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6-4-10李敖系列之19要把金针度与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时候,他因上书直谏,被廷杖,并滴遣到贵州的龙场驿(在贵阳西北七十里,属修文县),在困境中得到彻悟。这三年的磨练,使他建立了自己学说的基础。
自宋到明,中国的学统全在程朱学派手中,王守仁却上追陆九渊,认为陆学才是儒家的真传,遂形成〃陆王哲学〃。王守仁的学说叫〃心学〃,也叫〃阳明学〃,重点是〃心外无理〃,〃心即理〃。王守仁认为朱熹他们心、理二分是错的。他宣称:〃吾心即物理,初无假于外也。〃他也反对朱熹先格物穷理的步骤,认为先知而后行,就会终身不行,也就终身不知。所以他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凡是不行的,〃不足谓之知〃。这在思想境界上,的确是一大突破。
王廷相:《王氏家藏集》
王廷相(一四七四~一五四四),字子衡,号浚川,人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人。他〃幼有文名〃,二十九岁中明朝进士后,开始做官。他一边做官,一边〃究心国家典章时政机宜。……以正学术〃。为了揭发宦官的黑暗弄权,他被人反咬一口,坐了牢,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不法。出狱后,降级改叙;继续做官。为了替盗林木的百姓讲话,又被罚俸。他六十一岁死去,死前三年,还因〃朋比阿党〃的罪名,被赶出朝廷,〃斥为民〃
《明史》说:〃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于星历、舆图、乐律、河图、雒书及周、邵、程、张之书,皆有所论驳;然其说颇乖僻。〃但是现在我们检查他的遗作,却发现〃其说乖僻〃中,有很多进步的言论。他对传统的、世俗的一些看法,有他独立的见解。他既反对程、朱、陆、王的理、气、太极、性、知、行等的思想,又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又反对邵雍的象数思想,又反对上行、灾异、鬼神、风水等的迷信思想。他公然说:〃五行生克出自异端邪术,古今大惑莫甚于此。〃公然说风水是〃邪术惑世以愚民,……不孝之事莫大于此〃。这种革命性的〃乖僻〃言论,是古今少有的。
何心隐:《何心隐集》
何心隐(一五一七~一五七九),本姓梁,名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永丰人。他三十岁前,走科举的路,后来追随颜钧(山衣),走上颜钧〃欲有为于世,以寄民胞物与之志〃。颜钧是王守仁(阳明)学生的学生的学生,何心隐就是三传弟子。
何心隐办了一所他理想中的学校,格于旧势力,后来解散了。在他四十二岁的时候,由于坏政府抽税,引起民变,官方怪他,把他定了绞罪,后改充军贵州。他的朋友程学颜商请浙江大员胡宗宪调用他,因而出狱。四十三岁随程学颜上北京,得罪了炙手可热的当朝大吏,乃改名何心隐,逃到南方。〃从此踪迹不常,所游半天下。〃一五七六年、一五七七年,官方两次缉捕他,都被他逃脱,但是一五七九年,他终于在祁门被捕。被捕后,他〃千言万语,滚滚立就,略无一毫乞怜之态,如诉如戏,若等闲日子〃。最后在湖广巡抚王之垣面前,坐而不跪,公然说:〃公安敢杀我?又安能杀我?杀我者,张居正也!〃王之垣痛笞他,最后被打死在狱里,年六十二岁。
何心隐案是中国旧社会迫害异端的一个显例。何心隐由反对地方官到反对当朝宰相,争取人权与讲学自由,最后竟遭惨死。他的身世与血泪,最令我们钦敬。
李贽:《李温陵集》
李贽(一五二七~一六○二),字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死了,跟着父亲过活。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岁后到河南做小官。四十岁前碰到河南灾荒,两个小女儿都活活饿死了。五十一岁做云南姚安知府,在宦途二十多年后,于五十四岁辞官,〃托迹禅林〃,把家变成禅院。在湖北麻城等地,开始讲学。因为许多妇女和僧侣听他的议论,遂被戴上〃左道惑众〃、〃大坏风化〃等帽子,在七十五岁那年,为湖北佬驱逐,并把他家给烧了。他流亡到河北通州,最后还是难逃大劫,给事中张间达劾他非圣无法,明神宗下令把他关到监狱。他七十岁时曾说过:〃吾当蒙利益于不知我者,得荣死诏狱,可以成就此生。〃六年以后,他终于以七十六岁的年纪,被〃不知我者〃关在牢里,自杀在牢里,完成了〃荣死诏狱,可以成就此生〃的语谶。
李贽是十六世纪以前中国第一思想家,他的思想自由而解放,并且他的人格也洒脱高超,有殉道气魄。他从五十六岁到死,二十多年,〃朝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
日日如是,关门闭户,著书甚多,不暇接人,亦不暇去教人。〃这种努力,是殉道者的努力,最令我们敬佩。
顾炎武:《亭林先生遗书汇辑》
顾炎武(一六一三~一六八二),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顾炎武从小过继给未婚守节的〃堂婶〃王氏,王氏是中国的全套旧女性:未婚守节、断指疗姑、得贞孝牌坊,最后在明末清初时期,以〃我虽妇人,然受国恩矣。没有大故,必死〃的信念,在六十岁时候,绝食十五天而死。遗命顾炎武〃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从此顾炎武自三十三岁到七十岁死去,都不肯做清朝的官,〃刀绳俱在,无速我死!〃
他曾多次不惜一死来拒绝,最后终于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不合作主义者。
顾炎武最恨一般知识分子的逃避现实。他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又说:〃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这种沉痛与气魄,真是古今罕有。
顾炎武以〃体国经野之心〃,去〃登山临水〃,每次用两匹马、两匹驴驮着书,到处研究他的实学。他一生标榜〃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这两方面,他都立下伟大的风范。
李顒:《二曲全集》
李顒(一六二丸~一七○五),字中孚,号二曲,别署〃二曲土室病夫〃,陕西周至人。他小时候,父亲为明朝殉难,没钱缴学费,老师都不收他。他母亲气起来,说:〃元师遂可以不学那?经书固在,亦何必师!〃她不信邪,叫他在家自己念,终于自修成为大学者。
他三十六岁,母亲死了,他把母亲和父亲的一颗牙埋在一起,守了三年丧后,四十一岁那年,徒步向河南出发,到襄城四周找他父亲遗骨。当然找不到。但这种精神,感动了襄城的县太爷张允中,县太爷为他父亲立了烈士祠,又在旧战场上盖了一座招魂冢,以安慰他。
这时候,已是清朝康熙九年(一六七○)的冬天了,明朝崇侦皇帝已殉国二十六年了。也就是说,清朝已经统治二十六年了。对这个他所不赞成的政权,李顒始终不肯合作。
有一次,大官人特备车马,接他去见皇上。他不肯去,躺在床上装病。大官人叫人抬他的床,一起出发,李顒气得不吃饭,相持了六天,最后逼得他要拿刀自杀,大官人才算死心,放弃送他去〃召见〃。
李顒七十六岁时候死去,成功的做到了他的不合作主义。
金人瑞:《唱经堂才子书》
金人瑞(一六○七~一六六一),原名采,字若采,明朝亡后,改名人瑞,法名圣叹,江苏吴县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亲友也少,十岁才念书,又因为体弱多病,所以不能同小朋友们玩,就独自一人,整天读书。
金人瑞从小读书得间,常在书本中得到新义。长大后,王应奎说他〃颖敏绝世,而用心虚明,魔来附之。……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这简直说他的才情,是鬼使神差的)。
徐增说:
圣叹无我与人相,与则辄如其人:如遇酒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狼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士则鹤气横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辩士则珠玉随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婆,遇孩赤则啼笑宛然也。以故称圣叹善者各举一端,不与圣叹交者则同声詈之,以其人之不可方物也。
这样一位〃颖敏绝世〃的伟人,最后竟因向黑暗政府请愿,以〃摇动人心倡乱,殊干国法〃罪名,被处死刑。死刑执行前,他游戏人间,从容赴难,他的洒脱旷达,真是魔附神助了。
颜元·李塨:《颜李丛书》
颜元(一六三五~一七○四),子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他父亲是朱家养子,他也生在朱家。十五岁结婚,但为了要学仙,不肯同房。十六岁〃知仙不可学,乃谐琴瑟〃。十九岁朱家有讼案,他被捉进牢里,在牢里看书自修。出狱后做农夫、习武艺、学中医、当教书匠,样样都来。由于父亲失踪,在祖母死时他代行父职,不折不扣的行了不近人情的丧礼(朱子家礼),弄出一场大病。这时别人告诉他,说他父亲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这时他也觉悟到这种丧礼〃有违性情〃,因此起了反动。后来他离开朱家,回乡归宗,万里寻父。五十七岁时候,南游河南,发现〃人人禅子,家家虚文〃;乃对程朱之学更起反动,相信〃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不愿做道统中的乡愿〃了。
颜元此后力反程朱的守静与虚学,他说:〃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皆晦庵(朱熹)为之也!〃他努力提倡实用主义,他的伟大精神,一如墨子。
李塨(一六五九~一七三三),字刚生,号恕谷,河北蠡县人。他是颜元的学生,也是〃颜李学派〃的传人。
戴震:《戴氏遗书》
戴震(一七二四~一七七七),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是清朝乾隆时候举人,做过四库馆的纂修,赐同进士出身。
戴震是清朝的大学者,在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是《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绪言》(《绪言》和《孟子字义疏证》有很多重复,该是后者的初稿)。其他在声韵方面、历算方面、地理方面、经学方面,他都有渊博的论述,给中国的考证学,树立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来的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都是这一学风的传人。
戴震主张纯粹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古书,由声音文学以求训佑、由训诂以求义理,从实事求是、从细心做学问求真,他说:〃知十而皆非真,不若知一之为真知也。〃他认为宋儒的学问是不行的,他们只会〃空言说理〃、〃轻凭臆解〃、〃讥训估之学,轻语言文字,是犹渡江河而弃舟揖,欲登高而无阶梯也。〃
要渡江有船、登高有梯,没有捷径,还得从实学硬功夫做起。
戴震在思想方面,反对不近人情的理学,认为儒者〃以理杀人〃和酷吏〃以法杀人〃并无二致。这种思想,是前无古人的新思想,最值得我们敬佩。
焦循:《焦氏丛书》
焦循(一七六三~一八二○),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是清朝乾隆时候举人,后来闭户家居,研究经学、数学、天文学,很有成绩。他在雕苑楼里著书,足不进城者十多年,他的专心,由此可见。
焦循的思想中,有一些开明的成分。例如他对性的问题,认为大家都〃每以精深言之〃,结果说过头了。其实〃性无他,食色而已。饮食男女,人与物同之〃。又如他对订婚,反对有强制性,因为一般习惯都从幼年订婚,一方有了死亡疾病,他方就要守节或起纠纷,这是不妥的,也是不合古礼的(当然,焦循像一般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也有矛盾的一面,他一方面写《贞女辨下》来〃为议贞女者危之〃,一方面写《李贞女诗》来歌颂守望门寡的女性)。又如他对异端的态度,主张包容,反对〃执己之一端,不能容人〃。他说:〃人异于己,亦必己异于人,互有是非,则相观而各归于善,是以我之善观彼以摩彼之不善,亦以彼之善观我以摩我之不善也。故任昉撰《王俭集序》云:'攻乎异端,归之正义。'义者,宜也。归之于宜,何异之有!〃这都是很开明的态度。
严复:《侯官严氏丛刻》
严复(一八五三~一九二一),字又陵,也字几道,福建福州人。他少年时候,学的是中国老东西。十四岁考入福建马江学堂学海军,二十二岁在英国留学四年,二十六岁做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四十一岁中日甲午战败,他感于中国之弱,根本在思想学术上就不行,于是发愤译介西方思潮,并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为西化与维新打下理论基础。
一八九六年,严复译赫脊黎《天演论》,影响晚情思潮极大,又译亚当·斯密的《原富》(一八九八~一九○○);约翰·穆勒的《自繇论),后改名《群己权界论》(一八九九);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一八九八~一九○二);《穆勒名学》(一九○○~一九二○);孟德斯鸠的《法意》(一九○○-一九○五);甄克斯的《社会通诠)(一九○二);耶芳斯的《名学浅说)(一九○八)等。他的翻译,事实上是把原作改写或借题发挥,掺入己见,别具一格。
严复后来任编辑局总纂。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袁世凯称帝,强挽他支持,成了〃筹安六君子〃,他没有勇于否认,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严复是中国近代化变局中的先知,但是时代走得比他快,结果他落后了,反倒成为保守派,这真是个人与时代的一幅谚
康有为:《万木草堂丛书》
康有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字更生,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思想家。他年轻时受廖平影响,努力研究《公羊传》,以何休注为基础,专求微言大义,进而有所发明,自成一家。
康有为最重要的著作有三:第一、《新学伪经考》(一八九一),认为刘歆要帮助王莽篡汉,用孔子语气伪造了经书,湮灭了孔子的微言大义。这书使人知道旧的学说全不可信。第二、《孔子改制考》(一八九六),认为经书是孔子假古人的言论而按自己的想法写成的,理想化了古代政治之后,再托古改制。这书使人知道孔子乃是一位维新派,是改良主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