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把这些,告诉了她,忐忑地问,你不会笑我吧?我把你当作血缘之中的姐姐了。她感动,说,哪里会?只希望你一切好,你好,我们大家便都好。
  这样的话,让他温暖,他向往着与她见面,渴盼着看到牵念中的人,到底是怎样的模样。她知道了,笑,说,想回,就回呗,尘世里,总有一处能容你的地方,何况,还有姐姐在呢?
  他就真的回了。
  当火车抵达家乡的小站时,他没想到的是,妻子领着儿子正守在站台上,一看到他,就泪眼婆娑地扑向他。一年多的离别,妻子最大的感慨是,一家人守在一起,才是最真切的。那一刻,他从未轻易掉的泪,掉落下来。他重新拥抱了幸福。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她安排的。他去见她,出乎意料的是,她竟是一个比他小七岁的小女人。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他心中,她是他永远的姐姐。他站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问她,我可以拥抱一下你吗?
  她点头。于是他上前,紧紧拥抱了她。所有的牵念,全部放下。他在她耳边轻声说,姐姐,谢谢你,从今后,我要自己走路了。回头,是妻子和儿子的笑靥。天高云淡。
  尘世里,我们需要的,有时不过是一个肩头的温暖,在我们灰了心的时候,可以倚一倚,然后好有勇气,继续前行。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08
  高尔基回忆契诃夫刘维成 译
  有一次他邀请我到库楚柯伊村去做客,在那里他有一块土地和一栋两层的白色小楼。他带我看他的“产业”,一面还兴致勃勃地说:“如果我有许多钱,我就在这里为老弱残疾的乡村教师建一所疗养院。你知道,我会建一座宽敞明亮的大楼,窗子大,房间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馆,各式各样的乐器,还有养蜂场、菜园和果园。要举行报告会,为教师讲农学,讲神话……教师应该知道一切,一切,亲爱的。”
  他突然沉默了,咳嗽着,用眼角看着我,露出温柔迷人的微笑;那微笑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人去倾听他的讲话。
  “听我的幻想是不是让你觉得无聊?我真的爱讲这件事……你知道每个俄国乡村是多么需要一位优秀的、明智的、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师啊!我国应该给教师创造特殊的好条件,而且要尽快做到。我们应该意识到,没有大批受过教育的人,俄国就会崩溃,像劣质砖建的房子那样倒塌。教师必须是个艺术家,深爱他的职业,而我们的教师只是匠人,没受到多少教育,去农村教书倒像是去流放。教师工作累、吃不饱,还要担心丢掉饭碗。可是教师应该是村子里的头号人物,农民应承认他的权威,尊敬他;谁也不敢对他吆三喝四,羞辱他。可是我们这里谁都敢欺负教师:警察,老板,牧师,学校督察员等等,都敢高声斥责教师,当面侮辱他。可是这些人并不关心教育,只知道照抄照发上级公文。教育人民的人收入如此微薄是荒唐的。教师们衣衫褴褛,在潮湿透风的教室里冷得发抖,30岁左右就患上痛风、关节炎或是肺病———这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应该感到害羞。我们的教师,一年中有八九个月,活得倒像个隐士,没有人可以说话,没有同伴,没有书籍,没有娱乐,人也因此变得呆头呆脑了;如果他邀请同事来做客,他就会在政治上受到怀疑———这个愚蠢的说法是狡猾之徒用来吓唬老实人的。这一切都令人厌恶,这是对从事教育这样伟大工作的人的讽刺。你知道吗,每逢我见到一位教师,我就感到难为情,因为他衣着破旧,好像教师的悲惨境遇该由我负责似的。我说的是真心话。”
  他又沉默了,思索着,然后挥挥手温和地说:“我们的俄罗斯是个怪事太多、运转不灵的国家。”
  一丝愁云掠过他那漂亮的眼睛,眼角的鱼尾纹使那双眼睛更显出沉思的气韵。他环顾了一下,开玩笑说:“你看,我是拿激进派报纸上的大块文章对你放炮了。得了,为了奖励你的耐心,我给你泡茶。”
  这就是他的性格:言词恳切,带着如许的温暖与真诚,然后突然对自己和刚说过的话置之一笑。这个人知道言词和梦想的价值。在那伤感而温和的笑容里,能感到他心中微妙的怀疑主义,也闪动着可爱的谦逊和细腻的敏感。
  我们沉默着慢步往回走。那是个炎热晴朗的日子,水波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烁;一只狗在下面欢快地叫着。契诃夫挽起我的手臂,咳嗽着慢慢地说:“说来可耻又可悲,但却是事实:许多人羡慕狗的生活。”他马上又笑着加上一句:“今天我尽说泄气的话,这说明我老了。”
  我经常听到他说这一类话:“不久前这里来了一位教师,他生着病,有家室。你不能为他做点什么吗?我临时为他安排了一下。”或者:“听我说,高尔基,这里有个教师想见见你,他不能出门,生病了。你不去看他吗?一定去啊。”要不就是:“我说,女教师希望有人送书给她们。”
  有时我真的会发现有那么一位“教师”在他的房子里。通常他会坐在椅子边上,因意识到自己的笨拙而脸红,汗涔涔地斟词酌句,力图把话说得流畅并显出受过教育。或者,本来是个拘谨害羞的人,却要做出轻松自如的样子,竭尽全力不在一位作家面前显出愚蠢,于是就接二连三向安东?契诃夫提出一大堆临时想到的问题,弄得作家苦不堪言。
  安东?契诃夫会全神贯注地倾听那些枯燥的、不连贯的话,时而一丝笑意掠过他哀愁的眼睛,额头也堆起一点皱纹;然后他就说些简单、清楚、平常的话,声音温和无力;可是不知怎么的,这些话立刻就使那位提问题的人回归纯朴,那位教师不再装做聪明,因而也就立刻变得更聪明更有趣了。
  我记得一个教师,瘦高个儿,面有菜色,长长的鹰钩鼻子朝下巴弯着,显得一脸晦气。他面对安东?契诃夫坐着,黑眼睛死盯着他的脸。他用忧郁的低音说:
  “从教师一班人生活空间得来这样的印象,有一物质的团块轧碎了任何以客观态度对待周围世界的可能性,这世界也不是别的,就是教师生活的呈现……”
  他一头扎进哲学里,在其表面滑来滑去,像个醉汉在溜冰。
  “请告诉我,”契诃夫平静而慈祥地插话说,“在你们区里,打孩子们的那个教师是谁?”
  那教师从椅子上跳起来,愤怒地挥动双臂:“你说谁?我?从来没有!打孩子?”他气呼呼地哼哼着。
  “不要激动,”契诃夫继续说,露出让人放心的微笑,“我不是说你。但我记得———是在报上读到的———你那个区里有个人打孩子。”
  那教师又坐下,擦他那出汗的脸,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用他深沉的低音说道:“是的,有这样一个案子,那人是马卡罗夫。你知道,这不奇怪。这样做很残暴,他也是有原因的。他成家了,有四个孩子,老婆病着,本人患痨病,他的工资仅为20卢布,学校像个地窖,这位老师只有一间屋子———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无缘无故地鞭打上帝的天使……而孩子们,他们远不是天使,相信我。”
  这个人,刚才说话时满口显示聪明的词藻,完全不顾契诃夫是否吃得消,这时忽然不祥地煽动着鹰钩鼻子,开始用一些简单的、有份量的、鲜明的字眼儿说话,这些话像一把火,照亮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里那可怕的、该诅咒的真相。
  告别的时候,那位教师把契诃夫枯槁的小手握在他那双干瘦的手里,说道:“我来你这里的时候好像是去找政府当局,怕得发抖,像火鸡一样卖弄,我想表现一下,让你知道我并非等闲之辈。现在我要告辞了,却把你看做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亲近的好朋友……什么都懂,真了不起!谢谢你,我怀着愉快的思想离去:大人物更纯朴,并不是莫测高深,在灵魂上比我们周围的人更接近我们。再见!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他的鼻子翕动着,唇间露出善良的微笑,忽然又加上一句:“说真的,坏蛋们也不快乐———让他们见鬼去吧。”
  他走了出去,契诃夫目送着他,笑着说:“是个好人……当教师当不长。”
  “为什么?”
  “他们会弄倒他,把他打跑。”他想了一会儿,平静地补充说:“在俄国,一个诚实的人就像扫烟囱的,保姆们总拿这种人吓唬小孩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0
  感动之后白岩松
  岁月渐长。不自禁流泪;很容易被感动。
  看了今年的颁奖礼;这种感觉更为明显。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而不是隔镜而望。但现实是我只能隔镜相望;但效果是一样的。被别人感动;为别人骄傲。给自己打气。放纵久违的眼泪。
  很少流泪;后来我回忆我之所以泪流不止一次的原由。一是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在不轻易中完成一次伟大。用一日一日的积累构成了感动。二是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在和这些感动人物的对比之中;找到了人性中有过的缺失和不完整不坚强的道德观念。
  《感动中国》的大幕一开,首先打动人们的,就是触目惊心的大海中救人的画面,一次又一次地下海,岸上围观者众多,然而千百人中只有魏青刚一人下海,而且是不止一次,这一人与干百人的反差,是感动的重要因素。然而救完人的魏青刚上岸后拍拍手走了,后来记者找到他,他很惊讶地反问:这有什么?
  伟大与感动可以如此简单和没有戏剧性吗?
  从魏青刚赢得的尊重和掌声来看,可以!
  然而,这又是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多的人都变得复杂,因而简单成为珍贵资源;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污渍斑斑,因而干净已是奢侈品?
  这一次伟大的救人,是魏青刚第一次面对大海,而在“感动中国”这万众瞩目的颁奖礼上,魏青刚最想说的,也不过是:自己活儿干的不错,大家帮着找点活儿吧!
  于是我信,下一次,再遇到需要救人的时候,魏青刚依然会下水,但让我不确定的是:今天被魏青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我们,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依然旁观?
  当然,魏青刚的感动还是有些戏剧性,也有些偶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但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的事,并且很小,你会因此有机会感动中国吗?
  王顺友和李春燕的感动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来自于一天落日一天太阳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积的力量。一年365天,300多天牵着马走在孤独的山路上,传递的只是被现代大都市已快忘记的邮件,而这件事,又被做了几十年,为什么?靠什么?我不知道,甚至我认为王顺友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只知道,马班邮递员的职业和马的缰绳,是父亲传给自己的,而山的那一头,是等信的人。于是,岁月就在孤独的行走中慢慢消逝,我们终于被感动,这个时候,是王顺友惊讶地问我们:你们的感动是因为什么?
  而乡村女医生呢?在她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我们也都有点愤怒与自责,那么大的村子,没有医生。于是我猜测,相当长的时间里,那儿的人们自生自灭着,直到乡村女医生的出现。虽然女医生也曾要走,但她毕竟留下来了,于是,那儿的人们,在我们看来又有了希望,我们可以放心地将那儿村民的生死托付给乡村女医生,这样,我们好像愤怒与自责少了,苦难好像在我们的感动中被忘记了。但是没有,为一个乡村女医生付出感动,只是一串又一串眼泪,它依然与村民的生老病死无关,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只有感动,甚至愤怒与自责都不够,我们必须行动,站到乡村女医生的身后,然后让愤怒与自责慢慢少去,最后,为我们这个社会感动。
  但问题的关键是,在感动的那一瞬间,我们曾经发下过无数誓言,告诉自己:你也应该挺身而出;后来,关掉电视,那些誓言,我们不知是否还会时常想起?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48
  感动美国法律的爱心胥子伍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老人在法院门外修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修鞋老人多年积累的经验,这个青年又是一个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者。那时候,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闹事”只是一种轻微的罪行,只需被告人委托别人交一笔保释金,便可判一年“监外守行为”;若被告人无人替他交保释金,那等着他的便是无情冷酷的监狱生活。在充斥各种罪犯的监狱里关一年,即使原先知错就改的青年,出来后,也极有可能变坏了,变成一个对社会充满怨恨,对法律满腔敌意的职业罪犯。修鞋老人在法庭上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此时,老人看着眼前这个脸上充满悔意和惶恐的青年,心中顿升一股恻隐之情。
  老人按捺不住,径直来到年轻人的身边,悄悄地问起他犯罪的经过和家庭情况。青年诚恳而内疚地告诉老人,他因喝醉酒打了人,很对不住年老的爷爷,他的父母早已离异,他一直跟着爷爷生活,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且谈了女友……说着青年泪流满面。老人对青年充满了同情,他敢肯定青年是个穷苦人,很难拿出保释金。
  开庭时,老人从容地走向法官,表示自己愿意做被告人的担保人,保释青年出去。刹那间,青年当场向老人和法官哭着保证:一生戒酒,好好工作,疼爱女友,孝敬老人……
  老人的古道热肠和青年的悔意,深深打动了法官,法官随即灵机一动,同意鞋匠的请求,下令此案延期三周审判,三周后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将做出最后判决。
  三周后,老人亲自陪同被告返回法庭,容光焕发的青年令法官为之一振。这时,老人向法官呈上一页报告——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作证,这个青年三周来滴酒不沾,一直勤劳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