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311-幸福投资333-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做。    
    不过就算投资人主动打电话询问服务员“我的基金赚了,要不要赎回?”,也要小心被基金公司业务人员灌迷汤,因为对方十之八九会告诉投资人不要赎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了解基金公司运作的人都知道,基金公司的实质收益只有两个来源,一是管理费,二是手续费。也就是说“多说服一个人买基金,就多一笔手续费;说服投资者将钱多留一天,就多收一天的管理费”。    
    所以,任何基金公司的人员训练,一定都是以留住客户为出发点。投资人如果问基金公司:“你觉得我要不要赎回?”保证问了也是白问!建议投资者不妨换一个方法询问:“××基金最近买了哪些股票?”或是“××基金经理人还是某某某吗?”“最近行情是看多还是看空?请问你们准备怎么操盘?”    
    基金绩效不佳怎么办?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买基金虽然要慎选对象,但是万一基金绩效不佳时,投资人千万不要抱着从一而终的观念,以为只要时间够久,一定会赚回来的。问题是,时间愈久可能赔得愈多。我常强调一点:“投资人必须先从改变自己贪心的态度做起,才能进而要求投资绩效。”基金跟股票一样,关乎市场、财务、汇率、利率、购买力等风险,也就是说,定期定额基金也不是稳赚不赔的。    
    保本之道是衡量本身的投资目标与能承受风险的程度,不要被基金公司惯用的行销包装术误导。听信基金公司的宣传,“短期就拥有极高的报酬率,涨要加码,在逢低时更要承接”,甚至夸张到“买基金就等于投资全世界”的说法,这些花哨的策略,只要冷静思考就能识破其中的陷阱。    
    懂得设立停利停损,坚持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不断累积判断所需要的知识,才能放心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人。    
    周:小心求证看紧荷包    
    很多散户买股票是认“老师”的。他们不看报纸、不看财务报表,只认得投资顾问的某某老师。他们口中的“老师”既不教书,也不需要学历证明。为什么大家还要尊称他们一声“老师”呢?因为投资人认为这些解盘讲得头头是道的分析师,教他们如何投资买卖,所以不管他是经理还是助理,统统都叫老师。别小看这些“老师”的影响力,散户经常因为某某人在股市有名气、投资的资历很久,随便报出来就是一二十年,让人觉得“××老师能在这个市场上驰骋多年,一定是非常有经验的”。所以光是认名字、比知名度高,就争先抢着当追随者。    
    听消息买股票,赔得多、赚得少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投资顾问分析师。不过大家可不要以为近水楼台,有机会得到什么好的内幕。因为就连许多新闻部的同事,每次录像有空档就围在投顾分析师的旁边,老师长老师短的,央求分析师帮忙报明牌,结果赚到钱了没有呢?根据我多年旁观的经验,买股票如果是靠着听人家报消息的话,虽然因此赚钱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基本上都是赔得多、赚得少。    
    为什么听消息买卖股票是高风险呢?因为这些听来的消息可能已经是传递好几手之后的旧信息了。所以如果听见分析师大声疾呼“××股票可以买”,投资者还是要懂得过滤,并且从多方管道去求证。    
    如何过滤和求证呢?必须回到原点,套句老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投资股票一定要自己花些功夫做功课。比方说,“什么样的股票,要在心里打一个问号”?就算人人喊热,但是××股已经直接涨过三次停板,一次的涨幅是7%,涨三次停板的意思是它已经涨21%了。这个时候如果再听到某某分析师或是投资专家大力推荐“这个股票可以买喔”,千万别急着拿起电话下单,反而要留心是不是有“陷阱”。因为21%的涨幅已经不算小了,这时候市场还在喊热,目的何在?会不会是幕后有人已经早早就买好,准备等着有人再进来买,然后把“货”(股票)倒出来?    
    像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可能发生,投资者一定要有警觉,听消息的同时,一定要先存疑,然后小心过滤求证,才能看紧荷包。


奠定财富竞争力打破分析师的投资神话

    【致富交叉点——分析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丁:期待专业主导的投资环境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够成为财经界的媒体宠儿?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个问题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老实说,我之前会跨上荧光屏,担任解盘分析,除了是因为一时好奇「误入歧途」,另一个原因也是时势所然。    
    股市分析师的世代交替    
    差不多在1994年前,台湾股票的市场形象并不是很好,除了投资人熟悉的「老师」之外,很少有专业的金融人士在荧光屏前曝光。后来1995年开始,台湾股市行情看好,当时电子股、科技股兴起、股市一路冲上万点,加上外资开放进来,于是媒体需要可以针对产业基本面进行分析、在外资待过、懂投资财务的人才为投资人解盘,那些早期台湾做股票只看技术分析、画图玩线性的老师们也就逐渐被淘汰了。    
    我还记得年代财经当时有个节目《钱线追击》,收视率很高。有一天主持人找上我,理由是他们需要塑造一个“白领阶级的财经专家”,于是从业界挑了几个表达能力比较好、外型还可以、有财经专业知识的人。被选中的五六个来宾,以轮番上节目讲产业及电子股的分析。我们的侧重在产业的发展状况,反而很少去讲股价多少,因为那时候很少人知道什么是DRAM(记忆体)、什么是半导体、什么又是TFT…LCD(液晶面板)。    
    用自信和专业来说服、打动观众    
    我常开玩笑说,这段往事就是我在媒体发迹的起源。说到这里,我还得感谢老婆大人,因为传播出身的她教了我一些上电视应该注意的细节。比方说刚开始她觉得我讲话速度太快,看起来太严肃。或是教我如何在镜头前面放松自然,因为根据传播学理论,在电视机方盒子前面的观众,其实很容易被动地接受讯息,所以只要能够自信地呈现专业的一面,就能说服和打动观众。    
    附带一提的是,很多人不晓得我的“高曝光率”,其实是来自于“随传随到”的服务。当时老婆主跑财经新闻,经常和同业守在财政部等到很晚。我为了“护花”,所以下班之后也经常跟著作陪,久而久之和记者们的关系也就熟稔起来。记者们碰到临时有状况要采访财经人士,一方面是是为了求快、另一方面是省事,就把我当成了现成的采访对象。甚至晚上或假日在家,我也会接到记者的电话,因为他们图方便嘛!    
    不过我这个救火队也没有漏气,总是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给他们想要的答案。甚至记者还会开玩笑说“访问我最省事!回电视台不需要什么剪接,直接就可以用了!”后来受访的经验丰富了,偶尔碰到新上手的财经记者,拿着麦克风来办公室却是一脸疑惑的表情,为了避免大眼瞪小眼的尴尬,我索性建议对方:“不然的话,你这样问,我就这样答,然后回去剪这一段就对了!”    
    周:分辨消息传播的真实度    
    对于电视机前的投资观众来说,如何分辨分析师专业与否,观察期很重要。不要以为今天某某老师讲要买,讲完股价一直拉一直拉,就表示他很厉害,功力超强!说不定背后可能是有某一些特定的人士在帮忙抬轿壮声势呢!小心这可能是一个陷阱,投资大众可不能随便跳进去。至于观察时间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投顾老师的分析有没有逻辑、有没有根据。    
    空头市场考验实力    
    专业的分析师在空头时最能够考验实力,要能够反向操作,而且操作的合乎逻辑。有些股票明明在拉回,但是他会告诉大家其实不用一直看坏它,反而可以留意逢低买进的时机。在一片绿油油时,会适时告诉投资者“不要怕,那些股票可以安心的、慢慢的买进”。像这种分析老师的话就比较有可听性,因为股票本来就是跌下来才买,涨上去则不必锦上添花!    
    另外,投资市场上千家公司,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公司可以讲清楚说明白,一点都不稀奇。值得留意的反而是一些新公司,名气不大,却很可能是新蹿起的业界明星。这时候也可以看出分析师平常用不用功,有没有对产业下功夫研究。如果只是拿报纸上的东西来讲,可听性肯定大打折扣,因为报纸看到的好消息或坏消息,经常都是包装操作的讯息。发消息的公司老板永远都是讲他们想讲的话而已,投资者是听不见真话的。    
    另类角度看专家解盘    
    平常偶尔我也会转台看看这些投顾分析节目,收获也不少。但是我是从另类的角度看这些“专家老师”解盘,做为自己买卖股票的参考指标。比方说如果他们推荐的股票正值低档,倒可以听听看,但是如果是已经涨了一段的股票,还在那边“喊烧”,投资朋友可就要小心了。    
    像是有一回我买了××股票,隔几天听见电视节目中一位专门帮某某大户铺股票的老师,正在大肆吹捧看涨这支股票。我的第一个反应可不是“赚到了”而是赶紧找机会先卖掉再说。因为这代表幕后不知名的主力可能已经买了,所以现在正对着全国观众拉抬股价,准备伺机出脱。所以我宁可先卖掉,少赚一点,至少比赔钱好。果然,没多久就看它的股价开始一路下滑,我心想,真险!这也算是看这种解盘节目的另一种收获吧!    
    坐在电视机前面的你,记得留心观察,对于这些高谈阔论的投资顾问老师,听其言观其行,才能为自己的荷包把关。


掌握未来竞争力布局未来的人脉网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以后的发展情况,人脉的布局经营也是如此。5年甚至10年之后需要什么类型的人脉,现在就要开始布局。时间够久,与这群朋友的交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投资市场其实就是许多不同消息窜流的通路,所以在谈投资趋势之前,我想先提一下人脉布局的重要。因为当我们与人群接触的同时,自然就能够进一步掌握信息,并且从不同的对象身上学习投资的准则。比方说,我吸收别人的投资经验,也把自己的投资看法和别人分享,然后验证,建立更清楚的投资逻辑。许多做投资研究的人每天都只是待在办公室里面看报告,我认为这样的投资研究方法需要修正。    
    人脉,从见面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人脉的价值是与时俱增的。我到台湾南部做营销时是28岁,后来离开基金业转入创投,出境的机会比到中南部多,过去不少业务往来的朋友也多年不曾碰面。想不到不久前因公到南部拜访台湾中钢的一位前辈,一开口对方就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认识8年了,我可是看着你一路成长……”聊起往事,话匣子打开,有了老交情当基础,气氛自然融洽,公务进行的也相当顺利。    
    这个事情让我惊觉到,人脉其实是从见面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而且会随着时间累积价值。所以愈早建立人脉愈好,一转眼几年过去,你们的交情也将随着时间累积。    
    回想当时自己刚调到中南部,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的我干脆把客户当朋友。那时候逢年过节我还会写打油诗寄给客户,另类的拜年让客户印象深刻。有一年拜访客户时碰到警卫,才递出名片就被认出来:“你就是丁学文喔!你寄来的笑话被我们厂长贴在公告栏喔!”年轻的我非但没有觉得尴尬,也不会因此不好意思付出热情。或是碰上高雄天气热得令人受不了,灵机一动想出一招联络客户感情的方法,当时还不流行电子邮件,我索性就在传真机前面拿张纸写上:“好久不见,有空来高雄,请你吃冰。”然后画个笑脸娃娃问候客户。相信没有人看到这样的内容会心生反感吧?凭着一股傻劲,点点滴滴的用心,几次之后,人心是肉做的,放下身段的付出,不管对方是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趣或是很无聊,都会留下印象,也有机会慢慢地建立情谊。    
    毕竟除了知识和信息的获得,人脉还能创造宣传的价值,有时候“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行销方式不彰,因为自己往脸上贴金,绝对比不上让别人替你说好话的效果来得更好。这时候透过人际网络的建立,也可以达到宣传自己的效果。    
    经营人脉贵在用心    
    不过话说回来,结识成功或是有经验的前辈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是眼睛也不能只往上看,有些人老是嫌别人不够格当朋友,但是等哪一天人家爬上枝头了,才去攀缘附贵,那就来不及啦!人脉经营就是交朋友,但求问心无愧。有时候不要自己把问题揽在身上,像是拜访客户碰到冷言冷语的软钉子时,不要以为对方不喜欢你,我会安慰自己说,对方可能今天心情不好,早上出门塞车或是挂心女儿生病等等。    
    经营人脉贵在用心,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期待,而是慢慢地浇水灌溉,等到花季来了,自然有机会开花结果。交朋友不能太功利,看见别人成功就极尽讨好之能事,哪一天人家失意时就赶紧一脚踢开不理不睬。多年前,我曾经认识一位知名半导体出身的前辈,第一次见面时他从头到尾连正眼都没有瞧我一眼,听完报告之后,只问了一句“你什么学校毕业的”,才开始认真与我交换意见;后来因为业务的往来,彼此才建立了一些交情,但是彼此真正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却是等到他在公司的行情转黑,因故被打入冷宫的时候。当我知道他从财务长变成稽核,原本过去拜访要预约的盛况不再,我还是把他视为一位可敬的前辈,每隔3个月就专程拜访谈科技趋势,有感于这份相惜的情谊,他也敞开心胸知无不言,让我收获很大。所以我认为人在不得意的时候最需要朋友,对得志的人只需要维持基本的问候,但是对于失意的朋友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