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藏山雷学(全本文字)-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凶楹系墓媛桑叭约榷ǎ谒呢灾芍蘼廴绾闻帕卸蓟嵊刑厥獾拇沓鱿郑欢へ源υ谝豕牡谌裕谷灰惨蝗绨赐桓鲈蚧的芍У牟厣椒ㄒ谎寡辛颂厥獯恚阋灾っ鞫ㄓ邢嗤幕驹颉�

四、震卦的纳支是新旧二法中最不相同之处。而此卦之纳支最能暴露京房易故意错排的痕迹。在此,我们只能假定古人故意错乱了震卦的纳支。

五、坤卦纳支,如果考虑到只是倒纳阴宫的全部地支,则很容易被后人摸索出原始的方案来。故坤卦取酉金来代替巳火。

现在流传的六爻纳甲法是由东汉京房传之于世的。史籍上载京房易是民间隐士所传,由此我们可以猜想,旧法纳支是古代在野的隐士所创,估计其人有《连山》、《归藏》的传承。这是非常可能的,因为汉朝距《连山》、《归藏》的承传年代不远。


'二'


当然,我们在此证明新旧两种纳法之间有某种关系,也许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既使藏山易与京房易根本不同,而一种体系是否正确,完全要靠自己的体系是否严谨和完备。上述的对比的可取之处,在于它多少能够加深我们对纳甲理论的理解。何况,古人或今人若也想重新建立一种完美的纳支法,最简单、最直接的思路也就是把后天八卦同地支配在一起纳支,而京房式的纳支法要在思路上拐很多的弯才能完成。



第六节 阴众阳寡


'一'


藏山纳支法中的阴支比阳支多,呈5:3的比例,这是由震卦反相纳阴支所造成的。

在逻辑系统中出现阴多阳少,是有物理现象与之佐证的。学者高昌隆在其《阴阳论与系统科学》一文中指出,系统成为有机系统后,它的结构特征中的阴面成分比原来的物理系统增加了。首先,就目前在人体内发现的神经活性物质而言,神经递质种类远比神经调质少,兴奋性递质比抑制性递质少。其次,胶质细胞数量倍于神经元,局部神经元多于投射神经元,等等。

'图,阴多阳少的有机系统'

图注:①这里的“阴多阳少”仅指单位数量,而非单位面积、体积。②“阴多阳少”在“天干、地支”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天干数目为十个,而地支数目为十二,这是由“单一性手征逻辑”系统里分化出来的两种手征性不能相互对称协变的体现,这在河图与洛书、五行生克与四互一局、中阳太极图与鱼眼太极图的相互关系和差别中也有明显的体现。③系统中的“阴多阳少”必须是在遁甲之后〔即震卦反相纳甲〕才可能出现,它也许表明了人体的确是一个遁甲系统。这在后文的分析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这一点。


'二'


在我们的直觉上,完整的系统应该是阴阳平衡的,然而有机系统却呈现出阴多阳少的现象,我们怎样理解这类现象?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天地雷图”内部的阴阳关系为解答这一疑难拓开思路,因为“天地雷图”的纳爻系统里,阴多阳少的地方又呈现出一种巧妙的阴阳动态平衡。

综观藏山纳支的整体可看出:阳支的组合关系是三种,即乾纳“戌申午辰寅子”、坎纳“子戌申午辰寅”、艮纳“寅子戌申午辰”。

阴支之纳支表面上是五种,实际上坤卦和离卦同纳“未酉亥丑卯巳”,完全等同;震卦纳“卯丑亥酉未巳”而巽卦纳“巳未酉、亥丑卯”,所纳地支完全相同,只是一逆一顺,二者镜像对称,可以说是等价的。这样一来,由于阴卦地支的合并,阴阳纳支的比例就是等同的三种,它们呈现“3:3”的动态平衡。

另外,如果我们单纯从阴阳地支的个数来看,的确是阴支多而阳支少;若从手征性的角度来看,震卦反相纳的阴支因反向旋转,已被阳极化了,阴阳仍然平衡——所谓“阴多阳少”是用单边逻辑的方法分析的,而所谓“阴阳平衡”是从超对称性的逻辑角度观察的。  
 


 藏山雷学,上册,《星符错综·遁甲精要》'卷三'
藏山雷学,上册,《星符错综·遁甲精要》'卷三'

石在天
孙逐明




第一节 五行连环


'一'


我们先看后天八卦各宫的五行生克特征。

'图,后天五行连环相生破缺图'

后天八卦的五行连环相生对称破缺图,我们可以看出,从震三宫起,五行按顺时针方向连环相生,即:“震巽木”生→“离火”生→“坤土”生→“兑乾金”生→“坎水”。但到了艮八宫。连环相生的圆环就破缺了,顺时针五行相生变成了逆时针相克,即:“震木”克→“艮土”克→“坎水”。

如果我们把洛书数字所属的五行替换成河图数所属之五行,则先天八卦之五行则呈另一种破缺之图象。

'图,先天五行连环相克破缺图'

图注:前文中把先天八卦与河图数归入同一种手征性范畴的,故洛书数改配河图数所属五行后,是等价于先天八卦的,故先天五行是逆时针方向连环相克旋转,为阳手征;而后天五行是顺时针方向连环相生旋转,为阴手征;即便是破缺之奇点处的生克也遵循同一规律。这也正好体现了先后天手征性逻辑的对待相反性。

显然,上图从“一宫”起,逆时针方向依次相克——即:“一六宫水”克→“二七宫火”克→“四九宫金”克→“三八宫木”。相克环流到八宫之后,逆时针相克环破缺了,变成了顺时针的“一宫水”克→“八宫木”了。

不仅如此,后天八卦的对待之宫,其中有三组对待之宫皆为五行相克,但唯有“二、八宫”的是五行比和;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先天八卦的“二、八宫”俱为木〔即震、巽木〕,而后天八卦的二八宫俱为土〔即坤、艮土〕;若先天并入后天则“木土同体”〔即“木遁于土”〕。


'二'


现在,我们把前面两种五行生克连环圈合绘在一起来研究,就会对遁甲术实质上是一种“补圆术”的论点更有所领悟。

图,先天五行与后天五行的生克互补图

图注:在先后天五行生克合图中,我们如果把两种对待的逻辑系统的奇点──“八宫”所类的五行进行互易操作〔相当于把先天奇点并入后天〕,于是奇性消失,先后天都各自恢复了完美的对称性──五行生克环流“补圆”了。

在图■中,我们是把二者当成是平等的逻辑体系来分析的。而在天地雷图的遁甲术中,则是站在优选手征性逻辑〔即后天八卦〕角度来完成补园工程的。



第二节  蝴蝶效应


'一'


我们对前文中震卦反相纳干支可能还有困惑——即,震卦能不能不反相纳干支?对此,我们可以按天地雷图来进行震卦不反相的纳支,再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就能发现新问题。

震卦不反相,而震三宫无阳支,故逆行一宫取寅木。我们可按反相与不反相两种方法纳支作下图以进行比较:

'图,两种纳支法对比图'

图注:①左图为震卦不反相“纳支法”;右图为震卦反相纳支图。图中被纳的地支用“●”圈起。显然,左图没有明显的对称性,而右图则以“子”为中心形成一种放射状的对称关系。②奇点的搅动可以引起系统的巨变,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之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③八宫的寅木与二宫的未土被连纳了两次。


'二'


'待续……'


第三节  时空转换


'一'


所谓奇点,是一个物理定律在该处失效的“那一点”。

杰里米·伯恩斯坦曾指出:“奇点十分寻常地意味着的是……一些定律正在被外推到到它们不再适用的场所。”

在宇宙大爆炸学说里,宇宙的原初状态即时空和物质创生的最密集凝缩之点,被称为宇宙创生的奇点。在现今所发现的宇宙时空的特异现象──黑洞里,据认为其中亦有奇性发生。黑洞的中心是奇点之所在。

艾略物·弗里蒙物──史密斯说,有“那么一点或一条线。在那儿,所有的事物,所有质量,所有信息,都无限地压紧、熔化,而且阻塞了。或者,都被弄得彻底地混乱了。正是由于奇点的本性,关于‘原因’、‘时间’、‘混乱’等等的定义,连同可以辨识的自然法则,都不再具有意义。”

奇点所对应的黑洞曾被当作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理论结果。

史瓦西在爱因斯坦著名的E=MC2方程中发现了一个解,方程解明确指出质量可使空间弯曲的曲率在某有限半径处变得无限大,因此空间把自身的某个区域封闭起来,切割了它跟外部宇宙的联系。
后来对爱因斯坦的方程式的奇异性进行研究,得出更惊人的结论,爱氏方程有两种解,而非单一的一种解。其中的一种解表示空间曲率在一个极大密度下同另一种解相连通,反之亦然。

'图,时空隧道图'

图注:有的科学家指出,“时空隧道”有超光速的信号传递,这在相对论中又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一来,爱氏方程导出了一个二律背反的佯谬。但是,作者认为,可以存在某种信息超光速传递,而又不破坏因果关系,这种信息作者称之为“类量”。

空间通过极大曲率形成一个通向另一个空间的管道,用现在常用的说法则叫“时空桥”或曰“时空隧道”。后来又证明,时空桥并不一定非导致通向其他宇宙不可,但可能把我们宇宙中很远的两个时空区域连接起来。如果有飞船通过时空桥作星际航行,其间从A地到B地似乎无需时间。


'二'


“时空桥”如果变换到易学中就是先后天逻辑的相互转换现象。

的确,在任何一种手征性逻辑中,都有奇异性。如后天八卦的奇异性就在震卦上。一切纳爻规则在震卦上都不被遵守,它是一致性逻辑的盲点。

但是,奇异性在本书中不一定指奇点震卦。本书中的奇点有两个,一个是震卦属先天,一个是艮卦属后天。即后天八卦有两个奇点,一个是本逻辑系统的艮卦,一个是来自外界逻辑的先天震卦。为了便于论述,我们可以称后天的震三宫为“太乙震宫”,艮八宫为“甲戊艮宫”。

后天八卦的奇点在震三宫震卦上,是因为它是先天八卦的逻辑奇点。当太乙震宫和甲戊艮宫同体时,就形成所谓的时空桥,正如图3。6中所描绘的一样。

从信息论或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后天八卦的对称性破缺在艮卦,艮卦处似乎有信息或能量从此口输入或输出,故奇门遁甲称艮八宫为生门;《易经》也曾指出:“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故曰成言乎艮”、“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所谓“始终”即“产生、终止”或“开始、结束”之意,这同信息或能量的输入输出概念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后天八卦的运动环流,由于艮宫这一破缺,显然已不是自洽、自足的运动了,而对这种运动破缺的唯一修补手段就是遁甲术,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有论述。但遁甲修补术本身的运动规则并不在后天八卦的逻辑之内,是由后天八卦不明其来意的先天震卦的规则所给出的。

震卦规则之所以不同于后天,是因为它的逻辑是先天八卦给出的,它是先天的奇点,是先天八卦信息与能量进入后天八卦的输入输出口。艮卦是后天八卦的奇点,是后天八卦本身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输出口,甲戊同体或曰甲遁入戊后,两个奇点相通,成了先后天逻辑相互转换交流的通道,这种关系正如上面所绘的时空桥图一样。在此,我们顺便指出:在不同时空区域看待“桥”之形态,也正好是相反的,故“震”卦翻覆之象是“艮”卦,反之亦然。


第四节  开闭盲点


'一'


在根据天地雷图遁甲以后形成的超对称系统里,太乙震三宫和甲戊艮八宫都是奇点。为了区分它们,我们可以称震三宫为太乙奇点,称艮八宫为甲戊奇点。有时,如果需要,奇点一词可由盲点来替代,其中太乙奇点为闭盲点。甲戊奇点为开盲点。〔按:这是站在后天逻辑范畴内定义的〕。

一闭一开两种奇点性质,前文中对人眼的分析中,我们已有初步的了解。可为什么在系统中会出现两种盲点呢?分析这个问题相当费力。我们虽然已尽可能地用清晰的手法去描述它,可混淆肯定还是存在。读者最有可能不明白的就是本书为什么有些情况下只讨论太乙奇点,而对于甲戊奇点则好像是避而不谈。

本小节打算针对这一疑难,重新换一个思路来回答。

既然我们已知一切自然系统都是——或者说应当是遁甲系统。那么,进一步还可以这样认为,在一切自然系统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先天与后天相互并入”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中本来就是两种对待逻辑共存的,无须我们再去“遁甲”。

奇点的双重性之所以极难理解,有两个原因作障碍:

其一、我们认为后天的奇点在后天的艮八宫,而先天的奇点则在先天的震八宫。但由于我们的优选逻辑是后天逻辑,震卦先天在四宫而后天在三宫,故先天的奇点跑到了后天正东方的震三宫,并且由于遁甲系统建立的需要〔也就是先天并入后天的需要〕震奇点〔太乙奇点〕优先于艮奇点〔甲戊奇点〕,所以纳甲时以震卦为统摄。这一处理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错。但我们要知道,自然事物的真实面貌本来就是遁甲系统,并非人为地进行遁甲〔指震卦颠倒反相〕以后才成为遁甲系统的。

换言之,在自然事物中本来就具有两个奇点互作补充〔正如人眼中本来就有黄斑区和视神经盘互作补充〕。我们在分别讨论先后天八卦时,说它们各自只有一个奇点,这是有边逻辑本身带来的缺陷;我们在后天八卦纳甲时讨论先天奇点震卦最多,也是由于对逻辑进行解释的需要。

其二、当我们没有先入为主之见的时候、在不分别不归类的情况下,那么,此物即此物,彼物即彼物,破缺的圆即破缺的圆,形式与内容绝对地吻合统一。比如,如果我们把某一破缺的圆称之为“A”,那么,在不比较的情况下,“A”物体就只是“A”物体,而不是什么破缺的“A”物体——形式与内容绝对地吻合统一。


'二'


虽然“自然本体”无优先逻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