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棵李树下,割开左腋,生下了老子。你看,他生出来已经有八十一年的孕育了,这就大约为什么会有白胡须,白眉毛了!人家自然也就称他为“老子”了!不过,学者还有文雅的说法,《史记正义》就另有一说:老子是个号,“老”是“考”的意思,“子”就是“孳”的意思,也就是“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他是圣人,研究了许多的道理,善于育化别人,济物又没有遗留,神圣地孳生出万物,因此就叫他老子了。 
  不过,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还真是个难题。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碰到这个难题。他花了18年的心血,写下了52万6千5百多个字的《史记》,但是在为老子这位道家圣人作评传时,很可惜,只写了450多个字。这是没有办法,因为材料太少,司马迁又很严谨。他怎么写的?他一开头写了27个字: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这是介绍了老子的籍贯、姓氏、职务。老子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这个苦县厉乡的曲仁里在哪里呢?有人说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东,在那里还有许多有关老子的遗迹。不过,学者也有认为老子的故乡在安徽的涡阳地区的。 
  老子的工作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这是什么职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老子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收藏图书、保管图书的这样一个官员。不过我想,老子还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馆长,他这个地方应该不仅有图书,而且有文物和档案,以及其他的东西,这就可能兼有像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这样的情况。我想,老子就是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管理的这么一个馆长。这样比拟后,如果我们再往深里思考的话,就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他写下的五千多个字就成了中国的一大经典、世界上的一大智慧?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这么深刻?这从他的职业,从他的工作岗位,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其中的秘密。 
  大家想想看,他做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兼做档案馆、博物馆的馆长,那么他有了特别丰富的知识与智慧的源泉。第一,他看到的东西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他看到的图书、档案、文物,当然大大超过一般人,因为一般人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他不仅看到大量的东西,而且还会看到许多秘密的东西,甚至机密的东西。第二,我们可以再想,他既然是那个时候国家级别的馆长,当时的一般人不能到那里去查阅图书的,那么到他那里的人,必然是高层次的文化人,高层次的学者,他碰到的就是这些高层次的文化人、学者,经常进行交流。我们有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他的知识、智慧在不断地丰富起来了。第三,他这个职位在京城,处于王朝、政权的中心。因此他不仅能够知道大量的历史信息,而且能够和当时王朝政权的核心频繁接触,也就是他能够获取大量王朝的时代信息。再加上老子的天分聪明,悟性极高,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素质,又处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当然灵性焕发,有那么深邃的学问,会诞生出中国的哲学之父了。这里有来龙去脉可以解读。 
  再说司马迁在这27个字的后面,又极其简单地用161个字记叙了孔子向老子学习的事,用67个字写了老子出关的事,再后来就说的是“或曰”、“或曰”的了。这也就是说,自己吃不准了,只能记下有的这样说,又有的那样说了。司马迁在此文中提到几个有关人物:一是老莱子,为楚国人,与孔子同时;二是“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有一位“太史儋”,曾见过秦献公;三是战国魏国将军李宗的父亲。然而这些人到底是否即是老子,也只是“或曰”、“世莫知其然否”。这就是说:世上没有人知道那些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再比如有人说,老子活了 160多岁,有人说活了200多岁,等等,也不可考证了,大约老子是一位特别长寿的人。 
  后世争论颇多。比如有的认为,当时李姓还没有形成,老姓却已经有了;或又有说老子字伯阳,谥号聃。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即太史儋,或说即老莱子。有的认为有两个老子,比如春秋时一个是老子李耳,战国时一个“老子”是太史儋。如此等等,各有所见,因此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现代,关于老子其人以及《老子》其书的见解很多。 
  关于老子其人的时代,近现代学者也还有不同看法:一说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比孔子早些。一说老子是战国中前期人,应该比孟子早,比墨子晚。一说老子是战国末期人,比庄子晚。我觉得从当今的出土材料来看,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似乎最合理一些。   
  老子其人其书:孔子向老子问礼   
  那么孔子向老子学习又是怎么回事呢? 
  社会上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但是很少知道老子是个怎样的人,更不太知道孔子向老子问过礼! 
  那么孔子眼中的老子又是怎样的呢?孔子三十多岁后,在社会上已经有些影响了,但是他很谦虚好学。当时老子名声很大,孔子决定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礼的问题。于是孔子一路上想象老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风尘仆仆地从鲁国山东曲阜来到周王都。今天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牌坊,内有古碑,上面写着“孔子入周问礼处”。自然是后人建造的。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也各有各的说法。 
  传说那天老子刚洗了头发,正在晾头发。古人的头发是不许剪断的,因为这是爹妈给的,一辈子不能剪断,否则就是不孝,所以男人的头发跟女人一样长,而且要比现代女性的长发长得多,这晾头发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孔子一踏进门就被眼前的情景弄傻了,只看见老子披着长长的散发,迎风而立,微微抬头,双目似闭又似开着,面上似笑又不笑,神情似醒又非醒。树叶飘过,不动声色;风吹拂脸,声色不动;啊,就像一株枯树挺立在那儿!年轻的孔子自己也经常洗头发,也经常晾发,但是他不是这个样子,也不会这个样子。他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这样子晾发的,所以孔子傻了眼!孔子心里打了个问号:这就是当代最有名望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老子?怎么会这个样子啊,像个枯木?不过孔子很有礼貌,不打扰老子,而是先退了下去,静静等待着。 
  每当我读到《庄子》书上的这段描写时,心里就有一种感动,一种冲动,一种激动!这时眼前就会出现大西北沙漠中的胡杨,它们默默地挺立在那儿,风动,水动,沙动,而它们岿然不动。它们生一千年而不死,死一千年而不倒,倒一千年而不朽!老子多像这样子啊,这是生命的大境界,大美丽,大哲学!老子这种像胡杨那样的枯树,孕育着无数的生命潜能与生命的大智慧! 
  果然如此,当老子会见孔子,和他谈论时,孔子好像被老子带到了一个神奇的智慧大海的边上,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智慧的广阔的波浪,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哲理的涛声。 
  孔子很真诚地又很直率地问老子:“先生,是我眼花了呢,还是真的,刚才先生的形体就同枯木一样,好像超脱了一切!”老子微微一笑,讲出了一番深刻的哲理。原来老子利用晾头发的时候,完全进入了一个寂静的、虚无的、深邃的奇妙世界。他脱离了滚滚红尘的眼前世界,进入时间的隧道,遨游到万物本来开始的地方,即事物的生机活泼的原生态中去了。他到他自己心目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的地方去了。孔子奇怪地问道:“这种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老子神秘地一笑说:“达到这种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审美,是最高层次的快乐,能够体味到这些的就是最高境界的人了!”孔子的心灵被震动了,老子的形象在他心目中变得无比高大,无比智慧,无比光辉! 
  据说孔子见完老子回去以后,几天没有讲话。学生们说,这一下坏了,咱们的夫子怎么变傻了?其实孔子不是变傻了,而是在深入到一层又一层的内里去反思了。孔子从而变得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博大,智慧更丰富了!后来学生要孔子谈谈对老子的访谈感想,孔子深深感叹地说:“真了不起啊,老子是人中之龙啊!而我只好像是瓮罐中的一只小小的飞虫啊!”(《庄子》)   
  孔子的学生不懂啊,请问老师,为什么称老子是龙呢?孔子说:“如果是只鸟,我当然知道会飞;如果是条鱼,我当然知道会游;如果是只野兽,我当然知道会跑。是鸟,就可以用箭射它;是鱼,就可以用线钓它;是野兽,就可以用罗网捕它。至于一条龙,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样乘着风、驾着云遨游太空的。所以说老子是龙啊!”(《史记》)你看,人中之龙多厉害!很有意思的是,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中国人给男孩子取名字都特别喜欢用上个“龙”字呢?比如古代有常胜将军赵子龙,还有文学家陈子龙、李攀龙、冯梦龙等等,当代的比如元帅贺龙,你再看看香港两位武术影视大明星一个叫李小龙,一个叫成龙,都是“龙”!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文化基因 ,就是“望子成龙”的千年历史文化情结!你看中国的文化多厉害,一个名字一下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追到“人中之龙”的老子那里去了。 
  不过,孔子把自己说成是瓮罐中的小飞虫,一方面是这位还年轻的孔子确确实实在老子那里大开了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子是非常谦虚的,这也就使得他能够不断地进步。后来孔子在当时的社会上被人家称为“人中之凤”,就是人中的凤凰啊! 
  说到这里,有的观众要笑着问我了,刚才你说到老子这位圣人是大耳朵,有异人之相,那么孔子怎样啊?我说,孔子也有啊!孔子妈妈颜氏希望生一个男孩,希望生一个有出息的好男孩,于是就在曲阜那里的一座叫尼丘山的地方祷告。后来真的就生了个男孩,就是孔子。孔子生下来后,他爹妈高兴极了,不过再一看,好奇怪,这孩子怎么头顶上凹下去得厉害啊,把孩子抱直一看头顶不就像一个小丘陵啊?再说这孩子又是在尼丘山生的,于是就给孔子取名为孔丘。这又是抓住孩子的身体特征来取名字的。今天现代人就不习惯了,认为好老土啊,又是耳朵,又是丘陵的,一点儿也不诗意,也没有时代气息,可是古人很天真啊!这大约是人类的“童年”时期有一颗可爱的“童心”的缘故吧! 
  说到这里,大家想想,中国古代的文化真的很有意思,一个是大耳朵的老子,是道家的圣人,是一条龙,是中国文化巨龙;一个是凹着头顶的孔子,是儒家的圣人,是一只凤凰,是中国文化的凤凰。啊,这一老一孔,一龙一凤,一道一儒,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演绎得如此出色,当龙凤翩翩起舞的时候,如此魅力四射,妙不可言。   
  老子其人其书: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