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生“摆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责任在家长。因为学生并没有工
资收入,学生“摆阔”用的钱,是家长提供的。即或是学生自己通过勤工俭
学挣来的钱,不是用在学习或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上,而是在吃喝穿戴上有
意“显示”自己的“阔气”,这当然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主要是受学
生家长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要减少以至杜绝学生“摆阔”的不良现象,
家长要首先提高认识,端正自己的价值观“摆阔”表面是显示自己的“阔气”,
其实质所反映的是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我们不是“苦行僧”,物质条件好
了可以享受,这当然也包括家庭物质生活水平高的学生。但刻意追求享受,
有意“显示”阔气,就是有点庸俗了。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
所着力追求的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显示的应当是自身素质的高
水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和期望要求,也应当是如此。然而,有的家长
由于价值观念上的偏颇,或庸俗的攀比思想作怪,在孩子要钱和花钱的问题
上缺乏必要的限制,放任自流,有求必应。这就有意无意地助长了某些学生
图虚荣、摆阔气的意识,使之恶性膨胀。
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古人说:“成由俭,败由
奢。”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一般都是生活很俭朴,能够忍
受贫穷,即或是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刻意追求享受,更不会有意“显
示”自己阔气;而凡是在事业上一事无成,特别是身败名裂的人,无一不是
由于在物质生活上过分追求奢侈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因此,自古以来,有许多很有远见卓识的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对子女要
求相当严格。比如,宋朝有一个宰相叫张文节,按他的俸禄收入来看,完全
有条件让子弟和家人生活水平更高一些。然而,他的家人穿的是平常的衣服,
吃的是平常的饭食,住的是不蔽风雨的房子。有人对他这样做很不理解。他
却说:“按我现在的收入,是完全可以使家人子弟享受荣华富贵。但是,‘由
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任家人子弟享受,将来我的收入一旦减少、
他们会很不适应,在精神上要经受很大的磨难,弄不好还会出问题。”司马
光称赞张文节是“大智大贤,深谋远虑”。的确,张文节想得很深,青得很
远。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长如果对学生“摆阔”的问
题掉以轻心,放任自流,一旦形成恶习,问题严重到连你都看不惯或忍无可
忍的程度,再想纠正,恐怕会是像王阳明所说的那样,“习与性成,则严师
益友不能劝勉,赏重罚不能匡正矣”;又像颜之推所说的那样,“捶挞至
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社会上那些犯罪青少
年,一般都是由于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走上邪路的,家长们不能不从中
汲取教训。
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是人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追求物质的拥有、
支配和享受,还是追求事业的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价
值观。而价值观对人来说,就像是一根“指挥棒”,指挥着人前进的方向;
价值观又像是驱动器,促使人朝某种人生目的去追求。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
的孩子将来能够成才,成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假如
孩子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的时候,就跟别人比的不
是思想进步和知识学习,而比的是生活上的“阔气”。那在争取思想和学业
的进步上,就不会有多少投入,不可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家长希望
孩子成才的愿望就会成为泡影。
家长对于孩子“摆阔”的现象,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应当限制孩
子过分的物质消费,教育孩子节俭朴素,树立“安贫乐道”的思想;创造条
件,引导孩子在思想、学习上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在这方面,日本学校的做
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学生上学,一律都要穿校服,不允许穿家里提
供的其他服装;所有学生都要在学校统一用餐,不允许从自己家里带饭吃;
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旅游,由学校统一规定带多少钱,不允许任意多带,如若
发现学生所带的钱超过了学校规定的数目,教师就要没收。学校之所以要这
样做,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不同,有的很富有,有的较贫穷。是为
避免孩子们在学校里比”阔气”,富有家庭的子弟为自家的富有而自傲,贫
穷家庭的子弟因家境不好而自卑。当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时候,只能显示思
想、学习、纪律、作风上的差别,以便促使孩子们在这些方面比、学、赶、
帮、超。因此,他们努力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不允许有显示由于家庭生活条
件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他们的这种做法有很强的教育意识,很值得我们中
国的父母深思。
常言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在孩子的物质生活方
面,不能迁就放任,娇惯溺爱,要严格要求,要舍得让孩子吃苦,坚决制止
孩子“摆阔”。
让孩子当当家——谈在实践中体验
现在,不少的孩子有好花钱的毛病,你给他多少都不够,还总是向你要
钱,要钱,要钱。在他们眼里,似乎父母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孩子要是养成了奢侈的不良习惯,长大了可怎么办?许多父母为此很发愁。
跟小孩子讲艰苦朴素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给他们讲过去的优良传统,
他们又不爱听。这事的确是不太好办。我想跟家长们谈谈我教育孩子的做法,
供大家参考。
我的女儿,小时候跟现在许多好花零钱的孩子一样,也是见什么要买什
么,你不给她买,她就又哭又闹。我和她妈对她说:“这个月咱们家没钱了,
下个月再给你买。”听我们这样说,她常常是突然当众大声嚷嚷道:“总说
下个月、下个月,你们是抠门儿大将!”闹的我们夫妇是哭不得恼不得。
现在,女儿已经参加工作,每月的收入比我这个大学教授还要多。可她
生活上却很节俭,从不乱花钱、追什么时髦。
那么,她是怎样养成这种良好习惯的呢?除了平时我们做父母的言传身
教以外,在她刚上小学不久,我们让她当了一段时间的“家”,给了她深刻
的教育。
我们也是经过了不少次失败的教训,才想出了这个办法。一天,我们把
女儿叫到跟前,跟她说:“从今天起,让你当家。你管着我们全家的钱,我
们手里一分钱也不留,花钱就向你要。你看怎样?”她一听,高兴得差点要
跳起来。她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收入的钱和支出的钱都一笔笔记在本子上。
我们每花一笔钱,都要向她报帐。她俨然就像一个小“管家”,记得可认真
了。
发了工资,先给在老家的奶奶寄生活费,买米、面、油、盐、酱、醋,
每天要买菜,有时候还要买鱼买肉。。记帐、算帐、结帐,成了她每天必须
做的事情。她一点儿也不怕麻烦,还挺神气,真像个“一家之主”。
说也怪,自打她“当家”以后,她很少要我们给她买零食、玩具了。有
时,我们想给她买,她还一本正经地说:“别买了,咱们这钱花得太快了,
得省着点儿花。”又过了几天,她突然给我们发布了一道“命令”:“以后
咱们得少买点儿大鱼大肉,太贵了!”好,少买就少买,我们照她的命令办
就是了。于是,就顿顿是“白菜炒豆腐,豆腐炒白菜”,尽量省着花。就是
这样过日子,她还不时地提醒我们要少花钱。
我们都是中年人,总吃这些菜觉得肚子里太素了点。可为了教育孩子,
我们忍着点儿。可她哥哥是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正能吃,他可忍不住了。
他对我说:“爸爸,这样下去都快把我给饿死了。不行,不能再让她当家了,
得‘夺权’!”
女儿一听哥哥这么说也火了,大声说:“这个家,我还不想当了呢!你
们花钱大多了,干什么都要钱,我这里哪有那么多钱呀!这家,谁愿当谁当,
反正我是不当了。没法当!”说着,就把钱和帐本扔在床上,到一边生气去
了。
我们夫妇见此情景,会心地笑了。
自那以后,女儿发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带她到商店,她不再像过去那
样见什么要买什么了。有时候,她突然问妈妈:“妈妈,咱们家还有多少钱
呀?”我们一听,这是她想要买什么东西。看来,女儿通过“当家”有了一
点点“量入为出”的思想。有时候,我们给她买了吃的东西,她边吃还边问:
“妈妈,这个吃的多少钱?贵不贵?”似乎对花钱有点儿心疼了。
女儿的变化,虽然仅仅是初步的,但确是非常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
我们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她逐步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一直保持
到今天。
从女儿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小孩子爱花零钱,除了社会的不良影响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通过让他们亲
自主持家庭消费,不仅可以培养孩子持家理财的能力,学会计划用钱、“量
入为出”,为他们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而且,经过持家理财的切身体验;
他们会知道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必要的开支,要比他们的零花钱重要得多,这
样,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节俭的思想。我想,爱花零钱的孩子的家长,不妨也
像我们这样试一试。
教孩子学会“说话”——谈礼仪教育
奶奶从农村老家来看孙子小明,多日不见,孙子长大了,长高了,懂事
了,还一口一个奶奶亲昵地叫着,奶奶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甭提有多高兴
了。
奶奶的到来,给全家人带来了无限地愉悦。妈妈采购了鸡鸭鱼肉,做了
一桌子菜,设家宴欢迎奶奶。吃饭时小明紧挨着奶奶,一个劲儿地给奶奶碗
里夹菜。一家人边吃边说笑,整个饭桌上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小明今天也特别地高兴,特别地懂事。他看奶奶吃完了一碗饭。主动地
要孝敬奶奶一回,对奶奶说:“奶奶,您还要饭吗?我给您盛。”小明的话
还没说完,只见奶奶一直荡漾着笑容的脸,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爸爸妈妈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奶奶放下碗筷,有点儿生气他说:“你这是怎么说话,
我到你们这儿米,是来‘要饭’的?我不吃了,吃饱了。”本来是一顿很好
的家宴,就因为孙子的一句话,给闹得全家人不欢而散。
这也许是奶奶太多心了,或是勾起奶奶什么伤心的事。但做父母的应当
从这个事故中,认识到平时时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所谓“礼仪”,
是指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如果只知道“应该”
对人尊敬礼貌,而不懂得“如何做”才能体现尊敬有礼貌,弄不好会适得其
反,伤害对方,惹人反感。小明对奶奶说的话,就属于这种情况。
说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我国著名的画家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他
就特别重视对儿女进行礼仪教育和训练。丰子恺的儿子小时候特别怕生人,
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懂礼貌。有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编一本书,
他把儿子也带了去。一是必要时让他当个帮手,二是让他见见世面,开开眼
界。一天,来了一位儿子不认识的客人,同丰子恺谈完事告辞后,转过身来
也同他儿子打个招呼。可儿子一下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父亲送走了客人,
便对儿子说:“客人同你打招呼,你也应该说‘再见’。”
每逢家里有客人来,丰子恺总是跟孩子们强调:给客人倒茶、添饭,一
定要双手捧上。他打个比方说:“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倒茶、添饭,就好像
是皇上对臣子的赏赐,或者像主人对乞丐的施舍,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喝水、
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告诉孩子们说:“客人送你什么东西,你
们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
还有一次,丰子恺在菜馆里宴请一位朋友,把他几个十来岁的子女都带
去作陪。席刚散,有的孩子就想先回家,丰子恺立即悄悄制止。事后他对子
女们说:“我们家请客,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
那是对客人不敬。以后可不许这样做。”
丰子恺对孩子进行的这些教育和训练,看起来都是“小事”,似乎都是
“细枝末节”,其实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待人接物的礼仪是很有讲究的,有
些“细枝末节”做得不得体,都不能表示、体现对人尊重有礼貌。比如,别
人跟你说话或你跟别人说话,眼睛都要看着对方,若东张西望就表示轻蔑;
用手势招呼人或介绍人,手要五指并拢,若只用一个手指头,就好像是在指
责;请客人吃饭,不要先于客人离开饭桌,要是在客人还没有吃完时离开饭
桌,就好像嫌客人吃得太多,等等。和别人说话时,更要注意时间、地点、
场合、态度、分寸、尺度,讲究表达方式。平时对孩子不进行礼仪指导和训
练,孩子嘴上没有把门的,一不留神就会说出令自己和对方都很尴尬的话来。
令人敬佩的家长——谈教子尊师
一个小学生对花呀草呀很感兴趣。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一棵奇
异的小草。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到学校后他就去问老师这是棵什么草,有什么习性。老师不是学生物的,也
不知道那是什么草,于是就对学生如实说不清楚这棵小草的名称和习性。然
后,又十分诚恳地对这个小学生说:“你爸爸不是学生物的吗?你回家问问
他。我也很想知道关于这种草的有关知识,你问清楚了,明天告诉我。”第
二天,学生对老师说:“老师,爸爸说他也不太清楚这小草的名字。他说老
师您一定知道,可能一时忘了,要我再来向您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