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956-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祥熙和宋霭龄虽然都是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受美国的影响很深,但二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宋霭龄泼辣锋利,说话算数,家里的规章都是她定的。孔祥熙有点怕她,所以要老老实实地遵守。孔祥熙单身住南京时,未曾有过外遇。每逢星期天下午没有客人的时候,夫妇二人便出现在花园里散步说话,看起来很亲密。家里的孩子们,都怕母亲,不怕父亲,以至影响到家里的佣人也是如此。
如果说孔祥熙在生活习惯上受美国的影响很深,那么在学业上还算是为中国人争气的。孔祥熙入耶鲁大学之初,每天都是平平和和、温温吞吞的样子。本来东方学生就少,美国人就更瞧不起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青年了,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孔祥熙心里清楚,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暗里却刻苦努力。不久,孔祥熙便以优秀的成绩,征服了大家。人们发现,这个默默无闻的东方人是个思维极为严密、做事极为认真的人。没有人看不起他了,接近他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都愿意和他做朋友。
正是因为孔祥熙为人谦和,学习成绩突出,所以孔祥熙留学6年,交了很多美国朋友。其中和孔祥熙称得上最为知己的要算是欧柏林大学的保罗·考宾(PaulLCorbin)。保罗·考宾是孔祥熙在欧柏林大学读书时的密友,二人友谊深厚,无话不谈。在孔祥熙的影响下,保罗非常向往中国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家。为此,孔祥熙还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康保罗,字乐三。在美留学期间孔祥熙自称对未来的抱负是:“提倡教育,振兴实业。”为了这个理想,孔祥熙在欧伯林读书时,与保罗·考宾相约学成之后返回太谷宏扬教会事业。为了这个约定,保罗·考宾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当然这还是后话,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孔祥熙返国之前,欧柏林大学的中国学社(欧柏林大学的中国同学社是教会扶植起来的一个学生组织。学社的宗旨是会员要人人立志研究中国学术,远涉重洋到中国为社会人群服务)为他举行欢送会,为此,甚为感激的孔祥熙专程从耶鲁大学赶回母校,参加这个意义非凡的欢送会。会上有人提出由孔祥熙捎回一大笔捐款,在太谷为死于庚子教难的传教士修筑纪念堂的倡议;孔祥熙则提出了设立学校,启迪民智、造就人才,使它的纪念意义更佳的意见,当场得到一致赞成。为此欧柏林中国学社的会员们为孔祥熙募集到一笔为数可观的办学基金。
在潞河学院读书的时候,孔祥熙和好友李进方就很崇拜孙中山先生,并仿效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成立文友会,讨论救国之路。但是他久仰孙中山之盛名,却总是无缘一见。1901年,赴美读书之际,他听说孙中山先生此刻正在日本横滨招募爱国志士。所以他趁着轮船泊靠日本横滨之际,悄悄上岸去拜见孙先生,但是当他匆匆赶到孙中山在横滨的寓所时,才知道孙先生已经在数日前就启程去欧洲了。万里求见而无缘结识,孔祥熙一直引为憾事。后来,孔祥熙为见孙中山,又白跑了几回。直到1905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同孙中山初次见面,才算了却了这桩心愿。
孔祥熙刚刚考入耶鲁大学研究院不久之后的一天,他听说孙中山先生旅美正经过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这消息使孔祥熙万分激动。他决心再不放过这次机会,这一次孔祥熙在别人的指点下,很快找到了孙中山先生寄寓的地方。年龄长了孔祥熙近一倍的孙中山和这个留学美洲的青年很投缘。他耐心地倾听着孔祥熙述说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经历,对中国时局的看法和对中国未来前途的种种忧虑,以及自己愿意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的强烈愿望。孙中山深深地被眼前这位出身于中国传统世家,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现在又留学海外的游子的经
历所感动了。孙中山先生热情而坦率地向孔祥熙阐发了革命宗旨和民族大义,以及革命的方略,向他介绍了中国的革命形势等等,听得孔祥熙是热血沸腾。
当孙中山问起孔祥熙未来的抱负时,孔祥熙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提倡教育,振兴实业。”孙中山听后,认为孔祥熙志向高远。但教育和实业两件大事一同做,恐怕要失之于大而不当。为此,孙中山告诫孔祥熙:“不论兴办任何事业,都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尤须持之以恒,方始可以有所成就。至于革命工作,尤应自启迪民智为始,西北各省距离海口很远,风气开通较晚,所以启迪民智的革命基础必须极早建立。”孔祥熙听到孙中山先生赞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异常激动。
后来,当孔祥熙回忆这段初次会晤孙中山的情形时,他曾感慨万千地说:“听了总理的这一段训示,顿时便有拨云见日之感,多年以来横亘胸中的一大矛盾,至此迎刃而解。总理的寥寥数语,能给我如此重大的启示,使我敬佩万分。所以,当时我便提出了追随革命、加盟同盟会的请求。而承蒙总理不弃,他欣然地立予应允。从此自觉行有道,学有云,不像以往那样一味在黑暗中摸索,一言一行,骤然之间比较以前更为慎重。这一转机,对于我个人来说,实在是关系重大。”经过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以后,孔祥熙继续回耶鲁大学学习。但是孔祥熙变了,以前他的学习时间要多于思考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现在二者颠倒了过来。孔祥熙时刻思考着怎样用行动证明不辱与孙中山先生这次的会晤和彻夜长谈。他要切切实实地拿出一个行动,拿出一个向欧柏林先生学习的行动,拿出一个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行动。孔祥熙在等待着机会的出现。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一创办铭贤学校(1)
1907年秋,已经在海外留洋6年的孔祥熙回到北京。当时的孔祥熙可谓春风得意,怀里揣着耶鲁大学的硕士文凭,兜里装着一大笔办学基金,踌躇满志地回到祖国。当时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之际,邮电部、北洋大学堂和长沙旅京士绅曾先后派人来邀请,孔祥熙均婉言辞谢,因为他决心返回太谷办学,开启民智,走教育兴国之路。
回到家乡以后,孔祥熙首先接办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附设小学,继而在原址扩
充增加中学课程,成为太谷的第一所中学。学校取名“铭贤学堂”,“铭贤”有两层意思,一层顾名思义,铭者,纪念也;贤者,圣贤也。铭贤者,乃纪念圣贤之地也。这里所谓的铭贤寓有纪念庚子年死难教友的意思。另一层由其英文名字OberlinSansiMemorialSchool,可以得知是为纪念和崇尚欧柏林艰苦办学的精神,表示学校是在美国欧柏林大学资助和领导下创办的,即欧柏林大学山西分校。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欧柏林大学。美国的欧柏林大学,据说是为纪念约翰·费里逊列克·欧柏林而创建的。约翰·费里逊列克·欧柏林是孔祥熙一生最为敬仰的外国人之一。欧柏林祖籍德国,1774年出生在法国的史特拉斯堡,大学毕业后专攻哲学并获博士学位。但他决心献身于基督教的布道工作,于是又带着哲学博士的头衔进神学院进修学习。毕业后,欧柏林首先在军队中服役,做一名随军牧师。不久他辞去了军队职务,返回故乡史特拉斯堡进行传教。那时整个欧洲有哲学博士头衔的人都少得可怜,欧柏林要想谋个好职业是不成问题的,但他却选择了为改变自己故乡的面貌而奋斗终身的道路。欧柏林的故乡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气候是冬长夏短,长期处于寒冷之中;自然条件极差,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很落后。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欧柏林没有退缩,而是立志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改变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欧柏林不顾顽固分子的反对,四处奔波,游说疾呼,要求当地人都要捐款出力,以兴建道路,创办学校,开荒种地,改良农业;而且他率先献出自己的薪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获得了成果。家乡的面貌大大变样,居民生活大大改善,家乡一片气象万千的景象。欧柏林这种艰苦奋斗、造福人类、服务大众的精神,使他声名远播,法国政府为表彰欧柏林造福人类的精神,向他颁发了头等勋章,当时法国皇帝还特别致电祝贺。
欧柏林于1825年病逝。欧柏林死后的第五年,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教授和一位牧师,被欧柏林不为名利造福人类的精神所感动,决心学习欧柏林,把他的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二人出资并出面主持募捐,要在美国中部地区的俄亥俄州建造一所大学,取名为欧柏林大学。当时,美国的俄亥俄州也属穷困地区,自然和人文条件都与欧柏林的家乡相差无几。所以这两位开拓者遇到的困难也大体和欧柏林当年遇到的困难一样。为创建欧柏林大学,他们和欧柏林一样,垦荒建屋,艰苦奋斗,最后终于在美国中部的俄亥俄州建立起了著名的欧柏林大学。
在欧柏林去世72年后的1907年,在遥远的东方,孔祥熙又以贯彻欧柏林精神为宗旨,在荒凉的黄土高坡上,建立了一所铭贤学校。为此孔祥熙曾不止一次地说:“铭贤学校不设在通州大邑,而设在太谷乡间,其旨趣完全取法于欧柏林大学。再往上溯其源流,那么,我的办学纯粹是效法欧柏林。”但是孔祥熙办学的条件却比欧柏林大学创建的时候优厚得多了,所谓效法欧柏林精神,改造家乡,也只是孔祥熙的愿望而已,等他成为南京政府的高官时,他已经没有闲暇来关心家乡的境遇了,那时的铭贤学校也已经成为他捞取政治利益的一种资本了。
孔祥熙在一手创办的铭贤学校内任监督(校长)兼授史地、矿物等课程,教员多半由传教士担任。此外孔祥熙还以高薪从省内外聘请一些较有资历的中国教师来铭贤学校教授有关课程。而那个在家乡开馆授徒的孔祥熙的父亲孔繁慈,此时并没有作为老太爷在家安享晚年,他和孔祥熙商议要在学校教授经史课。孔祥熙虽然万般不愿,但他知道教书育人,是父亲一辈子的心愿,作为儿子不能拂逆父亲的愿望。最终,孔繁慈这个淡泊了一世的人,在儿子创建的学校里兢兢业业地教授经史子集等课程。妹妹孔祥贞也受到了感染,随同老父亲在哥哥创办的学校里,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也许是受到了孔家老爷子执著精神的感染,很多人都慕名到学校里来上学。到1909年春,铭贤的学生增至一百数十人,原址不敷应用,经研究后于这一年的秋天把学校迁到太谷东关杨家庄孟氏别墅新址,并在这里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新校址。
可以说孔祥熙一手创办了铭贤学校,但从第一笔启动资金开始,铭贤学校所用的经费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美国欧柏林大学。例如毕业于欧柏林大学的美国发明家查理·霍尔,他发明了电解法制铝,后来成了制铝工业的资本家之一。他捐赠给铭贤学校75万美元,作为办学基金。这笔款子一部分系制铝公司的股票,一部分则存入银行吃利息,每年共约有3万多美元。欧柏林大学中国学社每年以其所收会费的一半捐助铭贤学校,所以铭贤学校每年的固定经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4。5万美元左右。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部分固定的资金来源,所以孔祥熙对待铭贤学校十分慷慨,不仅在校园内大兴土木,增加设施,还在全国范围内广聘名师。
孔祥熙把欧柏林和霍尔无私奉献捐助办学的精神,作为最根本的办学宗旨,亲自题写“学以事人”的校训。他曾勉励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做事,就是要有所作为,也称‘实事求是’,余劝诸生无论在何处都要做实在的人,说实在的话,做实在的事。世界上成功的伟人,并非与众有何不同之处,实因其处处求实在,不求虚名而已。‘求是’二字的意思,是说使自己的努力要遵循正直的途径。”这客观地反映了他的办学思想。铭贤学校纪律严明,教学始终坚持从难从严。学院成立后实行学分制。凡一年内不及格学分超过该学年应修学分
总数的1/3者,即勒令退学。考试舞弊者,除取消该学科成绩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处分。铭贤学校的学制,最初是初小4年、高小3年、中学4年。1916年又添设大学预科3年(高中)。全部课程共14年。1923年遵照国民党全国教育会议决策,改为新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全部课程共12年,停办大学预科。1928年起,铭贤学校办起了农科,担任农科主任的是美国欧柏林大学文学学士、康乃尔大学的理科硕士穆懿尔。农科聘用了大批的农业大学及专科毕业生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并没有大规模地招生。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一创办铭贤学校(2)
铭贤学校内的一大景观就是孔祥熙用美国友人的名字命名的一些楼台建筑,如田氏楼、韩氏楼、杭氏楼。还有的以孔祥熙和宋霭龄父母的名字命名,如嘉桂科学楼、亭兰图书馆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内地太谷,铭贤学校内的楼馆里就都配有暖气、自来水、电灯、电话、发电机、抽水马桶、壁炉和书橱等,试验室里都配有完备的教学仪器和药品。这在当时甚至现在中国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里都是很少见的。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华北,紧接着北平沦陷,太原告急。铭贤学校被迫西迁,于1939年春辗转到达四川省金堂县,租赁宅地开始上课,1949年铭贤学校迁回山西太谷。后来铭贤学校的工科合并于太原工学院,农科发展为山西农业大学。
孔祥熙在1929年7月,搞了一个铭贤学校建校20周年的纪念活动,并亲自为《铭贤学校20周年纪念刊》写序。序中说:“盖铭贤者,实纪念前贤之学校也。命名之义,即在铭心不忘前贤也。
“学生之在校及已毕业者,不下千余人,升学于国外大学要求深造以及散之四方服务于社会国家者,亦所在多有。
“教职员自4人增至80人,学生自30余人增至800人,经费自8000元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