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八岁的时候渴望爱情,愿意爱人也愿意被人爱。现在知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如果能够重活一遍,是不是会做周末情人不好说(如果合适的情人那么好找,也就不只“世上只有妈妈好”),但肯定会买个精子做单身妈妈;
十八岁的时候相信的事情很多。现在相信的事情已经屈指可数;
十八岁的时候非常怕鬼。现在知道鬼是没有的,就像没有钱,面包也不会有的一样千真万确;
十八岁的时候就怕看人家的白眼,讨好他人更是一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在你以为你是谁?鄙人就是这个样儿,你的眼睛是黑是白,跟我有什么关系?善待某人仅仅因为那个人的可爱,而不是因为那个人对我有什么用;
十八岁的时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那样腐朽地对待每个许诺、每个约定,为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人之常情而伤心、苦恼、气愤、失眠、百思不得其解,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地等到不能再等的时候……现在,轻蔑地笑笑,还你一个“看不起”,下次不再跟你玩了行不行;
十八岁的时候明知有人盘剥你的青春、你的心智、你的肉体、你的钱财……却不好意思说“不”,也就怪不得被人盘剥之后,又一脚踹入阴沟。而成名之后,连被你下岗的保姆都会对外宣称,她是你的妹妹,侄女、外甥女……更因为可以说出你不喜欢炒青菜里放酱油而证据确凿。有些男人,甚至像阿Q那样声称“当初我还睡过她呢”,跟着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一夜蹿红;
对名人死后如雨后春笋般的文章《我与名人XXX》,从来不甚恭敬。甚至对朋友说,我死之前应该开列一份清单,有过几个丈夫、几个情人、几个私生子、几个兄弟姐妹、几个朋友……特别是几个朋友,省得我死了以后再冒出什么什么,拿我再赚点什么什么。朋友说,那也没用,人家该怎么赚还怎么赚,反正死无对证了。可也是,即便活着时人家要是黑上了你,你又能对证什么;
十八岁的时候想象回光返照之时,身旁会簇拥着难舍难割的亲友。现在留下的遗嘱是不发丧、不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如有可能,顶好像只老猫那样,知道结尾将近,马上离家出走,找个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独自享用最后的安宁。老猫对我说,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句话得留到那个时候自己说:“再也没有人可以打搅我了”;
…………
一个竟有那许多说不完的、十八岁的不了情……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20
我的麦子熟了羽毛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晚间》,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的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的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这个之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对城市已经多次设想。他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器的马路上。
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万千,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一元的零花钱。
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盈满泪水。
之后,他完全忘记了看书,迅速适应这种新生活。
白天,他靠在松软的巨大沙发里,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巨大尺寸的掖晶电视,他自在的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当占喜尽情享受新生活时,观众们忧心种种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稻田之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的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当晚短信预测,大多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谜底提前揭晓当得知自己的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占喜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父亲很早目盲,哥哥在外打工,弟弟尚且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深植血液的责任。
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仍然是补丁长裤配步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52
谈人生价值朱光潜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钱,或为名位,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作是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他的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享受者或为肉体,或为心灵。人既有肉体,即不能没有肉体的享受。我们不必如持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之不近人情,但是我们也须明白: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鸡豚狗彘所共有的。人类最上的享受是是心灵的享受。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上文所述的真善美三种价值。学问、艺术、道德等无一不是心灵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种行尸走肉了。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义,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灵与肉的冲突本来是一个古老而不易他除的冲突。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尤其是近代人被“物质的舒适”一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
末了,我希望我们青年人都及早确定自己一生的使命,自己去寻求自己的终身工作。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01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暮秋编译
乍一看去,你看不出她和其他老婆婆有什么差别。此刻,她弓着背,低着头,拖着沉重的脚步,顶着风雪,缓缓地行走在新年繁华热闹的都市人行道上。在她的周围,来来往往的路人行色匆匆。当她孤独的身影闯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他们都会迅速地将目光转移开去,生怕她会使他们想起生活中的那些痛苦和辛酸,以至于影响了他们欢度新年的心情。
一对笑容满面的年轻夫妇,怀抱着一大堆新年礼物。他们从这个老太婆身边经过,却没有注意到她。
一个带着两个小孩子的母亲,正匆匆地赶往孩子的奶奶家去。他们也没有注意到她。
一个右手拿着一本《圣经》的教士,自豪地从这位老太婆的身边经过。他的脑子里想的全是那些神圣的东西,他也没有注意到她。
如果人们对这个老太婆稍稍注意一点,他们将会发现她没有穿鞋子,赤足行走在冰天雪地里。
来到一个公共汽车站,她停了下来,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
一个绅士模样的人站在她的旁边,但是,并没有太靠近她。他担心她的身上可能会患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在等公共汽车。她注意到了这个老太婆没有穿鞋。但是,她只是看了几眼老太婆的赤脚,什么都没有说。
不大一会儿,公共汽车到了。老太婆吃力地爬上公共汽车,坐在司机背后靠近过道的那个座位上。而坐在老太婆身边的那个男人此刻正快速地捻弄着手指,有些坐立不安。“哦,老太婆,为什么非要坐我这儿啊?”他心里嘀咕。
这时候,司机看到了她的赤脚,不禁想道:“哦,这附近真是越来越穷了。如果他们能够安排我去开学院公园那条线路该多好啊!”
一个小男孩也看到了老太婆的赤脚,便指着她对妈妈说道:“妈妈,您看,那个婆婆没有穿鞋。”
小男孩的妈妈感到非常尴尬,连忙将小男孩的手拍下来,说:“不要用手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是不礼貌的。”说完,她转过头去,把目光投向窗外。
“她的子女一定都长大成人了。”这时,一位身着毛皮大衣的女士愤愤不平道,“他们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坐在汽车中间的一个教师将放在腿上的礼物袋放稳,然后对坐在她身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所缴纳的税款还不足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这是疯狂的共和党政府实行的减税政策造成的恶果,”她的朋友答道,“他们这是劫贫济富。”“不,这分明是民主党的问题。”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插话:“民主党的那些福利政策正是使人们变得懒惰,以至于无法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个衣着入时的年轻大学生也加入了议论:“如果那个老太太年轻的时候能为自己存些钱的话,她现在就不会这么遭罪了。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过错。”
这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显然,他们都对自己的聪明和精辟深刻的分析而感到骄傲。
对于同胞们的这种漠不关心的牢骚和议论,一位好心的商人非常生气。他鄙夷地瞥了他们一眼,然后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的钞票,塞进了老太婆颤抖的手中:“给,夫人,拿去给自己买双鞋吧。”
老太婆点了点头,以示谢意。商人对自己的举动感到非常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实干家,不像那些人只会发牢骚。
一位穿着考究的女基督徒把这一切全都看在了眼里。她开始默默祈祷:“哦,上帝啊,我知道您是一位仁慈的神,不论多么困难的事情您都有办法解决。所以,请您就像洒落甘露一样将鞋子降落到她面前吧,让这位老太太穿着鞋子过新年。”女基督徒心里感到无比的圣洁。
当汽车到达下一站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男子上了汽车。他的耳朵里塞着耳机,耳机线连着随身听。和着音乐的节拍,这位年轻人扭动着身体。他就势坐在了靠近过道的一个座位上,正好面对着那个老太婆。
当这个年轻人的目光偶然瞥见那个老太婆的赤脚的时候,他顿时停止了扭动。他呆呆地注视着老太婆的赤脚。少顷,他才将目光从老太婆的脚上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价格昂贵的名牌运动鞋。为了买这双运动鞋,他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才凑够买鞋的钱。他的那一帮同伴都认为他穿上这双鞋之后真是“酷毙”了。
年轻人弯下腰,脱下了自己的那双昂贵的运动鞋,还脱下了袜子。然后,他在老太婆的面前蹲了下来。
“大娘,”他轻声说道,“我看到您没穿鞋子。呃,不过,我有。”说完,他小心地将老太婆结满硬茧、粗糙不堪的脚轻轻地抬了起来,将自己的袜子和漂亮的运动鞋穿在了她的双脚上。老太婆点了点头,以示谢意。
汽车到达了车站,那位年轻人下了车,赤脚走进了冰天雪地。
乘客们纷纷挤到车窗前,向外张望着,注视着那位年轻人拖着赤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着。
“他是谁啊?”有乘客问道。
“我猜他一定是位先知。”一位乘客回答说。
“我看他一定是位天使。”还有一位乘客这么说道。
“快看呐!他的头上有一圈光环!”一位乘客叫道。
但是,就在这时,先前那位用手指着老太婆的小男孩说道:“不对,妈妈,他们说的都不对。我看得很清楚,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42
殊途同归尤今
在一项聚餐会上,远亲珊蒂带来了她刚学走路的女儿。
长得好似洋娃娃,一步一跌,满头一圈一圈软绵绵的鬈发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
珊蒂在女儿后面,一步一步地跟,一声一声地喊累。
在喊累的这一刻,她根本没有想到:母女俩能够步伐一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
这个时期,女儿唯母亲“马首是瞻”,母亲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一切。她不会置疑、不会反抗,她全心全意地模仿、百分之百地服从。母亲的脚跟着她走,她的心跟着母亲走;母亲说一,她不会说二。
她驯良如绵羊、可爱如天使。
身为母亲的,心里充满了甜蜜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她一分一分、一寸一寸慢慢慢慢地成长,好充分地享受她成长期间各种逗人的憨态与童趣;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她一尺一尺、一丈一丈快快快快地成长,长成个明白事理的好姑娘,好让母女并肩而坐,掏心地说着悄悄话。
欢喜也好,担忧也罢,孩子“我行我素”地长着、长着,终于,来到了一个成长过程无法避免的分岔路口。
在分岔路口处,孩子会在一连串的磨擦和冲突中继续挣扎着成长,母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