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79年,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大埔县,修马路、建桥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到现在,北至黑龙江省,西到西藏新疆,除了北京市内,每个省份都星罗棋布着田家炳中学、小学、书院……
他深受父亲玉瑚公的影响。“老人家、孤儿寡母来到我家,对我爸爸跪拜,感谢他的救济,我想如果自己有点力量,能改善别人的生活,是很好的事情。”
如果非要探究田家炳做慈善的根源,恐怕是白费力气——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总结更多的标准词汇,说得最多的是“我应该这样做”。
从小读书少,成为田先生最大的遗憾。他最乐意到内地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他觉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中学,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是毕生最大寄托。
田家炳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也不是捐献钱财最多的慈善家,但却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人。甚至有人说,他是全中国最傻的傻子。
“做慈善要有钱来支持才好,但做慈善不一定是钱的问题。我到大学演讲,和同学们说,你们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些钱零花,你节省下来,什么时候有同学发生困难了,你能把1000元拿出来,帮他渡过难关,你这1000元要比我的1000万还要多,还要慷慨。但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
我就是清末戴瓜皮帽的怪人
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鸿福堂”牌夏枯草饮料的塑料瓶子,里面装着小半瓶白开水。瓶子是田家炳从香港带过来的。“我不舍得喝矿泉水。”
田家炳的矿泉水瓶子的故事显然不是作秀。记者从四川师范大学唐志成先生的文章中发现,这个瓶子已经陪伴田先生大半年了。
田先生在四川广元中师的师生会上说:香港有700万人,如果每个人每天扔掉一个瓶子,就要扔700万个。
“我看到一个瓶子,就好像看到这个瓶子后面有10个、20个人为这个瓶子劳动的身影。”
这样的故事不少:田家炳出门自己带肥皂,不轻易用一张纸,出门搭公车……
“这可能和我本身不会出卖劳力有关系。我常常觉得每件东西都是劳动者提供给我的。比如说,用一张纸,我都不轻易用。一张纸,要用山上的树木来做材料,用化学材料浸,溶化,还要用水冲洗……要经过很多程序,才能出一张纸。”
他批评现在的商品包装过于浪费:“有些简直骗人,几条冬虫草,一只盒子那么大,啊!”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声音提高了八度。
田家炳有点感慨:“现在社会上很难找到我这种思想的人了,很坦白地说,我是‘高处不胜寒’,谁也学不来这个田家炳,就我一个。现在商品市场都讲推销,增加销路,鼓励消费,我这种人就完全不适合时代了!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我不敢说对不对,你们觉不觉得我很老土啊?”
田家炳自称“孤寒鬼”(吝啬鬼),对自己刻薄,舍不得花钱。“我就是清代戴瓜皮帽的那种老人家。”
“也许在香港,在大陆,就我一个人戴瓜皮帽子啦!别人看到我也许觉得很怪。”听不出田家炳口气里,是自豪,还是惆怅。
2001年,“孤寒鬼”田家炳把住了37年的别墅卖了。市值一个多亿港币的房产仅仅卖了5600万,其中的300万,还是人家看到他做的事情,追加给他的——他为这几千万元的“收入”能建设几十所学校感到高兴。
朋友们最初有点怀疑,亚洲金融风暴冲垮了香港的一切,当时香港媒体报道田家炳卖楼卖了很多钱,朋友都以为他的经济真的出了问题,又怕他伤心,不敢问。当知道真相后就觉得很难得。
田家炳当时考虑,这栋位于九龙塘森麻实道的别墅的市值,每月利息就近40万,“我和老伴睡个觉起来,1万多元就没有了——想想觉得真不舍得!”
“老宅大别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一边拿眼睛扫了一下记者手中有他豪华别墅照片的资料,田先生微笑。
田家炳五子四女,全家20余口,卖掉别墅后,他和老伴搬入了离别墅不超过100米的公寓楼,从此成了“租房”一族。好在现在孙辈大多出国留学,家庭团聚时小公寓还可以勉强应付一下。
田家炳说:“80多岁了,连住家也没有,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车,像我这么厚脸皮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
现在他每到一地,必定带着他从事实业的某个儿子,并且,这些孩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田先生吃不完东西的时候,替父亲吃掉剩余的饭菜。
田家炳并不认为自己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如果有最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用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天上的星星那么多……”
时代,以这种方式,保留了一个人的名字。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18
永远第三尹玉生
一个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其学校生活的每个阶段,他都是深受其他学生拥戴的学生领袖。但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些“佼佼者”身上常见的清高、孤傲、盛气凌人,相反,他为人谦和,从内心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天晚上,他邀请几个朋友到他的房间里吃晚餐。在吃饭过程中,一个朋友发现了他桌子上的一个座右铭。座右铭只有三个字:我第三。这三个字被镶嵌在一个精致的框架里。朋友们觉得很奇怪,大家都缠着鲍勃问个不停。鲍勃无奈,只好给大家解释起来:在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给了我这个精美的框架,并嘱咐我一定要将它放在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希望我能永远记住这句话,记住妈妈对这句话的解释。“我的儿子,”妈妈告诉我,“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上帝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61
言论
在平静而有序的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有人告诉他该怎么生活,往哪走。但在形势险恶、人们惊慌失措时,却十分需要有一盏指路明灯,有一张自信的笑脸,有一双坚定的眼睛,把忐忑不安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渡过难关。这就是一个英雄人物出世所必需的“时势”。
——英雄还是需要的
政治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投资最多而顾客最少的生意。
——美国竞选媒体分析公司雇员埃文。特雷西
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
——《咬文嚼字》的广告
面前的这只杯子,你能看到它,可你能看到在此之前,它被谁碰过、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吗?更何况要了解一个人?
——艾未未
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一算;家家都是百万。
——一位诗人,讽刺一些统计数字的荒诞
如果能入围,哪怕演一个丫鬟也值得!我决定让她休学两年,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梦想!
——沈阳一名高三女生的母亲说。这位母亲逼着成绩优秀的女儿休学参加某剧组的海选,希望女儿能“一夜成名”。
吃饭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分享是一种妥协,没有人能在每个晚上迟到自己最喜欢的菜。
——社会学家威廉。达赫迪指出:与家人共餐的孩子不仅成绩好,而且能学会尊重他人
曾记得法国史书上曾这样骄傲而谦逊地写道:构成整个法兰西上升的动力,是30个诗人作家,25个经济学家,15个科学家,3个政治家,2个将军和1个商人。但在我们身边为什么“缪斯”沉默、“李白”销声了呢?
——李树杰在光明网上著文呼吁应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别忘了“诗建设”
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
——一位企业家崇高的境界
没有成年人的喜欢,童话要进入童年很难。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
——上海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梅子涵
找关系,找的就是体制的漏洞和缺陷。
——一记者披露社会上一些人找关系的“秘诀”
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像吻一个姑娘, 回家看影碟,充其量就是吻姑娘的照片。
——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
男人实际上是缺损的女人,Y染色体是所有46种染色体最病态、最多余、最好吃懒做的一种。
——英国牛津大学基因学家塞克斯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25
谢谢你借给我一冬的温暖叶子朋
那张50元的纸币已经在掌心里捏出了汗,走过第一个摊位,第二个,第三个。。。。。他已经在这条小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嘴唇抿着又松开,松开又抿住。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不是听见的,他感觉得很清楚。10月末的夜晚,北方已经到了零度以下的温度,饥饿带来加倍的寒冷。寒风中,他把身上并不太厚的衣服裹了裹,下定决心一般,在那个玻璃窗外停住了脚步。
灯光下,他年轻的倦容清晰起来,是很老实本份的一张脸,只是此刻的眼神是游移的。敞开的橱窗中,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正在利落地擀着面,旁边的锅里热气腾腾的蒸气蔓延开,迅速潮湿了他的目光。
他又下了一次决心,转身走进旁边敞开的门,甚至没有察觉钱在自己手里,已经握成了团。
新的一把面抻开来放到锅里,老妇人转身热情的招呼他。小伙子,吃面吧。
嗯,要一碗面。他说,又小声重复,一大碗。然后他找了灯光微微暗淡的角落坐下。
马上好马上好。老妇人飞快地盛了一碗面汤到他面前,看你冻的,脸都紫了,晚上寒气重,你也不多穿点,快先喝碗汤暖暖。带着责备的温暖笑容,让他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母亲说话,也是这样的口气。。。。。。他低了一下头,握着纸币的手飞快的藏到了桌下,那一刻,他几乎想要站起来逃跑了,可面汤的味道却飘过来,袭击了他。
他太饿了,又冷。他太需要一碗热腾腾的面。这条街上的面馆并不少,他观察过,店主大多是中年人,只有她上了一些年纪,温和的眼神里充满真诚,没有一般生意人的精明。或者,只有她不会防范,所以他选择了她的面馆。
老妇人不再看他已经转身去照看那锅已经散发出浓浓香气的面,他再也等不下去,迫不及待用力喝了一大口面汤。一股暖意顺着喉咙流遍了全身,这引发了他更加强烈的饥饿感。
他决定不再多想了,对自己说,这也是没有办法。
面很快端了上来,满满的一大碗,放到桌上,老妇人又送上来一盘拌好的油辣子,说,这是我专为我闺女准备的,她吃面,离不开辣椒,吃了驱寒开胃,要是不怕辣,你也放一点。
他应着,拿了小勺添辣子,手却莫名其妙地抖了一下,才想起,手中还握着那50块钱。匆忙地塞进裤兜里,依旧没有抬头,挑起面来让散发的热气遮挡着自己的目光。
面汤是免费的,可以再续。老妇人拍拍手,不再同他说什么,转头招呼其他顾客了。
面很筋,细,不粘连,很想出自母亲的手。他大口地吞咽没有再继续说什么,转身去给他找钱去了。他的目光飞快的跟着扫过去忽然瞥见桌上的一台验钞机。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但老人似乎忘记了那台机器。没有检验那张50快钱的真伪就拉开抽屉放了进去,然后一张张朝外找零钱。
他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终于,老妇人拿着一把零钱朝他走过来,说,小伙子,给。数一下,47元,对不对。
不用数了。他几乎是一把把钱抓过来,转身冲出了老妇人的小面馆。
跑出去好远,他才停下脚步,冷风穿过夜晚的街道吹过来,他发觉自己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慢慢摊开手掌里的钱,10元的、5元的、2元的钱,新崭崭的那样有质感,不像他给她的那张软塌塌的,图像模糊,可当时,她竟然没有看出来那是假的。
那是他帮人做了3天的搬运的报酬,是他仅有的一点钱。他到城里快1个月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带的很少的钱也花光了,最后碰上搬东西的活,干完活领了钱去拿去买吃的,钱却被店主扔出来,他还被人骂了一顿,说他拿假钱骗人。而他想回去找人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就这样晃荡了一天,他快饿得撑不住了,才选了那个地方,可是,她竟然真的被他蒙蔽了。
47块钱被折叠好装进裤兜,这让他的心踏实了一点,至少,这几天他不会为吃饭发愁了。住处倒好说,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凑合一晚。。。。。。这样想着,他开始朝前走去,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说不出为什么,他想再回去看看刚才吃饭的那家店。
真的就转身走了回去。那是条热闹的小吃街,很多人穿行其中,没有谁注意到他,他一家一家地走过去,很快又到了那个橱窗口,站在对面的暗影里,他看到身形微胖的老妇人依旧在忙碌着,擀面、抻面、下锅、盛面。。。。。。忙碌中腾出手来把一缕散乱的头发塞到耳后。头发已经半白了。
他仰起头来,看到小面馆黑色招牌的烫金字:“张妈妈手擀面”。怔了一小会儿,他的眼泪就直直地落了下来。他的母亲也姓张,在村里,也有人称呼她张妈妈。母亲也擀得一手好面,也是这般年纪,头发花白。。。。。。50块钱,他简单计算了一下,老妇人要卖17碗面才能卖出来,17碗,要费多少力气呢?想着,心渐渐缩成一团,后悔得什么似的,他觉得他骗的不是一个陌生的老妇人,而是自己的母亲。只是,他却没有勇气回头去说明一切,他怕看到她对他的失望,他害怕一个母亲失望的眼神。
再一次,他转身跑着离开。
第二天,他用那47块钱批发了一些水果去了一个偏僻的小区出售,认真地称秤,小心的收钱找钱。。。。。。一天下来,竟然赚到了10元钱。
第二天,出去吃饭花的,他又拿着53元钱去了水果批发市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