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还自制了《大乐》,用舞工九百人演奏。而且,她还自创了(照)、(地)等数十个字。
总之,通过这些政策,武则天打击了士族豪强势力,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军事贵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上升。许多家境贫寒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功爵,他们支持武则天的统治,成为武则天统治新的支持者。武则天不但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使唐帝国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第十一部分武则天的面首们
武则天的个人生活比较腐化,称帝之后不久,武则天就命人专门设置“控鹤监”,专管联系床前的供奉之艺。她对先前皇帝有诸多后宫佳丽的事情耿耿于怀,认为既然男子做皇帝的时候可以有诸多的侍妾,那么现在自己做皇帝也就应该有诸多的男宠。所以武则天的男宠颇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薛怀义、沈南、张易之、张昌宗等人。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他本是市井卖药的郎中,但是身材魁梧,而且能说会道。武则天知道之后,很想据为己有,但碍于耳目众多,恰好当时宫中经常举行佛事活动,为使冯小宝方便出入宫中,武则天就命他剃度为僧,又命他与太平公主之婿薛绍合族,改名薛怀义,薛绍称其为叔父,后几经周折弄入宫中,朝野则呼为薛师。薛怀义有了武则天撑腰,一时间炙手可热,很多人都想结交他。时间久了,薛怀义连朝廷的大臣也都不放在眼里了。有一次,他在朝堂上与丞相苏良嗣相遇,苏良嗣早就看不惯他的嚣张气焰,命令左右随侍的人狠狠地打了他几个耳光。薛怀义回头向武则天哭诉,武则天却说:“这老儿,朕也怕他,阿师(薛怀义小名)以后当于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之路,不可去侵犯他。”其实,武则天何尝是怕苏良嗣,只不过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得罪自己的得力大臣罢了。从这一点上看,武则天对于公私之事还是分得开的。
薛怀义对于武则天做女皇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和其他的僧人伪造了佛经《大云经》。书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应该代替唐朝成为新天子,在佛教理论方面提供了依据。薛怀义后来因武则天宠幸御医沈南,自己渐渐得不到恩宠,一气之下,竟偷偷将明堂焚毁了。武则天虽然知道是薛怀义所为,但也并不加追究,反而命令薛怀义主持重修明堂。后来,薛怀义更加骄纵,还大肆地张扬武则天的私事,武则天大为恼火,授意太平公主率人将他缢杀了。
不久,太平公主又将张易之和张宗昌兄弟献于武则天,深受武则天的宠爱。后来,狄仁杰一再上书要求撤除秽乱深宫的“控鹤监”,武则天也采纳了。但是,对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还是宠爱有加,对于狄仁杰要求“去二张”的建议,也拿自己“血气衰耗”需要“采阳补气”来推脱,狄仁杰觉得并无大碍,也就只好作罢。
按照史书的记载,唐高宗李治死的时候,武则天60岁。两年以后,开始宠幸薛怀义,从此至死二十年间,武则天又先后宠幸太医沈南 和张氏兄弟,此外再无记载。武则天男宠问题的记载大致如此,除此之外的传说多是流言。武则天也曾下令选天下美少年入宫,但被大臣谏止。
武则天虽然宠幸男宠,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对国家大事的裁决。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应该算是比较公正的评论。
第十一部分任用酷吏
武则天对朝廷中那些胸怀异志,妄图图谋不轨的人十分严厉,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打击敌对势力,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进行残酷的镇压。当时有名的酷吏有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王弘义、丘神绩等,这些人善于罗织罪名,屡次兴动大狱。当时武则天在景丽门设立推事院,百姓称之为“新开门”,来俊臣任院主,掌管重大的案情。百姓都称:凡是被告入新开门的,一百人中,难得一二人保全的。
来俊臣审问犯人,往往想出各种新奇的法子,令被审问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还造了十号大枷,一名定百脉,二名喘不得,三名灾地哮,四名著即承,五名失魂胆,六名实同反,七名反是实,八名死猪愁,九名求即死,十名求破家。十号大枷另配上铁笼头,犯人被枷压着,被铁笼闷着,立刻便死。每次有新罪犯带到的时候,只要让他在刑具前走一遍,犯人就会魂胆飞散,没有不含冤屈招的。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打击异己,采纳侍御史鱼承晔儿子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上设铜匦。铜匦共有四个,分别涂上了青、丹、白、黑四种颜色,分列于朝堂之上。其中的青匦叫做“招恩”,放在东面;丹匦称“招谏”,放在南面;白匦叫“神匦”,放在西边;黑匦叫“通玄”,放在北边。这些铜匦专门负责接受全国的告密信,派专人负责守候。而且,对于进京告密的人,武则天还给予特殊的优待,她命令沿途各地州县必须认真照顾告密者,按照五品官待遇接待。对于告密的人,不分等级,一律接见,“使至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如果经查情况属实就给予奖励,即使不真也不加追究。这样一来,告密的人整天络绎不绝。凡是被告的人,就交与酷吏审理,冤死的人不计其数。武则天在位期间,利用酷吏共杀李唐宗室数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史郎将以下更是不可胜数。中宗即位之后,处理这些酷吏的时候列举了二十七名之多。
但是,武则天一方面任用酷吏,另一方面也比较重视收揽民心,当酷吏滥杀无辜的行为引起天下公愤的时候,武则天就会适当地诛杀一些酷吏来缓和紧张的形势。她称帝的第二年就杀了索元礼,流亡周兴到岭南,后又杀了来俊臣。来俊臣死的时候,其仇家争咬他尸体的肉。武则天看到群情激愤,即下诏书,历举来俊臣的罪恶,并且加以天族罪,说是“以雪苍生之愤”,以显示自己的爱民之心。
虽然酷吏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同样也搞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这也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利用酷吏,并不完全信任他们,也从不加以重用。所以说,那些酷吏只不过是武则天与李氏宗族进行斗争的时候所使用的工具而已。一旦他们的使命完成,武则天便利用民愤,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先后处死。所以说,武则天虽然有时表现得很残忍,但她也并不是毫无节制地屠杀,酷吏政治只是武则天的政治手段之一。
除了宠幸诸多男宠,任用酷吏之外,武则天放手选官的政策,也使官僚集团数量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她统治后期,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也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崇尚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院、明堂,造天枢、铸九鼎,仅用钢铁就达二百余万斤。她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凿石窟,著名的龙门石窟就是那时候开凿的。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好大喜功,生活奢靡,也耗费了大量的财资和劳力,这些都为后世所诟病。
第十一部分接班人的问题
武则天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她作为大周皇帝的事实也为天下所接受,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缠绕着武则天,使她不能够安宁,这就是立储的问题。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武则天左右为难。摆在武则天面前的选择有三个,那就是武承嗣、太平公主和李氏宗族。
武则天建立周王朝之后,将自己的侄子们大量分封,并加官进爵,很多武姓后代都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着朝政大权。朝廷中的大臣们有立了功劳的,也都赐给武姓,而不是唐宗族的李姓。在统治期间,她还下令免掉了武姓的田赋,把自己的故乡文水县改为武兴县。这样一来,从某种意义上也就反映了武则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立武姓的侄子为储。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武承嗣,事实上,起初武则天的考虑也是立他为太子。
在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即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而正式的皇储李旦却被冷落到了一边。当时朝臣大哗,因为武则天的行动无疑是对侄子们的公开鼓励。
然而,武则天的意愿却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激烈反对,狄仁杰等大臣力主把皇位传给皇储李旦,并晓以利害。武则天思前想后,也觉得很是矛盾。如果把侄子立为皇储,那么大周的政权虽然可以继续,但是由于自己已经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所以按照封建社会的礼制,她就已经是外人,因此也是绝对不会被供奉到祖庙里去的,这是武则天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储,将来继承皇位,她自然可以顺理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统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儿孙们世代的供奉。然而,这样就又要回到她已经打破的旧传统中去了。除了武承嗣和皇储李旦之外,太平公主也十分想得到继承皇位的机会。武则天凭借自己的能力做上了大周政权的皇帝,这在历史上是亘古未有的事情,这也大大地鼓动了太平公主的权力欲。太平公主自出生之后就十分受武则天的宠爱,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她幻想着继承母亲的地位,开辟另一个女性执掌大权的时代。武则天虽然对她很宠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念头,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就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从能力上来说,太平公主都远远比不上自己,让她继承自己的位置,无疑是自取灭亡。同时,朝中大臣也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任性而随意的人。
正当武则天因为皇储的问题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晚上,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大鹦鹉的两个翅膀折断了。第二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是什么征兆,狄仁杰趁机进言道:“陛下姓武,那鹦鹉便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两位爱子,两个翅膀就会重新好起来的。”武则天沉吟不语。这件事情过了没有多久,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在宰相吉顼的劝导下,劝说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对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起了关键作用。
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秘密接回了京城洛阳,太子李旦请求退位,并请求武则天立哥哥李显为太子。圣历元年三月,武则天从房州召还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武承嗣希望成为泡影,不久就郁郁而终。
武则天为了避免在自己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还处心积虑地把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到了明堂,然后祭告天地,立下了铁券,把铁券收藏在史馆,以为佐证。这个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此之后一直到武则天去世,李氏宗族与武氏争夺权位的斗争再未发生。
第十一部分落幕
武氏当国的后期,张氏兄弟在武则天的宠爱下,权势急剧膨胀,渐渐在朝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连武氏兄弟也巴结他们。后来,他们又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干预朝政。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此都深感惶恐不安,担心出现新的变故,政局就难以收拾了,于是开始暗暗地密谋逼武则天退位的事情。
公元704年年末,武则天因病卧床,好几个月的时间里也不召见宰相,张氏兄弟趁机左右朝政大事,朝中大臣们更加紧张。宰相张柬之与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即尚书省)右丞敬晖、内史(即中书令)崔玄、袁恕已(相王府佐吏之一)等人看时机已到,经过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发动了兵变,迫使病中的武则天让位,禅位给中宗。张氏兄弟在兵变中被杀死。武则天见大势已去,无奈只好退位,中宗复位,重建唐朝,大周政权结束。
不久,武则天不情愿地离开了她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宫殿,搬到了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居住,中宗给她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失去了皇位的武则天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十一月初二逝世于上阳宫的仙居殿,时年82岁,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武则天临终时异常清醒,立下了遗嘱,其中包括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等,而且要求只许为自己立碑,不许立传,并请求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属。706年的正月,武则天的灵柩运回了长安,和高宗合葬在乾陵,但由于武则天的影响远远大于高宗,人们多称之为武则天墓。
李氏宗族复唐之后,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对武则天的地位有一定的动摇,但是基本上还是尊重她的。她的谥号也曾变过几次,睿宗第二次即位后,改称她为“天后”,后来又先后改为“大圣天后”,尊为“天后皇帝”,后又改为“圣后”。唐玄宗即位后,改为“则天皇后”,到了749年,最后把武则天的谥号定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前后掌政四十六年,以皇后身份预政二十四年,以太后身份称制七年,称帝十五年。她一生中功过兼有,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功大于过。数据表明,在唐高祖永徽三年(652年),也就是唐太宗死后三年,全国人口380万户,而到神龙元年(705年)的时候,全国人口已增至615万户,比唐初人口增加了近一倍。所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朝极盛时期之一,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
武则天个人也是一个有为的皇帝,文治武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她宰制天下的魄力和气概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家本着“不没其实”的原则,为她撰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