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想用大谈寂寞换取不寂寞。“寂寞”,渐渐已成为一种被滥用的标签而有悖于其本质了。    
    真的,让艺术归于艺术,归于热爱它、默默安守它的大师,让它和他们寂寞长眠。有时真情愿我们只是谈谈漂亮的衣服,也不要用隔阂的喋喋不休去打扰那份安宁。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二日    
    喜欢老人的塞尚    
    正如张爱玲在《谈画》中自承的那样,我少年时也是不太懂塞尚,只喜欢梵高、高更等人,因为他们抓住某一特点,发展到顶点,鲜明、偏执,引人入胜,充满多方面的可能性。    
    直到一次读到心爱的画家莫迪利亚尼的一句话:“塞尚画的肖像在表达人生的无奈感受上与我有共同之处。”这话使我惊讶,短命的莫氏,笔下人物的忧伤和色彩都是浓烈的,带着神经质,与含蓄的塞尚可谓各走一端,何以会出此言?于是认真地读起塞尚来。    
    塞尚的贡献与成功首先在于静物画。他早期追随过印象派,但后来觉得他们孜孜以求的闪烁的阳光和流动的大气,都是转瞬即逝的东西,便放弃了对线条的追求,转用稳定的、单纯的、坚实的结构、形体和色块,表达对世界的感知。(据迟轲《西方美术史话》)    
    塞尚的人物画与静物画的态度是统一的,人物都是安稳于现实中,变得世俗、惨淡、朴实无奇,但总归是远离了那些虽然美丽但在生命中并不牢固的、转瞬即逝的因素。要表现这种态度的最佳主题莫过于上了年纪的人,塞尚正是这样做的。他曾在致鲍列尔的信中说:“我最喜欢那些年事已高的人的模样,他们因循世俗,顺随时务。”对他画的老人(包括老年自画像),张爱玲的《谈画》一文有极出色的描述:迷惑、留恋、沉哀、忍耐、惆怅、安然、洞明世事、看开了、平静微笑……这便是塞尚笔下的老年。    
    人在现实中,也一点点地开始“因循世俗、顺随时务”,渐渐明白“偏执、鲜明、引人入胜、多方面的可能性”是多么靠不住,便亲近起塞尚来,这个追求单纯、稳定、坚实的男人,给人一种可信赖的亲切感。美总是“闪烁、流动、转瞬即逝”的,现实中人不能奢侈,只像塞尚那样,一个花瓶、几个水果、一支烟斗,就支撑起平凡而实在的人生了。当然,那可真是凡俗的物什。或许也正因此,这位“现代绘画之父”今天已渐渐寂寞。    
    塞尚画的毕竟是上了年纪者,然而时代如此催迫着人,使得像莫迪利亚尼、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一面把强烈的色彩涂上生命画幅的同时,一面也与塞尚的无奈深心相通。时代老人!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初稿,一九九六年三月修改,以纪念塞尚辞世九十周年。    
    今按:文中对莫迪利亚尼表示与塞尚“有共同之处”感到惊讶,乃因当时对两人了解未深。事实上,塞尚可能是对莫迪利亚尼影响最大的画家、是他一直崇拜的对象,莫迪利亚尼唯一临摹过的就是塞尚。


第二部分 画中有话第16节 冬阳献给比亚兹莱

    比亚兹莱,这个短命的世纪末天才,其成就之耸人耳目,以至鲁迅竟称:“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这样的广阔。”或嫌稍稍过誉,那且举三个艺术影响之外的影响例子:    
    一是高傲不可一世的王尔德,碰上比亚兹莱竟也有了危机感,因为比亚兹莱为他的《莎乐美》所画插图太具独立性也太出色了,王尔德担心被喧宾夺主、自己的文字反倒成为“插图的插图”,这是他与比亚兹莱闹翻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尔德真是幸运,有比亚兹莱为他作了那么精彩的插图。王尔德又真是不幸,替他画插图的是比亚兹莱!那些画确是能夺去、留住人的眼光的。    
    二是鲁迅,印行了我国第一部《比亚兹莱画选》,乃是不满于叶灵凤对比亚兹莱的模仿,而要让人“看看他未经撕剥的遗容”,这正是对比亚兹莱太喜爱所致。(他为“画选”写的那篇《小引》,对比亚兹莱的评述十分精到,我读后惊为“第三个鲁迅”。)    
    三就是叶灵凤,鲁迅嘲笑他“活剥比亚兹莱”,他却没有反击,原因之一肯定也是出于对比亚兹莱的心爱,而情愿硬挨下来。——一个只活了二十六岁、没受过正式专业训练的年轻人,竟让王尔德、鲁迅、叶灵凤这样的人物有如此这般的反应,那是多么的骄傲!    
    我没能见到鲁迅编印的《比亚兹莱画选》,对比亚兹莱的热爱,却是拜叶灵凤所赐。那是从《读书随笔》所得的珍爱之一,一九九〇年四月,还临摹了该书采用的比亚兹莱作品中最喜爱的《蓝披肩》,至今,这幅大学最后一个春天的小画仍挂在我的书房壁上。    
    曾将比亚兹莱怪异华丽、对比强烈的画风喻为“像是李贺的诗”的叶灵凤,多次提到他一个长久的心愿:为比亚兹莱写一篇评传、编一本画选。为此,他早年已花了不少钱购置比亚兹莱的画册,抗战时失散后,晚年在香港又不惜重金,重新搜集了一批其作品集、传记、评论等以作准备。可惜始终没有完成。他曾因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张望编出了一本《比亚兹莱画集》(辽宁画报出版社),聊以自慰说有此则自己的志愿也可搁起了。其实那本“画集”收图不过六十幅,比鲁迅的《画选》十二幅虽多,却也只是比亚兹莱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事情总在慢慢进步:    
    ——辽宁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增订再版的《比亚兹莱装饰画》,收图一百〇二幅。    
    ——漓江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出版的金立德编《比亚兹莱插图艺术》,收图二百〇二幅。(我一九九三年十一月购得。该书印刷质量甚差,未能反映出我心爱的比亚兹莱的黑白精妙。)    
    ——其后,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韦君琳编《比亚兹莱黑白装饰画选》,收图二百六十九幅。(此书无出版日期,我于一九九六年六月生日当天收到罗生寄赠。这本恰好的礼物,印刷则象样很多,又是大开本,看得悦目。)    
    因此,当二〇〇三年十一月购得《比亚兹莱大师图典》(“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三年十月一版),见其竟敢号称“首次以最大规模将比亚兹莱的作品集结”,不禁失笑:它统共不过一百七十幅。    
    但它也有胜于金、韦二书之处:一是收入了些比亚兹莱生前未能出版或出版时遭删削的作品(主要是色情意味过于彰显者。书中还将出版时的删改图与原作进行对比)。二是收入了2幅油画(比亚兹莱致力于书籍插图、装帧和招贴海报设计等,油画很少,一般也没见介绍过)。三是另附了几幅对比亚兹莱产生过影响的作品。四是印刷精美清晰,全部用铜版纸,较好地还原了原作的风貌效果;有二十余幅还是彩印,使我们看到了把黑白二色用到极致的比亚兹莱的另一面。     
    不过,这还不算本书的最大特色,它更主要的价值在于对其中117件作品的解说文字,不但是内行、到位的作品分析,还旁及与该画相关的比亚兹莱当时情况、围绕该画的故事等,把比亚兹莱的生平经历、各阶段创作风格都融汇在一起。包括引用他的书信、言论,采录评论家的评点和当时舆论的反应,介绍他的生活细节、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物、甚至是他为之插图的作家和书籍情形,等等。由此,不但知道了许多熟悉的作品的出处和背景,还读到许多有趣的内容,如:    
    比亚兹莱自述与促使他走上艺术家之路的大画家伯恩—琼斯初次见面的戏剧性情形;    
    比亚兹莱在作品中对王尔德、惠斯勒的讽刺性描绘;    
    比亚兹莱与王尔德的恩怨我们已基本了解,但原来在他俩生命末期都落魄出走法国时,在同一旅馆中还曾有过一次偶遇,不过仍然是不愉快的;倒是惠斯勒与比亚兹莱最终达成和解,还有过感人的对话;    
    为比亚兹莱拍摄了那张枯手托腮凝思照片(是我所见最好、最切合主人公气质的肖像之一)的埃文斯,是个书店老板,不但在比亚兹莱早年囊中羞涩时经常免费借书给他,还引荐他得到为《亚瑟王之死》画三百多幅插图的工作,从而使他一举成名并得以成为职业画家;    
    比亚兹莱独特的烛台图案签名,很可能是因为他喜爱在烛光下作画,他毕生都把两个独特的烛台带在身边,直至客死异乡;    
    比亚兹莱因受王尔德事件无端牵连而潦倒的后期,出现了两个密友,史密瑟斯和拉夫洛维奇,在经济上给予他支援,史密瑟斯还使他走上另一个创作高峰,但他俩一个是臭名昭著的色情书籍出版商,一个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比亚兹莱给他们的信件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谈论不同的话题;    
    史密瑟斯作为有胆色的出版商、有品味的藏书家、有慧眼的鉴赏家,对困境中的艺术家们不惜变卖家产援助,以至去世时几乎一贫如洗;那个促使比亚兹莱最终皈依天主教的拉夫洛维奇,则写过研究同性恋和双性恋的医学专著……    
    (本书没有提到一个细节:比亚兹莱后期受史密瑟斯的影响而创作愈发大胆,但又因信奉了宗教,死前不久曾请求史把他那些“不良绘画”毁掉——幸亏史没有听从——这种临终转折、晚年向善、老来道德的情况,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曾搜集了几个例子,后来在“书架之南”的《要年轻野火,不要年老自焚》中略谈过。)    
    在比亚兹莱的传记还没有中译本的情况下,这些解说篇章可算是比较丰富的资料;且由于画作以时间为序编排(但彩图置于最前,为同一本书所作的插图则安排在一起),把它们随那些惊才绝艳的画作读一过,也就能了解了比亚兹莱的人生与时代的侧影。因此虽然书不便宜,还是值得的。    
    当然,此书还不能说可弥补叶灵凤那本书未编成的遗憾,因为他毕竟与比亚兹莱有过那么特殊的缘分。但既不能起死者于地下,只好盼望今后还有更齐全的比亚兹莱出版物:画作全集;文学作品(比亚兹莱更看重自己的文学才华,写过一部未终卷却已被称为集中了“英国颓废主义的精华”的小说《在山下》,以及几首诗歌);书信集;传记。    
    ——安静的冬日下午,坐厅中沙发、对阳台花木外的明媚阳光,美美的看完全书,又一次好好享受了比亚兹莱。1995年底,我曾将搜集到的报刊所载比亚兹莱画作合为一个小辑,题曰《冬阳献给比亚兹莱》;如今时节相近,在他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面前,还是想不出比那拙劣句子更好的题目了……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〇〇三年年十一月;二〇〇五年一月略修订


第二部分 画中有话第17节 通向春天的窗子

    二〇〇二年二月四日是立春,特意在这一天让网上大洋书城送来一本《欧洲近代绘画大师》,以自度吉辰,为这好节气添一份纸上春色。    
    这类讲西方艺术的、彩图精印的书近年出了不少,已令人眼花缭乱;看到意大利人利奥奈洛·文图里此著的出版消息,心里却特别动了一下,一查旧笔记,果然就是我大学时从图书馆借读过的那本《西欧近代画家》。那时我摘抄了书内不少精彩的句段,其中一条,后来我还在一九九六年(塞尚逝世九十周年)发表的《喜欢老人的塞尚》一文中引用过,即塞尚说的:“我最喜欢那些年事已高的人的模样,他们因循世俗,顺随时务。”(经手的编辑朋友也说很喜欢这话。)    
    凭此良好印象,遂决定购此新版旧书——对大学时接触过、后来能买到的好书,我专门刻了一枚闲章“重聚唯有书”,那意味,一般是怅惘伤感的;这一本却相反,不负我择日购书的刻意,带来的正是春天般的欣悦,也是今年购书“二月盛宴”的其中一片美色。    
    我当年读的中译旧版《西欧近代画家》,四十年余前已译成,一搁十几年,至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才由人民美术社出版;依原书分为上下两卷,小三十二开;限于当时条件,纸印皆劣,图版只能黑白小幅,甚至因翻拍效果太差而舍弃了一些。今由主要译、校者佟景韩、朱伯雄分别对译文和译名作了修订(如旧版作者译名为文杜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重新出版,合为十六开的精装一册;还原了插图,而且比原书作者所收的还增补了一些,计五百余幅;绝大部分改为彩图,有时用整页甚至整两页来印一幅;即使小幅的、黑白的,也因铜版纸印刷而十分精美。当然,价钱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我旧笔记所录当时读到的下册价一元四角,今版则售一百九十元。    
    佟、朱所撰今版《译者前言》指出:文艺复兴、巴洛克、十九世纪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的三大绘画高峰,流行于坊间的丹纳《艺术哲学》和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分别着重介绍前两者,本书则集中介绍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源头的后者。恰巧文图里的序里也提到了丹纳,他指丹纳那种环境决定论是谬误,因为它“不容许艺术家的创作自由。”这使我庆幸当年没有浪费时间金钱去购读曾风行一时的《艺术哲学》;文艺复兴方面的专门书籍我已另有几本,没有此书也不太要紧,而论述三大高峰的另两本名著,今则已尽得矣。    
    不知是否有意对应十九世纪之数,文图里此书论述了从戈雅到劳特累克的十九位画家,资料翔实、言之有据地评介了其创作历程与代表性作品。但在我看来,它的更大价值在于精辟独到、言之有见地评述了十九个“人”。我当年为之吸引并摘抄的,正是这些“人物志”的片段。塞尚之外再转录几条,以见作者和此书风格、特色之一斑:    
    “(莫奈)静观着自己的花园和园前潺潺流过的溪水,而并不觉得有任何必要去证明自己的才力,去说服那些不想听他说话的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