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俄罗斯猫狗的数量,跟人口相当。    
    俄罗斯男性的寿命,在苏联时代平均为63岁,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降低,平均寿命降为57岁。    
    在俄罗斯人口中,有10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占80.5%。    
    俄罗斯人大部分信仰东正教,此外还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    
    当今,由于社会动荡,俄罗斯人的离婚率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据说,俄罗斯的城市居民离婚率高达75%。    
    难道苏联解体也导致家庭解体?俄罗斯朋友笑道,俄罗斯家庭解体跟苏联解体也有关系。因为苏联解体之后,对于中老年人组成的家庭而言,由于物价飞涨,所有的积蓄化为乌有,人们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起跑,在“谁有钱嫁给谁”的“新观念”支配下,家庭开始重组;至于年轻人,则在苏联解体之后崇尚性解放,结婚、离婚也就更加随便。更多的男女青年选择了不结婚的同居,这样省去了结婚、离婚的麻烦。    
    俄罗斯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13%,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40%,黄金、钻石、稀有金属的储量和产量均在世界名列前茅。俄罗斯耕地面积占领土面积的8%,森林覆盖率35%,草原和牧场占5%。主要农产品有麦类、玉米、马铃薯、亚麻、向日葵和甜菜等。在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上,处处可见黄灿灿的向日葵。俄罗斯选定向日葵为国花。    
    在中国,如今媒体习惯于称苏联为“前苏联”。    
    在苏联解体不久,在“前苏联”一词出现的时候,我就不以为然。我不用这不合逻辑的名词。在俄罗斯,我问过很多俄罗斯朋友,他们竟然没有听说过“前苏联”一词。他们说起苏联,从来没有加一个“前”字。    
    


第三部分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庄(1)

    熊伊眉    
    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长满野花的草地,绿树掩映的村庄……俄罗斯的田园风光令人神往。然而,当你走进那里,看到村民的生活,会感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浪漫。    
    初秋的一个周末,随朋友科利亚到他的老家古比诺村去。天蒙蒙亮我们就上路了,一个多小时车子拐进村庄,听到了鸡鸣狗叫,闻到了青草气息……    
    “不毛之地”郁郁葱葱    
    古比诺村位于莫斯科东南,属莫斯科州。古比诺在俄语中是“不毛之地”的意思,然而我见到的却是郁郁葱葱的村庄,每个木栅栏后都有绿茵一片。    
    村上有几百户人家,但已无人干农活,过去地由国营农场种,村里的人在农场工作领工资。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改革,使农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全国农业产值下降近一半。农场经营困难,发不出工资,于是村民们自谋出路。部分土地卖给城里人盖别墅,国营农场则承包出去。所以准确地说,现在古比诺村是个居民点,人们在这里居住,到周围小城镇或莫斯科上班。    
    村里的交通还算方便,公共汽车从村中间的马路驶过,半小时一趟,可达附近的城镇和火车站,乘火车一小时兹维列夫私人农场    
    闻一    
    在俄罗斯集体农庄第一位接待我的主人是格拉莎大婶,她是一位老集体农庄的庄员。我的访问从她开始。站在她的园子里,我问:“过去,您主要是靠集体农庄呢?还是靠自家的园子?”    
    “一开始,集体农庄还搞得挺热闹,大家也在劲头上,对集体农庄的希望也很大。我这多半辈子都是在集体农庄过的。那个时候集体农庄是让谁也富不了,让谁也穷不到哪里去。后来,慢慢地不行了。地里的粮食越来越少,土地也越来越没有肥力,日子久了,集体农庄也就成了个空架子。我们就越来越靠这个园子了。吃土豆靠它,瓜果蔬菜靠它,果酱、酸菜、鸡蛋都靠它。我们花在这地上的精力也就越来越多了。现在,这日子不是更不行了吗!这自家的园子就更少不了啦!”    
    “现在这集体农庄还在吗?”    
    她说:“还在!半死不活的!国家还顾不上改它,集体农庄的人又不知道怎么改。大麦燕麦的还种着,可国家没有补贴了,拖拉机站也不像个样子了,庄稼长得不怎么样,收的税却不少,凑合着过吧!不过,我们旁边的集体农庄现在改了。我儿子雅沙正往那里跑,说是要跟着人家学,谁知道能学出个啥名堂呢?待会儿他回来,让他告诉你吧!”    
    格拉莎大婶去采草莓了,她准备到集市上去用它们换点现钱。虽然这自家的菜地给她提供了几乎所有的食品,但面包、砂糖、酸奶油、茶、咖啡,还有伏特加酒,毕竟还是要到商店里去买的。一篮子草莓、一篮子黄瓜或者其他什么蔬菜瓜果,虽不值多少卢布,但毕竟是格拉莎大婶的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除了现用,日积月累,也是一项离不开的积累。


第三部分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庄(2)

    大婶的儿子雅沙把我带往相邻的集体农庄。他在路上说:“不过,它现在不是集体农庄了,是农场了!”我问:“国家的,还是私人的?”“私人的!”雅沙拉长声音说。“兹维列夫办的是私人农场。他现在有畜牧场、农场、奶牛和牛奶加工场,还有个建筑施工队……”正说话间,我们身后的土路上扬起了尘土,一辆深蓝色的“沃尔沃”开了过来。雅沙说:“那是兹维列夫的车!”“沃尔沃”在我们身旁停了下来。兹维列夫对雅沙说:“到我们那儿去?上车吧!”寒暄过后,我对兹维列夫说:“冒昧来您的农场看看,不见怪吧?”兹维列夫很热情地说:“哪里的话!欢迎您来!不过,您还是站在集体农庄的土地上呢。”他同时把车发动起来,“沃尔沃”沿着土路奔跑起来。我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他说话的意思。他说:“虽然我这个农场从1996年就开始办了,可到现在我还在处理那些集体农庄的麻烦事,好像从来不会有个完结的时候……”我说:“能有什么问题呢?您是这农场的主人,一切都由您说了算,有什么不好解决的。”兹维列夫耸耸肩,似有无限重负地说:“集体农庄存在了这么多年,我们这农村的事也就按集体农庄的方式办了这么多年。一切都由国家管着,一切都由集体农庄管理委员会揽着,庄员们依赖惯了,谈不上什么积极性的。现在,大多数集体农庄还没有动,还在那里按照老方式种庄稼和经营。私人农场这两年多起来了,可集体农庄还是有一种无形的势力在起作用。总的来说,私人农场还是些孤岛,拼搏着的孤岛。您从国家拿不到钱了,这还不说,您还得替集体农庄还债!几十亿卢布!怎么欠的?不知道。几年前我们国家发生变革时(指原苏联解体),集体农庄主席对我说,这土地您拿去办农场吧,机器设备、公共财产都归您,这大牲畜也归您,但您得还集体农庄所欠的债务,您得让大家都有饭吃。没有办法,想办私人农场都得经过这一关。”我说:“您都答应了?”“当然!这点事难不倒我。我想办私人农场,我就有这个实力,我要办个美国那样的农场,我自然会有自己的办法。这债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现在也基本上还清了。钱,对我来说并不是主要的障碍,主要的问题还是在这些集体农庄庄员身上!”我笑着说:“现在都是您的雇员或雇工了,还说什么集体农庄庄员呢?”“这个您不知道!”他把那只青筋暴露的左手在驾驶盘上一拉,然后说:“是习惯!集体农庄庄员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习惯可不是好对付的。集体农庄庄员习惯了大家干一样的活,大家拿一样的工资。可我这里不行,我这个农场不行。我给每个人都定了工资等级,能干的,干得好的,多拿;技术好的,贡献大的,就是高工资。我不养闲人,也不养白吃饭的人,即使亲朋好友也不行。否则我还怎么办农场?”我问:“现在在您的农场里,什么人的工资最高啊?”    
    他不假思索地说:“拖拉机手、农艺师、畜牧队队长、建筑技术人员。场里的活儿离不开他们,这就是标准吧。不过,头疼的事也就在这里了。他们的工资比一般的工人要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那些吃惯了一样饭的人,闲话就来了:‘他怎么拿那么多?那个活我也能干。’他们甚至对我这个场长也有看法:‘瞧他那样子!整天开着个‘沃尔沃’,资本家一样!哈哈,他们可说对了,我可不是他们原先的集体农庄主席,我是个货真价实的资本家。没有资本,我跑来办农场干什么?不是资本家,我办得了这么大的农场?这些庄稼地里的人到今天还不明白,真是!我一到哪里,哪里就总有人照样拥上来要煤要粮,怨这怨那。每逢这种情况,我就对他们说:‘我可不是集体农庄主席,这里也不是集体农庄,想干的,好好干;不想干的,别在这里找事儿!’”    
    这时,他把车停了下来。地里有个高高的井架,那里有人向他招手。他对我说:“下去看看!”    
    我跟在他的身后,终于有机会把他好好打量了一下。兹维列夫是个很粗壮的人,身穿工作服,脚登这里干活的人们常穿的那种长筒胶皮雨靴。肩膀非常宽,走起路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严格的意义来说,他不像个资本家,而是个地地道道干活的人。我看了一眼雅沙,雅沙像明白我的意思似的说:“他是这里人,种庄稼的能手!前几年,他跑到城里去了,干什么不知道。后来回来了,说是庄稼人离不开土地,接着就买下了这个集体农庄。他有钱,确实是有钱!这个不假!”    
    我听见兹维列夫洪亮的声音了,他在和那个打井的人说话。我想,兹维列夫和我在莫斯科等大城市见到过的资本家和新贵是不一样的。他具有强烈的土地气息和脚踏实地的想法。他想赚钱,他希望靠经营土地和在土地上赚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俄罗斯土地上出现的一种新的资本家,一种新的新贵。现在,当许多有钱的俄罗斯人醉心于城市的房地产投资、股票市场、五花八门的广告、国际期货贸易等等似乎举手就可来财的商务活动时,兹维列夫却想经营土地,想办美国式的西方农场。他能成功吗?我不知道。我和他还刚刚结识,他的事业也还刚刚开始。我从报纸上看到的材料表明,至少现在在俄罗斯还没有多少资本家或者新贵敢于这样大规模投资农业。


第三部分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庄(3)

    路过养马场、挤奶场和施工队的时候,我才知道兹维列夫要办的综合型的西方式的农场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养马场里养着上百匹高头骏马,这些马匹是放养的。养马场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几个牧马工人正驱赶着一群马奔跑。当几十匹马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时,那声势着实是令人兴奋的。兹维列夫高举起双手对马群几乎是嚎叫了起来,这声音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我问兹维列夫:“您养这些马卖给谁?”他回答说:“我的这些马不会拉车耕地。它们跑得快,身体矫健,很灵巧,是优良的赛马。莫斯科的赛马场上就有我的马。我还准备卖给其他国家,比如德国、法国、英国啦。他们那里的赛马运动搞得轰轰烈烈,观赛马的、赌赛马的都很多。我想我这引进的西伯利亚马、阿尔泰马在国际市场上是会有竞争力的。另外,我琢磨着,这赛马的事,在我们国家迟早会和他们那里一样。莫斯科已经在赛马了,别的城市呢?别的城市也不会落后的!如果我这条路走通了,我这个农场的发展就是没有问题的了。”    
    我说:“那您现在是不是主要靠这养马场呢?”“还不是。”他说:“现在还主要是靠施工队。这施工队原先只有十来个人,在村里外帮人盖个房子什么的。这里面有两个老人对教堂建筑很是有一手,他们把我们村的老教堂翻修一新后,这名声就传开了。邻村的人也来请,远处的人也来请。现在,我们这个施工队是个专业的教堂建筑施工队了,为我们挣了不少的钱!说实话,确实挣了不少!不过,我还不满足,我还准备让他们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去,能修那里的教堂,那才是最带劲的事呢。”    
    他接着说:“我正在高薪聘请建筑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我们农场工作,已经有些人要来了。我想,这支施工队迟早要发展成一个有那么一点规模的建筑工程队,我要让它成为我这个农场的骄傲。”我说:“那就是说,您现在是靠这个施工队养着自己的农场了?”他说:“目前是这样。养马场持平,奶场略有盈余。农场现在还赔着。不过,我刚才已经跟您说了,这农业是很有潜力的,只要搞好了,很快就能赚钱。我并不担心这一点。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土地是命根子,所以我想经营农场,搞农业我也最熟悉……”    
    我插嘴说:“不过,照我看,您这个农场已经不是纯粹的农场了,很综合了,有点像你们国家过去那种‘农工综合体’的味道。”    
    “不!不!”他连连摇头说,“完全不一样!不是那回事!那个‘农工综合体’是国家办的,村子里的人说话不算数,到处都一样,没有什么特色。我这个农场是我个人的,我说了算。我有我的特色。和别的农场不一样,我要挣我自己的钱,不能让别的农场把我挤垮!”    
    “不能让别的农场把我挤垮!”我觉得兹维列夫的这句话很有意思。要在俄罗斯的黑土地上成为胜利者,谈何容易!这不仅需要勇气,需要智慧,而且,尤其需要毅力和耐力。集体农庄的管理者们和集体农庄管理下的集体农庄庄员们,几十年来也曾想成为黑土地上的胜利者,但结果没有能做到。这是谁之罪?是集体农庄这个制度和它的管理方法,是集体农庄庄员本身不努力,还是源于国家体制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这个国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顾得上寻求一个实在的答案,农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还在旧轨道上晃荡。我想,在俄罗斯出现兹维列夫这样的人是必然的,可他能走出旧日的轨道、能从集体农庄的阴影中走出来吗?他设想的那个美国式的西方农场能拯救他生存的这块土地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