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球就能实现的目标,干吗还要分成三步?
其实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于领导肯定没学过逻辑,也是,都当领导了,还学逻辑干吗?
这样制订目标我一点儿不觉得好玩,领导上为什么不强调防守呢?这样可以这样制订世界杯目标了:第一步,第一场比赛争取不让对手进球;第二步,第二场比赛争取不让对手进球;第三步,第三场比赛争取不让对手进球。
理论上说,中国队一个球不进,也有可能进入第二轮,成为世界杯十六强。如果三场0∶0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小组第二。
够荒谬了吧?我倒觉得比领导那个计划,起码有趣点儿。
所谓进球,进了巴西三个又有什么用呢?就算是3∶4也是输了。真的安慰自己虽败尤荣,欢天喜地地回家吗?
我欣赏1998法国世界杯巴拉圭教练的话:我们也是来争取世界杯的。虽然他们在八进四的时候被法国打进一枚金球告负,但足以在家乡父老那里骄傲,因为他们拼了。
不抱着胜利的信念,去世界杯做什么呢?
我们争取进一个球,争取平局,争取赢一场……实现第一个目标算不算完成任务呢?比如被巴西打一个5∶1,领导是该表扬球队还是再写一篇《给中国足球一个准确的定位》呢。
我替领导难堪。
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愿意放一个恰倒好处的屁,帮中国队进球,来实现领导的世界杯目标。
第五部分北京球迷的SB情结
一般来说,人体的某些器官是不应该在公众场合亮出来的,不过在北京就不太一样,依我在北京生活十几年的经历,我发现某些北京人就经常把应该放在裤裆底下的东西挂在嘴上,很像网络女作家南琛,他们最经常的口头语就是夸自己人的NB和“夸”对方的SB。
得声明,我说的是“某些”,而不是全部。我自己也算北京人,也喜欢国安队,但实在看不出来这些不错的小伙子可以用B来形容。
在国安对波导所谓的德比战中,波导队在北京球迷的谩骂声中失败。其实,波导也不是被骂败的,真正的原因还是李铁犯混,和兰柯维奇发生冲突被双双罚下。这场比赛简直就是1990年世界杯上荷德大战的翻版,同样都是同时各被罚下一个人,下前锋的胜利,下后腰的失败。球队没了后腰自然像断了脊梁骨,输球也在情理之中。
我要说的其实不是足球,而是某些北京人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用东北话说,这部分人的心态就是“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了”。《北京青年报》曾经刊登过一个中学生的来信,该学生十分讨厌民工,问道:“为什么他们不好好在家待着,非到别人的地方来?”这孩子就是这种狗尿苔心态的受害者。
上次回北京,和一个做导演的师兄说到这个问题,他说,其实北京有两个,一个是北京的北京,一个是首都的北京。比如南京是数朝古都,但现在,剩下的只是南京的南京了。如果国家迁都,北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我不知道。
做一个首都人,值得自豪,但这种自豪无限膨胀的话,实在是很危险,很容易觑天下为无物,目空一切,直接的结果就是眼高手低,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又干不了。吃着八元钱的涮羊肉畅谈几千万的买卖,梦想赚洪都拉斯的钱。就像国安队一样,空喊永远争第一,结果永远排第七。精神可嘉,能力不足。
反映到球迷身上,工体那种整齐划一的无数人嘴里发出的B声至今让我心有余悸。外省人是永远S,北京永远的N。那个赛季最后一场,国安对辽宁,1∶1,国安逼平辽宁,踢得十分英勇好看,但坐在工体看台上,我突然明白了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发生的了,也似乎知道了纳粹的来由。
我绝对没有说“北京的北京”这些人能鼓捣出什么纳粹来,兹事体大,他们还没这个本事,最多也就吊吊嗓子罢了。
热爱首都就要保护首都,别让美丽的北京受到污染,从出租车宰客、沙尘暴到NB、SB,都不太美好。NB、SB这种话,当成口头语,朋友间开开玩笑没什么问题,要总是几千人伸着胳膊扯着嗓子狂呼就有问题了。其实我要说的也不是NB、SB,而是群体心态,高声大嗓还真不是有理的必要条件,无论是疯狂英语、唱忠字歌,还是看球的时候,都一样。
第五部分买椟还珠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正解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歪批
最近,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多家报纸上,出现了一则征婚启事,据说,征婚人为了做这些广告,花费了至少一百万元以上人民币。
启事中,征婚人的基本状况是这样的:
男,大专学历,三十有五,一米七零,相貌端正,身体健康,无任何缺陷;品德优良,气度佳,无恶习;大型私企集团总裁,守法经营,事业辉煌;身价过亿,年收入数千万,生活条件属中国顶尖水准,居住上海;有过婚史,目前离异,一子绕膝,爱子之至。性格特征:烈火烧不断,柔水自沉湎。
而对应征者的要求是:
二十到二十五岁,大专以上,在读亦可;品德优良;容貌出众,秀丽端庄;体态婀娜,健康丰腴;才韵内敛,温柔可人;生俱母爱,惜子敬夫;天性忠贞,贫富不惊;清纯如水,无性经历;家境平实,官贵免谈;户籍不限,民族不限。
首先,我对这个启事有所怀疑,因为征婚者的年收入“数千万”和身价(这词有点儿别扭,好像那人要把自己卖了似的感觉)“过亿”距离比较近,假如是真的,该人成为富翁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这个也不重要,在后续报道中,为他出面的律师说他的手机从凌晨起就响个不停。广告打出三天后,手机费就花了一千元。
我们可以算一下账。目前手机费用是每分钟四角钱,一千元可以接电话四十一点六七个小时,假如真有人三天接这么长时间的电话,那他应该躺在医院里了。
其次,假设是真的,我也看着条件里的“无性经历”别扭,怎么看都像是一桩买卖而不像是在寻找恋爱婚姻对象。尤其是他的律师后来的解释:征婚者条件好,所以可以这么要求对方。
如果我没歪曲对方的话,只有这一种解释了,这解释就是,我有钱,所以有资格要求对方无性经历。
要求对方忠贞本不是错,只是无性经历就代表得了忠贞吗?我表示怀疑。婚姻的事先不说,把爱情简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有点儿过分。
歪解
有钱的人征婚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对方的性经历,而不是其他。
例句
现在人造处女膜大降价,一百万人民币可以买一卡车,你就不必在征婚启事中买椟还珠了。
第五部分无恶不作
出处
宋·法云编《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篇》:二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
正解
没有哪样坏事不干。
歪批
德国女性主义者乌特·艾尔哈特写过一本书,翻译成中文叫《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实际上,这本书也的确被翻译成了汉语,据说还创造了不小的销售奇迹。有人说,从这本书开始,受温良恭俭让教育的中国女孩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还有人说,这本书的销售数字充分证明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崛起。
这些说法我不知道是否正确,因为我不是社会学家。即使真的是社会学家,对这些事能不能搞得清楚我也表示怀疑,不过作为一个男性公民来说,女孩子“坏”一点儿也没什么不能容忍的。
女诗人翟永明说:女人从事艺术,肯定是从“坏”开始。在她的眼里,大致是这样的:所谓的坏,是指女性不想按社会设定的身份生存。
在中国传统语境下,好,是对女孩子的基本要求;坏,则是对不服管教的女孩子的基本评价。区分“好”女孩和“坏”女孩很容易,因为有两个榜样摆在了那里,就是《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和林黛玉。薛宝钗是好女孩的典范,听话而乖巧;而林黛玉总想跳出女人既定的命运,起码是想“自己找婆家”,所以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最基本的——“自己找婆家”已经变成了女孩子的基本权利。
既然做好女孩的结果只是上天堂,而做坏女孩却能自由自在、无牵无挂地东游西荡,显然更多女孩子会选择后者,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的那本书能够畅销的原因之一吧。上天堂自然很好,但做好女孩,成本未免太高——好女孩实际上不是做给自己,而是做给别人看的。乖,是别人的评价;巧,也是他人得到的益处大于自己。
乖巧已然不易,做给别人看更累,自己得到的惟一好处却是“上天堂”,当乖巧已经成为习惯,真上了天堂还不是一样的累?所以,做个“坏”女孩也罢。
得说明一下,我可没看过这本书,这一切都是从书名想当然而来的,如果有误解,全怪我,不怪乌特·艾尔哈特女士。还得说明,我是真的没看过,如果理解对了,也不是看过了有意说没看过显示高明,切切。
歪解
女孩子为了能走四方,随便什么坏事都可以做。
例句
闾秋露薇为了采访,进入巴格达,连领导为了安全对她的劝告都不听,真是无恶不作。
第五部分哀而不伤
出处
《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正解
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的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
歪批
李厅长的老娘不幸过世,张局长痛哭流涕,痛哭失声,痛苦不堪,逢人便说:“怎么好人从来不长命啊。李厅长的老娘和我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她老人家慈祥而识大体,对后辈一向是鼓励奖多而斥责痛骂少,孟母和岳飞他妈的精神继承得最好的老人莫过于她了。怎么说去就去了呢?我们这些后辈一定要继承她老人家的遗志,在学习事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那个则退啊。”
张局长打听了出殡的日子,提了大堆的祭品前往吊孝。路上,听人说,死的原来不是李厅长的老娘,而是李厅长本人。张局长擦干酝酿了许久的眼泪,调头回家。
有人问:“老张,你不是来参加追悼会的吗?怎么回去了?”
张局长回答说:“我以为死的是李厅长的老娘,没想到是他自己,他本人都死了,我做给谁看啊?”
听到这个故事几年了,我每次想起来都笑话这个张局长,但某天忽然想到,应该嘲笑的可能不应该是张局长,倒应该是那个死掉了的李厅长。所谓“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那些为了减肥死掉的男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扎起自己的腹部,还不是为了讨好有断袖之癖的楚王?
我不相信有那么多的人都是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性取向到楚王那里争宠,俗话说得好: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或者为了捧上个金饭碗。
同样,李厅长差可拟作楚王,既然有人愿意在他妈死的时候做出悲痛的样子,肯定也是因为他被部下奉承惯了,拿他妈做文章也怪不得人。
倒是活着的人应该受到点儿震撼,别人的“哀”很可能是做出来,想让人真“伤”是不可能了,自己可得分辨清楚喽。
其实,以追悼会这类的事做幌子去为自己追求利益,张局长当然不是第一个。三国年间的孔明就干过不只一次。鲁迅曾经作打油诗讽刺这样的人: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三分钟,各自想拳经。
歪解
哀而不伤:指参加追悼会时,竭尽全力做出悲痛的样子,其实一点儿不伤心。
例句
王美美嫁了个八十岁的百万富翁,丈夫死的时候,她哀而不伤。(注:此王美美为虚拟人物,与现实中同姓名者无关。)
第五部分狐假虎威
出处
《太平御览·尹文子》:虎求百兽食之,得狐,狐曰:“子无食我也……”
正解
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吓唬人,欺负人。
歪批
十年来,IT界,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上上演了无数的童话,或许杨致远的童话不是最大的一个,却也颇有传奇色彩。
一九九四年,杨致远建立了一个网页,网页中包括他的中文姓名、他的高尔夫球成绩,和他最喜欢的网站名单。大约六个月之后,他和一个叫大卫的朋友想出了“雅虎”的点子,这是个网站,人们可以上来找寻他们有兴趣的其他网站。一九九五年,杨致远筹集了大约一百万美元来实现“雅虎”。
杨致远对“雅虎”的构想是:它之于网际网络,正如电话簿之于电话系统。
“雅虎”网站(yahoo)就这么建立了起来,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成功甚至早于“贝索斯”的“亚马逊”。到了2000年,“雅虎”网站的页读数(Pageviews)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杨致远也成了亿万富翁,并入选了《upside》专刊号评选出的全美最有影响力的一百名科技精英。
“雅虎”网站的宣传语是:DO YOU YAHOO?(你“雅虎”了吗?)很像希特勒的征兵口号——你参加党卫军了吗?
一九九八年二月,一个留美归国的博士,后来注定总能吸引媒体目光的张朝阳建立了“搜狐”网站(sohoo),其运作方式和构想与“雅虎”一模一样,连域名都很相似。不同的是宣传语:中国人的网络神探。“搜狐”强调了中国的概念,他们的野心显然没有“雅虎”那么大。不过“搜狐”模仿“雅虎”模式是业内人所公认的,他们的模式叫做“搜索引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