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叶赛宁-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诗人不仅陈述了自己那新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爱的追求,而且还坦率①组
诗《无赖汉之恋》即《一个流氓的爱情》(乌兰汗译),详见《苏联文学》1990
年第1 期。笔者在引用译诗时,局部稍有修改。
地表明自己内心的渴望:我愿永远不再走进酒馆,我愿永远不再握笔写诗,
哪怕只为了能轻触你的手臂,还有你那秋色的发丝。
组诗《无赖汉之恋》的诗题便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相,那自由不羁、我行我
素的浪漫风度惟叶赛宁方能有之。其风流自赏之意也在这开篇中溢于言表:轻盈
的脚步,苗条的身躯,但愿你那执着的心最终为明白,一个无赖汉是多么温顺,
一个无赖汉是多么会爱。
诗人用直率的笔调,把自己过去的生活加以“轻描淡写”,勾勒出一个栩栩
如生的“无赖汉”形象,让面前的“美妇人”了解,进而又表决心,目的在于让
对方知道自己是个回头的“浪子”诗人。
《无赖汉之恋》中的每一首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调和色彩,其中,就情调来说,
最乐观的便是这第一首。在这里,诗人所钟情的“美妇人”
尚未露出离他而去的迹象。可想而知,她被突然拜倒在自己面前的抒情主人
公骤然袭来的激情惊呆了,被他那内心的情感火焰烤得不知所措了。这“美妇人”
简直成了诗人的“守护天使”和“圣母”,当然,首先是使诗人焕发青春、激起
灵感的“缪斯”。请看诗人的一片痴情:我只希望能凝视着你,看见你眼睛里金
棕色的深潭。
这里,“深潭”是一个独特的艺术意象,仿佛那是一个幻奇的美丽童话世界,
诗人将不顾一切地纵身跃入,去寻找和拥抱人生的幸福。然而,幸福是不可能有
的,因为他们之间还有“第三者”存在。于是,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情感矛
盾便以极其激烈的斗争形式突现出来:哪怕你不喜欢我的过去,也别为此而去亲
近别人。
是悔恨自己不好的名声?是担心恋人的离去?此时此刻恐怕是两种心态错综
复杂,兼而有之。叶赛宁自喻“无赖汉”,也许就是为了充分描绘当时那矛盾而
复杂的真情实感,并非以这一形象而自我否定。就其天性来说,“无赖汉”也像
常人一样对爱情有所追求。也许正是由于其“无赖汉”形象,对爱的企盼和追求
才有别于常人而更为痴情!组诗《无赖汉之恋》之所以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
起共鸣,其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在叶赛宁的诗中,原不乏歌咏故乡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淡淡
的哀愁“的名篇,而《无赖汉之恋》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它将缠绵悱恻的柔
情与豪迈旷达的胸襟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形象和意境。
一方面是“惹是生非,逞能好强”,一方面是温情脉脉,把“恋歌”歌唱。
这看似无法调和的事物全都由“无赖汉”这一形象统一了起来。这样处理,应当
说,在艺术上是独辟蹊径的。
《像所有的女性一样……》是《无赖汉之恋》中的第二首。诗人一开始便将
抒情感受形象加以深化和典型化:像所有的女性一样,你也是普通女人,如同千
千万万俄罗斯妇女。
你熟悉那四周清静的黎明,你熟悉深秋令人皮肤青青的凉意。
诗人没有进一步去突出“美妇人”的绰约风姿,而强调她是个“普通女人”,
这显示出诗人从浪漫主义幻想向现实生活过渡的意图。是的,对诗人及其所痴恋
的对象来说,两者毕竟都不是初恋。或许,诗人对米克拉舍夫斯卡娅的迷恋,此
时还不能被称作爱情,而只是对美的崇拜,对异性的吸引。然而,此时在诗人的
心目中,那是一个崇高的完美的女性,其身上闪烁着女神般的光亮,抒情主人公
所怀有的是无比纯洁的感情。
“美妇人”的名字“阿芙古斯特”意为“八月”,令诗人联想到“秋天”
的情景:秋高气爽,天色蔚蓝,然而黎明和夜晚又使人感到“清冷”和“微
寒”。也许正是这袭人的“凉意”让诗人的心“专注起来”,脑子里思想驰骋,
把意中人的脸庞同故乡一带教堂里的圣像面容重叠起来。
而过去,大概是在诗人未成年的时候,“曾唾弃”那些圣像,如今却是“最
温柔最亲昵”的话儿涌上了心房。此时诗人把自己感情的突变上升到生理现象的
高度和理性探索的深度:躯体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不想飞向那深邃的苍穹。
有如八月里的凉风拂面,你的名字何以如此动听?
至此,诗人仿佛又感觉到“美妇人”对他滥洒感情的“过去”耿耿于怀,于
是就开诚布公地袒露自己的内心,把那“没有快乐的幸福”感情加以理性化归纳,
认为那都不过是异性之间的吸引罢了,有如“草原上的公马对母马的眷恋”。诗
中的这一比喻未免有点粗俗,但却体现出诗人对这个“从小就知道”的道理的本
质性的理解。这里毫无对肉欲激情的表现,而是对追求圣洁感情的描述。对女主
人公来说,诗人只不过是她难以舍弃的情人。而对诗人来说,“美妇人”却是他
理想爱情的化身。也许,这正是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爱使心灵纯洁、美丽。异性之间的吸引经理性的催化,升华为圣洁的爱情。
是的,“爱就是美,就是火”,爱能洗涤、纯洁人的心灵。“美妇人”那窈窕的
身姿、秀丽的倩影时时浮现在诗人的脑际。这痴恋之爱所迸发出的激情,在诗人
的笔下统统化作了忧伤的诗篇。
围绕着这第二首诗,当年,叶赛宁的妻子邓肯与“美妇人”米克拉舍夫斯卡
娅曾发生过“情敌”之间的一段插曲。作为一个感情细腻的女人,邓肯深谙女性
美的独特之处对异性的吸引力和魅力。她曾利用米克拉舍夫斯卡娅相见的机会,
强调叶赛宁的诗行“像所有的女性一样,你也是普通女人”正是指她的“情敌”
米克拉舍夫斯卡娅①。邓肯本以为这会深深刺疼对方,殊不知米克拉舍夫斯卡娅
此前对叶赛宁的这首献诗已作过详细的研究,注意到继这一诗句之后的一系列意
象及其所蕴含的柔情。可以想象,米克拉舍夫斯卡娅听到邓肯的“阐释”之后,
必定会礼貌地报以漠然的微笑。
《尽管你已被别人吸干……》是组诗《无赖汉之恋》中的第三首。
“失望”的调子在诗中渐渐明显了,“美妇人”的形象也渐渐溶化在诗意的
雾中:尽管你已被别人吸干,可是毕竟给我留下了你发间透明的烟雾,你眼睛里
深秋式的疲劳。
退一万步来说,诗人还是感谢“美妇人”的,因为她为他保留了人生中最珍
贵的东西——对道德价值的信念,由此诗人仿佛又恢复了自己的青春和自信心。
这真正的爱情把诗人从过去那沉醉于美酒和惹是生非的迷幻中“摇”醒了,使他
深入思考自己的命运,明白自己在生活面前和祖国面前的责任感:如今我同许多
人都握手言和,不损失什么,也不勉强,我觉得俄罗斯完全变了,墓地和茅屋也
变了模样。
这样的变化是由“美妇人”联想到“秋”的意境而引起的。是的,“秋”
本是令人遐想和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又是诗人面对着自己痴恋、仿佛稍纵
即逝的“美妇人”!此时,多情的诗人已将“美妇人”视为“秋”
的化身,认为她“比青春,比夏天更珍贵”。这种时刻的“秋”也许使诗人
进而联想到“冰肌玉骨”,经得起寒冷考验的特性。这大概是诗人对“美妇人”
的一种期望和赞美。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有时把内心的情感赋予自然景物,有
时用自然景物表现心灵的境界。诸如“秋天的疲劳”、“秋天的年龄”的意象,
都是隐喻和象征,既透露出埋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凄凉和寒意,也标志着诗人本
身的“成熟”。“青春”也好,“夏天”也好,则隐喻着具有爆发力的炽烈的激
情。这就是说,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在情感方面已经“成熟”了,善于冷静地
总结自己的过去,并且能够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然而,字里行间,痴恋之情
仍缱绻不已,柔肠百转,情意绵绵,足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①参阅《同时代人回忆叶赛宁》,第89页,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86年。
《亲爱的,让我们坐在一起……》是组诗《无赖汉之恋》中的第四首。这首
诗的第一节与最后一节遥相呼应,突出了“情感风暴”的主调。
抒情主人公呼唤对方分担自己的孤独:亲爱的,让我们坐在一起,相互看看
对方的眼睛。
我愿意在妩媚的目光下谛听暴风雪般的激情。
这“吁求”式的诗句简洁地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诗人热切地等
待着“美妇人”与他通过心灵的窗户传递爱的信息,渴望谛听她那暴风雪般呼啸
的激情!正是在这首诗里,作为一个“回头”的“浪子”,诗人以震动人心的深
情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让“美妇人”同自己一起去故乡作一次神游和巡礼:如
今那儿也是这样的秋天……
枫树和椴树的枝杈挺伸,像爪子似的伸向窗前,寻找记忆中的故人。
诗中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有对自身成长的回顾,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情,那么亲切,尤其是向窗前挺伸和探询的枫树、椴树…
…在诗人的成长过程中,就连故乡的蛙鸣也是一种“乐声”,更不用说“处处花
开的草原”会多么令人心旷神怡了。然而,如今那里早已人去屋空,只有月光照
射着普通墓地上的十字架,而那墓地正是远游的“浪子”迟早的归宿……奈何,
人生短暂,世上“所有起伏不平的道路,只为生者倾注欢乐。”至此,诗思停住,
仿佛从幻境中回到现实,诗人再一次呼唤“美妇人”同自己坐在一起,分担孤独
感。是的,故乡与大自然,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永恒的,人却随岁月的流逝而渐
渐走向十字架林立的墓地。想到这里,有谁不会感到凄凉和悲哀呢?是啊,既然
你我都将是世上匆匆的过客,哪怕通过眼睛这心灵的窗户看到“暴风雪般的激情”
岂不也是一种幸福?!这诗是爱的呼唤,是爱的吁求。它发自诗人的内心,真挚、
深沉而又凄婉,绝无“享乐人生”的影子,更非“玩世不恭”!
坦诚的回忆蕴含着无限的柔情。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情,那么值得留恋。
不消说,这里的深远寓意在于:连故乡的物都那么有情,何况这故乡“土生土长”
的诗人!此诗表面上看来传达的是凄清孤寂的乡愁羁思,实际上是诗人借“美妇
人”眼睛的妩媚来排遣心头的凄黯。联系到叶赛宁的恋爱史,我们知道他几度结
婚却没有一次得到幸福,自然有其难言的苦衷,或许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诗人
才愁肠满怀地望着对方的眼睛,谛听情感波澜的翻腾!自然,此诗不乏时间如流、
人事如烟的惆怅,但从整体来说,恰恰体现出诗人那“淡淡的哀愁”式的创作基
调。
如果说在《亲爱的,让我们坐在一起……》中所抒发的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和惆怅,那么在第五首诗《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里,则明
确点出了惆怅的原因:别人的嘴唇带走了你的温暖,带走了你躯体的颤栗。
变得麻木的心灵仿佛淋下绵绵细雨。
明知“美妇人”已委身于别人,却还对其痴情,堕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心灵
怎能不“变得麻木”,如同淋浇着绵绵无期的“细雨”!
这诗不论从音调、色彩或思想情绪来看,都是极其低沉、晦暗和悲郁的。抒
情主人公已明确意识到“美妇人”的永久离去,就像继八月之后九月的必然到来。
如果说八月还只是给人带来“凉意”,那么九月则意味着冰冷的“深秋”!诗人
眼前所见的必然是一片衰颓的景色:黄铜般的柳枝,潮湿,腐烂……然而,这只
是外界的景况,真正影响诗人心态的却只缘别人的嘴唇带走了“美妇人”的温暖
和躯体的颤栗。不过,抒情主人公并没有一蹶不振、颓唐落寞,而是从大自然的
规律联想到人生人世:我们也会这样凋谢,像花园里喧闹一阵的过客……
此时,可以说,诗人已摈弃了极度悲哀的那种情绪,放眼世界和未来,确立
了新的生活信仰。
从结构上来看,这第五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每一节的最后两行都是由传达感
情波澜的层层递进的警句或议论组成。其中最鲜明的是:走过的路是那么少,犯
过的错误却如此之多。
既然冬天里没有花朵,那就不必为它们伤心。
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由季节的推移而联想到人生的过程。人生岂不也会像
树木的枯叶静静地凋谢和飘落,岂不也会像花园的过客那样喧闹一阵?!随着秋
季的到来,自然景色日益衰败,人的心里仿佛潜进了被生活冷落的感觉也就是必
然的了。由于心上人的离去,而且是永远地离去,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感显得格外
突出,忧伤的情绪似乎无以慰藉。
就在这种背景上诗人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将景物化为情思:我满怀
忧伤地凝视着你,多么痛苦,多么惋惜!
须知,只有那铜色的枯柳跟你我同留在九月里。
这是一种令人惆怅和遐思的调子,且带有独特的哲理意味,使人能够在
困惑中摆脱愁肠。此乃抒情与哲理相融,情怀悠悠却丝毫不露追求无望、孤
寂难托的幽怨,真所谓“婉而有味,浑然无迹”。
《你别以冷淡把我折磨……》是组诗《无赖汉之恋》的第六首。诗人仿佛在
总结自己的一生:回顾生活理想和历程,评价感情上的追求。
其中渗透着对自己虚度韶华的悔恨、自嘲和鞭笞:……是的!我富了,很阔
气。
高筒的礼帽也有过——得而复失,如今只剩下一件胸衣,还有一双时髦的鞋
套——一如敝屣。
我的名气也不算小,——从莫斯科直到巴黎聚居的贫民,我的名字让人一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