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洵集-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祀郊禖之候,履帝武为従高辛之行。及郑之《笺》而后有吞践
之事。当毛之时;未始有迁《史》也。迁之说出于疑《诗》,而
郑之说又出于信迁矣。故天下皆曰:圣人非人,人不可及也。
甚矣,迁之以不祥诬圣人也。夏之衰,二龙戏于庭,藏其漦,
至周而发之,化为龟,以生褒姒,以灭周。使简狄而吞卵,姜
原而践迹,则其生子当如褒姒以妖惑天下,奈何其有稷、契也。
或曰:然则稷何以弃?曰:稷之生也,无菑无害,或者姜原疑
而弃之乎?郑庄公寤生,惊姜氏,姜氏恶之。事固有然者也。
吾非恶夫异也,恶夫迁之以不祥诬圣人也。弃之而牛羊避,迁
之而飞鸟覆,吾岂恶之哉?楚子文之生也,虎乳之,吾固不恶
夫异也。
【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
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
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
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则齐之治
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
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
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
… 页面 79…
苏洵集 ·78·
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
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
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
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
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
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
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
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
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霸莫盛于桓、文。
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
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
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
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
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
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须无
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是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
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鳅以不能进蘧伯
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
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
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
者,何以死哉。
… 页面 80…
苏洵集 ·79·
【明论】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
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
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
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
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
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日月经乎
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
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
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
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
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
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
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
其明矣。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
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
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
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
奸雄之窃笑也。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
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
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
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
即墨者几人易知也,従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
… 页面 81…
苏洵集 ·80·
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
乎不至于九也。
【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
晕而风,疏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
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
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羊叔子见
王衍曰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阳见卢杞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
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従
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
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従而用之。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
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
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
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
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巨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
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
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
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
… 页面 82…
苏洵集 ·81·
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三子知圣人污论】
孟子曰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 。”吾为
之说曰:污,下也。宰我、子贡、有若三子者,其智不足以及
圣人高深幽绝之境,而徒得其下者焉耳。宰我曰 :“以予观于
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子贡曰:“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违也 。”有若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
未有夫子之盛也 。”是知夫子之大矣,而未知夫子之所以大也,
宜乎谓其知足以知圣人污而已也。圣人之道一也,大者见其大,
小者见其小,高者见其高,下者见其下,而圣人不知也。苟有
形乎吾前者,吾以为无不见也,而离娄子必将有见吾之所不见
焉,是非物罪也。太山之高百里,有却走而不见者矣,有见而
不至其趾者矣,有至其趾而不至其上者矣。而太山未始有变也,
有高而已耳,有大而已耳。见之不逃,不见不求见,至之不拒,
不至不求至。而三子者,至其趾也。颜渊従夫子游,出而告人
曰:吾有得于夫子矣。宰我、子贡、有若従夫子游,出而告人
曰:吾有得于夫子矣。夫子之道一也,而颜渊得之以为颜渊,
宰我、子贡、有若得之以为宰我、子贡、有若,夫子不知也。
夫子之道,有高而又有下,犹太山之有趾也。高则难知,下则
易従。难知,故夫子之道尊;易従,故夫子之道行。非夫子下
之而求行也,道固有下者也。太山非能有趾,而不能无趾也。
子贡谓夫子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
… 页面 83…
苏洵集 ·82·
盍少贬焉 !”夫子不悦。夫有其大,而后能安其大;有其小焉,
则亦不狭乎其小。夫子有其大,而子贡有其小。然则无惑乎子
贡之不能安夫夫子之大也。
【利者义之和论】
义者,所以宜天下,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苟宜也,宜乎
其拂天下之心也。求宜乎小人邪,求宜乎君子邪。求宜乎君子
也,吾未见其不以至正而能也。抗至正而行,宜乎其拂天下之
心也。然则义者,圣人戕天下之器也。伯夷、叔齐殉大义以饿
于首阳之山,天下之人安视其死而不悲也。天下而果好义也,
伯夷、叔齐其不以饿死矣。虽然,非义之罪也,徒义之罪也。
武王以天命诛独夫纣,揭大义而行,夫何恤天下之人?而其发
粟散财,何如此之汲汲也?意者虽武王亦不能以徒义加天下也。
《乾·文言》曰:“利者,义之和。”又曰:“利物足以和义。
“呜呼!尽之矣。君子之耻言利,亦耻言夫徒利而已。圣人聚
天下之刚以为义,其支派分裂而四出者为直、为断、为勇、为
怒,于五行为金,于五声为商。凡天下之言刚者,皆义属也。
是其为道决裂惨杀而难行者也。虽然,无之则天下将流荡忘反,
而无以节制之也。故君子欲行之,必即于利。即于利,则其为
力也易,戾于利,则其为力也艰。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
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
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呜呼难哉!圣人灭人国,杀人父,刑人
子,而天下喜乐之,有利义也。与人以千乘之富而人不奢,爵
人以九命之贵而人不骄,有义利也。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
… 页面 84…
苏洵集 ·83·
下运诸掌矣。五色必有丹而色和,五味必有甘而味和,义必有
利而义和。《文言》之所云;虽以论天德,而《易》之道本因天
以言人事。说《易》者不求之人,故吾犹有言也。
… 页面 85…
苏洵集 ·84·
嘉祐集卷十·书一首
【上皇帝十事书】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
死上书皇帝阙下。臣前月五日蒙本州录到中书札子,连牒臣:
以两制议上翰林学士欧阳修奏臣所著《权书》、《衡论》、《几策》
二十二篇,乞赐甄录。陛下过听,召臣试策论舍人院,仍令本
州发遣臣赴阙。臣本田野匹夫,名姓不登于州闾,今一旦卒然
被召,实不知其所以自通于朝廷,承命悸恐,不知所为。以陛
下躬至圣之资,又有群公卿之贤与天下士大夫之众,如臣等辈,
固宜不少,有臣无臣,不加损益。臣不幸有负薪之疾,不能奔
走道路,以副陛下搜扬之心。忧惶负罪,无所容处。臣本凡才,
无路自进,当少年时,亦尝欲侥幸于陛下之科举,有司以为不
肖,辄以摈落,盖退而处者十有余年矣。今虽欲勉强扶病戮力,
亦自知其疏拙,终不能合有司之意,恐重得罪,以辱明诏。且
陛下所为千里召臣者,其意以臣为能有所发明,以庶几有补于
圣政之万一。而臣之所以自结发读书至于今兹,犬马之齿几已
五十,而犹未敢废者,其意亦欲效尺寸于当时,以快平生之志
耳。今虽未能奔伏阙下,以累有司,而犹不忍默默卒无一言而
已也。天下之事,其深远切至者,臣自惟疏贱,未敢遽言,而
其近而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以塞明诏。
… 页面 86…
苏洵集 ·85·
其一曰:臣闻利之所在,天下趋之。是故千金之子欲有所
为,则百家之市无宁居者。古之圣人执其大利之权,以奔走天
下,意有所向,则天下争先为之。今陛下有奔走天下之权而不
能用,何则?古者赏一人而天下劝,今陛下增秩拜官动以千计,
其人皆以为己所自致,而不知戮力以报上之恩。至于临事,谁
当效用。此由陛下轻用其爵禄,使天下之士积日持久而得之。
譬如佣力之人,计工而受直,虽与之千万,岂知德其主哉。是
以虽有能者,亦无所施,以为谨守绳墨,足以自取高位。官吏
繁多,溢于局外,使陛下皇皇汲汲求以处之,而不暇择其贤不
肖,以病陛下之民,而耗竭大司农之钱谷。此议者所欲去而未
得也。臣窃思之,盖今制,天下之吏,自州县令录幕职而改京
官者,皆未得其术,是以若此纷纷也。今虽多其举官而远其考,
重其举官之罪,此适足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