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766-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我相信它们。”布莱克伍德的儿子詹姆斯说:“我想爱因斯坦的意思是,他的思想中有属于宗教的一面。他经常阅读旧约和新约,这是他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推测,宗教起源于原始人对饥饿、野兽、痛苦、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他们想象出一些强大的神灵,希望这些神灵在收到他们献上的礼物或祭品之后,就会来保护他们。    
    1937年的春天,埃尔莎死后几个月,爱因斯坦的朋友马克斯?伊斯门来普林斯顿看望他。伊斯门是个作家,一个理想破灭的共产党员。那天,温暖的阳光沐浴着房子后面的小草坪,他们两人坐在草坪上的扶手椅里闲聊。伊斯门谈到,爱因斯坦说过不相信人性化的上帝,但是仍旧认为自己是有宗教信仰的,还说科学家追求的是对宇宙万物的理性认识,这种追求是“最高意义上的宗教”。爱因斯坦说,“我不认为你真的信教。这个词用得不妥。为了明确起见,宗教这个词应该用来指这样一种信仰,即相信外部世界的某些东西能够感应人的利益。”    
    爱因斯坦承认,宗教在其创立和早期发展阶段确实如此,包括因恐惧而产生的原始宗教以及从这种原始宗教中派生出来的社会和道德宗教。在这两个阶段中,宗教都假定外部世界的力量能够感应人的利益。不过他仍旧认为,“有一种更高的、与恐惧和道德没有任何关系的宗教。这一更高的宗教就是以谦恭的态度来看待宇宙万物。”    
    伊斯门从他和爱因斯坦的谈话中得出的结论是,在爱因斯坦眼里,和宏大的、秩序井然的宇宙相比,人的目标和愿望是微不足道的。爱因斯坦相信,正是这种宗教感情激励着牛顿和开普勒以及像他本人那样的科学家“为了解宇宙而作出艰苦的努力”。    
    1939年5月,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作了一次演讲,他说:“科学方法只能教我们认识事实是如何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对这种客观知识的追求是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同样清楚的是,知道了是什么并不能打开直接通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我们可以对是什么获得最清晰、最全面的认识,但是我们却无法从中得出人类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人类的终极目标以及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一定有另一个来源。。。。 我们所面对的,是关于人类存在的纯理性构想的局限。。。。 最容易和科学发生冲突的是宗教传统中神话的、或者说象征性的内容。每当宗教思想中包含的教条涉及到属于科学领域的事物,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为了维护真正的宗教,必须避免这类冲突,宗教必须避免涉及和宗教的目标没有本质关系的事物。”    
    神学家托马斯?托兰斯认为,基督教会对希特勒的反抗以及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加深了爱因斯坦和他的犹太朋友马克斯和海迪?博恩之间的友谊。这两个人都加入了基督教的贵格会。同样的历史事件也拉近了爱因斯坦和普林斯顿神学院的罗斯?史蒂文森和安德鲁?布莱克伍德这些人的关系。这是可信的,因为爱因斯坦在一封给美国圣公会主教的信中说,作为一个热爱自由的人,他曾经期待大学和知名大报的编辑们能够站出来捍卫自由,令人失望的是,纳粹只花了几个星期就封住了他们的嘴。“只有教会坚定不移地抵抗希特勒压制真理的行动,”他写道。“我过去从未对教会有过任何特别的兴趣,但是现在我对它怀着极大的好感和钦佩,因为惟有教会表现出捍卫真理和道德自由的勇气和毅力。我不得不承认,今天我毫无保留地赞扬那个我过去曾不屑一顾的教会。”    
    神学家托兰斯在普林斯顿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二战期间,当爱因斯坦听说一组基督徒正在他家附近举行一个代德国犹太人祷告的祈祷会时,他立刻带着小提琴跑到那儿请求让他参加。他们热情地欢迎了他。当他们祈祷的时候,他用音乐为他们伴奏。他到那儿不是去为犹太人祈祷,作为科学家,他并不相信祈祷能起什么作用;他是去感谢那些关心犹太人命运的基督徒,因为他们在祈求他们的上帝帮助犹太人。    
    正如托兰斯指出,“爱因斯坦曾多次表示反对‘在祈祷中请求神圣的上帝满足自己的愿望’,他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把上帝‘拟人化’的做法。”    
    二战期间,恩赛因?盖伊?拉纳在太平洋战区服役,他写信告诉爱因斯坦:他遇到了一位耶稣会神父,这位神父说他曾使爱因斯坦放弃无神论。这是真的吗?爱因斯坦回信说,他从来没有和耶稣会神父谈过话,他“对这种肆无忌惮的谎言感到非常吃惊”。他说,“从耶稣会神父的角度看,我无疑是个无神论者”,因为他曾多次表示他不相信人性化的上帝。“用拟人化的概念来看待人类社会以外的事物是绝对错误的,那是幼稚的类比。”不过他也不是无神论者,因为他“不赞同职业无神论者的狂热,这种狂热通常是出自对年轻时被迫接受的宗教教条的反抗。我想要的是一种谦恭的态度,一种对我们有限的智力所无法理解的自然规律和人类存在的谦恭。我们不能不赞美构成这个世界的内在的和谐。这就是我所要说的。”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四部分爱因斯坦与宗教(6)

    1948年,虽然患了严重的动脉瘤,爱因斯坦仍旧完成了一篇为《当代哲学家书库》撰写的文章。他对这篇文章非常满意,因为它驳斥了那些诬蔑仁慈的上帝只晓得“不停地掷骰子”的谬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除了钻研将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的统一场论,他真正感兴趣的另一个问题是,“上帝是否有可能造出一个不同的世界;或者说,对逻辑上的简单性的要求是否有可能留下一些自由。”    
    1950年,有些美国科学家认为,应该对上帝作出一种新的、能够被大多数科学家们接受的解释。有位记者问爱因斯坦对此有何看法,爱因斯坦说,这种想法是荒唐的。记者说,公众希望科学能够为他们提供教会看来无法提供的精神上的帮助。爱因斯坦答道,“要说那推动现代科学探索的精神,我认为科学领域中所有合理的推测都来自一种深刻的宗教感情,不然的话,它们就不会产生任何成果。我相信,当今科学探索所体现的这种宗教性是我们时代唯一的创造性的宗教活动。。。。 但是科学理论本身并不能提供生活中个人行为的道德基础。”    
    记者提到,天主教和新教在历史上都曾激烈地反对过科学,但是犹太人的宗教对科学却没有敌意。对此爱因斯坦表示同意。爱因斯坦解释道:“犹太人的宗教首先是一种使日常生活得以升华的宗教,它并不强迫信徒在个人的人生观上严格遵守狭隘的教规。事实上,它并不要求信徒在行动上证实自己的信仰——我说的是通俗意义上的信仰。因此,在我们的宗教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爱因斯坦的这番话也许能够说明,为什么那么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    
    爱因斯坦的同事和传记作者亚伯拉罕?佩斯指出,虽然爱因斯坦对宗教所支持的刻板仪式不屑一顾,他从未失去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所包含的基本目标和理想的赞赏,也从不怀疑他所说的“超个人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性,这些目标“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的基础”。他称自己为“典型的独行者”,不信奉宗教,却对宇宙的浩瀚无际、统一和谐,以及数学般精确的美“怀着深切的宗教式的敬畏”。在他的一生中,正是这种“独立精神”使他得以培养和保持对宇宙万物的“永不消退的惊讶和好奇”。    
    爱因斯坦过去的学生莫里斯?索洛瓦因于1952年3月30日写了一封忧心忡忡的信给爱因斯坦,担心他“迷上宗教”,成为“牧师们的俘虏”。他很可能是在读了爱因斯坦的一些最新言论后写这封信的。爱因斯坦否认自己有这种倾向,不过他同时强调,他也不赞同实证主义者和职业无神论者,他们热衷于把世界变得既没有上帝、也没有任何令人惊讶和好奇的地方。他说他从未失去这种惊讶和好奇心。    
    一位住在旧金山的女士也迫不及待地请求爱因斯坦澄清他的观点。她接受过非常严格的正统派宗教教育,但是现在却倾向于无神论或不可知论。她相信爱因斯坦也是个自由思想家。但是林肯?巴尼特在他的书《宇宙与爱因斯坦博士》里却说,爱因斯坦认为神的精神是宇宙的上帝,这使她非常吃惊。她希望爱因斯坦能够澄清他的观点,因为这对她非常重要。    
    爱因斯坦否认他是个通常意义上的自由思想家。在他看来,这类思想家只是热衷于反对愚昧无知的迷信。他说他深刻地意识到,人的智力是非常有限的,它远远不能透彻地理解宇宙的和谐,虽然人们“试图用公式来表达这些自然法则”。自由思想家的心态中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对有限的人类智力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浩瀚无际的宇宙的谦恭态度。    
    巴内什?霍夫曼说,“在C?P?斯诺看来,爱因斯坦几乎是个圣徒,爱因斯坦本人也自嘲地称自己为犹太圣人。我想说爱因斯坦是个圣徒般的人,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纯洁和谦虚。我见过各种各样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像爱因斯坦。他是那样自然,那样本色,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谦恭的人。”    
    1951年,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来美国为以色列筹集资金。在此期间,他特地到普林斯顿拜访了爱因斯坦,希望能和他讨论宇宙的秘密。本…古里安不相信传统观念中的上帝,然而他对世上为什么会有人这种能够思考的生物感到困惑不解。他设想,一定是“某种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极其伟大的力量”创造了这样的生物。本…古里安后来回忆道,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发明了伟大的质能关系式的科学家“也认为在能量后面还有其他的东西”。他还说,“当我和尼尔斯?玻尔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这很可能适用于整个宇宙:在宇宙的后面,一定有某种更高的存在。这一定是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如果‘上帝’指的是这样一种神奇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我就会说,我信仰上帝。”这番话和爱因斯坦的观点相当接近。图7…5    
    1953年12月间,爱因斯坦在和约翰娜?范托娃的谈话中提到,他很钦佩罗马天主教会的富尔顿?J?希恩主教。希恩是个穿着华丽、喜欢引人瞩目的人,他每周都要穿着飘逸的长袍、面带迷人的微笑出现在传播天主教信仰的电视节目中。虽然希恩曾经嘲笑过爱因斯坦的宗教观,但是爱因斯坦仍旧把他看成是“当今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他向范托娃推荐希恩的著作《没有上帝的宗教》。在这本书里,希恩试图保护宗教不受科学的损害。(1978年的受难节,希恩主教在洛杉矶的圣巴西勒教堂说:“最卓越的思想来自和上帝面对面的交谈。”这话听上去颇像爱因斯坦的某些言论,只是希恩所说的上帝是公认的上帝。)    
    爱因斯坦还兴奋地对范托娃谈到他近来读过的其他一些读物,特别是《什么是不可知论者?》。这篇文章是由身兼哲学家、数学家、和平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伯特兰?罗素写的,被收入利奥?罗斯滕主编的《美国的宗教》一书中。爱因斯坦对罗素赞不绝口,说他是自己最喜欢的思想家、当今最好的作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都看得毫无意义的人不仅得不到幸福,而且很难生存。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当乔治?沃尔德到他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办公室拜访他的时候,七十五岁的爱因斯坦却说,“别人经常写信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沃尔德也感到十分茫然。同年,爱因斯坦收到一位天主教神父写来的信,他说他每天都通过圣母马利亚为爱因斯坦祈祷,他请爱因斯坦放心,因为马利亚是个可爱的犹太姑娘。这番话引得爱因斯坦和他的朋友吉勒特?格里芬捧腹大笑。    
    以色列物理学家马克斯?雅默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同事。他认为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理解和他对宗教的理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士剧作家弗里德里克?达伦马特写道,爱因斯坦如此频繁地提到上帝,弄得他差点儿把他当成一个伪装的神学家。    
    神学家托兰斯认为,不应该把爱因斯坦关于上帝的那些话“仅仅看成毫无意义的套话,因为上帝对于爱因斯坦有一种深刻的、难以表达的含义。这对他的生活和科学活动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它反映了一种生活和思维方式,这种生活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上帝’对于他不是一个神学概念,而是他‘人生信念’的表达。”    
    爱因斯坦的上帝不是十诫的作者,他既没有分开红海之水,也没有奖赏和惩罚过任何人;既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为全世界的人赎罪,也不会像个不知疲倦的侦探那样时时刻刻监视你的一举一动。


《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 第四部分爱因斯坦与宗教(7)

    爱因斯坦一直把上帝说成是“宇宙的智慧”而不是“人性化的”或超自然的存在,他的说法和斯宾诺莎有颇多共同之处。斯宾诺莎认为,不能用任何和人有关的概念来表达那创造了宇宙之美和宇宙之和谐的力量。马克斯?雅默写道,和斯宾诺莎一样,爱因斯坦相信“只有了解自然的人才了解上帝,这并不是因为自然就是上帝,而是因为研究自然的科学探索将他引向宗教。”    
    雅默认为,这一看法也和唯理论者迈蒙尼徳的观点相符,在迈蒙尼徳看来,“‘对上帝最透彻的了解就是:他是无法被我们理解的,’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他的任何确定的属性;但是我们知道他的存在,因为大自然处处显现出他的法则或行动。爱因斯坦从来没有把他对人性化上帝的拒绝看成是对上帝的拒绝。'他曾经'宣称,‘比起没有任何超验成分的人生观’,信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