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451-像园丁那样管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 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    
    2。 诸葛亮为什么会追随刘备?


《像园丁那样管理》 刘备和他的团队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使得诸葛亮成了人才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然而,当诸葛亮在隆中晴耕雨读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为很多人知晓的书生。    
    据说,他经常把自己比做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可是他的邻居们却总是不以为然地嗤笑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谓之为“时人莫之许也”。即使诸葛亮下山之后,也常常因为他的出身受到别人的嘲笑,被呼为“诸葛村夫”。所谓“村夫”,就是“农民”的意思。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喜欢用“农民”这个词骂人,原来是从“村夫”演化而来的。    
    既然诸葛亮只是一个“时人莫之许也”的村夫,那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顾茅庐去聘请他呢?换了你是刘备,或者你是某公司的总经理,你会不惜一切代价,跑到穷乡僻壤去聘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民吗?    
    现代企业招聘人才,不仅在乎学历,而且在乎你是否出身于名牌大学;不仅在乎你的专业,而且在乎你是否有知名企业的工作经验;不仅在乎你的职业形象,而且看重你是否有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人才招聘,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才评鉴技术,比之刘备当年,似乎更为科学。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找不到像诸葛亮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呢?    
    中国古代也有大学。战国时期在齐国设立的稷下学宫,大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公元前124年,大汉王朝设立太学,实行博士生导师制度,在校的太学生曾经达到两万多人,相当于现在北京大学的规模。但是,诸葛亮却不是太学生,也没有任何学历。因为战争,那套完善的教育机制已经遭到彻底的毁坏。    
    年轻的诸葛亮也没有任何知名企业的从业经历。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的阳都县,4岁那年因为曹操血洗徐州,在兵荒马乱中沦为一个流浪的孤儿,跟随叔叔辗转来到荆州。叔叔去世之后,年仅16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来到隆中定居,靠种田来养活自己。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除了种田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    
    俗话说:“书生论武事,不过纸上谈兵;武士论文章,多属道听途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却没有任何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书生,日后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宰相级管理人才。当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人还在用学历证书、工作经验和应聘技巧来评价人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钦佩刘备那种穿透证书的识别能力。    
    更让我们钦佩的是刘备对待诸葛亮这种诚意。那一年,刘备48岁,诸葛亮27岁,从年龄上讲,刘备算得上是诸葛亮的父辈。可是,从三顾茅庐开始,到白帝城托孤,刘备始终像对待自己的老师一样尊重诸葛亮。刘备之于诸葛亮的诚意,决不亚于当年周文王之于姜子牙。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尽管已经生命垂危,却特意提到了一个名叫马谡的年轻人。他对诸葛亮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请你千万要小心啊。”6年后,正是这个喜欢夸夸其谈的马谡,因为大意失街亭,使得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战略计划遭到挫败。    
    诸葛亮为什么会追随刘备?    
    就像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一样,诸葛亮为什么会追随刘备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无论后人如何臧否,诸葛亮的智慧已经成了他光照千秋的人格特征。人们在追问,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势力强大的曹操,却偏偏选择了寄人篱下的刘备呢?甚至有人指责说,若不是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曹操就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言下之意,诸葛亮的“拥刘反曹”似乎成了一种历史的罪过。    
    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势力强大的曹操呢?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诸葛亮如果仅仅因为曹操势力强大就去投奔他,那他就不是诸葛亮了。诸葛亮不是一个势利小人,而是一个道德君子。诸葛亮之所以“拥刘反曹”,也是因为他的道德信仰所决定的,难道他做错了吗?    
    刘姓代表的是当时的大汉王朝。有人说,既然大汉王朝的气数已尽,那么曹操甘愿承担“汉贼”的骂名来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就值得歌颂。我却以为,大汉王朝并没有什么不好,它只是需要一个像汉文帝那样的好皇帝而已。桓、灵二帝不是好皇帝,当时的国民们早有公论。汉献帝是不是个好皇帝呢?现在已经很难评价。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皇帝呢?那又是另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并没有考虑怎样为国家选择一个好皇帝,他想自己做皇帝,并因此做出了很多无耻的事情。    
    他甚至不如张角。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是大义凛然地造反。曹操之流,口头上尊重汉朝的皇室,暗地里却采取种种卑劣手段谋权篡位。论其人品,实在不及张角多矣。他的确是一个“汉贼”,像这样卑鄙的人,难道还值得人们歌颂吗?    
    如果没有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曹操的确有可能统一中国。然而,曹操统一中国之后就一定能够造福于国家和人民吗?秦始皇当年统一了中国,却让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暴君统治。如果真的让曹操统一中国,这个阴险狡诈的一代奸雄,比起秦始皇来,又能够好到哪里去呢?    
    永远不要让邪恶势力成为人类社会的统治者,这是管理学的第一原则。因为,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像园丁那样有爱心的领导者,而不是用心险恶的屠夫。即使是一个平庸的园丁,也远比一个杰出的屠夫可贵。    
    如今,曹操已经成了一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历史人物,后人们的赞美也好、谴责也罢,对于他而言,其实已经毫无意义。当代中国的学者们之所以热中于为曹操翻案,除了受“造反有理”的思潮影响之外,大约也与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有关。他们之所以为曹操辩护,其实是为他们自己可耻的道德观做辩护。换而言之,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像曹操那样能够翻云覆雨的权力人物,而不是一个像刘备那样有爱心的人。他们像曹操那样热衷于权谋和暴力,却极端地怀疑刘备的道德追求,认为刘备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与其说他们在怀疑刘备,不如说他们丧失了对正义的敏感。遥想当年,在那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尽管刘备只是一员寄人篱下的客将,兵力单薄,又面临曹操的大军威胁,却依然能够有那么多人才爱戴他,支持他,忠诚地追随着他。关羽是其中的一位。诸葛亮也是其中的一位。可是,今天的人们究竟是怎么啦?难道真的是人心不古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刘备、关羽、诸葛亮那样,为了人间的道德与正义,勇于奉献自己的热情和追求呢?


《像园丁那样管理》 刘备和他的团队长阪坡那个黑暗的早晨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征讨荆州的刘表。刘表被吓得吐血,在八月初病逝,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递交了投降书。曹操立即宣布接管荆州,着手荆州的机构编制和人事任命,并且秘密杀害了刘琮。    
    刘备在新野听说荆州方面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他简直被突如其来的厄运惊呆了。他明白,曹操的大军将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迅速接管荆州全境。7年以来寄人篱下的安逸生活结束了,他只能赶快收拾行李,带着兄弟们重新踏上逃亡的旅程。    
    跟他们一起逃亡的,还有许多新野县的老百姓。当他们经过樊城、襄阳、当阳等郡县的时候,也不断地有人拖男带女加入他们。最后,竟然形成了一支十余万人口的逃难大军。各种搭载家眷和行李的马车、板车多达数千辆,道路严重壅塞,以至于行军速度极为迟缓。    
    老百姓并非曹操的敌人,但他们却依然害怕曹操。曹操在徐州有过屠城的犯罪记录,还活埋过袁绍的8万多名降卒,手段之残忍,绝对不亚于1937年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在荆州有许多像诸葛亮这样的北方移民,因此,曹操虽然未曾到过荆州,可他早已成了一个恶名昭著的恶魔。    
    与曹操相反,刘备是一个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仁人君子。老百姓一路追随着他,他也不忍心离弃老百姓。可是,此时刘备手下只有数千名士兵,自身尚且难保,如何保护得了十余万人口的难民呢?最终的结果是,刘备并没有能力保护他们,反而为他们所累。    
    曹操的轻骑兵以一日三百里的速度追上了他们。当时大约是四更天的光景,他们正在当阳县景山脚下的长阪坡露宿,喊杀声、惨叫声突然惊醒了这个没有天亮的早晨。许多人都成了曹军铁蹄下的亡魂,刘备的老婆糜夫人也不幸遇难,两个女儿也成了曹军的俘虏。刘备在张飞的保护下逃得一条性命,英勇的赵云将军则从重重的包围中救出了许多同事,以及刘备的儿子阿斗。    
    同年10月,曹操率领百万雄师兵临长江。那时,刘备已经与失散的兄弟们会合,逃到了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所管辖的江夏郡。曹操站在江边,他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消灭刘备的残余势力,而是要征服江南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从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场巨无霸对小蚂蚁的战役中,刘备和他的团队又会遭遇到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虔诚地祝愿,刘备的领导力和关羽、张飞、赵云的战斗力,能够与诸葛亮的智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绝处逢生的管理学奇迹。


《像园丁那样管理》 曹操的大败局曹操的大败局

    大战之前的兵力对比    
    却说曹操兵临长江,威震江南。江南那边,乃是孙权所领导的东吴集团。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纷纷劝说孙权投降。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时任刘备幕宾的诸葛亮及时赶到了孙权的办公室。孙权那时大约27岁,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年轻气盛的光景。两个人在后堂谈得非常热烈,双方达成了联合抗曹的意向,并开始了赤壁大战的军事策划。    
    历史学家认为,曹操在赤壁大战中投入的兵力,并没有100万,也不是说书先生所说的80万,或者83万,而是24万人左右,其中包括荆州的8万多名降卒。即使如此,曹操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粮草和兵员的大后方。以如此优越的实力,曹操当然有稳操胜券的自信。一旦他赢得了这场战役,就意味着他将以大汉王朝的名义占领整个中国。换而言之,整个国家都将成为他的战利品。    
    东吴大都督周瑜却不以为然。在他眼里,东吴完全可以用分庭抗礼的姿态,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事实上,东吴的兵力只有3万人,加上内部有很多投降派,兵力上显然不容乐观。究竟是战是降,最初孙权也颇为犹豫,是周瑜的一番谈话让他坚定了信念。周瑜说得慷慨激昂,孙权听得热血沸腾。终于,孙权毅然站了起来,大声叫道:“曹操这个老贼,他想要篡夺大汉王朝的野心由来已久,无非是害怕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和我这几个雄霸一方的实力派不答应罢了。如今,那几位英雄都已经不在了,只有我还活着。我与老贼,势不两立。”    
    曹操和周瑜都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竟然使得中国突然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可能。那时,刘备像一只小蚂蚁似的,刚刚从曹操的手指缝里逃出生天,与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合兵一处,连1万人都不到。尽管曹操在8年前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这样的名言,但事实上他对刘备并不是那么在意。孙权似乎也没有把刘备看得有多么重要,当他说“我与老贼,势不两立”的时候,也许压根儿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刘备这只小蚂蚁会迅速长大,成为一条叱咤风云的神龙。    
    现在,孙权和刘备加在一起,不过曹操的一个零头。敌我双方的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孙权和刘备联合抗击曹操的行动,显得那样滑稽可笑。可是,他们却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决心,以绝地反击的方式,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战争案例。


《像园丁那样管理》 曹操的大败局诸葛亮的“隆中对”

    事实上,早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为他做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历史上把它称为“隆中对”。隆中,就是诸葛亮种田所在的那个山村。    
    在那个山村的茅草屋里,他们一起回顾了自董卓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动乱岁月。然后,刘备向年轻的诸葛亮诚恳地表达了自己“欲伸大义于天下”的人生使命。在那样兵荒马乱的战争环境中,刘备自己尚且朝不保夕,却依然像一支在风雨中飘摇的烛光,燃烧着对这个苦难民族的爱。    
    有些人说,刘备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所以,他的诚恳、他的眼泪都是值得怀疑的。真是奇怪,难道这些人像诸葛亮一样亲眼见过刘备吗?在事隔1 800年之后,他们凭什么怀疑刘备的真诚呢?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句名言:“你可以短时间地欺骗所有人,也可以长时间地欺骗一个人,但绝不可能长时间地欺骗所有人。”如果刘备是一个伪君子,那么,他究竟是怎样长时间地欺骗那么多人的呢?关羽被他欺骗了一辈子?诸葛亮被他欺骗了一辈子?同时代的人都被他欺骗了一辈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性命,也要成就一个爱的谎言吗?    
    诸葛亮没有理由怀疑刘备的真诚,他被刘备深深地感动了。然后,他以同样的真诚,向刘备表达了他对时局的看法。他说,自董卓以来,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都在纷纷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军事竞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状态中,有两个人值得注意,一个是曹操,另一个是孙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