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汴京风骚 作者:颜廷瑞-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再忧伤,亲人们今后要走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很长,还要跌着爬着走啊!留下一点欢乐吧,留下一点勇气吧,留下一点不屈不挠的精神吧,在儿子面前,留下一点做人的浩然之气吧!
  苏轼抚着泪水满面的苏迈、苏迨、苏过,殷切地叮咛:
  “我家虽无五代誓书铁券可以免罪免死;但有万卷诗书可以壮气壮胆。我八岁时,母亲读《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以教我。范滂因直谏之祸而被杀,临刑前,母子诀别,范母很坚强,安慰儿子说:‘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得兼乎?’我听后询问母亲:‘我以后如果成了范谤,母亲赞许吗?’母亲教我:‘汝能作范滂,我就不能为范谤之母吗?’刚直不阿,乃我家之家风啊……”
  儿子们听懂了,郑重点头。
  苏轼抚慰着泪人一般的妻子王闰之,强作笑容,打趣地说:“季璋,你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吗?本朝真宗年间,隐者杨朴,因诗获罪被召入京,皇帝在审问时劈头询问:‘临行时有人作诗送行否?’杨朴回答:‘臣之老妻曾作一绝送行。’皇帝惊诧:‘其诗何云?’杨朴吟出:‘且体落托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皇帝听后大笑,就把杨朴放回来了。季璋,你也作一首诗为我送行吧。”
  王闰之噙泪以笑。
  苏轼转向爱妾王朝云:
  “霞,解语花啊!今年三月来此途中,遇秦观少游于松江,曾赋诗作记。仅以此诗与汝别,汝善解之:“‘人将蚁动作牛羊,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王朝云会意,扑在苏轼怀里:
  “妾知先生间雷霆已不惊,得失祸福之情早已在心头消失。妾当以先生为师,自强自立而处之……”
  苏轼跪在任妈的床榻前,抓住任妈粗糙、冰冷的手,连强作的“笑”也笑不出来了。自己四十四年的冷暖坎坷,三个儿子的养育成长和这个家庭的欢乐安宁,都倚仗着任妈这颗母爱不竭的心啊!这颗心最终还是为她养育而成的大郎操碎了。“风烛残年”,无情而可恶可憎的“风”啊!苏轼低头亲吻着任妈粗糙、冰冷的手泣咽起来。
  任妈已无力再抚抱她的大郎,泪水横流,淌在已滴湿的布枕,脸上浮着凄苦,用无力地声音叮咛苏轼:
  “大郎,我再无力侍候你去京都了,可我的心时时跟着你。让迈儿陪你去京都吧,他已二十岁了,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大郎莫哭,我等着你回来……”
  苏轼再也忍不住,伏在任妈的床榻上嚎啕痛哭……
  七月二十九日黎明,苏轼枷锁在身,被御史台狱卒押出州衙。他的儿子苏迈背着沉重的衣物布囊陪着他。皇甫遵父子在通判祖无颇和宾佐弯腰打恭地答兑下,神态似乎随和了一些。罪犯已捕,罪证到手,也该“随和”了。
  黎明的街道是寂静的,皇甫遵选定这个时辰押着“罪犯”上路自然是有道理的。一可以避免湖州城里百姓的干扰;二可以避免罪犯家眷哭哭啼啼的纠缠。
  苏轼站在州衙门前的台阶上,抬头望着夜色消褪中刚刚苏醒的湖州城,心头浮起一层浓重的凄楚:来到湖州恰恰一百天,没有为湖州黎庶做出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就要离开了,而且给这座水乡古城留下了诉说不清的屈辱,心里有愧啊!他在黑暗中寻找任妈、王闰之、王朝云和苏迨、苏过的身影,盼望能有再看一眼、再见一面的机缘,可眼前空荡荡的什么人也没有。唉,也好,免得又一次绞心揉肠。
  狱卒押着苏轼向湖州城北门走去,苏轼立即明白是要乘船走水路了。水路直通太湖,可免去几百里丘陵山地跋涉之苦,这对自己也许是一种照顾。但他也猜度得出,祖无颇和宾佐周旋答兑朝中“钦差”之物,也是马匹不便携带、并且携带不了的,肯定在半个时辰之前,已连同马匹一起装上官船了。他感激祖无颇、宾佐的友谊和用心,世情如此,世风如此,怪不得的。只有这样,自己在押解途中,也许会少受一些苦罪。
  走出湖州城北门,眼前的情景,猛使苏轼的心情沸腾,而狱卒目瞪,皇甫遵色变——从城门口至水路码头一里长的官道上,跪伏着黑压压的人群,男女老少,数以千计。有的高举酒酿,有的捧着薯果;有的点燃线香,有的焚化黄表;有的嚎啕痛哭,有的伏地泣咽;有的牵苏轼之衣,有的拦苏轼之路。人群熙攘,哀情惨惨,惜别之声如滚沉雷,送别之泪如雨滂沱。“苏公珍重”、“太守安途”的叮咛声、祝福声、送别声不绝于耳……
  苏轼泪流满面、难离难舍的黎庶,难泯难灭的深情啊,他用带枷带锁的双手,高高揖礼,感谢送行的人群……
  狱卒们在人群夹道中局促而行,人心可畏,众怒难犯,他们的双脚不由地发抖。
  皇甫遵也在人群中挤着,他心里有恨有怕。这是藐视朝廷法度,这是为苏轼撑腰壮胆啊!他咬牙切齿,压低声音叱问身边的祖无颇:
  “这是谁人搞的?”
  “太常博士大人息怒。黎庶无知,自己跑来的。”
  “胡说!为罪犯张目送行,图谋不轨,这是要造反啊!”
  “大人多心了。湖州南夷之地,民俗异于京都,此处黎庶,敬重朝廷命官,太守离去,均以此等习俗相送。况且,苏轼所犯之罪,仅州府官吏知晓,民间尚不知啊……”
  皇甫遵睨视祖无颇而衔恨于胸:此厮亦苏轼同党!
  苏轼走近码头,忽被凄厉呼唤“爸爸”的哭叫声绊着了脚步,他转身望去见是苏迨、苏过在哭叫。他看到了王闰之、王朝云,看到了被街坊两个青年人抬在一张藤椅上的任妈。季璋没有哭,只在眼眶里噙着汪汪的泪水;霞没有哭,只在嘴角浮着揪心的酸楚;任妈没有哭,只在眉梢托着深切的慈爱。苏轼刚刚喊出“任妈”两个字,就被凶蛮的狱卒架上了官船。
  送行的人群涌向码头,高呼着“苏公珍重”、“太守安途”,声浪卷来,官船都有些颠簸摇晃。
  突然,几条渔船箭一般地从上游直射而来。渔船上的人也应和着码头上的声浪,高喊着“苏公珍重”、“太守安途”。这是渔村的送行者。第一条船头正站着那位不知名字的缫丝渔女和她的父亲。
  皇甫遵惊慌无状,急令船夫断缆开船。
  官船开动了,苏轼直挺挺地跪倒在舱板上,无言无语,向湖州城告别,向家人告别,向质朴深情的湖州百姓告别。
  码头上的人群也“哗”地跪倒,哭成一片。
  那渔女情急,加速弄桨,追赶官船。在渔船与官船并行飞驶之中,渔女高喊“太守苏公,湖州黎庶盼你早日回来啊!”她抬手把一包赠物抛在苏轼的怀里。
  渔女手离双桨,站在船头蒙面而哭,渔船在水面打着旋……
  一忽儿,官船走远了。
  湖州百姓不曾想到,他们水路码头送行的深情祝愿,反加重了苏轼的罪行,加重了苏轼在官船上的苦罪。皇甫遵惩罚有法:其一,让苏轼父子与四匹走马同居于船尾船板上。人马为邻,马粪马尿之臭,足以威慑“天下奇才”苏轼的斯文。其二,以剩饭残羹果苏轼父子之腹。江面终非陆地,膳厨只此一家,你纵有钱,无处买食,狱卒酒足饭饱之后,方“嗟”苏轼父子进餐。“嗟来之食”,足以整治“文坛领袖”苏轼的傲气。其三,无定时地勘审提问。勘审“罪行细节”情状,提问“诗文往还”之党,而且不分昼夜,存心折腾。“劳心疲力”之术,足以挫磨苏轼“恃才傲物”的习性。
  屈辱、虐待、谋伤和几天几夜逆水行舟的颠簸疲劳,果然使苏轼愤懑盈胸、羞辱捶心,怒不可遏、耻不欲生。“士可杀而不可辱”,知耻而近勇的刚烈之气充塞于五脏六腑,他厉声斥责狱卒的愚蛮,尖刻训斥皇甫遵的阴毒用心。他的无畏无惧,竟使御史台的“钦差”慌了手脚——苏轼万一有个好歹,如何向皇上交差!
  夜入太湖,月高风急,波涛汹涌,船不能行,遂停泊于湖中小岛的鲈香亭畔,以待风平浪静。苏轼举步登上鲈香亭,披枷锁而独立于天水之间。望着清冷的银月和月色下的碧波银浪,心中不由涌起仕宦人生的沉痛忏悔。
  月色茫茫,夜风吹打着鲈香亭,吹打着鲈香亭四角飞檐下“叮当”的铜铃。苏鲈在心底低吟:
  “鲈香亭,是因鲈鱼成肴的鲜美芳香而命名的吧?碧波中自由自在的鲈鱼啊,你的世界原在这辽阔、静谧的水底,何必要闯进入间无处不有的罗网呢?人间的罗网是冲撞不破的,一道罗网之外,还有无数的罗网。旧的罗网轰毁了,新的罗网应时而撒。你走出了缚身的渔网,进入了油锅,上了餐桌,你献身了,粉身碎骨了,赢得一座‘鲈香亭’——一座湖光辉映的不朽丰碑!这是你的悲哀,还是你的荣耀?”
  夜风更急,吹打着苏轼曲皱的衣襟,吹打着苏轼散乱的须发。苏转眼前的碧波银浪,似乎沉吟着一首凄婉的哀歌。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心纯庞而不
  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合怒而待臣兮,不清囗其然
  否。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
  兮,远迁臣而弗思……
  苏轼叹息:
  “这是屈子《九章》中的绝命诗啊!此诗一出,屈子就沉身于汨罗江的波涛之中了。悲哉屈子,你给后来的忠贞之臣,开辟了一条自我解脱的道路——一条悲壮而毫无用处的道路啊!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屈子毕竟是以生命的代价,通悟了仕宦人生中的奥秘,道出了仕宦人生中的不幸和悲哀,给后来的忠贞之臣,留下了一份永不泯灭的遗产。这‘纯庞’的心是什么?不就是那些‘做悻之语’吗?官场的情态在千古不移地延续着,‘诺诺歌功’之言,历来是升官的阶梯;‘愕愕傲悼’之语,自然是诛伐的‘罪证’。可是一个朝代的兴盛,决非来自‘诺诺歌功’的粉饰,而是得益于‘愕愕傲悻’之语所产生的自省自强?连屈子所爱所忧的楚国,不也亡于‘诺诺歌功’的谄媚和拒听‘愕愕傲悖’之语的警告吗?”
  “‘谗人’,官场情态中千古不灭的‘龙蚤’啊!嫉贤嫉能、嫉忠嫉贞。朝朝代代几乎都在演出着‘谗人离间’、‘谗人弄权’、‘谗人误国’的悲剧。朝朝代代几乎都有着惩治前朝‘谗人’的口诛笔伐,可朝朝代代仍是‘谗人’猖狂,‘被谗者’流血、流泪。可怕的不绝其种的‘龙蚤’,惹不起,除不掉,根不绝的长命怪物啊……”
  夜风呼啸,波涛奔涌,湖面翻江倒海,腾起了撼天动地的嚎吼。乌云飞卷而起,吞没了惨淡的银月,天地漆黑一团。渔火消失了,官船朦胧了,连鲈香亭似乎也消失于黑暗之中。在一个混沌莫辨的景色中,苏轼高吟出告别仕宦人生的哀歌:
  “屈子就是在这失去光明、断了出路、负罪流落、孤愤悲凄的境遇中沉落于泪罗江的吧?这种尸骨不留的解脱,是最干净、最彻底、最崇高、最完美的解脱,是对仕宦人生最肃穆、最郑重的告别!
  “苏轼,一个心高位卑的狂人,是不配以屈子为师的。虽有过‘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的向往,有过‘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的壮志,有过‘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的豪情,可二十三年的官场沉浮,‘向往’失落了,‘壮志’沉沦了,‘豪情’消失了,得到的只是猜疑、贬逐、遭谗、屈辱和这副环首缚身的枷锁!
  “苏轼,一个愚蠢而多情的可怜虫,是不敢以屈子为师的。但也真心地热爱着这块秀丽如画的土地,热爱着这块土地上质朴善良的黎庶,热爱着雄心勃勃而又不聪不明的君王。愚蠢的多情,生就了一张‘口无遮拦’的嘴巴,吐着‘激烈做悻’之语,谈着‘不合时宜’之论,抨击奸佞,讽喻朝政,故而口孽深重,招谗招怨啊!愚蠢的多情,造就了一支‘着墨无情’的秃笔,为弱者而哭,为冤者而号,诛伐暴虐,揭示丑恶,故而笔孽累累,招恨招仇,文字成狱!愚蠢的多情,又炼就了一种‘不知悔改’的猖狂,贬逐而不低头,负罪还要挣扎,抱着一颗矢志不移的忠心爱心在油锅里打滚,仍不肯闭合报忧说愁的嘴巴,故而罪行难宥,终于落到这个爹妈不爱舅舅不疼的下场。仕宦人生的道路走到了尽头,该向这祸福莫测的人间告别了……”
  也许真存在着天人感应,一道闪电突至,托起湖面的万顷波涛,向鲈香亭汹涌卷来,如万马奔腾;一阵炸裂的雷声,驾着夜风袭来,亭阁震动;暴雨随着天河崩坝似地急泻而下……苏轼领受着急风暴雨地洗涤,一步一步走向鲈香亭的边沿,一条腿跨过了生与死交接的木制栏杆……
  夜幕中,苏迈吼叫着扑出,紧紧地抱住了苏轼,发出了撕心裂胆的乞求声……
  风声、雨声、雷声、苏轼父子相抱的痛哭声,交织在风雨飘摇的鲈香亭。

  篇十八
  汴京·福宁殿
  “乌台诗案”迅速地扩展·朝廷最大的一次“谏争”出现了·王安石为拯救苏轼从千里之外的江宁送来了“奏表”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八日,苏轼被押进京都,当天晚上,就被投入御史台监狱。
  幽幽百尺井,
  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
  自恨计之失。
  苏轼成了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他的监狱生活开始了。
  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舒亶、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亲自勘审此案。皇甫遵从湖州抄查得来的诗稿、信笺、文书,在此案审讯一开始,就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苏轼“虚称更无往复”的拙笨抵抗和托词,使苏轼处于“态度恶劣”的被动地位。在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的车轮战术、日夜提审,连续一个月的逼供下,苏轼终于体力不支、心力交瘁地低头屈服了:
  他供认了“诗赋文字往复”的“同伙”王诜、王巩、孙觉、李常、刘挚、文同等人,并详尽地交待了与王诜、王巩、孙觉、李常的交往。
  他承认了“以诗赋文字讥讽朝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