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短篇小说(第二十五辑)-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的厚重之笔!另一组人物意象是徐白、徐元和徐韵生。通过他们独特人物特征的表现
和他们行为的“一点痴迷”,表现了人类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之中,对真善美之天籁境界
的追求的坚韧意志和决心,从来未曾有过更改。
三个人物,其执拗和“痴迷”的性格特征是同一的。但是对于执拗“痴迷”的程度
和形式,作者又做了三种不同的表现,以增强作品形象表现的审美力度。徐韵生作为陪
衬人物,着墨不多,对他特立独行的操琴人的品格,作者仅在表现他与徐白兄弟们的关
系时稍作映带。以这种方式,作者不仅仅将他的行为为徐白徐元的行为的实现作下铺垫,
更展现出琴家品性的渊源所自,追踪出天籁之精神境界模式化发展的迤逦行迹。徐白的
人物活动是在一个相对广泛的层面上的活动,他的对音乐理论和古琴演奏的悟性和对天
籁境界的不可磨灭的追求信念,并不是在人物意象的活动中逐步找到而归位的,而是从
一开始红路对他的琴声发出“实在是太散淡了”的感叹起,就奠定了这个人物意象的
“痴迷”动机。在此之下,作者又主观地让它统摄住诸多性格特征,使这个人物身上的
“痴迷”性由于有了它们的滋补,才更有了有喜有悲有歌有泣有爱有愤的丰满诠释。作
者对徐元人物“痴迷”的表现,是最具神彩的一笔。为这个人物意象设置创伤失语,迫
使他进入一个无声表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物意象仍然以他生来的正直与善良,
分辩红尘中的转蓬与菡萏,用言说以外的方式表达他对天籁之精神境界的认识。作者用
穿插的笔墨,断断续续地写了他对父亲和兄弟的孝敬与爱心,写了他对艰苦生活的无怨
与承受,写了他对徐白筹建琴社深意的领会。正是这些活生生的感性之笔,将他的极度
“痴迷”的主观性融汇进他的真实可信行为的感性性,使读者接受了这个人物意象的某
些不可解行为,并且最终接受了他在哑噤半生后发声吟唱这一极端的“痴迷”行为,将
人物意象的“痴迷”动机引向作品审美意义的最深处。
真正具有时代使命感的作品,应当把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和审美教育作用提到首位。
在今天,将审美的认识和审美的意义看做克服社会矛盾的一种手段,至少作为克服那些
摧残腐蚀人的灵魂的物欲行为的一种有力的手段,应该说是对社会所做出的积极姿态。
在这一点上,《平湖秋月》以它对古琴操演和赓续的精深认识,以它对人物心灵的悉心
熟视,以它对人物行进历程的琢力把握,实现了饱蘸深刻寓意的审美认识意义。它以恳
悃壮慨之声告诉人们:人类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但可以选择自己立世的标准和立
足的高点。同时,它也向正在困顿和惶惑着人们,发出葵倾天籁之真善美之精神境界的
深情召唤!
文学视界扫校
亦凡公益图书馆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扎西达娃·
现在很少能听见那首唱得很迟钝、淳朴的秘鲁民歌《山鹰》。我在自己的录音带里保存
了下来。每次播放出来,我眼前便看见高原的山谷。乱石缝里窜出的羊群。山脚下被分割成
小块的田地。稀疏的庄稼。溪水边的水磨房。石头砌成的低矮的农舍。负重的山民。系在牛
颈上的铜铃。寂寞的小旋风。耀眼的阳光。
这些景致并非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下的中部高原,而是在西藏南部的帕布乃冈山区。我记
不清是梦中见过还是亲身去过。记不清了。我去过的地方太多。
直到后来某一天我真正来到帕布乃冈山区,才知道存留在我记忆中的帕布乃冈只是一幅
康斯太勃笔下十九世纪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虽然还是宁静的山区,但这里的人们正悄悄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这里有座小型民航
站,每星期有五班直升飞机定期开往城里。附近有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在哲鲁村口自动加油
站旁的一家小餐厅里,与我同桌的是一位喋喋不休的大胡子,他是城里一家名气很大的“喜
马拉雅运输公司”的董事长,在全西藏第一个拥有德国进口的大型集装箱车队。我去访问当
地一家地毯厂时,里面的设计人员正使用电脑程序设计图案。地面卫星接收站播放着五个频
道,每天向观众提供三十八小时的电视节目。不管现代的物质文明怎样迫使人们从传统的观
念意识中解放出来,帕布乃冈山区的人们,自身总还残留着某种古老的表达方式:获得农业
博士学位的村长与我交谈时,嘴里不时抽着冷气,用舌头弹出“罗罗”的谦卑的应声。人们
有事相求时,照样竖起拇指摇晃着,一连吐出七八个“咕叽咕叽”的哀求。一些老人们对待
远方的城里人,仍旧脱下帽子捧在怀中站到一旁表示真诚的敬意。虽然多年前国家早已统一
了计量法,这里的人们表示长度时还是伸直一条胳膊,另一只手掌横砍在胳膊的手腕、小
臂、肘部直到肩膀上。
桑杰达普活佛快要死了,他是扎妥寺的第二十三位转世活佛。高龄九十八岁。在他之
后,将不再会有转世继位。我想为此写篇专题报道。我和他以前有过交道。全世界最深奥和
玄秘之一的西藏喇嘛教(包括各教派)在没有了转世继位制度从而不再有大大小小的宗教领
袖以后,也许便走向了它的末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支配着意识,我说。
扎妥·桑杰达普活佛摇摇头,表示否认我的观点。他的瞳孔正慢慢扩散。
“香巴拉,”他蠕动嘴唇,“战争已经开始。”
根据古老的经书记载,北方有个“人间净土”的理想国——香巴拉。据说天上瑜伽密教
起源于此,第一个国王索查德那普在这里受过释迦的教诲,后来宏传密教《时轮金刚法》。
上面记载说,在某一天,香巴拉这个雪山环抱的国家将要发生一场大战。“你率领十二天
师,在天兵神将中,你永不回头,骑马驰骋。你把长矛掷向哈鲁太蒙的前胸,掷向那反对香
巴拉的群魔之首,魔鬼也随之全部除净。”这是《香巴拉誓言》中对最后一位国王神武轮王
赞美的描写。扎妥·桑杰达普有一次跟我说起过这场战争。他说经过数百年的恶战,妖魔被
消灭后,甘丹寺里的宗喀巴墓会自动打开,再次传布释迦的教义,将进行一千年。随后,就
发生风灾、火灾,最后洪水淹没整个世界。在世界末日到达时,总会有一些幸存的人被神祇
救出天宫。于是当世界再次形成时,宗教又随之兴起。
扎妥·桑杰达普躺在床上,他进入幻觉状态,跟眼前看不见的什么人在说话:“当你翻
过喀隆雪山,站在莲花生大师的掌纹中间,不要追求,不要寻找。在祈祷中领悟,在领悟中
获得幻象。在纵横交错的掌纹里,只有一条是通往人间净土的生存之路。”
我恍惚看见莲花生离开人世时,天上飞来了一辆战车,他在两位仙女的陪伴下登上战
车,向遥远的南方凌空驶去。
“两个康巴地区的年轻人,他们去找通往香巴拉的路了。”
活佛说。
我疲惫地看着他。
“你要说的是——在1984年,这里来了两个康巴人,一男一女?”我问。
他点点头。
“男的在这里受了伤?”我又问。
“你也知道这件事。”活佛说。
扎妥·桑杰达普活佛闭上眼,断断续续回忆起当年那两个年轻人来到帕布乃冈山区的
事,他讲起那两个人告诉他一路上的经历。我听出扎妥活佛是在背诵我虚构的一篇小说。这
篇小说我给谁都没有看过,写完锁进了箱里。他几乎是在逐字逐句地背诵,地点是一路上直
到帕布乃冈一个叫甲的村庄。
时间是1984年。人物一男一女。这篇小说没给别人看的原因就是到最后我也不知道
主人公要去什么地方。经活佛点明我现在才清楚。唯一不同的一点是结尾时主人公是坐在酒
店里有一位老人指路。我没写老人指的是什么路,当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而扎妥活佛说是
在他的房子里给那两人指的路,但这里还有一个巧合,即老人与活佛都谈起过关于莲花生的
掌纹。
最后,其他人进屋来围在活佛身边,活佛眼睛半睁,渐渐进入了失去知觉和思想的状
态。
有人开始准备后事了。扎妥活佛将被火葬,我知道有人想拾到活佛的舍利作为永久的收
藏和纪念。
与扎妥·桑杰达普诀别后,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考虑着有关文学创作的动机问
题……回到家,我打开贴有“可爱的弃儿”题词的箱子盖。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上百只牛皮纸
袋,我所有不被发表或我不愿发表的作品都存在这儿。我取出一个编码是840720的纸
袋,里面是一个短篇小说,记录着两个康巴人来到帕布乃冈的经过,还没有题目。下面是这
篇小说的原文:婛赶着她的二十几只羊下山的时候,站在半山腰。她看见山脚底下那一条宽
阔蜿蜒、砾石累累的枯干的河床有个蚂蚁般的小黑点在缓缓移动。她辨认出那是一个男人,
正朝她家的方向走来。婛挥挥羊鞭,匆匆把羊往山下赶。
她粗略算了算,那人得走到天黑时才能到这儿。周围荒野只有这隆起的小山岗上有几间
鹅卵石垒起的矮房,房后是羊圈,一共两户人家:婛和她的爸爸,还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哑女
人。爸爸是个说《格萨尔》的艺人,常常被几十里远的外村人请去说唱,有时还被请到更远
的镇里。短则几天,长则数月。来人骑马,还牵匹空马来到小山岗,把身背长柄六弦琴的爸
爸请上马。随后马蹄伴着铜铃声有节奏地久久敲响着荒野里的寂静。她站在岗上,一手抚摩
坐立在她裙边的大黑狗,一直望到两匹马拐过前面的山弯。
婛从小就在马蹄和铜铃单调的节奏声中长大,每当放羊坐在石头上,在孤独中冥思时,
那声音就变成一支从遥远的山谷中飘过的无字的歌,歌中蕴含着荒野中不息的生命和寂寞中
透出的一丝苍凉的渴望。
哑女人整天织氆氇,每天早晨站在小山岗上,向空中撒出一把豌豆糌粑,呼喊着观音菩
萨。然后手摇一柄浸满油污的经轮筒,朝东方喃喃祈祷。偶尔在半夜时分,爸爸爬起身去女
人房里,天蒙蒙亮时头顶蒙着长长的袍子又钻进自己的羊皮垫里。早晨婛起来挤完奶打好
茶,喝糌粑糊。然后背上装了一天口粮的小羊皮口袋,背一只小黑锅,去房后拉开羊圈栅
栏,软鞭一挥,赶着羊群上山。生活就是这样。
婛把食物和热茶准备好,趴在毯子上等待来客。室外的狗叫了,她冲出门,月亮刚刚升
起。她拉住狗链,不见四周有人,一会儿,从她前面的坡下冒出个脑袋。
“来吧,不要紧,我抓住狗的。”婛说。
来人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
“辛苦,大哥。”婛说。她把汉子领进了房里,他礼帽下的额边垂着一绺鲜红的丝穗。
爸爸不在家,去说《格萨尔》了。
隔壁传来哑女人织氆氇时木棰砸下的梆梆声。这位疲惫的汉子吃过饭道完谢后便倒在婛
的爸爸床上睡了。
婛在门外站了一会儿,天空繁星点点、周围沉寂得没有一点大自然的声音,眼前空旷的
峡谷地带在月光下泛着青白色。大黑狗被铁链拴着在原地转圈,婛过去蹲下身搂着它的脖
子。想起自己在这寂寞简朴的小山岗上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想起每次来接爸爸上马的都
是些沉闷不语的人,想到屋里那位从远方来明天又要去远方的酣睡的旅人。她哭了,跪在地
上捧着脸,默默祈求爸爸的宽恕,然后将眼泪在黑狗的皮毛上蹭擦干,起身回屋。
黑暗中,她像发疟疾似地浑身打颤,一声不响地钻进了汉子的羊毛毯里。
当东方的启明星刚刚升起,在摇曳的酥油灯下,婛把自己的薄毯裹成一个卷,在一只布
袋里塞了些牛肉干、揉糌粑的皮口袋、粗盐和一块酥油,又背上天天放羊时在山上熬茶用的
小黑锅,一个姑娘该带的都在她背上了。她最后巡视一眼昏暗的小屋。
“好了。”她说。
汉子吸完最后一撮鼻烟,拍拍巴掌上的烟末,起身。摸她头顶。搂住她肩膀,两人低头
钻出小屋,向黑魆魆的西方走去。婛全身负重,身上的东西一路上叮当作响。她根本不想去
打听汉子会把她带向何处,她只知道她永远要离开这片毫无生气的土地了。汉子手中只提着
一串檀香木佛珠,他昂首阔步,似乎对前方漫漫的旅途充满了信心。
“你腰上挂条皮绳干什么?像只没人牵的小狗。”塔贝问。
“用它来计算天数,你没见上面打了五个结吗!”婛告诉他,“我离开家有五天了。”
“五天算什么,我生来没有家。”
她跟着塔贝徒步行走,一路上,有时在村庄的麦场上过夜,有时住羊圈里,有时卧在寺
庙废墟的墙角下,有时住山洞,运气好时,能在农人外屋借宿,或是在牧人的帐篷里。
每进一个寺庙,他俩便逐一在每个菩萨像的座台前伸出额头触碰几下,膜拜顶礼。在寺
庙外,道路旁,江河边,山口上,只要看见玛尼堆,都少不了拾几块小白石放在上面。一路
上还有些磕等身长头的佛教徒,他们一步一磕,系着厚帆布围裙,胸部和膝部磨穿了,又补
了几层厚补钉。他们脸上突出的地方全是灰,额头上磕了一个鸡蛋大的肉瘤,血和土粘在一
起。手掌上打铁皮的木板护套在他们身体俯卧的两边地上印出两道深深的擦痕。塔贝和婛没
有磕长头,他俩是走路,于是超过了他们。
西藏高原群山绵延,重重叠叠,一路上人烟稀少。走上几天看不到一个人影,更没有村
庄。山谷里刮来呼呼的凉风。
对着蓝色的天空仰望片刻,就会感到身体在飘忽上升,要离开脚下的大地。烈日烤炙,
大地灼烫。在白昼下沉睡的高原山脉,永恒与无极般宁静。塔贝的身体矫健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