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四书集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
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
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旨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1〕”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
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
〔1〕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2〕疚,病也。夫,音扶。牛之再问,犹前章
之意,故复告之以此。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
而忽之也。晁氏曰:“不忧不惧,由于德全而无疵。故无人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排遣之
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1〕”子夏曰:“商闻之矣〔2〕: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4〕
〔1〕牛有兄弟而云然者,忧其为乱而将死也。 〔2〕盖闻之夫子。〔3〕命禀于有生之初,非
今所能移。天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但当顾受而已。 〔4〕既安于命,又当修其在已者。
故又言苟能持己以敬而不间断,接人以恭而有节文,则天下主人皆爱敬之如兄弟矣。盖子夏欲
以宽牛之忧,故为是不得已之辞,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胡氏曰:“子夏‘四海皆兄弟’之言,
特以广司马牛之意,意圆而语滞者也。惟圣人则无此病矣。且子夏知此而以哭子丧明,则以蔽
于爱而昧于理,是以不能践其盲尔。”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
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3〕
〔1〕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惭渍而不骤也。谮,庄荫反,毁人之行也。〔2〕肤受,谓肌肤
所受,利害切身,如 《易》所谓“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愬,苏路反,愬己之冤也。〔3〕
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
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
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
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书》曰:
‘视远惟明。’”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 〔2〕,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3〕”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情不立。”〔4〕
〔1〕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 〔2〕去,上声,下同。〔3〕
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 〔4〕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
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
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
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失也。是以为
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 页面 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1〕”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
君子也。驷不及舌〔2〕。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3〕
〔1〕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2〕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然言出于舌,
则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 〔3〕鞟,其郭反,皮去毛者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
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
子成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
哀公问于有若 〔1〕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2〕”有若对曰:“盍
彻乎? 〔3〕”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4〕”对曰:“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
〔1〕称有若者,君臣之辞。〔2〕用,谓国用。公意盖欲加赋以足用也。 〔3〕彻,通也,均
也。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大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
故谓之彻。鲁自宣公税亩,又逐亩什取其一,则为什而取二矣。故有若请但专行彻法,欲公节
用以厚民边。 〔4〕二,即所谓什二也。公以有若不喻其旨,故言此以示加赋之意。〔5〕民富,
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看所宜
深念也。杨氏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而后井地均、穀禄平,而军国之需皆量是以为
出焉。故一彻而百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疑若迂矣。然什一,天
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惟未之图,故征敛无艺,费出无经,
而上下困矣,又恶知 ‘盍彻’之当务而不为迂乎?”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1〕,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
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2〕‘诚不以富,亦抵以异。’”
〔3〕
〔1〕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2〕恶,去声。爱、恶,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
命,非可得而欲也。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 〔3〕
此《诗·小雅·我行其野》之辞也。旧说:夫子引之,以明欲其生死者不能使之生死,如此诗
所言,不足以致富而適足以取异也。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
上。因此下文亦有 ‘齐景公’字而误也。”杨氏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则非
诚善补过、不蔽于私者,故告之如此。”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2〕。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
诸?” 〔4〕
〔1〕齐景公,名杵臼。〔2〕鲁昭公末年,孔子適齐。
〔3〕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
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4〕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
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 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
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具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
之所以卒于乱也。”
子曰:“片言可以拆狱者,其由也与?〔1〕”子路无宿诺。〔2〕
〔1〕片言,半言。折,之舌反,断也。与,平声。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
其辞之毕也。 〔2〕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
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尹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
… 页面 88…
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
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
〔1〕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
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
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1〕,行之以忠〔2〕。”
〔1〕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2〕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 程子
曰:“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1〕重出。
子曰:“君子成〔1〕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
〔1〕成者,诱掖桨劝以成其事也。〔2〕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
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
〔1〕范氏曰:“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胡氏曰:“鲁自中葉,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
邑背叛,不正甚矣。故孔子以是告之,欲康子以正自克,而改三家之故。惜平康子之溺于利欲
而不能也。”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
〔1〕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胡氏曰:“季氏窃柄,康子夺嫡,
民之为盗,固其所也。盍亦反其本耶?孔子以‘不欲’启之,其旨深矣。”夺嫡事见《春秋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2〕
之风,必偃 〔3〕。”
〔1〕焉,淤虔反。为政者,民所视效,何以杀为?欲善则民善矣。 〔2〕上,一作尚,加也。
〔3〕偃,仆也。 尹氏曰:“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而况
于杀乎?”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1〕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2〕”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3〕”子曰:“是闻也,非达
也 〔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
必达 〔5〕。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6〕
〔1〕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2〕子张务外,夫子盖已知其发问之意,故反诘之,
将以发其病而药之也。 〔3〕言名誉著闻也。〔4〕“闻”与“达”相似而不同,乃诚伪之所以
分,学者不可不审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详言之。 〔5〕夫,音扶,下同。好、下,皆
去声。内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审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于
己而人信之,则所行自无窒碍矣。 〔6〕行,去声。善其颜色以取于仁,而行实背之,又自以
… 页面 89…
为是而无所忌惮,此不务实而专务求名者,故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矣。程子曰:“学者须是务
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
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尹氏曰:“子张上学,病在乎不务实。故孔子
告之,旨笃实之事,充乎内而发乎外者也。当时门人亲受圣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况后世
平?”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
问〔2〕!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3〕
〔1〕慝,吐得反。胡氏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上匿于心者。修者,治而去之。” 〔2〕
善其切于为己。 〔3〕与,平声。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也。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
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洽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及其亲为
甚大,则有以辨惑而惩其忿矣。樊迟粗鄙近利,故告之以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范氏曰:
“先事后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德不崇。惟不自省己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
修。感物而易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也。惑之甚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
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忿所以辨惑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问知。子曰:“知人。〔2〕”樊迟未达
〔3〕,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4〕”樊迟退,见子夏,曰:
“乡〔5〕也吾见〔6〕于夫子而问 ‘知’,子曰:‘举直错诸在,能使在者
直’,何谓也? 〔7〕”子夏曰:“富哉言乎〔8〕!舜有天下,选〔9〕于众,
举皋陶 〔10〕,不仁者远〔11〕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12〕,不
仁者远矣。” 〔13〕
〔1〕爱人,仁之施。〔2〕上“知”,去声;下如字。知人,知之务。〔3〕曾氏曰:“迟之
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