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曾卓诗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你的只是一个小巢我一口一口地到处为你衔草温暖你,用自己的体温和自
己的羽毛我用嘶哑的喉咙唱着自己的歌为你,为了安慰你的寂寞我愿献出自
己的一切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呵,并不贫穷这一切都是属于我们的:旷野、
草原、丛莽海洋、天空、阳光? 。让我们在小小的巢中栖息在无垠的天地间
翱翔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也写过类似的诗,但那感情并不是那样真挚、深沉,
而在这一次我献给她的几首诗中,是同时奉献出了自己带创的心的。五一九
五七年三月,当我将离开那间独住的小房半个月前,有一次,在围着高高院
墙的院落中散步时,以极度羡慕的心情仰望着在晴空高飞的一只鹰,当天我
就写下了一首短诗,那结尾是:啊,有一只鹰在高飞,怀着真正的鹰的心。
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 。这里面当然
是寄寓着我自己的情怀的。后来,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一年那两年间,我
又写过一些这样的诗。有时我回顾过去:在我的全部青少年时代雷声隆隆,
激荡着革命的风暴。我骄傲:我站在光辉的旗帜下,我羞愧:我是一个吊儿
郎当的士兵。我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心情:我有着真实的追求,真实的渴望,
我用真实的眼泪沐浴自己的灵魂。一切痛苦都带来多少好处,斗争用她苦辣
的乳汁哺育着我的生命。而我也激励着自己:但是,听啊,在我的内心青春
的歌声仍然像当年一样轰鸣,她烧灼着我的胸口,激情地呼唤我:勇敢,奋
斗,再前进!在一九六二年初,我把这一组诗整理了一下,写了一篇短短的
前记,当中有两段说:在这些诗里面,我寄托着自己的痛苦、渴望和追求。
如果有人读到这束诗感到诗中有不健康的地方,他的感觉是对的。而
凡是知道我的经历和处境的人,对这应该是能够理解的吧。
这每一首诗的写成,都曾带给我极大的喜悦,但现在当我整理着它们
的时候,却感到了不满。我迫望从自己的哀乐中摆脱出来。我将感到多么大
的幸福,如果我能够真正为人民歌唱。
我说的是真实的心情。这一组诗,比起我年轻时所写的一些诗来,是
要好些。不仅是指诗的技巧,主要的是感情的真挚和深沉。如果没有那样的
经历,我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但是,这究竟只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
就缩小了诗的意义。如果我一直沉溺其中,那就不但没有什么必要,而且有
可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向病态发展吧。我必须使自己振奋起来,冲破狭小的
圈子,飞向广阔的天地。一时却又没有这样的力量。于是基本上又停笔了,
这样又是十多年。从我最早学习写诗起,到现在已经整四十年了。解放前写
的那些诗,大部分已经丢失了。这并没有什么可惜,如果不就个人纪念意义
来说的话,因为那当中实在也没有什么好诗。后来写的诗,为数不多,也散
失了一些,这也并没有什么可惜。可惜的是,四十年来,我的收获竟是这样
可怜。六一个人的诗的道路也反映着他的生活的道路,反映着他的人格和他
的人格的成长。
正如在小说中不应拔高英雄人物一样,在诗中,诗人不应拔高自己。
而且正如在小说中拔高英雄人物其实是否定了英雄人物一样,在诗中拔高了
自己的诗人已不是真正的诗人了。
如果没有为自己的感情所温暖,如果自己的血液没有流贯在诗中,那
么,无论有着怎样的豪言壮语,无论有着怎样美丽的词句,那并不是诗。诗
首先要求真诚。不能以轻佻的或是以轻率的态度走向诗。正因为诗应该是和
人一致的,所以我们对于诗人有着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是人生战场上的战士,
才能无愧于是一个诗人;只有忠实于历史的要求,与人民喜怒哀乐相通,才
能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我的诗的弱点正反映了我的人的弱点。我写过一些不能算是诗的“诗”,
因为我急于去适应某种政治要求和政治观念,而我的感情事实上还没有达到
燃烧点的高度;我写过一些感情浮泛的诗,因为我还没有爱得那么深切和恨
得那么强烈;我写过一些有着真情实感,有追求、有搏击的诗,然而在那里
也常常暴露了我的软弱和温情。当我真正懂得人生的严肃和诗的庄严时,却
几乎无力歌唱了。这是我的悲哀。在我写诗的过程中,曾两次长时期的停下
笔来,一次是一九四四年前后,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前后。后一次停笔到现在
又有十三四年了。什么时候我又将提起笔来呢?这里,我大致回顾了一下写
诗的经历,同时也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鞭策。我如今迫近老年,健康状况也不
大好。过去的二十年来,正是我能够和应该好好做一点事的时候,却在一种
深深寂寞的心情中荒废了。
但内心还激荡着青年时代的回声。当然,已没有可能像当年那样,在
纯洁的激情和美丽的梦想中再开始我的道路了。然而一切都有它的好处——
即使是长期的痛苦的煎熬,它终于没有能将我焚毁,而成熟了的痛苦的果实
就是力量,虽然这果实是沉重的,我负荷着它,而它又激励着我,继续在人
生的长途上跋涉。我不是得过且过、无可奈何地一步一步走向坟墓,我的永
远骚动的灵魂不能允许我这样,虽然坟墓当然也正是我的终点。
那曾经在我年轻时响彻我内心的召唤而今还在鼓舞着我,因而我希望,
有一天我能够唱出真正的美丽的歌——即使那是“天鹅之歌”!①1976
年3月
在学习写诗的道路上
一
什么是诗?古往今来,许多理论家和诗人表白过自己的观点,而未必
有一个得到一致认可的定义。我宁可同意那个最简短的说法:诗是心的歌。
——当然,这是还需要就诗的艺术特点加以阐明的,因为,扩大一点说,一
切艺术作品都可以说是心的歌,只是在感情流露的强烈性和直接性上有所不
同,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二我在一篇小文《第一课与第一步》中曾
谈到,在少年时期曾经怎样受到鲁迅的《故乡》、《为了忘却的纪念》、安徒
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都德的《最后一课》、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
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这一类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的影响。
我说:“这是我后来走上文艺道路的一个准备期。可以说,我现在对文
艺内涵感情的感受力和鉴别力,是在当年那一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对某
类风格的文艺作品的偏爱,我对自己写作中真情实感的要求,也都可以追溯
到一个小小的源头。”还可以补充一句,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后来形成
了和决定了我的诗的风格。三如前面所说的,我最早阅读的文艺作品并不是
诗,当我练习写作时,我最早写的也不是诗而是散文。除小学时在报纸的儿
童副刊上发表过几篇作文之外,我第一篇用铅字印出来的东西刊登在夏丐
尊、叶圣陶先生主编的《中学生》杂志一九三五年的《文艺年刊》(?)上,
题目是《一件小事》,是模仿鲁迅先生的笔调,写一个国民党军官毒打黄包
车夫的情景。
我开始接近诗,是在一九三六年的夏天,我参加一个读书会以后。读
书会中有一个只比我大两岁的朋友王暮云(王凤),他将他在报纸副刊上发
表的诗的一本厚厚的剪贴本给我看。我惊叹而又羡慕。我想,我为什么不能
写呢?于是也就学着写诗。
那时臧克家的《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已相继出版,得到一
些名家的推崇,我都找来读了。我是学习他的风格在诗的道路上起步的。在
《从诗歌想起的? 。》一文中,我引过我发表的第一首小诗《无题》。后来
不久,我回到故乡黄陂县去,又写过一首较长的《古城曲》,我还记得那头
一段:古城楼头飘来一片白云,太阳用锐箭射向江水闪烁一万颗银针。
一叶小舟顺着大江漂流,茫茫的前程凭一篙撑? 。从诗的表现手法和
语言上,都可以看出臧克家的影响。同时,我也读了一些别人的诗,如徐志
摩、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等。他们的诗我并不是都喜
爱。譬如徐志摩,我只喜欢他的《海韵》、《告别康桥》、《偶然》、《沙哟那拉》
等。戴望舒的我也只喜欢《雨巷》、《烦忧》、《我的记忆》等。在汉园三诗人
中,我最喜欢的是卞之琳,虽然语言毫不华丽,有的诗我也不大读得懂,但
可以感到那诗的素质。曹葆华的《无题草》很难理解,但有某种朦胧的东西
吸引我。
读了戴望舒发表在朱光潜编的《文学杂志》上的《寂寞》,我模仿着写
过一首小诗:走了,被我怀念的人,留我独自守一串黄昏。爱夜坐听风,昼
眠听雨,但你告诉我:现在我到哪里去?看花开花落,庭前绿草在足印中生
长。想起遥远的地方,遥远的人,心中笼罩一片哀伤。
寂寞怎么如山一般高?还是让他去吧,衔一支烟,到山的那边去寻找
凋落的童年。
这不像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心境。当时我也没有学会抽烟,是为了押
韵,也是为了表现一种情调,用了“衔一支烟”这样的句子。至于“夜坐听
风,昼眠听雨”,那完全是套用来的。这首小诗后来用了一个化名,由一位
朋友拿去发表在昆明的一家报纸副刊《平明》上。我引用了这首小诗,是想
说明我当时正处于可塑性的状态:在艺术上,更主要的在思想感情上。在艺
术上,这首诗又不同于我模仿臧克家的诗风写的那些诗。在思想感情上,当
时我自傲于是倾向进步的,但在内心深处,却还喜爱着一些小资产阶级情调
的东西。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这里:当时我也并不是没有找一些进步的诗人的
诗来读,读得不多,感到那缺乏吸引我的艺术力量,以后就不大注意了。在
思想认识上,我是站在进步诗人这一边的,对于徐志摩等人的诗,我知道是
属于别一阵营的,但在艺术上,我却为他们所吸引。而且,他们的作品多少
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怎样才算是诗。我觉得,一直到今天,这还是值得我们注
意的教训:即使是健康的内容,如果要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就必须是
真正的艺术,通过艺术的规律,以发挥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如我们要
用刀作武器,那必须是真正的钢锤炼成的刀,而且要将它磨得锋利。是当时
救亡运动的浪潮和流行的一些进步书刊给了我影响,在文艺领域中,是以鲁
迅先生为代表的战斗传统给了我影响,使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道路没有向病
态的泥沼倾滑下去。但其中某些不健康的东西,一直是我前进中的负担。四
是艾青将我引进了一个新的诗的国土。一九三九年夏天,我买到了他自费印
行的《北方》,那是六十四开的薄薄的一本诗集,只收集了九首诗。但给予
了我强大的震动。
那样真挚、深沉的感情,那样朴素、纯净的语言,那样新颖的表现方
式,和颤动在诗中的时代的脉搏,使我深深地感动。我特别喜爱《我爱这土
地》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反复默诵中背了下来,而且曾多次在诗
歌晚会上朗诵。于是,我开始搜集当时已出的艾青的别的诗集,同时,也读
了他的诗论。他的《大堰河》中大部分的诗,他的《吹号者》、《向太阳》等,
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认真地、反复地阅读了他的诗后,使我对于诗有了比
较深切的体会。那以前,我已在章靳以编的《文群》上发表过一些诗。当我
将稿子投寄出去以后,就急切地期待着报纸的到来,看到登了出来,就喜悦
而激动。
当读了艾青的诗以后,我对自己的诗就很不满了。那些诗在主题意义
上都还是积极的,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感情。但是,那感情是浮泛的,语言也
显得造作,因而,缺乏真正的诗的素质和美感。当我后来编印第一本诗集《门》
时,那些诗一首都没有收进去。读了艾青的诗后,我在诗风上有所改变的第
一首诗是《来自草原上的人》,发表在罗荪、力扬编的《文学月报》上。那
多少有些模仿艾青的痕迹。而正是通过对于艾青的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真
正的诗不是模仿,而必须是自己心声的倾诉。当你倾诉自己的心声时,也就
表现了你自己的个性、素养、感情和感受,因而也就自然而然慢慢地会产生
自己的风格。所以,《来自草原上的人》我也没有收入集子中。五差不多就
在喜爱艾青的同时,我也开始注意到胡风主编的《七月》上的诗(《七月》
是一九三八年在武汉创刊的,但那时我在湖北外县,难得买到)。我可以说,
很少有编辑像他那样具有敏锐的诗的审美能力,而又像他那样以对读者负责
的态度,不顾情面地拒绝发表名家的不好的作品,而乐于刊登不知名的青年
在生活中发出的真诚的歌声。《七月》和后来创办的《希望》上所发表的诗,
虽然水平不一,一般地说,都是较好的诗,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在《七月》、
《希望》上陆续出现的诗人,后来形成了一个流派——“七月派”,对诗歌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某种原因,我没有向《七月》和《希望》
投过稿,我只是这两个刊物的热心的读者,从刊登在那上面的诗汲取了营养。
而胡风的关于诗的理论也给予我以教益。他是强调诗的战斗性的,同
时又非常注意诗的艺术规律,强调诗首先是诗。一方面坚决抵制了那些唯美
倾向的不健康的诗,一方面也坚决抵制了没有将正确思想化为自己的血肉的
空洞叫喊的诗。他的关于诗的论述,提高了我的一些零乱的、朴素的感觉,
而且给了我鼓舞和启发。我觉得,他的这些观点在今天也还是值得重温的。
在后来,我的视野当然渐渐扩大了,无论是在诗,还是在诗的理论方
面,我读过一些著名的作品(那主要是外国的),它们更提高了和丰富了我
对诗的感觉和理解。但是,我接触到胡风的诗论、“七月派”中的某些诗人
和艾青(他有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