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凋落的红颜 上-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423年,明元帝病逝,15岁的拓跋焘登基称帝。始光二年(公元425)三月丙辰,拓跋焘克服朝廷内外的阻力,封自己的养母窦氏为“保太后”,掌管后宫。延和元年(公元432)春正月丙午日,拓跋焘干脆正式册封窦保太后为“皇太后”,窦太后的弟弟则晋封为辽东王。
  成为北魏帝国第一贵妇的窦氏,虽然手握训管整个北魏皇家从后妃到宗室的权力,仍然一如既往的善良慈爱。她对权势看得很平淡,处世清心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在保持皇室秩序的同时,她还有扬人之善、隐人之过的美德。这使得她赢得了从皇室到朝廷全面的如潮好评、诚心拥戴。
  太延五年,拓跋焘率大军征讨北凉主沮渠牧犍,虽然于当年九月大获全胜开疆拓土,却不料在他鞭长莫及的北魏都城,也在同时却被蠕蠕(柔然)乘虚进攻。当时拱护大同城的军队数量不多,而城内却是整个皇家内眷所在。拓跋焘出征之时,原本做了一些防备柔然的准备,然而他留下来的守将、乐陵公主驸马宜都王穆寿却是活宝一名,他本没有什么本事,只是老子能干,使得他家成了祖传的世代驸马之家,此时他的作为可称是地道的“绣花枕头”:一心一意地相信巫卜之言,认为柔然不可能入攻,压根没有把拓跋焘的叮嘱当一回事。然而柔然军队并不肯和穆寿手下的巫师合作,偏偏要大打出手。
  当柔然军队逼近之时,穆寿不知所措,团团乱转之后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西城门,然后大家赶紧逃跑。他倒还没忘了自己看护皇室的责任,请皇太后窦氏带着留守的皇太子拓跋晃先行逃避。
  窦太后鄙视穆寿的行径,她拒不出城,并亲自带着皇太子出宫视察军队、组织京城内外百姓,并派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率众抗击柔然军队。在窦皇太后和皇太子的镇定自若下,城中民众情绪渐稳,将士也英勇奋战,很快就击退了柔然军,守住了北魏帝国的根本、等到了十月凯旋的北魏大军。
  第二年,也就是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的七月,频频出巡的拓跋焘再次出行,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阴山,窦太后的车驾也在这浩大的队伍中。这似乎是一次和从前没什么区别的出门散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丙申这一天,旅途劳顿的窦太后病逝于行宫,享年六十三岁。
  窦太后生前极爱崞山(山西崞山)的风景,曾经在登上山顶对左右侍从说:“我虽然因为抚养皇帝而得到今天的地位,但是自问一生敬神爱人,没有做过亏心事。假如人死后当真能有魂魄的话,我也必然不会做恶贱之鬼。只是我虽然得封太后,却和先帝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死后是不能够附葬先帝陵寝的。日后将我安葬于此山上,就是我最好的归宿了。”太平真君二年三月辛卯,拓跋焘为窦太后上谥号“惠太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遵从养母的心愿,将她落葬崞山,并建庙立碑,年年祭祀。
  就在窦太后辞世前一个月,当时的皇太子妃郁久闾氏生下了儿子拓跋浚。拓跋浚年幼之时父母早丧,太武帝为孙子选宫人常氏为乳母。拓跋浚即位后遂依窦太后之例,复尊养母为“保太后”、“皇太后”。常太后逝于窦太后之后二十年,谥“昭太后”,葬仪亦一如窦太后,建陵于广宁磨笄山(河北蔚县鸡鸣山)。
  不过,常太后留于史书的记载和所得的赞誉,可就完全不能与窦太后同日而语了。
    
一父同胞的三国三后——北周明帝独孤后(长女)、唐高祖李渊母元贞太后(四女)、隋文帝独孤后(七女)
   说起来,她们的人生都称不上平静幸福,但是这独孤氏姐妹实在是中国后妃史上的一个异数。
三后之父
  在中国历史上,连续出三五个皇后的家族数量众多,就算是同一个爹生或同一个娘肚子里出来几个皇后的也不算少——同在北朝,北齐娄太后就生下过四帝二王二皇后。而几百年后的辽国, “萧”这个姓氏,更成了后妃的主要生产基地,有辽一朝,“萧太后”“萧皇后”“萧皇妃”以堆计,虽然她们并非同父同母甚至也不是同一个家族,但也足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北朝鲜卑族帅哥独孤信(独孤如愿),才是所有“皇帝岳父”中最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其它的国丈爷,是拍马也赶不上独孤将军的。用比较俗一点的话来说:真不知道独孤家的祖坟是怎么埋的,你看看独孤信都选的是些怎样的女婿——北周明帝宇文毓、西魏唐国公李昺、结束南北朝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独孤信的择婿眼光,使得独孤氏成了中国历史上最NB的外戚家族——KAO,别的不说,四姑娘的儿子李渊一个就足够傲视天下了。
  独孤家的三位皇后在史书上都以个性刚烈著称,要知道她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脾气,就得先了解她们的父亲独孤信。独孤信生于公元502年,本名独孤如愿,父亲原是北魏四十六个部落酋长之一。这位独孤酋长虽然地位不高,但是为人英雄仗义,极得世人敬重。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也就不奇怪后来独孤如愿也以信义著称,以至于后来他的铁哥们北周皇帝宇文泰把他名字都改成“信”了。
  独孤如愿不但少年英雄精于骑射,而且生得俊美非凡,他原是富家子弟,更擅于修饰,因此自少年时便被称为“独孤郎”,后来做官更被上下级同事公认为“璧”人。
  秦州刺史任上发生的一件事最能体现独孤如愿的绝世风采。话说他一次外出打猎,兴致一高就忘了时间,结果等到回城已是日落时分,就要关城门了,独孤如愿放马快驰之下,头上的帽子被震斜了也不知道。谁知晚霞映照着这样的骏马少年,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驰,瓦靠,这还是人吗?根本就是神仙降世啊!大家心向往之,都想要学学。买马习射是一时来不及了,于是——第二天一早开始,秦州城里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把帽子歪着戴,只盼能跟上独孤公子的一毫半分。独孤将军如此玉树临风,老婆也肯定错不了。遗传基因好,所以几位独孤小姐肯定都是美女,并且使得隋唐两朝的皇帝也都长得一表人材。
  英俊少年独孤郎生在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月,刚开始的时候,他做为鲜卑贵族的儿子在北魏军事重镇从军,却没料到遇上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自从孝文帝迁都之后,六个军事重镇便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犯人们本来就对政府满怀怨气,而且能犯下流放之罪的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再加上大兵们态度恶劣,几下里一凑,就在正光四年(523)起义了。这一通好打,打乱了北魏的政局,也打出了一大箩筐的乱世英雄。不管愿不愿意,总之独孤如愿也被卷进了这个大漩涡里。混战中他智勇双全,很快崭露头角,因此被大军阀尔朱荣收为别将。
  乱世要别的没有,要打仗可有得是。独孤如愿因此频频出征,并且屡立奇功,三十岁不到就升至武卫将军、大都督、大司马。独孤如愿应该算是一员儒将。他当地方官的时候不仅将属地治理得民生富足,而且还大力发展教育,再加上他本就有带兵的谋略,因此在纷乱的年代,他的属地仿若世外桃源,迁移投奔而来的流民多达数万家。
  尔朱荣死后,北魏的权臣换上了高欢。魏孝武帝元修受不了高欢的气,西奔长安投奔另一位大将宇文泰。孝武帝是堂堂的王朝君主,宇文泰又是独孤如愿自幼的铁杆兄弟,独孤如愿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单骑追随而去,事起仓促,爹娘妻儿都顾不得了,而且这一走就义无反顾,没有象另一些人那样中途折返。孝武帝因此赞叹说:“独孤将军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来追随我,真是忠良啊!”——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顾了“忠义”就顾不了“孝”,独孤如愿的家人就此身陷囹圄。——独孤郎义无反顾的选择在第二年又遇到了挑战:宇文泰觉得一心想当“真皇帝”的孝武帝太碍事,把他给杀了,另立元宝炬为傀儡皇帝。不知道这时的独孤郎是否对当初的选择有过一点悔意?可是乱世风云,谁又知道对错究竟在哪里!他也只能跟着老兄弟走到底了。
  宇文泰的历史角色,有点象曹操(本人认为曹公是英雄)。皇帝已是名存实亡,要靠他这位大军阀才能维持脸面,但他自己活着的时候却不愿废帝自立(魏元修被杀,宇文泰是找了很多理由的),他一定要维持自己是忠臣的身份,绝不想活着挨骂。篡位为帝的事情由后人完成,自己享一份身后皇帝威名即可。
  当然,宇文泰没有贸然废魏帝,另一个原因是他活着的时候,西魏政权并不是他一家大。当然宇文泰是龙头老大,但是下面还有七位:元欣、李虎、独孤信、李弼、于谨、赵贵、侯莫陈崇。虽然这七位的柱国大将军之衔是由宇文泰提拔,而且位虽高却不掌实权,但是名义上他们仍然奉魏帝为主。假如宇文泰废帝步伐走得太快、引起其它七人的反对的话,那么本已处在东魏军阀高洋压力下的宇文泰就压根讨不了好去。于是终宇文泰一生,都只是在变着法儿架空七柱国,而不是摆出对峙的阵势。
  
意外而来的皇后——独孤明敬
  独孤信抛下家人来到西魏之后,宇文泰自然要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于是他娶妻又纳妾,生下了六子七女,儿女成人后婚嫁之事也就提上日程。
  独孤信身为柱国,愿意与他结为亲家的人满坑满谷。独孤将军遂心所愿,为女儿们都精心挑选了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丈夫。第一次做岳父,独孤信与铁杆兄弟宇文泰做了儿女亲家,将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宇文毓小名统万突,虽是长子却为庶出,他于公元548年受封为宁都郡公,时年十四岁。大概就在他封郡公后不久,大独孤氏就嫁给了他。独孤信选婿的眼光是很准的:宇文毓虽是庶出,但是人品出众,不但文采斐丽而且性情温柔敦厚。因此,独孤氏出嫁后,和宇文毓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活安逸。
  而这一切在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的时候宣告结束。宇文泰是在头一年去世的,临终时他将家国都托付给了侄儿宇文护。谁也不知道叔侄俩之间到底都有些怎么样的密议,总之,宇文泰死了刚俩月,宇文护就让恭帝帝位“禅让”出来了。而且“效法尧舜”也学得很到家:新任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就是西魏皇家的女婿,娶的是文帝元宝炬的五女儿晋安公主。宇文觉这年只有十六岁,称帝也好、治国也好,权力都掌握在堂兄宇文护的手里。这位小皇帝对专权的宇文护十分忌惮,而叔伯辈的几位柱国也深有同感。于是事件就发生了。八柱国之一的赵贵不但对宇文护专权不满,多少还有几分为旧主魏帝抱不平,他联络独孤信,想要除掉废魏帝又专权的宇文护。谁知事机不密,被开府宇文盛告发。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北周开国后仅两个月,赵贵就被处死,独孤信在国中声望极高,宇文护不敢公然判罪也不敢株连他的家族,但是也仍然在一个月后逼他自杀了。独孤信死时五十五岁。两位柱国先后被害,孝闵帝更觉得大事不妙。他毕竟年青心急,不久又策划第二次诛杀宇文护。结果还是失败。虽然此后孝闵帝试图与宇文护搞好关系,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宇文护已经容不得他了。——当年九月,孝闵帝被堂兄废为略阳公,一个多月后被杀。
  孝闵帝死后,宇文护也没有自立为帝。与其说他没有那个想头,还不如说他没有那个胆子。他只想扶立傀儡当手握实权的太上皇,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他选中了堂弟宇文毓为帝。宇文毓成为北周第二任皇帝,谁能当皇后?宇文护心中有鬼,自然不敢也不愿让独孤信的女儿做皇后。然而在这件事上,宇文毓却异常的坚持。这不但是他为岳父抱不平,也是因为他和独孤氏少年夫妻一往情深,更重要的是,假如他表现出一丝的退让,那么宇文护就更容易将没有明确身份的独孤氏置于死地。即使出于保护妻子性命的意愿,他也一定要让独孤氏当上皇后。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最后独孤氏终于在丈夫称“天王”的第二年(公元558)正式成为王后。
  然而独孤氏并不因为自己成为王后,就忘却了宇文护的杀父之仇;再加上丈夫又处在宇文护的阴影之下随时有性命之忧,她就更是满怀愤懑。不久,独孤氏就郁恨成疾,去世之时,她仅仅当了两个月王后,谥明敬。独孤氏死后,宇文毓无心后宫,也没有再提立后之事,一年后他改“天王”为“皇帝”,也仍然追称死去的独孤氏为“皇后”。宇文护对堂弟顾念亡妻的表现看在眼里,再加上一向文质彬彬的宇文毓渐渐表现出对军务的关注,这就更引起了他的忌惮。
  独孤氏去世不到两年,宇文护便向她的丈夫下了杀手。武成二年四月辛丑(公元560年),26岁的宇文毓被毒死,与独孤氏合葬。
  继任的皇帝是宇文毓的弟弟宇文邕,他吸取了两位哥哥的教训,整整韬光养晦十三年,终于把宇文护杀掉。随着宇文护势力被铲除,独孤家族再次振兴。
  
追封的太后——独孤元贞
  如果说独孤明敬个性刚烈,那么嫁给陇西郡公李虎之子唐国公李昺的独孤元贞就完全是个火爆脾气,轻易招惹不得。独孤元贞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元贞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的儿子李渊给她的封号:“元贞太后”。独孤元贞天生体弱,风吹一吹都要生病,喝药当喝水,时不时地还闹闹病危(不过常言道,药罐子偏长命,所以她最后竟比身体倍棒的老公还活得长)。总之,她是个病秧子,照道理模样也应该是娇柔有加的。可这么个病美人却偏偏性格怪异,脾气爆烈,病得快死了还有力气臭骂身边人,十足是“将门虎女”。独孤元贞当然不是职业女性,因此她的臭脾气也就只有冲着几个儿媳妇发作。几个媳妇吃够了她的苦头,再听说婆母身体不好,叫她们去侍候兼当出气包,就吓得自己也躺倒请病假了。最后只有李渊的媳妇窦氏敢承担这项任务。窦氏身份高贵,父亲窦毅的官儿跟独孤信一样是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