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战国人物正解-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涓出于个人极端卑劣的目的,在孙膑与魏罃之间拨弄是非,一手导演了这场大骗局。他利用孙膑的思亲之情,通过假人物、假书信等手段,诱使和唆使孙膑请假省亲,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动书信等恶毒手段,向魏罃捏造并密告孙膑的所谓叛魏之罪,终于使魏罃将孙膑的请假省亲与逃齐背魏联系了起来。对于孙膑,他既要定罪残害,使其无法与自己争夺兵权,又要外示恩惠,使其心甘情愿地传给自己兵法名著。为了达此双重目的,他狡猾地借助于魏罃之手惩罚孙膑,自己反而表面上伪称庇佑,佯装孙膑的恩人。
庞涓的一系列表演无疑是对孙膑的欺骗谋害,但同时也是对魏罃的欺骗,骗局结束后,孙膑失去了健全的身体,魏罃失去了第一流的帅才,而庞涓由此稳定地保住了自己的权位,他以严重伤害同学的身体和国家的事业为代价,换取了自己权位的稳固,充分表现了他的狠毒和阴险。
聪明反被聪明误
庞涓设计消除了权力威胁后,独掌魏国军权,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俱为列将,一时非常得志。魏国先前由乐羊夺取的中山之地,不久被赵国夺取,魏罃责成庞涓收复中山,庞涓建议说:“中山远于魏而近于赵,与其远争,不如近割。臣请为君直捣邯郸,以报中山之恨。”魏罃同意后,庞涓遂率军伐赵,围邯郸,赵国以中山赂齐求救。当时孙膑已设计秘密逃至齐国,齐王安排大军救赵,以孙膑为军师,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扬言伐魏,调动庞涓回兵,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遇到齐兵,误入孙膑的“颠倒八门阵”,折损数万人马,庞涓狼狈而逃。
庞涓在桂陵之战中方知孙膑已为齐国所用,十分恐慌,遂派人以千金贿赂齐相邹忌,使其排挤孙膑。庞涓后来听说齐国已退了孙膑不用,大喜道:“吾今日乃可横行天下矣!”遂请兵伐韩,魏罃任庞涓为大将,起倾国之兵伐韩,韩国求救于齐,当时齐国新君上任,知孙膑等人之冤,已复其故位,孙膑仍以军师身份随军救韩,他采取直捣魏都的战略,又一次调动庞涓班师回国。孙膑知庞涓将至,佯为退军,途中采取“减灶法”,逐日减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敌人,引诱追击。庞涓第一天派人数齐兵之灶,足有十万,第二天数灶,仅五万有余,第三天灶仅三万,他以手加额道:“此魏王之洪福也!”并向身边人解释说:“某固知齐人素怯,今入魏地,才三日,士卒逃亡,已过半了,尚敢操戈相角乎?”当下选精锐士卒数万,不分昼夜,兼程追击。追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险要地区,被孙膑事先布置的障碍物截住狭道,庞涓判断说:“此齐兵畏吾蹑其后,故设此计也。”时已傍晚,庞涓命军士点起火来,齐国伏兵望见火光,万弩齐发,箭如骤雨,魏兵大乱,庞涓身带重伤,料不能逃脱,长叹道:“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即举剑自刎而死。魏军后队不战而溃,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造成了魏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
还在庞涓下山求仕前,他的老师鬼谷先生就告诉他说:“汝不合见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还被人欺,不可不戒!”(本部分引文均自第八十七至八十九回)鬼谷先生深知这位学生心胸狭窄、知识浅薄、好斗心眼和滥施计谋的毛病,他这一预料,给了庞涓以负责而诚恳的告诫,但庞涓不以为意,并未把老师的正确劝诫当回事,他执掌魏国军权十二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其间耍尽了一些自视聪明的狡狯伎俩,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惨败马陵,身败名裂,落得了应有的下场。“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见宋人刘子晕《汴京纪事》)同样能表达人们对庞涓误国的愤恨。
庞涓这类人物在社会上所以能得逞一时,是有许多原因的:第一,他们确有一定的个人才能,尤其是他们精于权术,善于挑拨是非、欺上瞒下,拥有一套争权保位的独特手段。第二,善良的人们常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即使在他们的欺诈中也不能识其险恶用心,甚至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欺诈意识,防骗意识淡漠,极易陷入他人的圈套。第三,上层领导人物的不甚精明或马虎大意常常是施骗者欺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魏罃在校场考察孙庞二人的演阵才能时,只要注意到二人曾有过窃窃私语的场面,就可怀疑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庞涓的虚浮不实之性就会明了;庞涓密告孙膑通齐,他竟没有和孙膑进行过一次直接对谈就送交庞涓处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庞涓残害贤能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是在魏罃的领导下逐步纵容发展而成的。庞涓写信邀请孙膑下山时,鬼谷先生见已得大用的庞涓信中竟无一字问候其师,便断定庞涓乃刻薄忘本之人。魏罃不具有这样高超的思维判断能力,庞涓在手下为帅许多年,他竟不能真正地认识庞涓,不能不说是作为领导者的可悲之处。
庞涓这类专权妒能人物的出现,无疑是有个人品格上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在专制制度下,某种权力的顶峰只允许一人存在,这种权力排他的性质必然导致某些人的嫉妒、陷害、阴谋和仇杀等现象。只有消除专制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最终消除这类政治领域的丑恶现象。
魏国政治人物魏无忌:侠肝义胆,无愧智勇双全(1)
信陵君
魏无忌,号信陵君,魏国第六个国君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国自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异军突起,已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于真正地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中间虽然参与了苏秦等人的合纵抗秦活动,但没有收到多少实际效果。魏无忌出生和生长于国家走向衰落的时期,他效仿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等贵族的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的危局,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秦国的兼并进程,从而多少影响了战国后期政治形势的演变,但功高震主,魏无忌的政治活动及其影响力引起了魏圉及其太子的疑忌,他最后不得不溺于酒色,以求解脱,前243年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魏无忌是魏国后期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独特的行为和个性使他在魏国的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
折节下士
战国中期以后,许多国家的贵族阶层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魏无忌也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一位,他为人谦恭,礼贤下士,又注重义气,这是他能够赢得人心的重要手段和原因。
士的崛起
魏国有一个叫侯赢的隐士,号称侯生,七十多岁,为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东门管理城门开关的吏役,无忌听说他品行正派,又多奇计,同街的人非常尊敬,于是驾车往拜。为了表示他对侯生的尊敬,他设酒大会宾客,将宗室将相诸贵客均邀请于堂中,让大家坐下,独虚上首第一席,然后命驾亲往东门,迎接侯生赴会。侯生登车后,无忌在旁执辔,非常恭敬。途中侯生提出要去宰屠牲畜的市场上看望朋友朱亥,无忌即命绕道入市,到了朱亥家门,侯生进去闲聊不止,无忌在外恭候,及至侯生登车赴会,已耽误了好半天。诸贵客见无忌亲往迎客,虚席以待,正不知是何处有名的游士,或是何处大国使臣,各个准备敬心伺候,客到后,大家起座出迎,发现是一位衣冠敝陋的白须老人,无不骇然惊异。无忌将诸客与侯生一一相互介绍,贵客们听说是东门监守,心下都有些不以为然,无忌让侯生坐于首席,并亲自敬酒祝寿,自此,侯生成了无忌的座上客。侯生又向无忌推荐了朱亥,无忌几次去拜见朱亥,朱亥并不答谢,无忌也不以为怪,礼敬如初。魏无忌后来客居赵国期间,听说隐士毛公混于赌徒群中,薛公混在卖浆之家,立即派人打听会见,但二人躲避不见,无忌遂暗访二人踪迹,知二人正聚于薛家,遂假作买浆之人,径直与二人相见,自通姓名,诉向来倾慕之意,自此与他们深相结纳。有人见无忌与赌徒卖浆者同游,深以为怪,无忌回答说:“某常闻赵有毛公、薛公,恨不得与之同游,今日为之执鞭,尚恐其不屑于我。”(第一百回)
魏无忌作为豪门贵族,能放下架子,折节下士,因而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士阶层有闻其名者,皆归附而来,魏无忌的食客达三千余人。由于社会风气所然,魏无忌以多养食客为荣,有些上等宾客深知无忌之意,因而在这方面与他配合得非常默契,侯生在第一次宴席上接过无忌的祝酒,就当着众人之面讲:“臣乃东门抱关吏也。公子枉驾下辱,久立市中,毫无怠色,又尊臣于诸贵之上,于臣似为过分,然所以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第九十四回)
无忌在交人中常抱一种义气感,他的重义行为能够深深打动对方。魏王爱妾如姬的父亲早年为人所杀,如姬言于魏王,欲报父仇,但三年未抓到仇人,无忌闻其事,派宾客斩仇人之头,献于如姬,如姬非常感恩,情愿以性命相报答。无忌把这种待人的义气感甚至延伸于其他动物。有一次早饭时,有一鸠被鹞所追逐,飞于桌下,无忌藏起鸠,等鹞飞去后将鸠放掉,谁知鹞隐藏于屋脊,等鸠飞出后追上吃掉。无忌伤感自咎道:“此鸠避患而投我,乃竟为鹞所杀,是我负此鸠也!”竟全天未吃饭,令人四处捕鹞,共抓获百余只,他又表示说:“杀鸠者止一鹞,吾何可累及他禽!”最后想法找到了那只吃鸠的鹞杀掉,将其余的鹞全部放走。人们闻听此事后感叹道:“魏公子不忍负一鸠,忍负人乎?”(第九十四回)这些事件使他贤名远扬,众望所归。
魏无忌广延宾客,不仅仅是为了成好贤之名,结合后来的事实看,他的养客有着长远的政治用意。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有一次无忌正与魏王下棋,北方边境突然传来警报说:赵军快要打入边境了!魏王推开棋盘,准备会集群臣商议,无忌劝阻魏王说:那是赵王在打猎,不是入侵。照旧与魏王下棋。过了不久,北方传来情报说:赵王在打猎,并未侵略。魏王大惊,问他怎么早就知道这种情况,无忌回答说:“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他把宾客派至赵国做间谍情报工作,直接用之于政治目的,在他后来窃符将兵的政治行为中,侯生、如姬、朱亥等人各自起到了特殊的辅助作用。
魏国政治人物魏无忌:侠肝义胆,无愧智勇双全(2)
无忌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这一政治势力的大体特点,一是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寄生的政治集团,其成员多不从事物质生产,且与物质生产阶层无直接联系,专靠某一贵族的供养而生存。二是它以供养者为核心,并以供养者的政治目的为活动目的,成员的个体行为几乎全部对供养人负责;它在政治意识上倾向于某一个国家,但对这个国家保持很大的行为独立性,有时游离于数国之间,这都完全以其核心人物的政治态度而定。三是它不具有固定严密的组织,靠经济上的供养关系来维持,并靠义气来凝聚人心,供养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声誉的高低决定着它的规模。四是它的势力渗透到了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公子王妾,下至赌徒卖浆之流,甚至鸡鸣狗盗之辈,也包括一些著书立说的文人学士,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剔除其中的经济供养关系,后世的会党组织就和它是有所相似的。这种政治势力是供养者影响国家政治的工具,也是他挟之自重的资本。
窃符救赵挑战秦威
魏无忌是一个深通军事的人物,当时秦昭襄王上台后,实施兼并列国的战略,前262年秦军在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其后又包围了赵都邯郸,列国胆破。魏王为了本国的安全,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慑于秦国的强大,临行时告诫晋鄙坚守勿进,在战场上取观望态度。赵国见状如此,托人写私信向魏无忌告急,无忌再三请魏王下令晋鄙进军,又使宾客辩士百般巧说,魏王拒不答应,无忌遂带领千余宾客准备前去赴难,后来侯生为他献计说:“如姬感公子之德,愿为公子一死,非一日矣,今晋鄙之兵符,在王府内,唯如姬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于如姬,如姬必从。公子得此符,夺晋鄙军,以救赵而却秦,此五霸之功也。”(第一百回)战国时军队的调发采用虎符制度,虎符一分为二,一半在将兵之帅手中,一半国王保存,只有国王处的半个虎符与军帅的虎符相会合,才是调兵的凭信。无忌采纳侯生之计,求如姬盗取魏王虎符,遂与朱亥直奔前线,索取晋鄙兵权,晋鄙对前线易帅之事有所怀疑,要求奏请君王后交权,被早有准备的朱亥猝然用锤击死。无忌握符对诸将说:“魏王有命,使某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命,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命,不得妄动!”(第一百回)无忌通过这种非法手段,便成了十万军队的统帅,准备与秦军较量。
无忌大犒三军,下令道:“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有疾病者,留就医药。”由是告归者约十分之二,得精兵八万人,整顿纪律,申明军法,他率领宾客,身先士卒,向秦营进击。秦军与魏兵相拒多日,知魏兵毫无战意,不提防魏兵突然冲至,仓促应战,魏兵奋勇向前,赵军也开城接应,大战一场,秦兵折损约半,只好解围而去。
秦国的虎符
无忌在救赵前,首先进行了一场争夺军权的斗争,他利用虎符制的漏洞窃符将兵,紧急关头击杀了晋鄙,造成握有兵权的既成事实,等魏王知晓已无可奈何。将兵之后,他根据兵求精而不求众的考虑,裁减了部分兵卒,并把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