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新崛起的日本:东方学者眼里的日本-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乱”爆发,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乱世争雄,最终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建立德川政权。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日本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
1868年1月3日,维新强国的“倒幕派”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但也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要与西方列强争夺东亚资源控制权。日本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打败了中国北洋舰队,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了日俄战争,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1910年侵占朝鲜半岛,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机对德宣战,将德国在青岛和山东的权益攫为己有。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正式参战,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字无条件投降。
战后日本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福利的增长”的“新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末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1972年9月25日,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访问中国。9月29日,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关系,结束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式恢复邦交。
日本经济在1973年受到国际性石油危机的冲击,增长速度放慢,转入“稳定增长”时期,但增长率仍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进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和停滞期。2003年,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复苏势头。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的选择
重新崛起的日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李培林
日元的货币单位很小,有些像意大利原来的货币单位里拉,1美元等于上百日元,在日本买起东西来,通常是几千几千地花,心理上挺过瘾。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构思奇特,匠心独具,以幽默
与讽刺为主要特征,由一只被拟人化的善于思索、乐于议论又富于正义感的猫担任叙述者与评论者,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我所在的庆应大学的创始人。庆应大学的师生曾多次拿着万元大钞,以自豪的神情向我介绍他们的校父。我则调侃地说,看来庆应大学始终掌握着日本的金融命脉。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汉学家。受父亲影响,福泽谕吉熟知孔孟等儒家名著和中国历史,青年时代在长崎学习荷兰文。曾在大阪师从著名兰学家绪方洪庵,并成为优秀的兰学学生。福泽谕吉在26—34岁的时候,三次出访欧洲和美国,并将在欧美的所见所闻写成《西洋事情》、《西洋导游》和《西洋衣食住》等书。这三本书轰动一时,影响甚大。福泽谕吉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福泽谕吉还在报纸上发表《脱亚论》文章,主张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他还呼吁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号称明治三杰之一的福泽谕吉为日本选择的振兴之路,就是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进而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
福泽谕吉有点像中国康有为式的人物,是近代维新派的精神领袖。19世纪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时间、变法取向、主导思想上都非常相像。“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初叶,“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末叶,其先导运动“洋务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初叶。“明治维新”的那些改革措施,如废藩置县,摧毁封建制度,成立新的常备军,实行全民教育,统一货币等等,其实远不如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的制度设计周密。中国光绪皇帝虽然也发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图新,但最终慈禧太后政变后发布训政谕旨,变法流产,前后只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的失败,表面看似乎是一个中国老太婆改变了中国此后的方向和命运,其实是有深层社会原因的。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就是倡导“全面西化”,这种取向,实际上也是戊戌变法派精神领袖们骨子里的东西。但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好比在废墟上另起高楼,相对容易,但要把已经建好的楼房推倒重来,谈何容易。所以中国骨子里也想全盘西化的戊戌维新领袖,实际上为了操作的可能性,与“洋务派”一样,也是“中体西用”。中国当时主流的“中体西用”话语和实践与日本维新派“脱亚入欧”的“西体中用”,其实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而是思想观念背后的那个制度基础和利益格局的差异。
日本是一个孤悬于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东方世界的最东方。在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前,日本与远在亚欧大路西面的西方文明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联系。在历史上,日本也曾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且比中国的“锁国令”早颁行10多年。1633年,德川幕府由于害怕西方枪炮,同时也担心宣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天主教涌入会威胁和动摇其封建统治,颁布了以“禁止日本人与西方人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锁国令”。但日本的“锁国令”有一个例外的保留,即特许日本人与中国、荷兰人在九州长崎附近的种子岛通商,并允许荷兰人在种子岛长期生活居住。几代日本人从荷兰人那里获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即所谓“兰学”,为日本在19世纪的“明治维新”播下了种子,长崎因此成为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培养通晓时代先进科学知识和社会制度人才的摇篮。
据说,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曾派40人的庞大使团到欧美12国考察,亲眼所见那些快捷的蒸汽机的火车、高效率的纺织机械、奇妙的电报电话、无坚不摧的炮船枪弹,让日本考察者“始惊、次醉、终狂”。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日本人不仅感到日本乃至整个东方在世界上大大地落后了,为了不沦为殖民地,必须全面学习西方,“脱亚入欧”。 这样,19世纪下半叶,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这个转折点,也成为中
日后来发展路线的分水岭。
日本作为孤悬岛国,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非常贫乏。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并能获得今日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骄人成就,这的确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并树立了一个“脱亚入欧”的成功典范。
“脱亚入欧”,用老百姓的粗话说,就是“傍大款”,所谓富贵有远朋,家寒无近友。日本的成功,使“脱亚入欧”像一个梦想一样充满魔力,成为至今仍在游荡的神灵。
但是,“脱亚入欧”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并不说明同样的选择就有同样的结果,而且后来的模仿者有可能沦为东施效颦。几乎在日本提出“脱亚入欧”的同时,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在推翻奥斯曼帝国后,也试图使土耳其走出西亚伊斯兰传统的帷幕,不仅建立了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化国家,更以欧洲为师,全盘向欧洲靠拢。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土耳其有些方面比日本走得更彻底,以至于土耳其的足球完全成为一种纯欧化的风格,而让人们忘记它是一个地理上97%的国土属于亚洲的国家。土尔其的“脱亚入欧”路线并未能使其重展当年奥斯曼帝国的雄风,而且在长达40多年加入欧盟的路途上备受煎熬。2002年年底在哥本哈根欧盟高峰会上,终于就土耳其何时加入欧盟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决定,这决定似乎是一种戏说话语,即只要在2004年12月欧盟进行审议的时候,土耳其能达到欧盟在人权以及民主问题上的标准,那么欧盟就可以和土耳其开始加盟“谈判”。在“只要、那么”之后,还只是开始“谈判”,你说多叫人憋气。土尔其与日本的同途殊归,为“脱亚入欧”的普遍有效性蒙上阴影。
现在俄罗斯也在试图选择“脱亚入欧”的路线,普京在执政初期奉行“欧亚并重”的外交原则。2000年7月访问中日朝三国时说,俄罗斯既是欧洲国家,也是亚洲国家。但美国“9·11”事件之后,俄国抓住这一契机,在对美欧作出重大让步的前提下,开始了“脱亚入欧”的艰难历程。2001年10月初,他在访德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是“欧亚大国”而是“欧洲大国”。普京说的并不是外交辞令,俄罗斯的确在一步一步地落实它从“欧亚并重”向“脱亚入欧”的转变。虽然俄罗斯民族是白色人种,抽样调查也表明2/3的俄罗斯人都认为俄国是欧洲的组成部分,但从地理上说,俄罗斯国土的亚洲部分占80%以上。俄罗斯新选择的“脱亚入欧”路线能否使其成功崛起,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还是未知之数。
但如今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一个具有新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亚洲正在形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先是日本的飞速发展,紧接着是“四小龙”的起飞,然后是中国的崛起和印度与越南的快速跟进。在近半个世纪内,全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占世界4%,发展到2000年占世界25%,预测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同样,2000年亚洲地区的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达到了30%,而在1960年,这个数字还不足3%。
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增长,使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战略意义。里根“美国的未来在太平洋”口号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决心重返亚太。美国开始更加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并提出了构筑“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日本对“重返亚洲”仍然疑虑重重,不过当2003年中国宣布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10国启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时,日本终于面对新形势作出选择,快速完成日本和东盟“速配”。
所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欧美人有些渲染的说法,套用中国时下惯用的语言,说东亚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倒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战争记忆和美军基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