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3四书五经合集之论语-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在本篇里,孔子原本不是说的从政治国问题,而是一 般性地向樊迟解释什么叫智。在孔子看来,能够知人,识别人就 是“智”的体现,能够知人识别人的人当然也就是智者了。
那么,孔子关于智者的要求是高还是低呢?表面看来是低,实 际上却是非常之高。俗话说得好:“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 知心。”要知人的面,要求很低:要知人的心,要求就非常之高了。
尤其是在所谓“现代”社会,人人行色匆匆.个个疲于奔命, 相互之间似乎总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 无二三。”以致不断有人高呼“理解万岁”,结果还是难于被人理 解。在这种情形下真正能够做到“知人”的又有多少呢?
可见,智者原来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
①道同”导”,开导、劝。
【译文】
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 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
【读解】
这一段话的意思其实在《里仁》篇里已由子游说过了。
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焉;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服 事君主太殷勤繁琐,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过从太密,反 而会有一天疏远。一句话:无论是对待领导还是朋友,都要保持 一定的距离。
孔子在《公治长》里赞扬晏子“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其实 也有这样的意思在内。至于在《先进》篇里说:“以道事君,不可 则止。”那意思就更明显了,都是说:对待领导也罢,对待朋友也 罢,都不要“剃头担子一头热”,太过于自作多情,结果是一厢情 愿,反而使人厌烦,招来羞辱。
这里面的道理,我们在《里仁》篇里已经说得很细。总之是 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就会朋友成冤家,那又何必呢? 这不是在人际关系上耍滑头,也不是对朋友不忠,而是交友 的艺术,圣人的经验之谈。
君子以文会友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读解】
以文会友,而不是以酒会友。
这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吧。
《庄子。山木》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这交甘若醴。君子淡亲,小人甘以绝。“
“醴”就是酒,而“文”自然是如水一样清淡的了。
“文”虽然是如水一样清淡,但以文章学问相会,以志同道 相连,“淡中知其味、常里识英奇”,反而能够“淡以亲”。所谓 “人亲喝口水也甜”,友情春常在。
“醴”虽然醇浓香美,但以酒肉相聚,以利相交.以利为条件, 不过是酒肉朋友而已。“浓肥辛甘非真味”,结果是“金满箱,银 满箱,转眼饰以乞丐皆谤”,不仅“甘以绝”,而且反目成仇人,无友谊可言。
所以,正人君子交朋友要以志同道合为基础,而不要维系 酒肉关系之上。
这就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意思,也就是“君子之 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苦醴”的原因所在。 不过,物换星移、时代变迁,我们今天水与酒的界限也在模 糊起来,酒水酒水:酒有女士香槟,清洗得很;水有各式饮料,浓 香甜美.水不清淡。酒不醇浓。“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淡.舔一 舔、感情薄,慢慢磨。“管它是酒是水,只管喝!喂它个一佛出世, 二佛开天。“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一切都好说!”
哪里还有什么“以文会友”?哪里还在什么“君子之交淡如 水”?
假若曾子转世、庄子再生、是不是也要修改一下他们的说法
子路第十三
本篇以论政的内容居多。包括为政先正己,富民兴教,近 悦远来等政浩思想。同时也有关于“士“的论述。全篇原文共30 章,本书选20章。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请益②。曰:“无倦。”
【注释】
①先之:先,率先。先之即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意思。②益:增加。
【译文】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子 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读解】
这是勤政爱民的思想。
“先之”是爱民。如范仲淹的名句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就 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劳之”是勤政。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都是“劳之”的形象。
治理国家大事是这样,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部门的领导也是 这样。做到了“先之劳之”,也就是一个好领导、好干部了。
可子路却还觉得这两点不够,还想听老师再多教他一点。所 以孔子又说:“无倦。”不要倦怠。也就是《颜渊》篇里子张问政 时孔子所回答的“居之无倦”。做什么职务就要安安心心,兢兢业 业地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废。这一点,对豪侠而轻率的子路来说, 是很有针对性的。当然,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又何尝没有针对性 呢?这山望到那山高,见异思迁,动辄就想“跳槽”,结果在哪个 单位都干不长,干不好。对于这种人,是不是也用得着孔子送给 子路的这两个字来劝勉呢?--“无倦!”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先派定各 部门的负责人,赦免部下的小过失,提拔德才兼备的人。”仲弓问: “怎知道谁是德才兼备的人,从而把他提拔起来呢?”孔子说:“提 拔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不会推荐吗?”
【读解】
“先有司”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赦小过”有利于调 动工作积极性;“举贤才”则是“先有司”所必需的。“新官上任三 把火”,孔子教仲弓的这“三把火”一烧,管理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具体说,“先有司”就是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而不必领 导人事必躬亲。一般人往往认为当领导的事必躬亲是美德,其实 不然。对于做人来说,事必躬亲也许是个优点,但对于做官来说, 事必躬亲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费力不讨好,而且危害无穷。《吕 氏春秋·审分览》曾经生动地举例说,人与马一起走,人不如马 快,可是,人坐在马车上驾马,情况就不一样了。不能任用部下, 事必躬亲,就好比舍弃车驾而与马同行,不仅不如马快,而且还 会压抑、挫伤“马”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作用。更为严重的后果 是导致各级职责混淆,领导不力,一片混乱。“此亡国之风也!”正 因为事必躬亲有如此大的危害,所以才有“丙吉问牛不问人”、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等著名的执政典故。也正因为这样的道理, 所以孔子才非常重视“先有司”的作用,把它作为首要的一条教 给仲弓。
如果说;“先有”在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 其责,那么,“赦小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那些犯有错误但愿意改正的人。俗 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 无徒。”如果你事事苛察,求全责备,就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砂子 一样抓住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放,谁还愿意跟从你,为你卖力气呢? 所以,做领导的一定要原谅属下的小过失。这就是孔子教仲弓 “赦小过”的道理。
至于“举贤才”,道理就更加简单,这是孔子在许多地方多次 论述的问题,只不过对仲弓加以强调罢了。
总起来说,孔子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的用人之道。其中“先 有司”的思想尤其深刻,值得做领导的人士深思。
名正言顺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 ①先?”子曰:“必也正名 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 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②,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 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①奚:何,疑问词。②中(zhong):得当。
【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老师您会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 呢?”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心吧!”子路说“老师的迂腐竟 然到了这种程度!那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好粗野啊!子 由!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应该发表意见。名分不正,说 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 度就不能够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够兴起,刑罚就不能够得当;刑 罚不得当,老百姓就无所适从。所以。君子有一个名分就一定要 说出和它相应的话来。说出话来就一定要实行。君子对于自己说 出来的话是一点也不马虎的!
【读解】
名与实的问题是一个深奥的逻辑问题,或者说是语言哲学方面 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加以讨论。
我们仅从实用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名分与实际内容的相互关 系。其实.这也是孔子原本的意思。
这里牵涉到的实际上是三个层次的概念:一、名分;二、在 这个名分下所说的话;三、在这个名分下所做的事。按照孔子的 观点,如果你名分不正.说出来的话就没有人听;既然说出来的 话没有人听,事情当然也就办不成了。至于下面继续推论的“礼 后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等,实际上都是“事不 成”的范畴。相反,如果你名分正,说出来的话就会有人听了;既 然说出来的话有人听,事情也就可以办成,礼乐、刑罚等等一系 列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名分不仅仅是一个”名”的问题.而是有实在的内容。 名不正所导致的,往往是实不正。尤其是在政治舞台上,名分更 是举足轻重:官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实权。不信、让你去 领导一个单位而不给作任何职务,你试试看!让你去率领一支军 队而不给作任何官街.你试试看!看你说话有没有人听、看你事 情办不办得成。
这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
奔走列国,“累累如丧家之大”而不被任用的孔子对此由衷感 叹,而粗心鲁莽的子路哪里能够理解呢?所以、当听说孔子一旦 做官首先就要正名分时。子路竟然认为老师是太过迂腐了。
其实,老师才是深知个中味。
名正言顺,事情才办得成。
如果你要从政做官、可千方不要忘了圣人的经验之谈。
谁来种田地?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 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 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①稼:种五谷叫稼。②圃:种蔬菜的园地。为圃就是种菜。③ 襁(qiang):背小孩的宽带子。
【译文】
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请求学种 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以后,孔子说:“樊须真是个小人啊!统治者喜好礼, 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恭敬;统治者喜好义,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 服从;统治者喜好信,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真诚效力。如果能够 做到这样,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儿女前来投奔,哪里还用得 着你自己亲自种庄稼呢?”
【读解】
樊迟在圣人门下来学种庄稼,种蔬菜真可以说是找错了庙门, 烧错了香,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的“小人”其实只是相对于“上”,即在上位的统治者而 言,是指他不堪造就,不求上进,倒不是说他品德上有什么问题。 就像我们今天有些家长写自己的子女:“你这个没有出息的东西!” 恨铁不成钢而已,没有其他的意思。
孔子这一骂不打紧,到 2 0世纪 70年代我们批判他时,就把 这一条作了他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的铁证。缺 席审判,把他打下了十八层地狱。
其实,孔子的思想原本倒没有那么反动得透顶。不外乎表达出如下两层意思罢了:
第一是社会分工的观念。
除了在这里所说的道理外,在《卫灵公》篇里,孔子还更为 明确地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 在其中矣。”意思是说,作为君子,比如说读书人,你亲自去种地 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习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说,每个人要发 挥自己的所长,既然做了读书人,就应该一心向学,走“学而优 则仕”的道路,而不该提出去学什么种田种地的事。
第二是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
这是当时社会状况与孔子本身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所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膝文公上》)存在决定 意识,孔子本来就是脑力劳动者的一员,或者说是统治阶级中的 一员,说出站在脑力劳动者或统治者立场上的话来,没有丝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