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夜雨点评水浒传-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林冲出来解手时正好碰到前来报信的锦儿,使高衙内未能得逞。
若似孙二娘开的那样的酒店,好似现在有些地段所谓的“路边店”,不是正经去处。江湖夜雨有时就想,如果在孙二娘的店里,就算孙二娘见俺是个帅哥,发点慈悲,没有下手结果了俺,但让俺吃上几个人肉包子,那也十分恐怖。
浔阳江酒楼应该是不错的,有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人效应,浔阳江酒楼应该比较上档次。书中宋江也称赞道那里是美食美器。
说起书中的酒来,也是各有特色。写的比较多的是一般的村酒。多为散装,用桶之类的盛了。好像度数也低,类似现在的啤酒。像白胜在黄泥冈上卖的酒,那度数就绝似扎啤一般。想众多军汉以此解渴,若是像东北烧刀子、衡水老白干一般的60多度的烈酒,岂不越喝越渴。鲁智深初当和尚时打倒一个汉子,夺了人家的一桶酒全都吃了,想必就是这样的酒,如果全是衡水老白干,恐怕要酒精中毒。
可能是当时村人自己家里的酿酒技术不是太高,缺乏蒸馏等工艺吧。像景阳冈前的酒店号称“三碗不过冈”的那里,想必酿酒的技术高点,酒精度比较高,所以自称“三碗不过冈”。这些村酒度数虽高,但并不算美酒。武松喝了,也只是称赞“这酒好生有气力”,没有说香。倒是后来武松抢人家孔亮的那一瓮青花瓮酒,倒是开了泥头,“风吹过一阵阵香味来”。这酒度数也自不低,武松喝了十五碗景阳冈还打了一只老虎,可吃了人家孔亮这瓮酒后,就醉得连一只黄狗也杀不动了,大冬天倒在溪水里还不醒,这酒好生了得。
再有宋江在浔阳江酒楼上喝的那瓶酒,真不错。也是书中唯一有牌号的酒。名叫“蓝桥风月美酒”,这名字不错,就算是放在现在从广告创意的角度看也是个比较好的名字。这酒度数也不低,宋江只吃了半瓶就胡言乱语起来。别外被阮小七偷换了的御酒,也应该不错。也都是瓶装的,有封头,书中写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奈何这御酒后来里面不是混着水银,就是混着“慢药”,这慢药也不知是什么东东,宋江喝了半天不死,还又让李逵喝了。我看倒像是混了工业酒精(甲醇)一般。因此俺听了御酒这两个字,非但没有口中生涎,反而先自心惊。好在现在没有皇帝老儿了,但如果有商家起“御酒”这名做商标,俺坚决不喝。
另外在李师师处,虽然没有细写酒,只说用小金杯来巡筛,但考虑李师师处常接待皇帝,酒食等物自当名贵,肯定也不错。但这还算不上第一,书中所写宋江梦中所见九天玄女娘娘所赐的仙酒,当然更是极品仙品,不过那近于神话啦。
水浒中饮酒,多喜欢烫热了来吃。书中多处写到此事,像陆谦去草料场害林冲时,怕店家知道,陆谦等自己讨了汤桶烫酒,那时候是冬天,还有些道理。但宋江杀阎婆惜时,只是八月半的天气,阎婆也把酒烫了来让宋江吃,看来那时候烫酒好像是一种日常习惯。如今江湖夜雨也吃过几次酒,无论冬夏,只有见人把啤酒葡萄酒用冰来镇着喝的,却没有过把酒烫来喝的,不知是何原因,烫酒之风渐渐没有了。
说起众好汉的酒量,却也不好判断,像武松喝了十五碗景阳冈不醉,在打蒋门神时凡路过酒店就喝,也没有醉,但抢了孔亮的一瓮酒后,就醉倒了。不过总体来说,酒量大者以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为先。宋江酒量不大,浔阳江酒楼上半瓶酒下肚就写反诗,在人家李师师处只喝了几杯,就发起酒疯,使出梁山的手段来。水浒书中不好酒者极少,就连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这些美眉也都能喝上几杯不皱眉头,比起现在的一般女人好像都强得多。不喝酒的只有青眼虎李云,书中提到他不会吃酒。想必是梁山好汉中酒量最差的了。
说起这菜肴,梁山好汉多喜欢大块牛肉切将上来,往往到客店一坐,就是打几角酒,切上二、三斤熟牛肉,若没有牛肉,也多数像鲁智深说的狗肉羊肉但有便吃。但如像宋江这等文雅点的人,吃法就不大一样。在浔阳江酒楼上叫酒保“铺下菜蔬果品海鲜之类按酒”,呵,还有海鲜之类,比较精致高档。宋江称赞美食美器,喝点鱼汤,觉得不错,但李逵却吃得不爽,觉得不饱,将宋江和戴宗剩下的鱼都捞来吃了,也不过瘾。后来还是宋江看出了他的心思,给他来二、三斤羊肉,李逵拈指间就吃完了,说道:“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
水浒中下酒,常有菜蔬果品案酒一说,有时说什么“时新果子”,也不知是些什么。到了李师师那儿,更说有“珍异果子”,不知是何水果?难道有荔枝、香蕉、菠萝等东东?也未可知。但这里又有一个习惯好像不大一样,就是水浒中往往吃酒前就先上果子,而全不似现在酒宴将结束时才上果盘什么的。
书中写茶,也有几小处。但着墨不多,比较有印象的是史进来见鲁智深时,点了个泡茶。要说好茶当然还是李师师那儿:“不必说那盏茶的香味;细欺雀舌;香胜龙涎。”
王婆开着一个茶坊,但想来档次不会太高,类似大碗茶之类吧,但书中写王婆茶中还有松子核桃仁之类。书中写“浓浓地点道茶,撒上些松子胡桃肉”给潘金莲吃。这个倒比较独特。另外还经营酸梅汤、和合汤等饮料。
水浒一书虽是小说,但施大爷毕竟是元未明初的人,至少写得也是元明时的风俗人情和饮食习惯,因此细细地研读一番,想想我们祖先当时的生活情景,倒也有趣。
趣谈梁山好汉的绰号
梁山好汉的绰号十分驳杂,各有特色,天文气象、飞禽走兽、古人神怪等应有尽有。倒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网名。但网名多是自己所起,绰号往往是由别人起的,由大家公认的。这里来说说几个有特色的绰号。
梁山上的十只老虎:青眼虎李云、笑面虎朱富、跳涧虎陈达、矮脚虎王英、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中箭虎虎丁得孙、花项虎龚旺,再加上两只大虫(大虫也是虎)--母大虫顾大嫂和病大虫薛永(薛永这病大虫的病字就是赛的意思。读者可不要认为是得病的大虫,像病猫一样)。这十只“老虎”,虽然绰号叫得响亮,但这些“虎”的本事却不高,都是菜鸟级的地煞之列。
又如打虎将李忠,人家武松景阳冈赤手打虎名震千古,也没有在绰号上加上“打虎”的字样。我觉得李忠的这打虎将的外号多少也和他叫卖的狗皮膏药一般,华而不实。正所谓大言希声,大象希形,民间俗话说是:“叫唤的狗不咬人”,呵呵,外号也是这样。再看像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这外号够威风吧,但这两人也像庙里的泥胎一般,无甚灵验,全无多少本事。
梁山好汉中的好多绰号,很容易让人误解。比如像花和尚鲁智深,猛一看,倒好像是花心和尚,认为这花和尚的“花”字和花花太岁高衙内的“花”字是一个意思。其实只是指鲁智深身上的剌的花绣而言。
又如一枝花蔡庆,一枝花,猛一听好像形容美眉呐,不是张宇有首歌叫“单恋一枝花”吗?不知道的读者恐怕认为蔡庆就算不是美眉,恐怕也会是长得和蔡国庆一样。哪知道其实蔡福蔡庆这哥俩都生得脸似猪头,满脸横肉。蔡庆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来历却是因为他常喜欢戴一枝花。河北人口顺,就叫做一枝花蔡庆。狂晕吧?
又如一丈青扈三娘,一看绰号,不少人认为扈三娘身高一丈(如果是那样,梁山上恐怕除了险道神郁保四,很少有比扈美眉高的了,那王英兄弟的个头恐怕只能到他娘子腰间),其实也不然。有人考证说一丈青是指一种毒蛇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意思。但从书中描写看,扈美眉绝不是身高一丈,遍体穿青的形象。
铁扇子宋清,人们或以为他像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霍都一样使一把铁骨折扇。但翻遍《水浒全传》,别说见到宋清挥扇子打架,就连宋清掏出铁扇子来这种情节也没有。
活闪婆王定六,这名字不知为何,让我常联想起接生婆。锦毛虎燕顺也不像锦毛鼠白玉堂一般是个帅哥,倒是个赤面黄须胡子拉茬的汉子,不知因何称锦毛?白花蛇杨春听起来倒像是个美眉,石将军石勇又那里做过将军?只是开过赌局,做过庄家罢了。浪子燕青,看书中的描写也和现在的“浪子”王杰之类的人大相径庭。
当然,梁山上的绰号大多还是很帖切的。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各自的特点。这里就不说了(嘻,江湖夜雨这篇是专挑施大爷的剌来着)。不过最后还是说点让施大爷高兴的话,水浒中的有些绰号流传后世,很有生命力,可以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词汇库。像母夜叉,后来绝不仅指孙二娘一人,后世当此殊荣者不少,成为凶悍妇人的代名词;拚命三郎也成为鼓动人们“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
不过有的绰号流传到后世就变了味儿,有的变成贬义词,比如有人叫你是“活阎罗”,恐怕少有人认为这是夸自己是阮小七,其他像丧门神、母大虫、短命二郎、操刀鬼之类的恐怕都不大中听。说起来水浒书中流传后世最风光还要算人家周通的绰号--“小霸王”。这个绰号一度成为一家企业的知名品牌,风靡神州,风光无限,恐怕施大爷也始料未及。
另外附带说一下《水浒》中的人名,江湖夜雨发现倒有好几个“港台歌星”:比如唱“情人还是老的好”的吕方,唱“谁都知道情人眼里容不下一颗沙粒”的杨林,当然做“新鸳鸯蝴蝶梦”黄安的名字在书里比较惨,是被关押到水泊梁山后寨草房里的家伙。另外,还有潘越云这名字也好奇怪,估计是根据潘巧云的名字起的,而且还要“越”云,比潘巧云还要厉害?
水浒地理环境考
《水浒》中的地理环境,比现在要好得多。环境污染之类的问题当然不大会有。梁山好汉活动的地方多是华北平原,现在原始森林全无,沙尘暴飞扬。而就书中看,当时却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应该极高。
且看这些书中说的猛恶林子像赤松林:“虬枝错落,盘数千条赤脚老龙;怪影参差,立几万道红鳞巨蟒。远观却似判官须,近看宛如魔鬼发。谁将鲜血洒林梢,疑是朱砂铺树顶。”再如野猪林:“层层如雨脚,郁郁似云头。杈牙如鸾凤之巢,屈曲似龙蛇之势。根盘地角,弯环有似蟒盘旋;影拂烟霄,高耸直教禽打捉。直饶胆硬心刚汉,也作魂飞魄散人。”都是原始森林的形象,就连黄泥岗上也是“顶上万株绿树,”比现代茂密的多。现在华北平原上这样的“猛恶林子”哪儿能见到呀。当然从历史上看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少,没有进行工业化,环境比现在好得多也不足为奇。
再有与现在很不相同的就是宋时比较繁华的地方都在内地。这也是因为当时是农业文明的原因吧。书中的繁华之地,像什么东京汴梁(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现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等现在都不是经哜很发达的地方。像北京大名府,书中写得很是壮观:“地高地险,堑阔濠深。周回鹿角交加,四下里排叉密布。敌楼雄壮,缤纷杂采旗幡。堞道坦平,簇摆刀枪剑戟。钱粮浩大,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东西院内,笙箫鼓乐喧天。南北店中,行货钱财满地。公子跨金鞍骏马,佳人乘翠盖珠軿。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但现在的河北大名大家去瞧瞧,连山东沿海地区的县级市都大大不如,笔者所居住的地方山东聊城,离河北大名不远,在山东省里已算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但和河北大名相比却还要好点。而书中原来所说的比较偏僻荒凉的地方,现在却成了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书中一说就是刺配到沙门岛(现今蓬莱),当时觉得是很偏远的地方,但现在却是旅游区和繁华之地。这和海洋文明取代内陆文明不无关系。古时主要依靠河流运输,所以沿河的城市就发展最快,这里可参照附在后面的北宋地图,当时的河如汴水、泗水、济水等都和现在大不一样,黄河的入海处也和现在不同,而且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也和现在大不一样,所以才造就了以上这些繁华一时的城市。
但《水浒》一书中的地理位置,好多错讹之处。施大爷据说是扬州人,看来并非北方人,在北方尤其是山东河北等地生活的时间也不多。当时也没有中国地理之类的资料可买,所以弄得好多地方都错了位。比如像杨志从河北大名到河南开封去押送生辰纲,路途其实也不太远,根本可以不过山东境内。而且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且看杨志说:“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呵,这杨志睁着眼说瞎话唬人,要是梁中书将出一本中国地图来让杨志找找,杨志肯定呆在哪儿。后来杨志为什么会吃饱了撑的到济宁地区的黄泥冈上去兜一圈?莫非杨志想公费旅游一番?也不大像吧。再就是武松从沧州小旋风柴进处回老家清河(河北清河),又怎么会向南多转了个大圈子到了阳谷去打老虎玩?这些都是施大爷的错讹之处。另外像写晁盖等到江州去救宋江,虽然江州的戴宗的故交从中扯理由让蔡九知府推迟了几天行刑,但短短时间从梁山到九江,这速度也太快了,难道人人都会神行法?
还有一件很离谱的,就是宋江从郓城县老家被赵得、赵能俩人追赶,后来宋江跑到一个叫还道村的地方,书中道:“团团都是高山峻岭,山下一遭涧水,中间单单只一条路。”大家看看地图,山东郓城县附近哪有这种地方,恐怕只有走上三四百里以上到泰安山地才有这样的所在。宋江总不成也成了神行太保?这肯定是施大爷不清楚郓城县周围的地理环境,凭空想像的。像景阳冈也是,书中所说的是个山冈,还有山神庙什么的。所附的诗方也是什么“山中”、“涧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