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人味-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类误会能够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利益关系,通常会被人格外重视。比如,甲乙二人之间的摩擦、冲突、联盟,很可能影响到丙丁二人的立场,而这恰恰要影响甲乙二人的人缘。在当事一方看来,旁人的立场决定着自己人缘的多寡。那么,丙丁二人究竟站在哪一边,也就是说,甲乙二人谁会多得人缘,我以为,并不在于甲乙丙丁四者之间谁与谁的性情相投,有时,它反倒很可能取决于丙丁二人对自己切身利益的考虑,所谓言不由衷、卖友求荣、临阵倒戈、利令智昏等等词句,指的就是人缘背后存在着这类不大纯粹的因素。总的说来,人缘好坏不可绝对地看待,它的确有蒙人骗人的因素在里头,必须把人缘问题放在一个相对具体的环境里、相对长久的时期中去考量才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人的言谈极其重要,这不仅仅是个话题选择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一个人具有什么样心性的问题。我有个哥儿们,既可与男人们在一起瞎扯,还能够与女人们闲聊,其他男人对他的这一特点没有什么特别的评论,认为很正常,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而女子的反应则不同,甚或有发微词者,认为这人很像贾宝玉,一句话就将这哥儿们所有的人缘都框钉在了女人缘之内。不得不承认,从女人的角度上看,的确如此。但是,我总以为,无论男人有女人缘,无论女人有男人缘,都只具有表面的形式上的意义,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或她们何以有这样的人缘。    

  我以为,有女人缘者,或就是因为其在与女人相处时、相交谈时不俯视对方,不轻视对方的话题,即便男人自己也露出了些许锋芒,但是,那锋芒不是对着女人的。女人首先必须感到的是安全,之后才会有其他的要求,比如,理解、帮助、庇佑、珍爱,等等。反过来说,男人的心思也大体上是这样的。只不过,男人一般不太理解来自于别的男人的平视,女人对此才敏感。应该说,女人在这方面的敏感,既引导着她敞开心肺,也致使她暗生出一些鄙视情结,即是对能与女人说上话的男人作一个定向的推测,将之想象为恋花之蝶、贪蜜之蜂。我觉得,这是女人沉积在心底的怨恨以及由此而生的戒备心理所导致。对于男人来说,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形象尽可由着女人去画,画得多丑陋也不可怕,说不定,这反倒可能是件好事情,因为,这一类型的女人一旦消除掉鄙视情结,就会展现出极其真挚大度的一面。我们知道,女人有一点是远远胜过男人的,那就是,仗义。尽管千百年来人们塑造的仗义之士大多是男人,但我觉得,仗义的男人若与自私的男人相比,少得可怜。总体上看,男人的不仗义,是因为男人很容易为利益所诱惑而变换立场,所谓有奶便是娘,指的大概就是男人。尽管多数男人都不那么仗义,但是,更多的男人还非标榜仗义不可,因为,那也是男人安身立命的一个根。而女人的情况与此正好相反,无论主笔的男人们多么不忍心将“仗义”二字记载在女人的名下,却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痴心女子代不乏人。可以说,某个女人若是与某个男人结交了,那么,这个男人得到的就一定是个挚友,只不过,男人要想赢得一个女性挚友,很难。换言之,一个男人若是比其他男人多得了女人缘,也是造化。    

  或可以说,怡红院里的贾宝玉是我们所见的女人缘最旺的男人,今天的男人已经很少再有那样的福分了。想混都混不进去,何谈被女人们强拉进去且又得宠?我敢断定,现在不再有贾宝玉了,有的只是沾染了贾宝玉身上那些坏毛病的人,男人或都不可以把自家排除在外。因而,今天的男人若是还想争当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就不合时宜了。今之女子早已不再用古时女子的眼光来品味男人了,其标准里融进了不少时代精神。我以为,男人若是在意识上落伍而不自知,同样是令人心痛不已的事。    

  我觉得,无论与男人或女人相交相处,都不应该过于频试锋芒。总是寒气逼人的样子,有时不免会伤着自己。若是张扬自己的同时压制了别人的能量,恐怕不是值得推崇的做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每个人对此认识都很深刻,但是,认识归认识,行为归行为,将这一点认识转化为行为很不容易。其实,用心如用笔一般,该藏锋时不可出锋,气息须得顺其自然。用心倾听别人说话,给别人以畅所欲言的空间,或就是人缘得来的基础。    

  当然,对于寻常人来说,无须指望在大面积上赢得女人缘,小范围做到就可以了。女人缘太多了,可能也累。


女人味第二部分冷眼病西施

  病西施更能惹得男人怜爱,这恐怕已经是老黄历了。眼下,病怏怏的女人很难再像以往那样使人动心,更多情况下或是令男人心添忧虑。    

  应该说,人体健康问题,一向都被抬举得相当高。不只是医学家在关注,哲学家也同样为此操心。西方早期的简单唯物论者把人体比作机器,提出了需要加以经常维护的观点。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医学家、佛学家、道学家、阴阳学家、杂学家,对此更是津津乐道。不但建筑了一整套有关人体本身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旁及了人体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光雷电、冰雪雨露、草木花卉、泥砂土石,时常被用以说明会对人体产生的一些微妙作用或影响。天人连带,阴阳互补,气血相连,表里相映,等等,已成为国人普遍认可的人体文化观。然而,这套体系是否经得住实证的检验,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天人感应这么回事,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好加以确认。现在的客观事实是,人们大多都相信这种模糊理论的真确,大多都接受了这种文化观念。    

  健康是疑惑。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这一论题。至今,关于健康的研究,进展十分的缓慢。一方面是因为,可供医学家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疾病,而不是健康。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健康问题涉及到太多的领域,遗传基因、心理、生理、性别、年龄、饮食起居、生存环境乃至人种等等。在影响人体健康的这些因素中,究竟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因,哪些是果,现在仍然是众说不一、难以定论。所以,研究人员也只有把它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难解的疑惑。目前,人类还是仅仅停留在了解了哪些有益于健康、哪些有损于健康的层面上,尚未真正揭示出人体为什么健康的问题。或许正在进行的人类基因工程可能会给出科学的解释,当然,也可能仍然找不出全部的答案,或许还会引导出新的疑惑。就眼下而言,维持人体健康,更多的,还是靠那些经验之谈,这的确是人类的尴尬。    

  可以这样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健康都是糊里糊涂地维持着的。不难想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整个人类还不得不就这样糊涂下去。人体健康是个谜,短期之内很难揭开。当然,非专业研究人士完全可以不必太在乎它,在乎它也无计可施。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知道或不知道人体为什么会健康,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现实、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健康是自己的本钱。    

  围绕着人体健康,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不少的文化现象,也不可避免地有了以此为核心的商业行为。文化沿着自己固有的轨迹而发展,商业则不仅仅运用自己的传统来运作,还要借助于文化而大造声势。可见,商业确实显得比文化要聪明得多,有关人体健康方面的各个领域,运动的、饮食的、心理的、医疗的、药品的、养生的、器械的、环境的,等等,都能够演变为商业行为,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体健康文化挂起钩。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感觉。商家,包括江湖术士,看到的是巨大市场和机会,盼着的是发财。医师及研究人员,看到的是艰难的事业,盼着的是研究或临床的突破。普通人,包括轻重病人在内,看到的东西最多,恐慌、焦虑、痛苦、负担,当然,也有时隐时现的希望,更多的时候,只有慨叹身体的脆弱和昼夜的漫长,盼着的是远离病魔或是早一些康复。人的处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期待就不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各自念着各自的台词,打着各自的算盘,再正常不过了。    

  面对现实,普通百姓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医生与商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他们有着各自的追求。尤其是在社会环境尚需治理、道德良心有待净化的情况下,还是处处谨慎比较妥当。感觉身体不舒服了,最好是直接去看医生,尽管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足以包治百病,但他们毕竟是职业人士,值得信赖。当然,有的人非要借助于街头巷尾兜售的秘方或是听信商人的广告宣传以求自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至于这种选择是否明智,那就另当别论了。为了健康,人最容易轻信他人之言,最容易接受他人的灌输。当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健康可能出了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时候。面对真假难以辨别的补疗方法,面对铺天盖地的各色广告,人还是沉住气的好,悠着点儿的好。因为,形形色色的骗子对人们的口袋早就盯得眼热了,而且,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总之,说别的都没有用,一句话,人还是应该在平时对自己的身体多加呵护,多做一些有益于健康的事情。不然,真等着病魔缠上了身,那可就要受罪了。有病乱投医,搞不好再让卖狗皮膏药者或是不法商人骗上一把,病情不会好转是必然的了,心里还会觉得堵得慌,何苦呢。    

  就现在可行的维护健康的方法而言,除了坚持锻炼和讲究卫生以外,其他的无非是补与疗。比如说,少量饮酒或许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饮茶可以解毒清火,喝粥可以健肠胃,煲汤可以补气血,品花可以养容颜,等等。在我看来,这些做法大多也是经验主义的,但是与抽脂、滤血、喝尿一类的做法相比较,应该更安全一些。至少,感觉上要塌实得多。对于书本里谈论的方法,可以一试,但不必迷信。试过以后感觉良好的话,就权且视同是意外之喜,如若不太灵通,也别大动肝火,洒脱一些,一笑了之,这原本就是愿打愿挨的事情。其实,即便是谨遵医嘱、照方抓药,有时仍旧避免不了失望。这也是经验。    

  说来说去,总归一句话,女人当先顾健康后顾美。


女人味第二部分不扭秧歌

  女孩、女的、老太太,这是半大小孩子对于女人群最基本、最概括的划分。显然,老、少、青、幼于容颜、体态、神态、声音、步履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是小孩子使用类比法划分女人群所依据的东西。应该承认,各个年龄段的女人,小孩子见的并不少。若是小孩子称呼某某女人为老太太,那么,这个判断总不会有大的偏差。    

  小孩子习惯用的这个类比法,有时候我们也用,甚至用得也如同小孩子那样不忌言辞、    

    

不守分寸、不计后果。按理说,我们不应该像小孩子一般,然而,我们却实实在在地这样做过,至于为什么,想来有些不可思议。    

  记得曾与机关里一个快要到退休年龄的女人聊天时谈到了日后的打算,其中有一条是建议她晚上去扭秧歌。听到扭秧歌这三个字,她眼神里的惊诧一闪而过,几乎同时,回复了我六个字:扭秧歌?开玩笑!说罢,扫视我一眼,紧接着,侧转过头去,营造出片刻的沉寂。见此情况,我才体会到,那扫视的一眼以及片刻的沉寂,似乎像连续打过来的一通乱拳,它把女人心底的质问、责备、委屈、傲慢、轻蔑以及骂,统统都映射了出来、传递了过来。那时,那场景,让我觉得话说得失了分寸,后悔不迭但却很难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    

  在机关呆了不少年头,在我看来,机关是学唱高调的地方,是培育自我高雅的地方。不少女人在这里从年轻熬到年老,从女孩变为婆婆,从职员混到有了一官半职。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女人的这个职业病症也就越来越多地渗进了骨子里,到了临近退休期间便开始显现出来,最怕离开社会岗位而值日在家庭主妇的岗位上。越是临近退休,她们的高调也就唱得越高,诸如计划退休后每年、每月或每周打打网球、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游游山川、跳跳国标、玩玩网络等等,净想一些雅致的事情做,而最实际的扭秧歌却没有哪个女人想着去尝试一下,生怕别人小视。奇怪的是,她们没有把社区也看作是社会,不认为社区圈子里的生活也是为她们准备的。一句话,将老不老的女人心里最是闹腾不已,敏感异常、心绪散乱、莫衷一是。应该说,这一切还是职业病的缘故。在这一点上,机关里的男人就相对想得明白,老干部想着退休以后去遛鸟、去公园里与陌生人下棋、去家门口的短墙上蹲着晒太阳,想把自己的一切都变得与市井老夫别无二致。其实,男人的想法做法很值得女人借鉴,放下架子并不可怕。总之,不论是曾经受过多么高的文化教育、有过多么体面的职业与职务,女人老迈时,扭秧歌才是正道。    

  小孩子偶尔都会问:为什么不见某某老太太去扭秧歌?我们不敢说那女人患有秧歌恐惧症。然而,小孩子的这一归类或者说是小孩子的期盼,对女人来说,其实很有价值。其所表述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只要年龄方面够上了被称为老太太资格的,那么,这人就该想着另外一样的生活内容与形式,比如,扭秧歌。五十知天命,圣人这样说。其实,小孩子的那句问话就是将“天命”具体化、对象化了。只不过,小孩子没有使用肯定句型而是使用了疑问句型。    

  依我看,最真实的永远是眼前。无论男女,无论老少,以往所具有的一切,诸如体面的职业、清雅的志趣、辉煌的成就,或还有美丽的容颜,早已像云儿一样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