是看他的骨骼。有喜有愁主要是看他的容色。”
'不过这里应该先说说观色的依据。根据五行说,世界物质可分五类:木、金、水、火、土,五物又与五种颜色对应:青、白、黑、赤、黄,反映到人的身心上,又分别与忧愁、哭泣、疾病、惊恐、喜庆对应。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各主一季,比如春季是草木生长期,所以木气最旺(即王),木所生的火次旺(即相),而金却处在被囚禁的状态,因为次旺的火克制着它。被最旺的木克制的土和因生木而被消耗的水就处在死地上。其它以此类推。五行所对应的颜色和人的身心所处的状态也与此相同:青色(忧愁)王,赤色(惊恐)相,白色(疾病)囚,黄黑两色(喜庆、疾病)死。其它类推。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如何用观色来预测人凶吉的。三国时的著名相术家管辂有一次去他族兄家,看见两个客人。客人走后,管对其兄说:“这两个人的脑门上和口耳之间都有凶气,预示要发生怪异的变故。且其魂魄游移不定,可能要丧身于水里,但其尸骨会回到家中。”后来这两人果然双双被淹死。'
【经文】
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经》曰:“言贵贱者存乎骨骼,言修短者存乎虚实。”
'《经》曰:“夫人喘息者,命之所存也。喘息条条,状长而缓者,长命人也。喘息急促,出入不等者,短命人也。”又曰:“骨肉坚硬,寿而不乐。
体肉软者,乐而不寿。”
《左传》曰:鲁使襄仲如齐,复曰:“臣闻齐人将食鲁之麦。以臣观之,将不能。齐君之语偷。臧文仲有言曰:‘人主偷,必死。’”后果然。
郑伯如晋拜成,授玉于东楹之东。晋大夫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杜预曰:“言郑伯不端谛也。”)
六月卒。
天王使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为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
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五月卒于瑕。
晋侯嬖程郑,使佐下军。郑行人公孙挥如晋聘。程郑问焉,曰:“敢问降阶何由?”子羽不能对。归以语然明,然明曰:“是将死矣。不然将亡。
贵而知惧,惧而思降,乃得其阶,下人而已,又何问焉?且夫既登而求降者,知人也,不在程郑。其有亡衅乎?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乎?”明年程郑卒。
天王使单子会韩宣子于戚,视下言徐。叔向曰:“单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绘、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视不过结、绘中,所以导容貌也。言以定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导容,而言不昭矣。不导不恭,不昭不从,无守气矣。”此冬单子卒。
宋平公享昭子,晏饮乐,语相泣也。乐祁佐,退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炎,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此年,叔孙、宋公皆卒。
邾隐公来朝,执玉高,其容仰。鲁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死亡乎?”此年,公甍。
哀七年,以邾子益归,卫侯会吴于郧。吴人藩卫侯之舍。子贡说太宰嚭而免之。卫侯归,效夷言。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于夷乎?执焉而又说其言,从之固矣。”后卒死于楚。
鲁公作楚宫,穆叔曰:“《泰誓》云:‘人之所欲,天必从之。’君欲楚也夫,故作其宫。不复适楚,必死是宫。”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
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于卫。卫侯飨之,苦成叔傲。卫大夫宁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飨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故诗云:‘兕觥其觓,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十七年,郤氏亡。
齐侯与卫侯会于商任,不敬。叔向曰:“二君者必不免。会朝,礼之经也。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不立,是以乱也。”二十五年,齐弑光。二十六年,卫弑剽也。'
言性灵者存乎容止。斯其大体。
【译文】
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不能作出决断,往往表示他能不能成就大事。所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以这样的原则再参之以他的相貌,就能做出万无一失的判断。
《相经》上说:“一个人的贵贱取决于骨骼,而寿命的长短则取决于其精神气质的虚实。”
'《相经》上又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凡呼吸均长缓慢的就寿长,相反则寿短。骨肉坚硬的人寿长但一生欢乐少,骨肉柔软的寿短但一生很快活。”
下面引述的《左传》中的这些故事可以作为以神情举止来预测命运的参考和例证。
鲁国的襄仲出使齐国,回国后说:“我在齐国听说他们准备来吃我国的小麦。以我看他们做不到。齐王说话吱吱唔唔、吞吞吐吐。臧文仲说过:‘作国王的说话吱唔含糊,就快死了。’”
郑悼公前往晋国拜谢结盟成功。在举行授受玉璧的礼仪时,两国地位相等本应站在两楹柱之间的正堂,不相等时为客的一方应站在东面楹柱的西边。郑悼公却快步走到了东边。晋大夫贞伯见此情形后说:“郑伯恐怕快死了吧?他是在自己抛弃自己!他目光流散,脚步匆匆,不安于自己的位置,大概活不成多久了!”郑悼公真的死在当年六月。
公元前578 年春,周简王命令刘康公和成肃公会合晋厉公去攻打秦国。
成肃公在土地神庙中接受祭肉时,态度很不恭敬。刘康公说:“我听说人受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这就是命。因此产生了行为、礼义和威仪的准则,为的是巩固这命。能遵守这些准则并维护它的人就可以得到福禄,否则就要遭殃。因此有德行的人对待这些准则总是很勤谨,老百姓也是尽力而为。勤谨莫过于恭敬,尽力莫过于老实。恭敬在于供奉神灵,尽力在于安守本分。
国家中的大事,就是祭祀和作战。祭礼时供献熟肉和作战前接受生肉的仪式是人神交接的重大环节。现在成肃公那么懈怠,这是不要自己的命了。恐怕他再也不能回到本国了吧?”当年五月,成肃就死在瑕这个地方(今湖北随县境内)。
晋平公宠幸程郑,让他担任下军的输佐。郑国负责外交的官员公孙挥出使晋国,程郑问他:“请问怎样才能降低自己的官位?”公孙挥(字子羽)
回答不上来。回国后对然明讲起这件事,然明说:“程郑要死了吧?不然就得逃亡。高贵而知道害怕,害怕而求降职,不会没有办法,位居人下就是了,有什么好问的?身居高位而求下放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程郑不是那样的人。
恐怕是碰上迫不得已要逃跑的挑战了吧?要不然就是有老疑虑别人要迫害他的精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