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708-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
齐桓公赌气地说:“易牙、启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齐桓公觉得管仲像是处处与自己作对似的,便问道:“那你认为谁可以当国相呢?”
管仲说:“隰朋能担此重任。他为人诚实廉洁,能力强。”
齐桓公不以为然,他心想管仲处处反对他所提名的人,说不准有什么私心吧。
一年以后,管仲死了,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忠言,而是凭一己好恶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两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
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次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
灵魂透视:
桓公因为听不进逆耳忠言,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但小人是不太好识别的,有一些小人把自己隐藏得很深。齐桓公的悲剧就在于他在晚年的时候辨别不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连管仲这样的贤相所说的话他都听不进去,最后活活被小人给饿死了。可见,与人交往,识人辨奸是至关重要的。辨奸,不仅仅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更主要的是要具备君子的情怀,昏庸之人,哪里能辨得出奸人的面目呢?
第五章 小人无信君子重诺兄信敌国,弟信愚兄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自视爵高位显,趁齐国内乱,帮助太子昭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这一下他竞不自量力地摆起了霸主的架子。然而,在那一切凭实力说话的时代,众诸侯哪里可能买他的账?
宋襄公便想借助楚齐的威力压服众诸侯,然后再借诸侯之力压制强楚。宋襄公派人重贿楚国,约定次年春会盟于位于齐国的盂上之地,齐孝公因为是靠宋襄公的帮助上台的,只好答应按时到会。
会盟期到,宋襄公的弟弟目夷建议宋襄公带些军队前往,不要对强楚掉以轻心。宋襄公为了表示自己很讲“信义”,不仅不听目夷的话,他怕目夷在他走后暗地派兵前往护驾,便带着目夷一同赴会。令宋襄公万万想不到的是,早就有图霸之心的楚国竟然兵围盟坛,俘虏了宋襄公,并且挟宋襄公向宋国攻来。
好在目夷已趁乱从盂上之地逃回宋国,并且抓紧进行了布置,睢阳城已作好了抗楚的准备。当楚军大兵压境之时,目夷继任宋国国君。楚王大为光火,下令攻城,结果连攻了三天,也没攻下来,只好撤兵放人。
按说,由于宋襄公的愚蠢,使得宋国差点被毁,特别是当宋襄公身陷囹圄、国势危难之时,目夷毅然挑起捍国卫土的重任,就任国君之位,以他出色的才智和勇敢,粉碎了楚国吞并宋国的阴谋,就应该心安理得地把这个国君当下去,可才智出众的目夷脸不厚心不黑,当听说宋襄公被释放后,马上派人把宋襄公接回宋国,仍旧让宋襄公当宋国的国君,自己重居臣位。
目夷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目夷当国君对宋国来说,比宋襄公要有利得多,可他竟然为了自己的“名声”和面子,而不顾国家之利,让一个满口空讲“仁义道德”的家伙,重新执掌国家大权,这就是典型的“妇人之仁”。
心慈手软对政治家、军事家来说,都应该算是致命的弱点。他们面对的是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斗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楚汉之争,本来是你死我活的事情,项羽在关键时刻,却来个“妇人之仁”,放刘邦一马,“放”的结果是虎归山、龙入海,结局后只能是“霸王别姬”。
灵魂透视:
这个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愚蠢的哥哥信任敌国,聪明的弟弟信任愚蠢的哥哥,看来这对兄弟都犯“信任狂”症!
第五章 小人无信君子重诺“帝王之才”难敌小人谋算
韩信既有战略眼光又具有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能力。也就是说,他能制定战略规划,更能把战略规划变成现实。因此,韩信应该是帝王之才,这就是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的原因,刘邦对韩信是既用之,又防之。
韩信初为大将时,汉军兵不满十万,地不出巴蜀。刘邦采用了韩信的“出关中,定三秦”的战略计划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措施才得以立足中原与项羽对垒。
汉军在彭城与楚军争战不利,原已归汉的魏、赵等国又叛汉归楚。这给汉军造成很大压力。韩信受命北击魏、赵。他兵临黄河时,一方面将所有船只征集渡口,摆下强渡夺关的架势,诱魏军主力齐集临晋。一方面用大腹小口陶瓶系于木板上作筏,暗渡黄河攻克魏军老窝安邑(在今山西运城东),从后边杀向魏军,生擒了魏王豹。接着引兵三万击赵;但等候与他决战的是比他多五六倍的二十万赵军。韩信一方面派两千汉兵各持汉旗埋伏在赵营旁边,一方面又在河边背水列阵,然后亲自阵前叫战。赵王见韩信亲来,急命全军倾巢出动决战。韩信却佯败回阵。汉军见赵军倾巢扑来,想后退无路,只有全力殊死战斗抵抗赵军。赵军不胜,待回营时,营垒已被伏兵乘虚占领,遍树汉旗二千,赵军弄不清有多少汉军,顿时大乱。韩信又带兵追来,前后夹击。打得赵军一败涂地,又生擒了赵王歇。
在攻下魏赵之后,韩信又攻下齐国。形成了赵军的战略包围。项羽大惊,忙派大将龙且率精兵二十万来争齐地,韩信又消灭了楚军杀了龙且。项羽失去了这二十万精兵,再难与汉军抗衡了。最后垓下一战,韩信等齐力奋战,终于逼使项羽自刎而死。
他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是抱着建立功勋,裂土封王的愿望来投奔刘邦。
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食不甘味,辗转难眠。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也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是刘邦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驾驭,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司与其同享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于是张良急流勇退,他请求回乡养老。
韩信可能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是他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自己当初曾舍命救过他,他不可能会修剪自己这颗树木。可是,事实证明,张良是正确的,韩信最后仍然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
灵魂透视:
韩信不仅仅是一代战神,还具有“帝王之才”,他之所以最后被那个心毒手狠的吕后谋算遇害,并不是他缺乏智慧,全在于他太相信小人的美丽谎言,没有用心去揣测小人之心!
第五章 小人无信君子重诺恩将仇报,小鬼充神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并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
然而,吕惠卿积极地投身于变法,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个人的好处罢了。对于这一点,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后来,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说:“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现在都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为名,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在你当政之时,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晋身之阶。”
吕惠卿的厚脸果然是大见其效,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也听不进去,他已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王安石仍然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一失势,吕惠卿厚脸掩盖下的“黑心”马上浮上台面,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便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
灵魂透视:
世上不乏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信誓旦旦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伺你、算计你,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失行,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并取而代之的秘密武器。公开的、明显的对手,你可以防备他,像这种以心腹、密友的身份出现的小人,就使人很难看清他的黑暗冷硬之心。
第五章 小人无信君子重诺一老汉葬埋十万精兵
元末明初,陈友谅在攻陷太平,占据了长江上游之后,就派人来约张士诚一同进攻建康。有人劝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迎战。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率军出征,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我,而大军顺流而下直趋建康,半日内就可到达;那时我的步兵骑兵急急赶回,行军百里再去作战,这是兵法所忌的。”于是召见康茂才,对他说:“两股敌人合到一处,危害必定很大。如果先打败陈友谅,那么张士诚那边就会闻风丧胆了。你能迅速地把陈友谅的军队引到这里来吗?”茂才答:“我家有个守门的老汉,过去曾服侍过陈友谅,要他去,一定能取得陈友谅的信任。”于是就命令这个老汉前往送信。
守门老汉乘着小船,直达陈友谅军中,假冒是康茂才的使者,许诺在陈友谅来进攻时,康茂才一定做好内应。陈友谅果然相信,喜出望外,并问康茂才现在在什么地方。老汉回答:“现在负责守卫江东桥。”陈又问桥是什么样的,老汉回答:“是一座木桥。”于是陈友谅赏给他一顿饭,把老汉遣回。临行前叮嘱说:“我很快就到,到了后,以叫‘老康’为信号。”
老汉回来后,报告了上述情况。朱元璋说:“陈友谅将要落入我的圈套之中了。”于是就命人迅速拆掉木桥,换上铁石结构的桥,一夜便完工。命令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兵力埋伏在石灰山旁;徐达的军队等候在南门外;杨臻驻守在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水师驶出龙江关外。朱元璋总领大军在卢龙山,命令旗手们把黄色旗帜隐伏在山的右边,把红色旗帜隐伏在山的左边,并告诫他们说:“敌人来了就举红旗,听到鼓声就举黄旗,这时,全部埋伏的军队都要立即发起攻击。”
当天,陈友谅果然率船队东下,到大胜港时,水路狭窄,又遇上杨璟阻击,即退出大江,直乘船冲向江东桥。到桥边时,发现桥都是铁石筑成的,感到惊疑。连呼“老康”,没人答应。陈友谅此刻才发觉其中有诈,于是立即分出水师千余人奔向龙江,派出万人兵力登岸修筑栅栏,来势很猛。这时正值酷暑,朱元璋预感一定要有大雨,就命令各路大军就地起炊吃饭。当时天空一点云也没有,但过了一阵,忽然从西北刮来大风,下起瓢泼大雨。此时红旗举起,众将士竞相冲向前去拔除栅栏,陈友谅指挥军队上来与其争夺。战斗刚开始,大雨恰好停止。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震天动地。这时,黄旗举起,伏兵发起攻击,等在南门外的徐达部也赶来参战,水陆并进,内外合击,陈友谅的军队大败。朱元璋的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太平。
灵魂透视:
对于陈友谅和他的将士们来说,那个守门的老汉就是他们最阴险的小人。可是,陈友谅轻信人言,中了小人的圈套,落得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
第五章 小人无信君子重诺鱼儿吞钩苦难言
春运时节,从成都到郑州的刘云拎着旅行包,挤出火车站,走到行人稀少的一个街口,正想歇口气。突然一辆自行车从她身旁擦过,车身一歪,“叭”地一声,落下一件东西。刘云一看,是用橡皮筋扎着的一个信封,便连忙喊道:“喂,东西掉了!”失主没有听见,自行车早已骑过街口,消失了。
刘云拾起信封,拉开橡皮筋一看,里面装的竟是一个精致的首饰盒。打开盒子,一条金光闪闪的金项链扑人眼帘!
刘云再看首饰盒,里面果然还有一张发票,写明了是24k金项链17。5g、价格1663元,还盖了财务专用章。“算我俩今天交上了好运”,一旁站着的一位高个儿提议,“咱们干脆把它分了。”
“只有一条金项链,怎么分呀?”刘云问。
高个儿捂着鼻子,思忖了一会,说:“这样吧,你是从哪来的?带了多少钱?”
刘云说:“我从成都来,身上只带了400元钱。”
高个说:“我从河北来,身上只有百十块钱。要是我留下金项链,给你100元,你太吃亏。要是你给我400元,拿去金项链,又多占了便宜。唉,就只有这样了,你给我400元,把金项链拿去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