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婚-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采集
采集是远古人类谋求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比起狩猎活动来有较大的稳定性。虽然摩梭人的采集已经作用不大,但还是保留一些原始的采集方法,有的采集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占有一定地位。
摩梭人所用的采集工具,较为原始的是尖木棒。它长约45厘米,直径8厘米,一头削尖,主要用于挖掘野生植物。还有一种木制鹤嘴锄,以一个树叉制成,一杈为柄,一杈削尖为锄尖,也是挖植物用具。后来的许多农具,就是在这两种原始工具的基础上发明的。另外,通常的采集工具还有铁斧、砍刀、马鹿锄以及盛装采集品德竹篮和竹编筐。
摩梭人采集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野菜
摩梭人经常以野菜佐食,在荒年还以野菜、树叶充饥。春暖花开以后,妇女带领小孩,采集薄荷、车前草嫩芽。“赫米”、“阿格”也是重要的野菜,可做汤吃,以接济春天蔬菜缺乏的困难。缺粮的人家,则大量采摘青冈树嫩叶,吃法是先洗干净,然后用水煮熟,把粗枝淘汰掉,拌以盐巴等调料就可食用了。
夏天蔬菜较多,所以采集活动不多,主要是捡蘑菇。当地森林遍野,菌类丛生,摩梭人将五、六种蘑菇采集回来,或者现采现吃,或者晒干储藏起来,供冬季食用。四月采“窝卡”(野油菜),六月采“洋”(山菜)。河里生长的海棠菜、石花菜,水芹菜,也是他们采集的对象。
秋季是采集活动较多的季节,人们以“吉咯”(尖木棒)和木制鹤嘴锄挖掘野百合根,一般是烧着吃,也可以洗净晒干,放在石磨里碾成粉末,做炒面吃,或者掺在其他面食里烧吃。“启莫”(野地瓜)、石根也是比较重要的采掘品。野地瓜有鸡蛋大,能生吃;石根要洗净,切块晒干,磨为粉末,用来煮稀饭吃。
2.果实
秋季也是采集果实的旺季,主要是野栗子、野核桃,也采集红枣,酸枣和橡子,可以去皮晒干,碾为粉末,煮稀粥吃,也可做粑粑,它是度过荒年的重要野生食品。
沪沽湖附近盛产菱果(菱角),主要生长在亮海和草海地区,一年生植物,五月开花,八月结实。菱果在当地很有名,民谣中说:“沪沽湖是个好地方,菱果粑粑虾子汤”。
采集菱果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菱果成熟后,沿海地区的男女,争先恐后地划着独木舟下海,把菱叶翻过来,用手把菱果摘下来;另一种是菱果脱落后,沉于海底,几乎一年四季都可打捞。在数米深的水域,人们站在独木舟上,拿一根长竹竿或木杆,在湖底黏捞菱果。在木杆下端拴一块羊皮,毛朝外,让羊毛黏住菱果。人们把木杆拉出水面,把菱果刮落在竹篓里。在浅水区,人们在手上套一块羊皮,也是毛朝外,以手摸黏菱果。
菱果能煮着吃,也可以在太阳底下曝晒,使果壳干裂。用簸箕脱去皮,再在石磨上加工为粉末,称为菱果粉,可用来煮粥,也可做菱果粑粑。
在盛产菱果的八月,一个能干的采集者一天能摘数以百斤计的菱果。从水中打捞则较少,只能捞几斤,多者一天捞几十斤。沿海居民每年都采集很多菱果,每户少者几百斤,多者近千斤。
3.药材
当地有许多药材,无论是老人还是巫医,每年都要挖大量药材,一是自己用,二是出售,像松树上生长的茯苓,十分贵重。摩梭人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他们能从松树上的纹理上判断有无茯苓。当地民谚说:
穷挖金,富挖银,背时倒灶挖茯苓。
当地的中草药,主要还有玄参、苦参、土三七、黄苓、贝母、天麻、升麻、活山桃、杜丁子、麝香、熊胆、虎骨、刺果油。
4.蜂儿
摩梭人喜欢采食幼蜂,称为吃蜂儿,是当地著名的野味之一。这项采集活动是由男子担任的,多为青少年,主要对象有三种:
牛角蜂——长1。7厘米左右,腹径1。5厘米,头、尾呈红色,身躯为黑色。一般在松树、青冈树上筑巢,距地表不高,大约在1~1。5米左右。蜂房为圆盘状,直径一米左右,厚三、四十厘米不等,内分三、五层,筑巢时间愈长,蜂房层次愈多。牛角蜂多在下半夜进巢休息,其余时间四处活动,喜食花粉、家蜂和蚊虫。牛角蜂入冬即死,它产卵于树根部,来年雨季复生。
捕捉牛角蜂儿的方法,一是要寻找蜂巢。这是比较困难的,多由牧羊人发现,因为他们天天出没于山林之中,很容易发现蜂巢。要寻找蜂巢,就要千方百计抓住牛角蜂,在蜂的颈部拴一彩线,要么做一个白色标记,然后放开让它飞逃,捕捉者跟踪追随,最后找到蜂巢。二是捕捉。当发现蜂巢之后,捕者在夜半十二点之后,潜至蜂巢附近,在一根竹竿顶端拴一个大火把,放火烧蜂巢,成蜂多焚于火,然后将蜂巢取下来,从中再把蜂儿取出。一窝蜂儿,少者几百只,多者近千只,重达五、六公斤,可烧着吃,也可用油炸着吃。
牛角蜂不仅能提供蜂儿,还可取它的毒汁,应用在射猎方面。当地居民还将蜂巢悬挂在门楣上,据说有驱鬼守门之效。
黄蜂——是马蜂的一种,因全身发黄,故名。身长3厘米,也在树上筑巢,距地较高,多在一、二百米以上。该蜂巢与牛角蜂巢大同小异,由三、四层蜂室构成。黄蜂是家蜂劲敌,但不及牛角凶残,一只牛角蜂可把一窝家蜂驱散,黄蜂却没这么大的本事。
捕捉黄蜂的方法,一是利用火把,采取火攻;二是趁天黑成峰入巢以后,捕捉者爬上树顶,偷偷将蜂巢的门堵住,砍下蜂巢上边的树支,转移到家内饲养。这样秋后既可吃蜂儿,经过饲养的黄蜂又不害家蜂。
黄土蜂——也是马蜂的一种。形状与黄蜂相似,紫黄色,毒性较小,一般在树下、岩洞附近筑巢。取黄蜂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火烟熏,将烟导入树洞、土洞里,致成蜂于死地,然后刨开土洞,取出蜂儿;一种是用火药炸,关键要封住巢口,乘大蜂暂时昏死,刨开巢穴,取出蜂儿,十分钟后成蜂复活,可捕捉者早已完事了。
以上三种蜂儿,都是在秋后十月捕捉。吃法分烧、炸两种,是大补佳品,因而是当地人的重要采集对象。
在沪沽湖及大小河流附近,人们还采集螺蛳、蛤蜊,一般是先煮熟,螺蛳去尖,加调料而食。湖岸遗留有大量螺蛳壳,这就是当地居民丢弃的。20年前,草海里的野鸭蛋很多,盛产季节可以拾到许多,捡拾着用竹筐装蛋,往往满载而归。现在草枯海干,野鸭也不多了。
另外,火草也是摩梭人的采集对象,6月15日开始采集。小火草供取火时引燃,大火草的叶内有纤维,往上泼些酸霉汁,让叶皮腐烂,过半小时抽丝捻线,挽成火草线团,用以与麻线混纺,可织出质地优良的上等麻布。
从上述事实看出,采集在摩梭人的经济生活中还占有一定地位。采集提供了大量野菜,而人工种菜则是罕见的,正如当地民谚所说:“摩梭人穿衣靠地,摩梭人吃菜靠野山”。
第三部分 男娶女嫁第37节 独特的攫取经济(2)
(二)狩猪
摩梭人过去普遍从事狩猎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由于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养猪业的普及,人们对狩猎的需要日益降低了。伴随山地的逐步开发,森林的破坏,禽兽资源也显著减少,使狩猎活动日趋走向绝境。
民主改革前,狩猎还比较多。当地的猎物主要有:麂子、獐子、岩羊、马鹿、熊、野猪、豹子、虎、狐狸、熊、水鸭、山鸡、黄鸭、鴳鹅等。但要注意,黄鸭和鴳鹅不能猎取。摩梭人认为,鴳鹅是老人变的,是祖先的象征:黄鸭则是喇嘛变的。另外,对虎也不能猎取,在他们看来,虎是山中之王,百兽之主,象征土司;永宁土司甚至还认为,虎的骨头最大,是土司的根根。不要说打虎,就是看见了虎也要吓死的。当地有句民谚说:“一山一老虎,一村一拉梅。”拉梅为虎头之意,晚近是一村之长,汉族称为伙头,早期则可能是氏族长老。可见,虎很可能是摩梭人的图腾之一,所以遗留下来对虎禁猎的规定。近几十年才有猎虎的现象,但虎头、虎皮要送给土司,猎人还要受到象征性惩罚。
摩梭人的狩猎方法很多。
1.以矛刺杀
相传,最早的狩猎工具是木棒和竹矛。直到今天,他们杀牛还用木棒打,称为打牛;杀猪则用一根一米长的竹矛。这可能是远古以棍棒、竹矛狩猎的遗风。
过去猎熊也以矛刺杀,起初是木矛,后来改为铁矛。熊胆子大,不怕人,爱与猎手争雄,抢夺武器。猎人根据这一习俗,往往手提铁矛,孤军入山。遇到熊后,大胆上前,把矛头对准熊的心脏;熊也坦然前来,接近猎手之时,用前掌握住矛柄往自己怀里抢夺。而猎手顺势一推一就,暗中向熊推刺,熊、人合力,将矛刺中熊的心脏,从而置熊于死地。
2.飞石索
摩梭人用石球、石头打击野兽的方法,除手掷外,还有两种投石的飞石索:一种是取一根半米长的麻绳,把一头拴成活套,套住石球、石块,猎人握住另一绳头,使力旋转,朝野兽的方向投掷出去,可击中野兽。另一种也可拴两个绳套,同时投掷两个石球。还有一种是投石兜,它大约一米长,一头有一个小活套,另一头拴一个结,中间为一个绳兜。使用的方法是,把小活套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另一头握于手中,绳兜放置几个小石子或者石球,利用臂力旋转投掷出去。在东巴经中,有不少上述投石工具的象形文字,说明这种工具由来已久,流行广泛。事实上,远在我国旧石器晚期就有石球应用,专门用来猎取野马。
3.弓弩
在现实生活中,摩梭人已经不用弓箭了,只有在喇嘛寺庙里还能见到它。另外,在许多家的门楣上还悬挂有一种玩具式的弓,这是当地人用来避邪的器具。但弓箭却以更高的一种发展形式存在于狩猎之中,这就是弩。
弩通常有两种:手持弩和伏弩,称为“日米”,意思是弓。在左所区赵瓦洛村,我们征集到一件伏弩,它的结构包括“日米”(弓),“日米把”(弦)、“日郭”(臂),“日窝”(箭)和“把”(绳索)等部分。弓长127厘米,弦长122厘米,弩臂长66厘米。
伏弩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带有伏绳机关的弩;一种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箭尾系一长绳。箭头是有倒钩的,可以钩住捕杀对象。后者实际是古代的弋射工具。
伏弩是安在地上的狩猎工具,前后有两个木叉拴住。在弩臂右侧,前边有一个“扎喀”(木钩),后边有一个木钉,设有机关。把弦卡在木臂后边的缺口处,以木臂后边的“喀阿”(木叉)把弦管制在上述缺口处;木叉上系一根小别棍,把别棍别在木臂右侧的木钩和木钉上;用一个圆圈套住木钩和别棍,圆圈称“米瓦”,上系一细线,往前引出几十米,布置在禽兽经常经过的路上,最末端拴在树支或木棍上,这就是所谓的伏绳。伏绳的高低,依据捕杀的对象而定。通常是,熊和麂子的伏绳要距地50厘米,水鸭的伏绳距地10厘米,黄鸭的伏绳距地8厘米。当禽兽触动伏绳,伏绳一动即将别棍上的圆圈脱落下来,别棍一动又引起木叉倾倒,造成弦收箭发的态势,从而射中禽兽。
弋射弩,结构与伏弩相同,但箭较短,箭尾系一绳,长几十米。绳后端拴在木桩上,这样可以使禽兽中箭后不致逃脱。弋射弩不用毒,所以可以捉到活的禽兽。伏弩多用毒,不用箭绳,但箭杆要长些,可减少阻力。
使用弓弩狩猎,直接用箭头就像杀死猛兽,这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原始人很早就发明了一种置野兽于死地的方法,即在箭头上涂抹毒药。
摩梭人普遍采用两类毒药狩猎:一类是植物性的。草乌产于狮子山,每年秋冬两季上山采掘可得。草乌根部有毒。在沿海地区捕水鸭,根据水鸭早晚在草海和亮海边寻食水草根的习惯,事先将白色的水草根切成段,内放草乌根,撒在湖边水旁,水鸭误食后即中毒而死。也有人将草乌根煮沸,熬成草乌膏,涂抹在箭头上使用。另一种植物性毒草是落地金钱,草本、藤长,根上有剧毒。人们把草根挖回来,晒干磨为粉末,有的熬成毒药膏,供狩猎使用。
一类是动物性毒药,主要是蜂毒。当地的牛角蜂毒性很大,叮过人的头,头上就不生头发,两只牛角蜂叮螫会让小孩致命。所以,当地猎人们多取这种蜂毒,用来射杀凶猛的野兽。
取牛角蜂毒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一只陶罐(或者木制小碗),内盛酒,口部扎一块布。趁成蜂入睡把酒罐挂在牛角蜂房附近,次日天亮成蜂出巢,寻酒味而来,不听叮螫酒瓶的布盖,毒液即可流入罐中。这种毒酒既可治疗关节炎,又能毒死小动物。一是用皮、布口袋套住牛角蜂巢,砍断巢上的树枝,先以甑子把牛角蜂蒸死,但时间不宜过久。随后把死蜂放在锅里熬煮,久而久之,形成蜂毒膏。蜂毒膏可抹在伏弩的箭头上,可以射杀熊、虎之类猛兽。
现代弓弩减少,同火枪传入有关。摩梭人狩猎所用的火药,多为他们自制。俗语中说:“一硝二磺三炭”,这是指火药的成份和比例说的。他们认为硝、磺可各增0。5,但炭不能多放,因为炭是引火的媒介。摩梭人做火药很省事,先是把硝、磺煮了,合二为一,再取粟秸和蒿子杆的灰烬,用石磨、石碾研磨成粉末,最后三者合在一起,即成火药。永宁、左所土司家有做火药的专人,既有汉族,也有摩梭人。
4.网拦和套索
摩梭人过去以栅栏捕捉野兽。通常是在野兽经常通过的山垭口处,以树木为墙,扎一个长方或正方形的栅栏,一头留门,支起门板,设下机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