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贬黜流放,在一年间,新法全部被废止。这件事史称“元祐更化”。王安石也在元祐元年(1086年)抱恨而死。变法运动归于失败。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又起用变法派重要成员章惇(dūn敦)、曾布等,重新推行神宗时的新法,元祐更化时被委以重任的保守派纷纷遭到贬谪。这件事史称“哲宗绍述”。但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趋激烈,新法亦多为派系斗争者所利用,基本上起不到进步作用。北宋的统治也从此江河日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谓变法,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改良,因之就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变法后,原来社会上最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因之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五、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宋时期,虽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很多,但由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是统一的,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过一些有利于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广大劳动人民对地主或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因之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较高,社会经济亦有相当的发展。
1。农 业
户口和耕地的增加 宋太宗时,全国共有六百八十六万余户(无人口数)。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有七百四十一万余户,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余口。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增为一千二百九十一万余户,二千九百零九万余口。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又增为二千零八十八万余户,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余口。人口的迅速增加,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北宋农民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在山地、江畔、海边开垦出大片良田。圩田在南方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著名的芜湖县(今属安徽)万春圩即有田十二万七千亩。此外,农民们还造出许多新型的田地,如山田、淤田、沙田、架田等。太宗时,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余顷。真宗时,增至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以后也不断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 北宋农民推广使用了一些新农具,如新型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以人力代牛耕的踏犁、省力过半的垦田■刀等,从而使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如一般农田常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可亩收二至三石。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 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
2。手工业
矿冶业 北宋中叶,金属矿区已达二百七十余处,较唐代增加一百余处。冶炼时,普遍使用石炭(煤)作燃料,鼓风设备也由体积大、风力足的木风箱代替了鼓风皮囊,加快了冶炼过程,并可大量生产优质铁。煤则在内地得到普遍开采,产量相当大,不仅用于冶炼、制瓷业,而且在许多地方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采煤技术已接近近代采煤法。纺织业 北宋的纺织业主要有丝、麻、毛等部门,其中丝织业仍占主要地位,并以两浙和四川地区最发达。从河北东路到江南东路的整个沿海地区,丝织业也有相当规模。丝织品种类繁多,如绫有二十几种,锦有四、五十种。南北各地均有不少珍品,如蜀锦历久不衰,畅销全国;定州缂(kè课)丝,用各色丝线织出艳丽逼真的花草鸟兽,宛如雕刻而成,堪称一绝;单州(今河南单县)的薄缣(jiān肩),每匹才重四两,望之若雾,等等。在丝织业发达的某些地区已出现了一批独立经营的机户,以家庭手工业作坊的形式,为出卖商品而生产,反映了丝织业生产发展的新的情况。造船业 北宋官府设有很多造船场所,分布在今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其中虔州(今江西赣州)、吉州(今吉安)、温州(今属浙江)、明州(今宁波)是著名的造船基地。太宗时,全国每年造船已达三千三百余艘,远远超过唐代。北宋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在对外贸易中,中外商人乘坐使用的大多是中国制造的船只。
3。商业
城市经济 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多个,北宋则增加到四十多个。其中开封、洛阳、杭州、扬州、大名、应天(今河南商丘)、苏州、荆州、广州、成都、福州、潭州(长沙)、泉州等都是著名的繁华都市。开封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最为典型。全市人口不下百万,城中店铺林立,计有六千四百余家,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市场上的商品从日常用品到奇珍异宝,无所不有。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居民区)、“市”(商业区)分区,交易只能在市里进行,而且只能在白天进行,入夜即止。北宋时,开始打破了“坊”、“市”和昼夜的界限。开封市内,商店可以随处开设,而且有了夜市和晓市。当时开封市内还出现了“瓦子”(或叫“瓦舍”、“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和说书、唱戏的,热闹非常。农村集市 唐代开始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集市——草市和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各大、中、小城市周围,北方叫“集”,南方叫“墟”。农村中也出现定期举行的小市。交子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流通额迅速增加。为了解决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便的问题,真宗时,在政府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了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叫作“交子”。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立本钱,定期限额发行,仍在四川使用。徽宗时,改交子名称为“钱引”,扩大流通领域,而且不备本钱,任意印发,引起通货膨胀,成为社会问题。海外贸易 唐代仅在广州一地设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北宋除广州外,又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秀州(今浙江嘉兴)五地设市舶司,使外贸规模成倍扩大。北宋中期,每年的市舶收入达六十三万贯,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北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金属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象牙、珠宝等。
六、边疆民族。北宋时期,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契丹、党项族外,同中原王朝关系较密切的还有回鹘、吐蕃、壮和白(大理)、女真等族。
1。回鹘
回鹘(hú胡)即唐之回纥。唐末,回鹘政权衰落,为黠戛斯(即吉尔吉斯)人摧毁。少部分回鹘人移居唐的边境,绝大部分分三支向西南迁徙:一支南移河西地区,称河西回鹘:一支西去西域,以西州(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另一支远徙葱岭以西,称葱岭西回鹘。①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分布在甘(今甘肃张掖)、沙(今敦煌西)、凉(今武威)、秦(今天水)等州和贺兰山、额济纳河一带,以甘州为中心,亦称“甘州回鹘”。唐后期,河西、陇右为吐蕃人控制,河西回鹘曾役属于吐蕃。张议潮占据瓜沙十一州后,河西回鹘又一度归附张氏。五代时期,吐蕃衰弱,河西回鹘曾控制过兰州(今属甘肃)和河州(今临夏东北)地区,后又打败瓜、沙张氏政权,并使之成为它的附庸。后来西夏兴起,攻占了甘、凉、瓜、沙等州,河西回鹘又附属于西夏。西夏为蒙古灭后,河西回鹘又归属蒙古。河西回鹘以畜牧业为主,同汉族和中原王朝基本上保持了友好关系。西州回鹘 西州回鹘在立足之后,很快向西扩展。北宋初年,其辖境已经西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邻沙州,北越天山,南至大漠。它在这一地区建立了高昌封建政权,都于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西辽建立后,高昌政权成了西辽的附庸,西州回鹘改称畏兀儿。蒙古兴起后,又归附于蒙古。西州回鹘仍以畜牧业为主,但农业也较发达。与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关系。葱岭西回鹘 葱岭西回鹘主要分布在今楚河(在今中亚地区)一带和我国新疆西部。北宋初,其势力逐渐强盛,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首都在八剌沙衮城(今中亚托克马克东南)。十二世纪末,为西辽所灭。喀喇汗国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狩猎。其文化较发达,重要城市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是中亚著名的文化中心。
2。吐蕃
唐末,吐蕃内部纷争,政权瓦解,分裂为众多部族,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各有首领,不相统属,散布在今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地。其中一些部族相继归附于中原王朝,称作“熟户”,其余的称作“生户”。北宋建立后,同吐蕃各部基本上保持友好关系。十一世纪初,居于今青海东部的吐蕃唃(gǔ古)厮罗部逐渐兴起,成为吐蕃最强大的部族,在宗哥城(今青海西宁东南)建立政权,辖有湟水流域及今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唃厮罗接受宋的封赐,与宋保持密切关系,对抗西夏。治平二年(1068年),唃厮罗死。其子孙继续奉行与宋修好、抗击西夏的政策,政权延续约百年,后因内讧而崩溃。
3。大理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政权。它以洱海地区为中心,辖有今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境,分为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境内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大理政权承袭了南诏以来的各项制度,实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对外同四邻基本上没有武装冲突,因此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均相当发达。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大理人还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套本国内通用的文字,叫“白文”或“僰(bó勃)文”,流传了二百多年。北宋初年,大理与宋朝之间基本上没有往来。熙宁九年(1076年),大理遣使向宋贡献地方产品。政和七年(1117年),又向宋贡马及麝香等。宋徽宗封其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从此双方往来增多。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均很活跃。
4。壮族
壮族的社会 早在唐朝以前,壮族(旧作僮族)人就聚居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广西、云南、越南交界的地方,一般称之为“西南蛮”或“广源蛮”,有时也泛称为“溪峒蛮”。唐朝在这些地区先后设置了五十多个羁縻州县,以壮族首领为长官。北宋把岭南地区划分为广南东、西二路,壮族聚居地在广南西路,宋政府仍在这里设置羁縻州、县、峒①五十余所,由壮族部落首领任知州、知县、知峒。壮族以农业为主,多种植水稻,矿冶业和纺织业也有相当规模。侬智高的反宋斗争 十一世纪初,壮族侬氏聚居的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名义上是宋的羁縻州,但因地理位置的关系,被交趾(今越南)控制。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广源州壮族酋长侬智高起兵反抗交趾,建立“大历国”。不久,侬智高兵败,为交趾兵俘虏,但很快被释放。后又起兵,攻占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建立“南天国”。此后,他多次遣使向宋献金、银、驯象等物,要求宋廷册封他为邕桂节度使,宋因顾虑同交趾的关系而予以拒绝,于是他心生怨恨,起兵反宋,在皇祐四年(1052年)以后,相继攻占了今两广的许多地区,并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自号仁惠皇帝。宋廷于皇祐五年(1053年)派枢密副使狄青率三万大军南下,会合两广军队,直攻邕州。侬智高大败,大南国灭亡。侬智高反宋失败后,宋政府加强了对壮族地区的统治,往戍岭南的军队及汉族迁居岭南的人民日益增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进一步传到壮族地区,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和密切了汉壮两族人民间的友好关系。
七、金灭辽和北宋
1。金国的建立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的前身是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唐末五代时,始称女真,为渤海国所统治。辽灭渤海国后,女真族又受辽统治。辽把数千户女真强宗大姓迁往今辽宁地区,过定居农耕的生活,入辽户籍,称熟女真。仍住松花江、黑龙江的女真人,过着游牧生活,未入辽户籍,称生女真。后来建立金国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个部落。完颜部原居于按出虎水(今黑龙江阿城东之阿什河)附近。十一世纪中期,完颜部在乌古乃做酋长时,日益强大,开始向外扩张,势力所及,北到今黑龙江两岸,东达今日本海边,东南至今图们江、鸭绿江流域。至此,生女真逐渐形成了以完颜部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但是,女真族的发展受到辽政权的阻碍。辽统治者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女真人,激起了女真人的反抗。阿骨打建金 十二世纪初,乌古乃的孙子、女真族杰出的英雄完颜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酋长和生女真部落联盟首领。他智勇双全,深得部众的爱戴,成为众望所归的民族领袖。阿骨打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誓师反辽,随后攻占了辽河以东原属辽国的大片地区。天庆五年(1115年)正月,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①,建元收国,都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南),阿骨打即金太祖。当年秋,阿骨打率金兵夺取辽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辽天祚帝亲率七十万大军前往讨伐,后因内部不稳,急忙撤退。至护步答冈(今黑龙江五常县西)被金兵打得大败,死者相枕百余里。辽从此元气大伤,无力与金相抗。金收国二年(1116年)到天辅四年(1120年),又先后攻占了辽的东京和上京,基本上控制了今东北地区。金国在建立之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阿骨打比较注意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重用一些汉化很深的渤海人做谋士,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