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战国人物正解-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必然要帮助赵王收拾缪贤,这是事情的本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缪贤被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误以为燕王对他个人有什么私情厚爱,蔺相如能从事情的全局和所处条件上考虑问题,故能看透私人交往背后的政治原因,能正确预料事态的发展趋势。联系他携璧入秦前对两种策略之利弊的深透分析以及忍让廉颇的心意表白,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能识大体顾全局的杰出政治人物。
蔺相如主要地作为一个外交人物而活动于政治舞台上,他虽无春秋晏婴式的机智和辞令,但在与强秦的外交活动中,他有理、有谋、有勇,既保证了胜利,维护了国体,又赢得了与国的同情,这是他一生事业的极成功之点。他后来任国家上相,身为国家主要官员,虽能为国家利益而弃却私情,表现了极大的胸怀和忍让,但这种单纯消极退让的团结方式主要还有赖于对方的自发觉悟程度,其成功具有偶然性,还不是团结同僚的较佳方法。蔺相如在前279年的渑池之会后被拜为上卿,是国家最高层执政者,但他在位十多年间没有提出过什么重要的政治战略,甚至没有产生过扭转秦强赵弱之势的企图,始终对秦国处于被动戒备的紧张状态,这是他为政期间的重大缺憾。尤其是在执政晚期,他没有成功地阻止赵孝成王对纸上谈兵之将赵括的任命,发生了前262年长平之战的惨败(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致使国家的局面不可收拾。蔺相如确是一名外交强手,但够不上一个政治全才。
赵国政治人物廉颇:赵国长城—忠心报国的善战将军(1)
廉颇,战国中后期的赵国名将,以善于用兵而闻名于诸侯,惠文王赵何执政时,他在赵何渑池之会期间辅太子守国,其后与蔺相如同为朝中高级官员,位为上卿。孝成王赵丹执政时,秦国吞并韩国的上党之地(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之地),赵国派廉颇率二十万军队援韩,与秦军相拒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廉颇坚壁固守三年之久,后来赵丹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改派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致遭大败。事后赵丹又重用廉颇,在秦军乘胜围攻邯郸时,廉颇用心设防,屡有小胜,终于保卫了廉颇邯郸。魏无忌窃符救赵之后,赵国的危局有所缓和,廉颇不久被任为相国,封信平君,其后他率兵击败了燕国的军事挑衅,乘胜进军,逼使燕王答应和解条件。悼襄王赵偃继位后,廉颇受命伐魏,因受到奸臣郭开的诬陷,遂奔逃魏国为客将,居于大梁(今河南开封)。秦王嬴政开始大规模兼并列国时,赵偃一度想召廉颇用之,但郭开暗做手脚,廉颇终未见用于赵。后来,他被楚国召去,用为将军,感兵弱不能逞其志,忧郁而死。
廉颇相继辅佐赵何、赵丹、赵偃三代君主,他以自己的武略和战功抗击外敌,威慑列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从总体上说,他是赵国历史上少有的将才。
抓敌要害搞突袭
廉颇早年率兵伐齐,攻取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等地,又数挫入境之秦兵,故在诸侯中以英勇善战而著称,被赵何任为上卿,与蔺相如同辅国政,迫使秦国将军事战略目标移指他国。后来,秦国派大将王龁攻取韩国的上党之地,上党守将反降赵国,赵丹任廉颇为上将,率兵二十万援救上党。赵军与秦军在长平相遇,廉颇闻上党已陷,而赵军前哨有失,立即调整作战部署,他令军队依山列营,根据秦军的作战特点和列营的地理状况,他下了两道命令,其一是让赵军坚壁勿战,传令“出战者,虽胜亦斩!”把全军的军事行动严格控制在了自己以守为攻的战略意图之内。其二他令军士掘地数丈,修下大池,注满涧水。秦军在赵营以西五里处安寨,连续数次挑战,由于廉颇约柬甚严,终究得不到战机。秦将王陵献计说:“秦赵之军,共取汲山下流涧之水,赵垒在涧水之南,而秦垒居其西,水势自西而流入东南,若绝断此涧,使水不东流,赵人无汲,不过数日兵必乱,乱而击之,无不胜矣。”(第九十八回)王龁采纳了这一建议,截断涧水以困赵兵,谁知廉颇早已备下日用之水,秦兵困赵军数月,没有任何效果,终于无可奈何。
廉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看到了秦军吞并上党后余勇正盛、士气高涨的特点,为了避敌锐气,他采取了坚壁不战的策略。由于秦军远离本土,又以争夺地盘为目的,因而急于决战,廉颇的策略是真正看准敌人要害而制定的方针,他利用时间的推延来消耗敌人,以期扭转战局,这是当时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佳方针。廉颇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察度营地的地理状况,料到敌人必会以断水的手段来对付自己的坚守之策,因而蓄水为备,粉碎了敌人的计谋,保障了自己军事计划的实施,如果不是赵丹后来听信流言,前线易帅,这次战役究竟会鹿死谁手,实在未可逆料。
长平之战示意图
长平之战结束后,赵丹深深感到了廉颇军事计策的正确和用兵的高明,派人向廉颇致谢道歉,起用他守御邯郸。当时秦国乘长平之胜围攻邯郸,欲一鼓灭亡赵国,形势万分严峻,廉颇在城中率军队严密守防,他以家财招募死士,不时让他们在夜间缒城而下,往砍秦营,使秦兵屡有小败,无法得手。廉颇在危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手段,他看到当时要大规模地杀伤秦军是不可能的,遂采取零星的突袭战术,在总体防御中夹杂零星的进攻,以求减杀敌军的气焰。两军相持日久,秦军不能得胜,后来魏无忌窃符救赵,秦军终于退归。廉颇的突袭战术有效地挫伤了敌军,争取了求援的时间,在一定意义上解救了赵国的危局。
赵国在与秦国的争战中受到严重消耗,尤其是长平一战,四十万人丧生,损失惨重,北邻燕国见有隙可乘,遂以三十万大军分三路攻赵,满望踏平赵土,大拓燕疆。时任相国的廉颇对赵丹提议说:“燕谓我丧败之余,士伍不充,若大赉国中,使民十五岁以上者,悉持兵佐战,军声一振,燕气自夺。”(第一百一回)他还分析了燕将栗腹等人的才略及个性特点,认为战胜燕军是极有把握的。这次战争中,廉颇率兵至鄗(今河北柏乡县北),亲自迎战燕国大将栗腹,他将丁壮之卒尽藏山后,以老弱列营示敌,继而出军挑战。栗腹见之,不以为意,命副将分兵一半继续攻城,自己率兵一举击败赵之援兵,追杀数里后,突然山后喊声大震,廉颇亲率精锐伏兵杀出,栗腹被俘,此路燕军闻讯全降。廉颇长驱直入,于燕地包围了燕王,直到对方答应了赵国的全部条件方才撤兵。在这次军事争战中,廉颇首先从战略上分析了战胜燕国的可能性,他从敌我双方的特点人手,想法弥补自己兵源不足的弱点,把胜利建立在了较牢靠的基础之上。其次,他在具体的战役中针对燕将轻敌的心理特点,故意以弱示敌,引诱燕军,在运动中以精锐伏击敌军,出奇制胜。再次,廉颇在初战取胜后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以喘息休整的机会,直逼燕境,迅速扩大战果,造成敌人全局被动的局势。当时燕军在总体上数倍于赵军,如初战取胜后不是直捣燕国,将战果迅速扩大,很难取得对燕的最后胜利。另外,廉颇在对燕争战中见好而止,迅速收场,是因为他明白,赵国的战略危险仍然来自秦国,在适当条件下迅速终止对燕战争,可以避免本国的军事消耗,有利于防御秦国的战略准备工作,同时能改善与燕国的关系,防止两败俱伤,为秦所乘。廉颇在战略战术上的这些分析考虑均是很有谋略的。
廉颇是一位善战的将军,在军事争战的领域,他一是胆勇非常,面对秦国兼并的汹汹气势,他毫不畏惧,长平之战前他坚壁固守,表现了大勇下的沉着;邯郸保卫战中他临危不惧,弱中求胜;抗燕之战中他以战略上的弱势迎战燕军,初胜后又直逼燕境,表现了极大的胆勇。另一方面,廉颇在军事领域又很有武略与计谋。当年赵何与蔺相如前赴秦王的渑池之会,廉颇辅太子守国,分别前廉颇对赵何说:“王入虎狼之秦,其事诚不可测!今与王约:度往来道路,与夫会遇之礼毕,为期不过三十日耳。若过期不归,臣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人之望。”(第九十六回)当时秦国在会盟间劫持赵何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廉颇的设想是粉碎劫持阴谋的有效计策。一旦事故发生,赵国另立君王,则表明秦国所劫者非宝,不具有要挟赵国的价值,必然促使秦国将赵何弃而舍之,这是保护赵何及赵国利益的策略手段。几次军事行动,同样显示了廉颇高超的谋略,他是战国之世富有阵战经验、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
清人王士祯写了《会盟台二首》,其中一首评价廉颇配合蔺相如的渑池会盟之功,诗云:
秦声赵瑟会西河,御史前书较熟多。
临诀数圆关大计,论功终欲首廉颇。
赵国政治人物廉颇:赵国长城—忠心报国的善战将军(2)
性格鲁莽成为树敌隐患
作为一员武将,廉颇具有行事莽撞的个性特点。当初蔺相如在外交场合两次挫败秦王嬴稷,极大地维护了赵国利益,被赵何提任为上相,位居廉颇之上,廉颇闻之发怒道:“吾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相如徒以口舌微劳,位居吾上。且彼乃宦者舍人,出身微贱,吾岂甘为之下乎?今见相如,必击杀之!”(第九十六回)他见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竟愤不能忍,几次寻衅挑斗,一时闹得将相失和,危及朝政。
赵偃为君时,朝中大夫郭开因谄佞颇受信任,廉颇对郭开很是嫉恨,常在其侍宴时面叱之,闹得关系非常紧张,廉颇受命伐魏,郭开向赵偃进言道:“廉颇已老,不任事,伐魏久而无功。”赵偃遂派大将乐乘前去代替廉颇,廉颇发怒道:“吾自为赵将,于今四十余年,未有挫失,乐乘何人,而能代我?”(第一百二回)遂指挥军队攻击乐乘,乐乘奔回赵国,廉颇亦惧而奔魏。乐乘也算赵国一时的名臣,他受命代替廉颇为将,尽管有不妥之处,但责任完全不在乐乘本人,廉颇凭一时心气之忿,转怒于乐乘,不顾军事大局,挥军与同僚较量拼杀,也是一种不计后果的莽撞行为。他和郭开相互衔恨,搞得关系紧张,是他在政治斗争中缺乏策略的具体表现。
廉颇为赵国立有战功,他为此而享受到了很高的荣誉。正因为这一点,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功名,愿意不惜一切地去维护它。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他以为自己的功名由此受到了莫大的挑战和压抑,乐乘代替自己为将,他将此看成是对自己一生功名的否定,狭隘的政治视野既使他不能充分估计别人的才能,也使他不能完全看清政治利害的全局,他喜欢凭自己一时的感情用事,因而在军事活动以外的政治领域,常显得幼稚和鲁莽。
廉颇的鲁莽与他的刚直之性密切相关,作为一介武夫,他情感直泄、胸无所藏、敢作敢为,他临事思想回旋少,故常有莽撞失误之处,然而,他若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会以少有的诚恳态度表示悔过和改正。他和蔺相如的矛盾当时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当知道蔺相如一再忍让他,是为国家的大局考虑,他深深感悟到了自己的错误,使人先行向相如道歉,然后自己肉袒负荆,行至相如家门道歉说:“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长跪庭中谢罪,并主动提议与相如结为生死之交,发誓虽刎颈不变其志。廉颇知错改错,表现了少有的勇气,他因刚直而具有的幼稚和鲁莽,至此变成了一种十分可爱的个性。
报国无门,枉费一片忠心
廉颇对自己的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和蔺相如主动和好,完全是从国家大局出发而作出的自觉选择;防守邯郸时,他为了突袭秦军,散掉自己的家财以招募死士,在危急关头,他将国家利益完全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的安全,表现了高尚的情怀。他率兵征战四十余年,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的事业。然而,廉颇在报效国家的道路上多次受挫,历尽坎坷,经受了一个不寻常的历程。
廉颇率二十万大军拒秦军于长平,他坚壁固守,本想消耗敌军,以守为攻,寻机夺取战争的胜利,以扭转整个战局,但秦国以重金贿赂赵丹身边的人,使其散布流言说:“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失亡赵卒三四万,今为秦兵所逼,不日将出降矣。”(第九十八回)赵丹派人去前线催战,廉颇仍坚壁不出,赵丹认其心怯,又听到身边人的离间之言,信以为实,遂撤换了廉颇前线总指挥的职务。这位报国之将失去了他应有的岗位,眼睁睁地看到赵括破坏了自己的制胜部署,酿成大败而无可奈何。
伐魏之时,廉颇受郭开诬陷又被革职,他报国受阻,怒火难压,遂有莽撞之举,事后奔投魏国,客居大梁。数年后,秦国大兵压境,赵国又一次危在旦夕,赵偃想起了年近七十的百战将军廉颇,派内侍唐玖带着名甲良马前去大梁察看廉颇身体状况,准备再次起用廉颇,廉颇料知赵偃之意,故意在唐玖面前逞示精神,他一顿饭吃了数大碗,食肉数斤,狼吞虎咽地吃完后,又披赵偃所赐之甲,一跃上马,驰骤如飞,在马上舞动长戟,下马后,他对唐玖说:“某何如少年时?烦多多拜上赵王,尚欲以余年报效!”唐玖问他说:“将军不恨赵王耶?”廉颇回答说:“某方日夜思用赵人,况敢恨赵王也?”(第一百五回)唐玖在大梁明明看见廉颇精神强壮,报国之心不灭,但他在临行前私下受了郭开的贿赂,回至邯郸,只好按郭开的意图,对赵偃撒谎说:“廉将军虽然年老,尚能食肉善饭,然有脾疾,与臣同坐,须臾间,遗屎三次矣。”赵偃感叹说:“战斗时岂堪遗屎,廉颇果老矣!”遂放弃了起用廉颇的打算。这位怀情故乡的将军,此时虽有一腔热血,但由于奸臣们沆瀣一气,暗做手脚,竟然报国无门。他晚年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