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西晋演义-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司马杜洪反,即自称晋征北将军,以据长安,时西夷夏众皆应之。当苻健欲取之,未暇,乃先治宫室于枋头,课民种麦,示无西意。既而自称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雍州刺史。与诸将议谋,悉众而西,以鱼遵为前锋,引兵五千为浮梁以济孟津;又遣弟辅国将军苻雄率众五千,自潼关入;遣兄子苻菁领众七千,自轵关入。临别健谓菁曰:“若汝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复相见。既济,汝可焚桥,吾自率大众,随苻雄而进。”言讫,菁引众相辞而去,健亦起兵而行。
却说鱼遵既为前锋,率众伐木,起造各处浮桥。苻雄以五千众打破潼关。时杜洪闻苻健率兵自潼关来,急遣张先领五千军来潼关迎战。两军会战于潼关之北,张先失地利,大败,走还长安。杜洪大惧,分兵固守长安,不敢复出。
第二一四回 常诗辛谧不食卒
却说赵故将张贺度等闻冉闵杀太宰李农,乃会兵于昌城,将攻邺。魏王闵已知,乃自将兵三十万出击之。二军相遇,战于苍亭。度兵稀少,未及三合,大败而去。闵尽俘其众而归。
有戍卒三十余万,旌旗征鼓,蔽鸣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闵既归国,闻陇西晋故散骑常侍辛谧有高名,遣使备礼征谧为太常侍,使人诣谧,固辞弗去。因回书于使人遗之云:夫物极则反,致治则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兹大捷,归身晋朝,必有由、夷之廉,以享乔、松之寿。
使人以其书与闵,闵观之,竟不从其议而寝之。谧闻闵不从其请,恐其再逼,因不食而卒。
九月初,渤海人贾坚,少尚气节,仕赵为殿中督;及赵亡,坚还乡里,拥部曲数千家,以保据乡邦。时燕慕容评由冀州至渤海,使人招坚降,坚不从,率兵抵抗。评大怒,亦引军与战,两下交战,不十合,坚大败,被评获之。贾坚被擒,只得投降。
评大喜,以坚为乐平太守。
十一月,苻健见杜洪不出,乃驱率军马,杀入长安。杜洪自知不能敌,乃率众夜开城门,引家属走出,而苻健遂得长安居之。健以民心思晋,乃遣参军杜由伯,奉表入建康,朝帝献捷。又遣使奉书修好于桓温,于是秦、雍夷夏皆附之。
十二月,晋穆帝临轩,遣侍中黄门复征蔡谟为司徒,谟陈疾笃不至,辞愈切。三年不就职,诏书屡下其第,终不受。至是,帝方八岁,自旦至申,待之甚倦。问左右曰:“所召人,何至今不至临轩?何时当来?”太后见其固辞不受,乃诏罢朝。
会稽王昱令曹曰:“蔡公违圣上命,无人臣之礼,若人主卑屈于上,大义不行于下,不知所以为政矣!”于是公卿乃奏穆帝,请将谟送廷尉。帝未下诏,谟已知,乃率子弟素服诣阙稽颡,自到廷尉待罪。殷浩与众朝臣议,欲加谟大辟,会荀羡入朝,闻其议,即诏浩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矣!”浩乃止,诏请免谟为庶人。
丁亥七年正月,鲜卑段龛以青州来降晋。帝与群臣议,以龛为镇北将军,又加封齐公。初,段兰死于令支山,龛领其众,因石氏之乱,乃率众南徙广固,至是来降。
却说苻健集诸将佐议以征进之策。左长史贾玄硕等谓健曰:“天下倒悬,豪杰各有霸王之志,今将军功盖四海,地有三秦,宜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遣人入建康上表,表将军为都督关中诸军、为大单于、秦王如何?”健笑曰:“吾岂堪为秦王者?且晋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于是诸将佐各散。健心悔,密使梁安讽玄硕等上尊号,玄硕不知其意,乃从之。次日,引将佐上尊号为秦天王、大单于,健遂即王位,心中不悦,宴会,群臣上贺,国号大秦。
第二一五回 魏王冉闵围赵王
二月,魏王冉闵亲率大军二万,围赵王石祗于襄国。赵王祗大惊,调兵固守城池。闵驱士卒,攻百余日不下,祗危急,乃去帝号称王,遣太尉张举乞师于燕,许送传国玺于隽。张举去讫,又遣将军张春求救于姚弋仲。春奉命,见弋仲,称赵王求之事,弋仲从之,遣子姚襄领兵一万五千,去救襄国。临行,弋仲戒曰:“冉闵寡仁背义,屠灭石氏,我受人厚遇,当为复仇,病不能自行,故命汝去。汝才十倍于闵,若不能成擒,必不复见我也。”襄拜领其言,即领兵前去。
却说张举至蓟城,次日入见燕王隽,称石祗说乞师退魏兵,及许送传国玉玺之事。隽大喜,即使悦绾将兵一万,去救襄国。
魏王闻知大惊,亦使中郎将常炜至燕见隽,议抽兵勿救于赵,亦许送玺。隽乃使封裕诘玺所在,裕问炜曰:“前日赵使张举来说,玉玺在襄国;今子至,又道玉玺在汝邺,子言诈乎!”炜曰:“玺实在邺,公能奏过燕王,抽兵回国,吾欲即将送至。”燕王隽曰:“张举言在襄国,何也?”炜曰:“彼求救妄诞之辞也,大王岂可信之也!”隽乃又使裕私诱炜,炜辞不变,左右文武请杀之。隽曰:“彼不惮杀身以救其主,忠臣也。”使人引出,就馆安下。又使其乡人往劳之,且曰:“君何以不实言玺之所在?燕王怒,欲处君于辽、羯之地,奈何!”
炜曰:“吾结发以来,尚不欺布衣,况大王乎?曲意苟合,性所不能,直情尽言,虽役东海,不敢避也!”遂向壁不复言。
隽闻其言,乃囚之于龙城,后既知张举之妄,乃杀举而释常炜之囚。三月,姚襄及赵汝阴王石琨,各引兵来救襄国,二处之兵,长驱而进。
魏王冉闵闻知有救兵至,大惊,即忙遣将军胡睦引兵一万至长芦拒姚襄,孙威引兵一万出黄丘拒石琨。胡睦至长芦,被姚襄用火攻杀败而回;孙威至黄丘,被石琨用伏兵计杀败而还。
魏王闵见二将败还,大怒喝退,欲自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今襄国未下,外救兵云集,若我出战,必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固垒以挫其锋,徐观其衅而击之可也。”言未毕,忽道士法饶进曰:“太白入昴,当杀胡王。大王若出,百战百克,不可失也!”闵信其说,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阻吾者斩!”言讫,乃悉众出战。
时襄、琨合兵来攻,次日,两下交兵大战,未见胜负。忽燕悦绾适以燕兵至,闻二处交兵,乃驱士卒于魏阵后,隔数里,疏布骑卒,曳柴扬尘,以恐魏兵。魏兵望之,疑有伏兵,惧欲退兵。襄、琨挥军追战,悦绾以军拦击,赵王石祗见救兵到,亦引兵出城后冲之。因是魏兵大败,闵与十余骑出垓心,走还邺城,魏之将士,死者十余万人。
赵王得三处救兵至,得解其危,即备牛酒劳军及重赏二将而去。留汝阴王石琨同保襄国。却说姚襄还,人见其父弋仲,弋仲问获得冉闵否?襄告闵走回邺城。弋仲怒,责其不擒冉闵,喝左右将襄杖一百,襄被责,忍痛而退。
却说闵之为赵相也,所徙者以雍、荆之民,及氐羌蛮数百万口,以赵法禁不行,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其能达者十有二三。中原大乱,因以饥疫,人人相食,无复耕者。
赵王祗闻之,遣其将刘显率兵四万人攻邺。兵未至邺,魏王闵已使人探知,乃集诸将,率众出屯城外。预先伏步卒五千人于谷中,以待显至。刘显自恃志意,不以闵为惧,驱士卒直抵城外,只隔十里之程。闵见其兵,谓众曰:“今刘显远来,必待食。以我逸之众,而攻彼劳之兵,可获刘显,料必无难。”诸将踊跃称善,遂扬声播鼓,跃武驱兵出战。显果无备,被闵一击,大败而退五里。伏兵大起,被闵击,斩首三万余级。显走还,又被谷中埋伏之兵出杀回拒,恐不能走,心中大惧。乃密遣心腹人去清降闵,不允。显使人去求杀赵王祗,以自救。闵始从之,乃引兵还邺。遣人抽回伏兵与归。显方得脱,引残兵回赵去讫。
却说秦王健分遣使者,问民疾苦。搜罗隽异,宽轻重之税,施离宫之禁,罢无用之器,去侈靡之服,凡赵之重刑,不便民之政皆除之。
四月,杜洪遣使召梁州刺史司马勋起兵击秦,使人直抵梁州告勋,勋大悦,即率步骑兵三万赴之。秦王健已知,乃遣梁安领军五万,御之于五丈原。两军交战,勋不能胜。相持十数日,勋屡败,乃退归南郑。秦王健恨长史贾玄硕始者不上尊号,衔之。至此,计使人告玄硕与勋通谋,收而杀之。
却说刘显自攻邺败还归赵,与部伍谋以兵夜攻入内,弑其赵王石祗,而自立为赵王,以统其众。是以魏徐、兖、荆、洛诸州,复归于晋室。
第二一六回 桓温移军驻武昌
却说慕容恪既取得中山,迁其将帅土豪数千家诣荆城,余皆安堵。军令严明,秋毫不犯。
却说姚弋仲遣子襄败冉闵之后,使使来江东降晋。穆帝命群臣议,遣人诏以弋仲为车骑大将军、六夷大都督,以其子襄为平北将军,督并州。
时桓温先闻石氏内乱,上疏请出师经略中原,久不委其行。
温乃使人入朝探知,闻朝廷仗殷浩以抗己,温甚忿之,因谓诸将曰:“浩之抗我,吾不惮之。少时吾与浩共骑劣马,我弃去,浩辄取之,故当出我下也。”又谓郗超曰:“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因此相待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之用。”
乃自收入府,使人工书,求出北伐。穆帝降诏不许。
至十二月,温见诏书不从,乃拜表即行,率众五万人,顺流而下。军至武昌,入城屯扎。晋帝设朝,近臣奏曰:“征西大将军桓温屡上表求出北伐,见陛下不听,今引大军十万,顺流而下,屯于武昌,不知何意为也?”穆帝大惧,急问王昱求计。当王昱曰:“可调兵守卫建康、石头二处,任其所往可也。”殷浩亦知,奏之帝曰:“桓温此举,乃是疾臣位重于彼,岂可以臣一人误国家,而苦天下元元也?愿去位避职,以保社稷!”帝未许。群臣议曰:“桓温久怀不臣,不若令侍中黄门以驺虞幡驻温之军,则温毋敢为也。”纷纷朝臣,议不能决。
当吏部尚书王彪之,乃琅玡人,见朝廷所决犹豫,乃言于会稽王昱曰:“诸臣所议,皆非奇策,若浩去职,人情离骇,必有任其责者,非殿下其谁乎?”又谓浩曰:“彼若抗表问罪,卿为之首,欲作匹夫,岂有全地耶?依吾肤见,自当静以待之。令相王手书为陈成败,彼必旋师;若不从,则遣中诏;又不从,乃当以正义相裁,奈何无故偬偬,先自猖撅乎?”浩鼓掌悦曰:“决大事正自难,顷日来使人闷,今闻卿此谋,意始得了!”
会稽王昱即命抚军司马崧草书,使人送去武昌于桓温拆读。其书曰: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噂沓,想足下亦少闻之。苟或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则望实泣丧,社稷之事去矣。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国家,其志一也。
当先思守国家而后可以图其外,区区诚衷,岂可顾嫌而不尽哉!
桓温读其书,中心有惧色。即上书惶恐致谢,乃回军还镇去讫。上疏曰:臣窃观赵之自乱,欲来厥衅而伐之,由然下驻武昌,以诏待行,非有异危,乃安社稷耳。讵有外室,陛下既不委臣即戎,臣亦何敢攸往?领众还镇,以待罪耳!
穆帝得疏,复遣人以谕温,以安其心。
壬子八年,秦王苻健集群臣议,乃自称皇帝,即帝位,改元元始年,以苻苌为太子。时健既即大位,以单于及氐羌蛮非天子所宜领,以授太子苌领之。
却说杜洪与司马勋既败,以兵屯宜秋城。洪自以右族轻勋,勋谋与众,遂杀洪自立。
却说魏王冉闵闻刘显弑其王祗于襄国,乃率兵五万来攻破襄城,获刘显斩之,迁其民于邺。
赵汝阴王石琨见闵杀显,恐不能敌,乃引残众来投降晋。
晋穆帝怒其祖父凶毒天下,故诏斩之,因此石氏遂绝。
于是殷浩使督统谢尚、苟羡以兵进屯寿春,上疏请出师许、洛,穆帝从之。当尚书左丞孔严见浩与桓温不和,而欲自将北伐,因言浩曰:“观温妒忌之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将何以镇之?愚谓宜明授任以北征,得专征伐,萧何守管钥,深思廉、蔺屈身之义,平、勃交欢之情,必穆然无间,然后可以保大定功。趋附之徒,皆人面兽心,恐不知所感。”浩不从。
时王羲之闻殷浩出师北伐,使人以书止之。殷浩亦不听。
史说王羲之,字逸少,乃司徒王导从子也。极喜草隶,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鸿。未出任时,与谢安同学。常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其文多不录。羲之性最好鹅,会稽有老妪养鹅,善鸣,羲之求市不得,乃携亲友往观。妪闻羲之至,遂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又山阴有道士,养一好鹅,羲之往观之,其鹅果好,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曰:“先生肯为写《道德经》,当举鹅相赠,市则不肯耳!”羲之欣然代写,写《道德经》毕,遂笼鹅而归。又在蕺山见一老妪,持六角竹扇出卖,羲之讨其扇,著书各五字,妪有愠色,羲之因谓妪曰:“你但言王右军书,以易百钱,必有人留。”妪持扇去,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妪又持扇来求书,羲之笑而却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衡;比张颠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羲之书,初不胜庾翼,及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因见深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字十纸,过江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赖还旧观耳。”因此朝廷知名,以为右将军。时浩不听羲之所陈,引兵便行。
却说谢尚、苟羡二人,进屯寿春。时魏豫州牧张遇,初以本州来降,至是尚等不能抚慰,反加轻慢。遇怒,据许昌,叛降于秦。由是浩军不能进,浩命羡以军镇下邳。
三月,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及病将危,谓诸子曰:“石氏待吾甚厚,本欲为之尽力,今已灭矣。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