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956-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霭龄的这个决定引起了家人的反对,孔祥熙虽然在台湾生活得并不太如意但他已经无所谓了。到哪里能如意,到美国就如意了吗?!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如意或不如意,关键看你怎么想。
女儿孔令仪主要担心孔祥熙的身体,从台湾到美国对年轻人来说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可是10个小时的飞机,对于一个86岁高龄的多病的老人,就不啻是一次冒险、一次拿生命健康做赌注的冒险。
但宋霭龄觉得,如果让孔祥熙在台湾住下去,情况也许会更糟。不如冒点险,美国的看病条件毕竟大大好于台湾。一时谁也说服不了宋霭龄。
蒋介石考虑的首先是政治。孔祥熙宣布回台湾定居,无疑是给蒋家王朝脸上添了彩。住了几年又要回去,等于又给其抹了黑。但是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都没有理由阻止孔祥熙去美,便只有在宣传上做做手脚了。
1966年2月28日,孔祥熙借口赴美治病,和宋霭龄及孔令仪离开了台湾。同年3月1日,台湾的《中央日报》对此发了一条消息:“(中央社台北28日电)3年前回国定居的前行政院长孔祥熙博士,今天下午2点20分由他的夫人宋霭龄及长女孔令仪陪同,搭乘西北航空公司班机赴美,接受短期的健康检查及治疗。已是87岁高龄的孔祥熙博士,在台湾居住了3年4个月,他在美国接受治疗后,仍将返回台湾。今天下午前往机场送行的包括蒋经国、徐柏园、陈庆瑜、蒋纬国及财经界旧属等人。”
孔祥熙带着他病入膏肓的躯体走了,从此再没有踏入中国的土地。临终前,他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决定,辞去了中国银行董事职务。这个职务,从1947年孔祥熙去美国后一直被保留着。孔祥熙一直靠这个职务从国民党政府那里领取一份不算太高的月薪。那就像一条线,将孔祥熙和国民党、和蒋介石、和中国连在一起。那其实也是孔祥熙曾经效力于国民党政权二十余年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记。蒋介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孔祥熙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谁都不提这件事。然而这次,孔祥熙提出辞去这个职务,却在蒋介石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他已隐约感到,这是孔祥熙和他做的最后一次交易。孔祥熙宣布回台湾定居,在政治上给蒋介石帮了忙,这是作为蒋介石一直保留着孔祥熙中国银行董事的一种回报,一种感情的偿还。现在,孔祥熙已不欠蒋介石什么了,他可以坦坦荡荡地离开台湾而且公开辞去这个职务了。
当时,恐怕只有蒋介石心里明白,孔祥熙是带着怎样的心态在机场和蒋经国告别的,他将永远不会再回台湾了。
常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垂暮老人,当他的愿望未了时,他的生命就如同顽强的枯藤怎么也扯不断。而当目的一旦达到,他生命的墙就像被大风吹过一样轰然倒塌,变成一堆瓦砾。
孔祥熙也是这样,在回到美国一年多后的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胸闷气短。他想咳一下,却觉得有什么东西卡在嗓子里,使他咳不出来。他摇响了手铃,家人们跑了进来,发现他已经瘫倒在沙发里。
1967年7月22日,孔祥熙被送进了纽约州立医院,医院对他进行全面检查后便将他推进了监护室。这个曾经一度掌握着众多人命运,影响着国家前途的重要人物,此时却像千百个即将告别人世的普通老人一样,没有任何威严,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浑身上下被插满了管子,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下,苟延残喘着随时都可能丧失的生命。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漂泊异乡 魂无所依(5)
开始,他还有意识,还能辨别亲人和医生,还能握握宋霭龄及子女们的手。到后来由于心力衰竭,他的意识完全丧失了,终日昏迷如同死去了一样,只有那微弱的心跳还能证明他是活着的。
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的极限到了。心脏监护仪上的波纹渐渐平缓,最后变成了一条直线从荧屏上最后消失了。于是,被近半个月来的抢救弄得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和守候在旁边的亲属,都不约而同地轻轻嘘了一口气,似乎他们期待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
孔祥熙病故这一年,正好88岁。
当宋霭龄闻讯赶到医院时,孔祥熙已进入了他原来不能想象的天国。当时,宋霭龄没有哭,但全身像秋风中的树叶似地颤栗着,一种莫名的恐惧紧紧攫住了她的心灵。因为她突然想到不久后的某一天,她也会像孔祥熙一样,走进那个永远黑暗的世界……
孔祥熙的葬礼在纽约第五街的马布尔联合教堂举行。宋美龄带着一个5人护旗队和蒋纬国专程从台湾乘飞机赶来参加葬礼。宋霭龄、孔令仪、孔令侃、孔令俊、孔令杰身穿黑色服装率先来到教堂,同孔祥熙素有交往的中外人士几百人也同时出席了葬礼。
值得一提的是,宋子文当时就在美国,而且身体还可以。但他听到了消息后,只是给宋霭龄打了个电话,并没来参加葬礼。多年的积怨,使宋子文对孔祥熙产生了难以消除的厌恶感,直到孔祥熙死,宋子文也不愿原谅他。
孔祥熙死后,美国《纽约时报》发了消息,在介绍了孔祥熙的简要生平后,文章这样评论孔祥熙:
“孔先生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他以前的一位下属最近说:‘他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他喜欢闲谈,但是他从来不愿意发出明确的指示。至于他的能力,他像所有山西银行家一样,是一位精明的办事员。但是,他不是一位有政治家风度的理财家’。”
对孔祥熙的死,反应最强烈的是蒋介石。他不仅派宋美龄和蒋纬国到美国参加葬礼,他还亲自写了所谓对孔祥熙盖棺论定的“总统褒扬令”,其内容如下:
“总统府资政孔祥熙,性所敦笃,器识恢弘。早岁负籍美邦,志存匡济,追随国父,奔走革命,宣力效忠。北伐以来,领赞中枢,历任实业部长、工商部长、国民政府委员、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行政院长等职,多所建树。万以财政金融制度,擎画兴革,克臻统一,八年抗战,长期戡乱,而军需民食,未曾匮乏,其汁漠勋业,自是千古。况时值政府戮力安攘,乃以外交军务,或承命以驱驰,或排难而再乱。在艰弥励,益懋勋献。综其生平,为国尽瘁,不矜不伐,当兹复兴之际,方冀老居匡辅,遽闻磕谢,震悼殊深。应予明令褒扬,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以示政府崇报耋勋之至意也,此令。”
对孔祥熙的评价,自然要涉及对他当政的那段历史的评价,及对他突然退出政坛的解释。而这种评价和解释,出于蒋介石之口,又必须带着政治色彩。于是,蒋介石在那个“总统褒扬令”之外,又专门写了一个2500字的《孔庸之先生事略》。
在这个《事略》中,除了仍把孔祥熙乱吹一通外,还把抗战末期孔祥熙被迫下野的责任推到了共产党身上,当然这是很不着边际的。在这里,我们亦不妨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告终,即我抗战结束之初,共党乃千方百计,造谣惑众,动摇中外舆论,企图推倒我国民政府者,必先推倒我财政当局之阴谋,于是其矛头万集准庸之先生之一人,使其无法久安于位,而不得不出于辞职之一途……”
孔祥熙的骨灰被安放在纽约上州的纷克里夫(Ferncliff)墓园。纽约市上州的纷克里夫墓园,有一批中国现代名人长眠该地,一些人戏称为“中国现代名人海外俱乐部”或“孔宋家族聚会所”。
继孔祥熙之后,他的夫人宋霭龄女士以及他们的子女孔令侃、孔令杰和孔令伟(孔二小姐孔令俊)死后也葬于此。
孔祥熙死后,宋美龄希望宋霭龄回台湾和她做伴,宋霭龄没答应。当时中国内地还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宋霭龄和宋庆龄也失去了联系。她孑然一身,守在纽约自己的别墅里。
1971年4月,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病危。消息传到纽约,宋霭龄心急如焚。但是她年迈体弱,根本无法前去看望,只能在家中默默祈祷。但没过几天,宋子文就病逝了,终年74岁。
宋子文的死对宋霭龄本来就衰弱的身体是又一次沉重打击,以致数月之后,她的双腿关节僵硬不能行走。两年后,她终由于病入膏肓,住进了她一直不想住进的医院(当时家人曾几次想把她送进医院,她都不同意,认为送进医院等于宣布死亡)。
1973年10月19日,宋霭龄在纽约哥伦比亚长老医院故去,终年85岁。
宋霭龄死后,《纽约时报》也发表了一篇评论。这篇评论对宋霭龄是这样评价的:
“这个世界上一个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就这样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妇女,她也许是世界上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她是介绍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宋家王朝掌权的真正设计师。”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孔家第二代(1)
孔祥熙与宋霭龄共有4个孩子,依次是大女儿孔令仪、大儿子孔令侃、二女儿孔令俊、二儿子孔令杰。这4个孩子虽是一母所生,但性格作风迥异,各有各的特点。
大女儿孔令仪
4个子女中,最受孔祥熙宠爱的要数大女儿孔令仪。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孔令仪长得与孔祥熙比较像,而且性格也与孔祥熙相似。和3个弟妹相比,孔令仪算是最安分的一个了,这可能与她是老大有关。自从弟妹们出生后,她总是谦让着他们,所以与孔令侃、孔令俊相比,她在个性上要温顺得多。
孔令仪的个性可从一个小故事反映出来。据说孔祥熙家每顿饭后都要吃水果,孔令仪的几个弟妹经常为争好点的水果吵得面红耳赤,为了防止孩子们挑肥拣瘦,宋霭龄便把苹果、梨、橘子等水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让果盘依次在4个孩子面前转,转到谁那里,谁就吃最上面的那个。有一次,当盘子转到孔令侃面前时,他发现盘子最上面的那个梨有个地方坏了,便做了个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今天没什么胃口,不想吃水果了。”随后盘子转到了孔令仪面前,她二话没说,伸手拿起孔令侃不愿吃的那个梨就吃了起来。盘子转了一圈后,又转到了孔令侃面前,孔令侃看到这次盘子最上面的那个水果是好的,就说:“今天我还是想吃点水果。”说完就拿起那个水果吃了起来。此时孔令俊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叫道:“这不公平,孔令侃骗人!”孔令侃笑了笑,说:“这不叫骗人,这叫苹果策略。”孔令仪在一旁什么也没说。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孔令仪的性格与孔令侃的不同,也反映出了她的谦顺。
高中毕业后,孔令仪进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学习,在姐弟4个人中,她是惟一一个没进洋大学读书的,对此,她毫无怨言,也不嫉妒孔令侃、孔令俊等到圣约翰大学读书。在大学里,她认真读书,尤其爱好文学艺术,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孔令仪虽然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她对官僚政治一点也不感兴趣。
孔令仪虽然不弄权惹事,但穿戴讲究、生活奢华,完全是一副贵族大小姐的派头。她跟父亲孔祥熙一样,每天早上起来要喝燕窝汤,并备有各式高级点心,其中有很多是专门用飞机从香港运来的洋货。中午饭至少要六菜二汤。化妆用的香水、粉脂、唇油一律法国货,衣服一天一换,连洗澡粉都用英国的。
孔令仪出身豪门,又出落得娴静大方,她的婚事自然就受到众人的关注。但孔祥熙、宋霭龄夫妇对孔令仪的婚事甚是慎重,对她未来男友的期望也较高。
关于孔令仪的婚事,在孔家曾经掀起了一些风波。姨妈宋美龄比较喜欢孔令仪,对她的婚事也比较关心。宋美龄在国民党军官中挑了又挑,最后认为深受蒋介石宠爱的胡宗南既年轻又是单身与孔令仪比较般配。于是她便去找宋霭龄,把准备介绍胡宗南给孔令仪的事情跟大姐说了。宋霭龄也认为胡宗南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便同意了。宋氏姐妹原以为孔令仪也会同意这门婚事,但在征求孔令仪意见的时候,却遭到了孔令仪的拒绝。理由很简单,孔令仪说她见过胡宗南,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缺少浪漫情调,她不想只为了一个虚名而把自己的青春牺牲了。
1941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到重庆公干,当时卫立煌的妻子得病去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陆军上将,也是蒋介石的宠将。这时有人就想把卫立煌介绍给孔令仪,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她认为他们俩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有一二十岁,嫁给他就像做个小老婆,如果勉强结合了,在一起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两次对婚姻的拒绝使孔祥熙和宋霭龄明白了女儿的心,明白了女儿不想找年龄大的人做丈夫,而是想找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正在他们夫妇为女儿的婚事一筹莫展的时候,恰巧这时国民党新建的空军里出了个“英雄”,一下子又勾引起孔祥熙夫妇的女婿梦,认为又一段美好的姻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当时大军阀韩复榘手下有一个师长叫孙桐萱,孙桐萱有个弟弟孙桐岗在德国学习飞机驾驶。孙桐岗对学习非常认真,学完后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想独自驾驶飞机跨越大洋从德国飞回中国,创造一个飞行记录。获得上级的批准后,孙桐岗一人驾驶一架德国教练机从柏林起飞,飞越地中海、印度洋,最后安全在南京降落,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一时间,慰问电和求爱信雪片般地飞向孙桐岗的驻地。孙桐岗当时年仅三十几岁,对未来充满着信心与希望。为了今后的荣华富贵,很希望能与当朝权贵孔祥熙攀上关系。而孔祥熙当时正从德国访问归来,又想当航空部长,因此对孙桐岗极为赏识,在家里吃饭时对孙桐岗大为赞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